将活的最长远的生物基因与人类基因相结合,人类寿命会不会增加?

独自行走190


寿命不是基因简单的1+1,如果那么简单的话科学家们早就这么干了。现代基因技术能够向人类体内引入外源性的基因改变生理功能,也能够影响人类寿命,但大幅度延长还做不到。

不同的生物基因的构成是有一定区别的,至今科学家们还没有搞清楚核酸到底有多少种形态,以往认为DNA都是螺旋的双链,但是去年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双链中的部分区域会散开,其中一条链多出很多碱基,形成一个单链区域,这种核酸序列也有一定的空间构象,可能发挥着一定的生理功能,但是具体有什么功能仍有待研究。与寿命关系较为密切的是基因的甲基化速率和水平(和癌症等疾病相关),在人类群体中常用甲基化的程度来预测人的预期寿命,但是也相当不准确,不同的生物基因的构成已经可能有区别,而甲基化发生的碱基和基因位点也不相同,生物功能的丧失和改变的过程也会有很多区别。都知道寿命和基因相关,但相关程度有多高呢?

Science杂志一篇文章根据遗传系谱数据研究得出结论:基因对寿命的影响只有16%左右,而影响寿命更多的是后天环境因素,比如抽烟、酗酒等不良嗜好,它们通过影响疾病的发生来影响人的寿命,如果能够消除此类影响,人类的寿命就会有所提高,而那些长寿老人很多含有一种被命名为FOXO3A的基因,它在长寿者体内更多存在,而且功能是独立发挥的,与其它的基因无关联。不过仍不能超出人类细胞的生理学限制,根据细胞分裂次数、性成熟规律等推算获得的人类极限寿命在120岁以上、150岁以下。向人体内引入此类基因或许有助于帮助寿命的提升,但现在的技术需要用基因修改过的病毒作为载体,然后用这些病毒感染人体,从而将基因整合在人体中,目前安全性还不够,并没有多少应用。

通过修改基因的方式改善人的寿命确实是一条可能的路子,一是现在的一些疾病需要用到分子治疗或者基因治疗,攻克一些疾病,相应的人群寿命就已经可以提升了;二是更深入地研究寿命与基因的关系,如有必要可能引入外源性的基因,和人体的基因共同作用,提升人的免疫力等方面功能,延缓细胞的衰老速度,从而延长寿命,但可惜这一点目前无法做到,原因上边也说了,基因不能简单的1+1,基因的结构也很复杂,目前人类可能只是初窥门径,不能随心所欲地编辑基因。


来看世界呀


延年益寿是人类自古以来的追求,但是直到现在,我们才对衰老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之前所有的长生之法都是瞎碰,根本就一点边也沾不上。比如过去方士的炼丹,开始用人参鹿茸之类的,后来觉得不行,这些东西一煮就烂,一烧就化,自身都难保,又如何能长生呢?于是这些炼丹者就把原料换成了朱砂、水银、硫黄之类的,当然了吃了这些后帝王们死的更快了。

人类最长寿?

这也就是说,原始的联想思维在解决困难问题时是没有任何用处的,真相往往比想像更曲折离奇。那我们再回到衰老的问题中来,其实人类想突破寿命的极限,只有从自己的DNA内部找办法,因为没有什么动物比我们更长寿,我们已经是长寿界的王者了。

这么说可能会让很多人感觉愤怒——胡扯什么,明明有很多特别长寿的动物,千年王八万年龟没听说么?是的,有一些动物确实可以活到数百岁,比如棱皮龟或格陵兰睡鲨,最老的睡鲨可以活到390岁,几乎是在大明正德皇帝即位时出生。还有一些小型生物本身不存在衰老,比如水螅或灯塔水母,它们在生命周期中会出现“逆生长”的现象,退回发育早期的形态,在没有外界威胁的情况下,可以认为是不老的。

但是这二者对人类长寿根本没有帮助,像水螅或是水母这样的小体形低等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生命形式与我们完全不同,根本没有可以直接引用的办法。这就像是我想给摩天大楼解决防地震的问题,你却告诉我“只要把房子建在船上就好啦”……

而且像棱皮龟或是格陵兰睡鲨这样的动物虽然比水螅水母要离我们近很多,但是它们无一例外都是新陈代谢非常慢的动物。有一种方法可以测量动物的体感时间,叫“闪光融合临界频率”,当光的闪光频率达到一定频率时,动物就无法分辨其中的闪烁,认为光是连续的。

人类大约是每秒24次,而棱皮龟只有每秒9次不到,这也就是说,在我们看来一天的24小时,在棱皮龟大脑中只有9个小时。这种长寿基本就毫无意义了,你的体感生命时长没有变化,只是世界相对你的时间流速变快了而已。格陵兰睡鲨虽然没有测试,但只会比棱皮龟更慢,从它们的名字里就能看出来,它们是徘徊在北极附近,看起来总是在睡觉的缓慢生物。

那有没有与我们生命节奏相似,亲缘较近且更长寿的生物呢?没有,一个也没有,在哺乳动物中,人类就是最长寿的那个。

不仅如此,我们的代谢速率相对来说还高得吓人。人类静息下平均心跳有60/分,运动时有大约120次/分。而哺乳动物中相对长寿的大象与鲸(都是平均60岁,极限可达90岁)心率只有20~30次/分。人类的平均寿命正在直逼80岁,极限更是达到了惊人的122岁(其它欠发达地区的长寿神话就算了吧,谁提我就说彭祖!)。

也就是说,在所有动物体会的人生时光中,人类其实是最长的那一个,其它生物的长寿“秘决”根本就是坑爹呀,完全没有借鉴意义。

曙光或许就在眼前

那么以现在的生物学发展水平,大约对衰老已经了解多少了呢?其实离答案已经不远了,比如我们已经知道细胞的分裂极限是由“端粒”决定的。因为 DNA复制上的一些不合理之处,每次都会消耗一点DNA链的长度,所以细胞中有一种名为端粒酶的蛋白质可以给染色体续上一截专门用来磨损的DNA,也就是端粒。

对于我们多细胞生物来说,体细胞的端粒一生也不会再续了,用完就不能再分裂。而那些“无限寿命”的小动物细胞中端粒酶总是保持着活跃,所以它们可以返老还童。

不过端粒还不是衰老的全部真相,事实上多数生物的衰老远没有到达细胞分裂的极限,生物学家发现衰老的最主要影响力其实来自调节的失控。细胞都有一种名为“凋亡”的自毁灭程序,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细胞会在漫长的岁月中调节渐渐失控,最终因误触凋亡的细胞毁伤而老去。

其实人类离最终答案已经不远了,或许是几十年,或许是一百年,“死亡”就不一定是人类一生必经的一步了(至少自然死亡是这样)。

我是酋知鱼,一条不想死的鱼,欢迎关注!


酋知鱼


转基因技术可能带来的后果谁也不清楚。同时转基因编辑人类基因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