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和文天祥有何相同之处?

亘古怀念说史


欢迎关注全网唯一用插画演绎明朝历史的动态漫画短视频-大明C位。

于谦和文天祥有何相同之处?

最近在优酷刚热映完的《大明风华》第61集,有这样一个桥段,于谦面见太后时敬送了一份礼物,这份礼物是一幅文天祥画像。

虽然这只是电视剧的桥段,是后人编撰演绎出来的,但以于谦的性格和行为作风,他应该还是很崇拜文天祥的。他们俩人也有很多共通点。

1. 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

文天祥在文学研究上除了《御试策—道》这篇哲学专著外,再无其它专题研究或专著,这是由于当时的环境不允许他坐下来进行专题研究所致,除对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应友人之所托,写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铭,寿序、赞、颂、祝辞、书、启、跋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体。此外,诗、词最多,除了《指南录》和《指南后录》和《吟啸集》外,还有《集杜诗》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词等。这是最有价值的著作,称之为史诗。

文天祥《正气歌》、《过零丁洋》等都是极好的句子。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千古名句,激励后世。

于谦诗作归隐情怀的表达与慷慨悲凉的风貌预示了诗坛风气的转向。在台阁体流行的高峰期,文人们是忌讳表达激烈的情怀与悲伤的情感的,从而保持了其创作风格的雍容,以便发挥其鸣盛的政治作用。

于谦作品中,《石灰吟》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2. 都是民族英雄。

1275年,元军沿长江东下,文天祥罄家财为军资,招勤王兵至5万人,入卫临安。旋为浙西、江东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将援常州,因淮将张全见危不救而败,退守余杭。旋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奉命赴元军议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颜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归。五月,在福州与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右丞相陈宜中等拥立益王赵昰为帝,建策取海道北复江浙,为陈宜中所阻,遂赴南剑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1277年五月,再攻江西,终因势孤力单,败退广东。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次年,元军将其押赴厓山(今新会南),令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之,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

后被解至元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之职。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283年1月9日,于大都就义。

于谦在土木之变,英宗兵败被俘后,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大将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


3. 后世影响、评价都很高。

文天祥谥号“忠烈”。

宋理宗: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

王积翁:南人无如天祥者。

《明史》赞曰:于谦为巡抚时,声绩表著,卓然负经世之才。及时遘艰虞,缮兵固圉。景帝既推心置腹,谦亦忧国忘家,身系安危,志存宗社,厥功伟矣。变起夺门,祸机猝发,徐、石之徒出力而挤之死,当时莫不称冤。然有贞与亨、吉祥相继得祸,皆不旋踵。而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卒得复官赐恤。公论久而后定,信夫。

王直:国家正赖公耳。今日虽百王直何能为!

朱祁镇:于谦实有功。 于谦始终景泰朝,被遇若一身,死无余赀。

朱见深:卿以俊伟之器,经济之才,历事先朝,茂着劳绩。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而自持,为机奸之所害。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实怜其忠。

当年明月:他的伟大不需要任何人去肯定,也不需要任何证明,因为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诗一样,坦坦荡荡,堪与日月同辉……而于谦不但才能过人,品德上也几乎无可挑剔,所谓德才兼备者,千古又有几人!

单从成就上来讲,于谦会高很多,他在京师保卫战中力挽狂澜,以一己之力御敌于国门之外,被后人称为救世宰相.

而文天祥是亡国之臣,没有做到力挽狂澜,当然这跟当时的敌人的实力、本国的实力都有很多关系,而在影响力上文天祥对后人会和更多点,特别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只要九年义务教育的中国人都懂的,所以对后世的影响也就更大些。

但无伦成就的大小,他们都是民族英雄,而他们两个释放出来的那种善良、正直、不畏强权、敢于赴死等等中华民族固有的精神也在一代又一代的影响着后来者们。


大明C位


一、同为文官出身,当外族入侵、民族危亡时挺身而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担当起国家民族救亡的重任。

二、同样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并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三、在中国历史上同样被称为“民族英雄"。




用户屌兵T34


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相似之处。

文天祥,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其所作诗文《过零丁洋》和《正气歌》最为人所认识和称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垂千古,光耀史册!

于谦,汉族,1969年1月24日生于北京,相声演员、北京摇滚协会副会长,北京德云社著名捧哏,郭德纲的搭档。

于谦和文天祥的相似之处是——都是中国人!

别说芦芦哥没有告诉你们。



大葫芦芦芦芦芦


祁连鲁冰来解答于谦和文天祥两人的相同之处。

他们虽处不同朝代,但都是民族英雄。在外族侵扰,大敌当前,他们身为朝廷大臣,政治立场坚定,军事主张相同,身先士卒,为朝廷分忧,忠贞报国;他们在朝当臣,为政清廉,敢于谏言,他们都是大政治家。他们人格高尚,志向高远,文武双全,他们笔下留世的文学作品凛然正气,启迪后人,名垂千古又都是大文学家。

于谦(1398年-1457年),汉族,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大臣,文学家,后世称之为民族英雄。最近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历史人物中,于谦与众不同,给人的印象非常深刻。他敢于为民请命,仗义执言;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率兵打仗,勇谋双全;在土木堡战役中,顽强阻击了瓦剌人的侵扰,捍卫了北京。

《咏石灰》是于谦创作的最为著名的一首七言绝句诗: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借物喻人,表现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正如他光明磊落的一生,激励后人,受人敬仰。

