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自1 月 23 日湖北省武汉市封城,拉响防疫警报以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所引发的公众卫生危机已经持续近 20 天。

截止 2 月 8 日,发病人数已达 34664 人,死亡人数724人,形势十分严峻。因此,疫情的点滴进展都在牵动无数人的目光。

今天,一则《官方宣布:新冠肺炎可通过气溶胶传播》的新闻,被各大媒体疯狂转载,再次撩拨公众日益紧张的神经。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新冠肺炎能通过气溶胶传播,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什么是气溶胶?

对于很多人来说,气溶胶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气溶胶是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


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0.001~100μm,分散介质为气体。液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固体气溶胶通常称为雾烟。

简单来说,“气溶胶”就是悬浮在气体中的细小颗粒。云、雾、尘埃、烟、粉尘,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最常见的气溶胶就是雾和烟。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气溶胶实例:雾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气溶胶实例:烟

新冠肺炎病人说话或者打喷嚏溅出的飞沫,一部分可以稳定悬浮在空气中,这就是携带新型冠状病毒的气溶胶。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每个喷嚏都包含了无数个飞沫


这些病毒存活可长达数小时之久,含病毒的气溶胶,可以随风四处飘散,当健康人吸入这些气溶胶之后,就有可能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成为新的感染者。

因此,气溶胶传播造成的感染,影响范围更加广泛,传播过程也更加隐匿。

比如,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在一个地方打了个喷嚏,在他离开之后,下一个到达这里的人,就有可能吸入空气中悬浮的气溶胶,也被感染。

之前香港同一栋楼不同楼层的传播,就很有可能是气溶胶传播。感染病毒的排泄物,在污水管道中与气流相互作用形成气溶胶,形成感染源。即使没有接触,也能造成新的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病毒在不同楼层直接通过气溶胶传播示意图


二、气溶胶传播就是空气传播吗?跟别的传播方式有什么区别?

根据现有证据,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气溶胶传播。

接触传播比较好理解,就是通过直接接触污染手后,再接触口腔、鼻腔、眼睑等粘膜,病毒传染给他人。

飞沫传播,是通过说话或者打喷嚏释放的飞沫,将病毒传染给他人,一般飞沫的传播距离是1-2 米,超过 1 米就相对安全。

飞沫在空气悬浮过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质和病原体组成的核,称为飞沫核;飞沫核可以气溶胶(aerosol)的形式漂浮至远处,造成远距离的传播,称为飞沫核传播

狭义上,经空气传播仅指通过在空气中可以较长时间悬浮的直径小于5微米的病原体颗粒,以气溶胶的形式播散到较远距离引起的传播。但空气传播也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如飞沫、飞沫核、尘埃等,才能完成传播过程。

所以,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气溶胶传播相当于空气传播,但不可以划等号。

三、吸入气溶胶一定感染吗?

气溶胶的传播性质,取决于气溶胶颗粒的大小。

(1)对于 5微米以下的颗粒,很容易穿透呼吸道,一直达到肺泡腔。

(2)对于 5 微米到 10 微米之间的颗粒,很容易到达声门下发,却难以到达肺泡。

(3)对于大于 20 微米的颗粒,由于重力的影响,传播不远,不太容易被吸入。

总之,气溶胶的大小,决定了传播距离的远近,颗粒越大,传播的距离相对较近,即便吸入,一般也只沉积在上呼吸道中;反之,颗粒越小,气溶胶飘散越远,传播范围广,吸入可能性大,也容易穿透进入下呼吸道。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咳嗽、打喷嚏形成的气溶胶可在空气中存在数小时

那是不是有气溶胶的地方就存在感染风险呢?答案是否定的,公众也不必过于恐慌。

毒理学里面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做,“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在日常生活中,病毒是难以独自在体外长期存活的,暴露在空气中的病毒绝大部分很快就会死亡。

只有达到极高病毒数量值的气溶胶,才有可能让部分病毒有机可乘,被人体吸入后进入呼吸道粘膜。同理,通过气溶胶形式附着在衣物、皮肤上的病毒,也只有极少部分能通过手部触摸进入人体。

其次,即使吸入病毒,也不一定就会感染。因为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屏障,如果人体的免疫系统强大,能尽早识别并杀死病毒,那潜入人体的病毒也无法兴风作浪。

四、如何防护气溶胶传播带来的感染风险?

气溶胶传播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也是需要借助一定的介质和条件,才能完成传播过程。因此,气溶胶传播也是可以通过完善防护措施来降低感染风险的。

以下几点需要做到:

1、避免出现在人多聚集的场所,尽量居家隔离。

2、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气溶胶吸入。。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3、勤洗手,手部是最多接触感染源的部位,勤洗手可以杜绝大部分可接触传播机会。


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底有多恐怖?

勤洗手

4、做好家庭日常消毒,对门把手、桌椅、马桶垫等经常接触的部位用酒精或其他消毒剂擦拭消毒。

5、及时清洗衣物,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

6、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五、总结

气溶胶传播相对于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来说,传播范围广,传播过程更加隐匿,增加了新冠肺炎的感染风险。但是,气溶胶传播也是可防可控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行“忌聚集、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十二字方针,就能最大程度 的避免新型冠状病毒的 感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