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新途徑

上海疫情發佈新冠肺炎病毒存在“氣溶膠傳播”。這是除外飛沫傳播、接觸傳播之外的第三條傳播途徑。感覺上,和飛沫傳播,或接觸傳播最大的區別在於,你或許沒有看到傳染源的人,但是可能被傳染,是不是很可怕。

那麼,我們來看看到底什麼是氣溶膠傳播,以及到底有多大危害,我們又如何應對呢?

氣溶膠是啥?

氣溶膠,懸浮在空氣中的很小很小的顆粒,小到只有0.001-100微米。顆粒裡面是什麼?所有可以在空氣裡懸浮起來的固體或液體都有可能,這種小顆粒平時就有,不過現在是說,如果正好有病毒感染者咳嗽、噴嚏或排便等,會有這種分泌物或排洩物攜帶的病毒夾雜到這些空氣中的小顆粒。形成一種病毒傳播的方式。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抽菸後的這團煙霧,而且很久都有煙味。這個就是氣溶膠導致的,不過是屬於顆粒質量比較大的氣溶膠,更容易沉降。我們今天所說的顆粒更小,眼睛可能看不見。


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新途徑

氣溶膠例子

氣溶膠形成是0.1um-50um以上,一些液態氣溶膠更容易攜帶病毒,多數在10um-50um或以上的大顆粒,或沉降,或被口罩擋住。對於氣態的氣溶膠,特別小的這種0.1um質量非常輕,很容易被風帶走。而且顆粒越小,表面能越大,吸附力越強,但是由於具有強大的催化作用,病毒很快死亡。

合格的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能阻隔小於5微米,甚至2微米的顆粒。日本更有阻擋0.06—0.1微米的粒徑做測試,當然我們會和日本的這個還有不小的差距,但是足夠阻擋多數的飛沫或顆粒較大些的氣溶膠。


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新途徑

醫用口罩能夠阻擋飛沫和氣溶膠

關鍵還是降低病毒的濃度。

降低病毒濃度的方法:就是通風,有空氣的流動。看上去一個噴嚏比如有幾億病毒噴濺出來後,擴散到好幾米,但是多數在幾秒鐘就會將落下去,只要你不直接在打噴嚏咳嗽一會在旁邊,躲開那麼10幾秒就基本無法中招。即使形成氣溶膠,通風情況下也會在幾分鐘空氣流動而消散,即使這個時候偶爾經過,氣溶膠所攜帶病毒量也不足夠形成對人體感染。

另外,就是陽光照射。陽光下的紫外線的照射,對於病毒來說幾個小時後就會消失。

與此相反,哪些地方的氣溶膠會達到最高呢?也就是病毒濃度最高。

比如,密閉的電梯間,密閉的公共交通工具,密閉的會議室,不通風的樓道,這種就可能形成氣溶膠會長久駐留。你就去推測下,哪裡抽菸後,煙味兒老不散的地方,就是說明這地方如果有攜帶新冠肺炎病毒氣溶膠話,就病毒濃度越高,也越容易被感染。類似媒體報道的“15秒感染”“50秒感染”很有可能在這種情況下產生。

醫務人員是需要把自己嚴格包裹起來的(口罩,防護服,手套等),在病房或手術室等環境下,加上病人的飛濺的分泌物或排洩物在空氣中極有可能形成氣溶膠濃度是足夠導致感染的。

而對於我們日常的出行或生活來說,這種高濃度的病毒量是罕見的,即使偶爾通過氣溶膠汙染到的衣物,也很難達到造成感染的病毒量。

SARs期間,在小湯山醫院病房空氣中檢測出來的病毒RNA,大部分已經沒有了活性,說明這種潛在的氣溶膠傳播可能存在,但只要做好消毒和通風等措施,即使在病房這種高危條件下也是可以進行有效地控制的。

另外,對於腎出血熱氣溶膠的研究也顯示10分鐘後病毒存活率只剩下10%,1個半小時後存活率只有0.45%。

而且此次世衛組織針對“新型冠狀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嗎?”,也有說明“最佳證據表明,病毒經飛沫傳播。而飛沫較重,難以在空氣中漂浮。但此病毒是一種新病毒,我們將繼續監控任何可能的傳播方式”。

不必恐慌,做好日常防護可以避免感染

所以綜合來看,氣溶膠看上去很牛逼。但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仍認為是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對氣溶膠傳播,不需要恐慌。日常防護做好,足夠對付這種傳播方式。


氣溶膠傳播,新冠肺炎病毒傳播的新途徑

開窗透氣

  • 儘量避免去有疑似或確診患者駐留的密閉場所
    ,比如有去過湖北、或有發熱、咳嗽等情況人員一起開會,或者人流量相對大的電梯,不通風的公交,地鐵,高鐵,或人流大的車站等。
  • 去以上環境時按照規範帶上口罩(漏氣等於白戴)
  • 去過以上場所的,回家把衣物掛在通風處20分鐘。
  • 7步洗手很關鍵(肥皂或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流水沖洗),還可以適當的洗臉。
  • 開窗通風。前面所講,不需要擔心開窗後空氣中會飄散著病毒顆粒進來。反而適當通風透氣有利於室內空氣的改善,比如在上午9點-11點或下午2點-4點開窗通氣一次或二次。每天通風時間在1小時左右。
  • 對於家庭成員有出現發熱、咳嗽等症狀,避免接觸他人,並且佩戴好口罩儘早到發熱門診就診,如果需要居家隔離的,予以單獨房間,使用75%酒精或巴氏消毒1:200稀釋液噴灑擦拭傢俱、門把等,並可朝室外、而不朝內對向其他房間的開窗通風。

參考

李後強:氣溶膠真能傳播新型冠狀病毒嗎? 澎湃新聞.

魏巍,SARS病人病房空氣汙染和SARS病毒空氣分離株的基礎研究及其相關病毒數據庫的建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張朝隆等.腎綜合出血熱病毒氣溶膠的生物穩定性實驗研究.解放軍預防醫學雜誌.1995(03).


關注“胡劍平醫生”,靠譜醫療健康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