文天祥(1236年-1283年)汉族,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面对南宋山河破碎,他率部在雩都一战,大败元军,威名大振,收复了多个周县。他为国为民,只身敌营,被俘三年,不受高官厚禄劝降,面对敌人屠刀,宁死不屈,忠贞殉国,文天祥以忠烈之名而流传于后世。

《过零丁洋》是文天祥的代表作。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首诗是他在1279年正月过零丁洋时所作。诗中道出了自己的身世,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舍生取义、志存高远的人生观。特别是最后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贯长虹,启迪后世,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和广大民众。


祁连鲁冰


两个人的相同之处:都是明朝将领,都著有诗词传世,都是忠君爱国

于谦(1398-1457),字廷益,钱塘(今杭州)人,自幼聪颖过人,青年时代就写下了《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著名诗篇。在三十余年的为官生涯中,清正廉明,兴利除弊,刚正不阿。

明正统十四年(1436年),北方瓦剌人侵犯边关,明英宗驾御亲征,却让太监王振任总指挥,50万明军在土木堡大败,英宗被俘,京师动摇。瓦剌以“送驾还朝”为名,长驱直入,并侵占京师门户紫荆关。社稷危机万分。于谦临危受命为兵部尚书,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统率军民抗敌,瓦剌大败,终于认输献出英宗,取得北京保卫战全胜。天顺元年(1457)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而遭杀害,时年59岁。七年后始得昭雪,遗体归葬故乡,墓侧建祠堂。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文史观象


摘要:

大多数人熟知文天祥可能来自他的那两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

而于谦我们知道他有石《石灰吟》“粉身碎骨全部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绝唱!

一、两位都是视气节大于生死的忠义之人

  • 文天祥在广东兵败,1278年12月被元军俘虏,随后囚禁在零丁洋上的战船中,元军在攻打崖山时,逼迫文天祥劝降崖山张世杰等守军,于是便写了《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从小就对忠义之臣崇拜!文天祥在小时候,看见学校祭祀的欧阳修、杨邦义、胡铨的画像,谥号都为"忠",他很是羡慕这些人。他说:"如果不成为其中的一员,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汉。",可见他的志向抱负!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然而,不论元军怎样劝文天祥投降,他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他心里始终保持对宋朝的忠义气节,最后慷慨赴死,终年47岁!

  • 于谦在英宗被俘后,力主抗击瓦刺,绝不赞同迁都逃跑,他反对徐有贞等人的迁都提议,无形中也得罪此人,为以后被杀埋下祸端!

于谦忠于君、忠于人民百姓,忧国忧民。在天下大旱时,他亲自祈求上天替百姓求雨,不顾自己身体,斋戒又日晒,为的是让百姓被受苦!

英宗复辟后,于谦被诬陷,徐有贞、石亨等人落井下石,伺机报复。在被英宗杀害时,他没有过多的申辩,他知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他也明白他的死是不得已的,只有他死,英宗的皇位才很更正当合理。

二、两位都有抗击外敌入侵的经历

  • (一)文天祥是抗击元朝入侵,舍生取义

北宋被金朝灭亡后,赵构在河南登基为帝,建立南宋,元朝在崛起之后灭掉金朝,之后挥师南下,大举进攻南宋,文天祥就是南宋抗击元朝入侵的将领之一!

1275年,南宋朝廷告急,当时的文天祥还在江西赣州做知府,在接到勤王的诏令后,文天祥随即命人率兵勤王,在他的号召之下,随后各路英勇豪杰响应。

然而,当时的局势已经不利于宋朝军民,文天祥派的兵马根本就是狼入虎口。元军分三路大军南下攻宋,几十万人马团团围住京师,可谓水泄不通。

文天祥明知如此,但还是派兵了,因为他深知忠义,哪怕舍生也要取义,这是他作为大宋臣子应当做的事!

  • (二)于谦是抗击瓦刺的入侵,解北京之围!

明英宗不顾江山社稷,一意孤行,在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不料却被瓦刺大军围困土木堡,随后英宗被俘,明军精锐尽失,北京随之告急!

于谦等人得到消息以后,虽然万分着急,但最重要的是要保住大明,保住京师!在危机关头,于谦会同太后拥立朱祁镇登基,组织军民抵抗瓦刺对北京的围困!

在朱祁镇的调兵遣将之下,于谦推荐石亨作为统领北京保卫战的将领,朱祁镇和于谦更是亲临一线,鼓舞明军士气!

最后,在于谦的努力下,北京保卫战取得胜利,瓦刺的阴谋失败!

结语:

我泱泱华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诞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爱国人物,于谦、文天祥就是其中之人。

面对外敌入侵,于谦、文天祥等人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领兵抗敌,成为历史上响当当的人物,永留青史!


南山居史


一,两个人都是德才兼备之人,又是良臣,一个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另一个留下了“粉身碎骨浑不怕,要就清白在人间”

二,都是文官却做着武将的事儿,文天祥战败被俘,从容就义。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51岁的他带领士兵保卫京城。

三,一心为国,却不得善终

据说从小就崇拜文天祥,他确实做到了

据说文天祥是个超级大帅哥,肤白貌美,眉清目秀,长得好,有有才华又有人品



美妹观历史



渔樵之人W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道号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东尧12


两位都是忠烈名臣、忠心不二,都是民族英雄结局悲惨。但结局又有不同,于谦民族英雄一朝清官惨遭奸臣陷害含冤被杀屈死九泉,文天祥民族英雄忠于大宋,虽落入敌手却宁死不降气节高尚,壮烈就义以身殉宋。前者悲惨,后者悲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