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天启皇帝反问过袁崇焕6个问题,历史上真有这回事吗?原因是什么?

用户6093132260070


明朝天启就是崇祯的哥哥。因为他活着的时候重用大太监魏忠贤,还天天不上朝,做木匠活。临死的时候给崇祯留下了遗诏说,魏忠贤“忠贞可计大事”,导致他在民间留下的口碑并不是很好。似乎崇祯17年的勤政只是为他这个哥哥来补漏洞,甚至还有说法,说大明真正亡于天启帝。


袁崇焕曾经给天启上了一份奏折:说的是只要在辽东大搞屯田,5年之内就可以平定后金军。天启看到这个策划书之后并没有龙颜大悦。而是实实在在的6个大问题:

包括怎么屯田,军民关系如何处理,军队如何操练,战兵与农民之间的转换,屯田区域和边防范围是如何划分?屯田的粮食能不能确保收上来?

这问题直接问到了策划书的点子上,我们说一份完整的策划书应该包括工作目标,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出现问题的解决方案。袁崇焕当时给天气皇帝写了奏折。直接就是说只要让我屯田给我兵,我就能灭了后金。

而天启作为整个大明帝国的董事长,问一下整个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并提出指导意见。也并不是不可以的。

不过这段话倒是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天启皇帝到底是不是真的向历史上的那样,不但没有文化还昏庸无比?
我们看历史上的三段话:

第一段是天启帝对于袁崇焕奏折的直接批复:

《明熹宗实录》:向以防守方殷,故着从容议行。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一切事宜,该抚悉心区处具奏。


这一段就是上文中针对袁崇焕提出的囤田增兵就能评定辽东,天启帝提出的6个问题,这6个问题涉及到军事方略,经济发展,民心聚散,武备安排等各个方面。

谁还能说天启帝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我们再看看第二段:

奴子不降,必定成擒,诸臣诸不乐闻。 以朕计之,奴未必降,降不足信也;战必能胜,胜无轻谈也。蹈实而做,需时而动。正也,奇在其中矣。该抚饶为之,亦善为之。

这一段说的是批复袁崇焕,不能轻言胜败,要真正踏实做事,顺势而为,正奇相辅,因为兵者诡道也,是死生之地,要有敬畏心、


我们再看看第三段:

“重以帝之庸懦,妇寺窃柄,滥赏淫刑,忠良惨祸,亿兆离心,虽欲不亡,何可得哉”。

这一段是清朝修的《明史本纪22》中关于天启帝的评价。说他昏庸怯懦,赏罚不分,残害忠良,滥用女人与太监,导致了亿万百姓与他离心离德,是个彻彻底底的亡国之君。


对照下前两段,似乎有些正史也不值得完全信任了。


少校柳下惠


其实天启帝朱由校不是反问袁崇焕,而是被袁崇焕的不着四六给惹毛了,故事大约还得从明天启六年(1926年)说起......

起因——请求屯田的袁崇焕

那一年的阴历五月初六,明朝京师发生了一起神秘的大爆炸,记载中出现了鬼车鸟这样的传说生物,爆炸发生时2万多人化成粉末,衣物和赤身尸体远飞到昌平。至今这仍是历史上的不解之谜,还在众说纷纭的讨论。

也是那一年的元月,努尔哈赤在宁远受挫,辽东糜烂不堪的局面终于得到缓解,主将袁崇焕一时风头无两,俨然成为明王朝的救世之臣。为了让辽东的缓局变成胜局,他借机上书皇帝请求屯田,尽量以辽东一地压制后金。

或许吐槽机是小人之心,他的这个请求正好与朝堂上“辽东以一隅而病天下”的论调呼应,也不知是否事先协调过。缺钱缺到崩溃的天启帝其实对这提议很感兴趣,辽东能自给自足就不会再从内地抽调钱粮,江南士绅的怨气可以小很多,于是给袁崇焕下旨,要他“从容酌议”,拿出详细的方案。

经过——吹到没边的牛皮

这年的阴历十一月,袁崇焕对之前的上书进行补牍,然而天启帝没有在这份补牍里找到哪怕一个字的可执行方案。老袁起手先高屋建瓯的谈了不屯田的七大弊端,结论是如果不搞屯田辽东会继续拖累京师和山东,士兵们的士气也没法保障。

然后他又写了屯田的七大便利,大抵就是士兵有了恒产就卖力气打仗,屯田让他们自给自足,可以一边种地、一边训练、一边修堡垒,还可以打仗,简直就是包治百病的大力丸,不用太可惜了。

最后他还吹了一个凶猛的牛皮,只要老大同意屯田,辽东必然堡垒纵横,后金那些烂货不投降就得被臣下擒杀。为了加强说服力,老袁还吹捧了一下魏忠贤,表示有九千岁这么牛X的厂臣支持,在下才敢做这种未卜先知的定论。

结果——彻底发飙的天启

看完这份不着四六的补牍,天启帝大抵会说一句英文MMP,老子要的详细方案呢?扯了一大篇你娃也没告诉我到底怎么屯啊?在哪屯啊?怎么管理啊?兵民比例是多少啊?你他喵的在消遣老子不成?

被气到原地爆炸的天启给袁崇焕还是耐心回复了令旨,开篇第一句话就是辽东向来以防守为上策,故此让你从容设计详细方案(防守方时间和空间比较充裕)。然后他又提出了六个较深入的问题,让袁崇焕“悉心区处”再具体奏报一次。

只是在令旨最后天启还是没压住火气,他狠狠怼了袁崇焕补牍里吹的牛皮,天启认为就算屯田敌酋也未必肯投降,就算投降也不足相信。战必能胜这样的话别轻易说,踏踏实实做事,时候到了堂堂正正的动作,所谓的奇谋在这里。

天启六问的内容

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出来,天启从来不是个文盲皇帝,吐槽机一直认为他的心术手段在明朝皇帝是排前列的,其细腻狠辣之处不让成祖朱棣多少。单纯把他看成一个宠信太监的木匠很不恰当,不信可以看看这六个问题是不是直指要害:

  1. 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这是屯田的第一要务,你怎么分配土地才能让军民之间不互相妨碍?如果这个大前提没有,屯田最终不过是一场强占民田的游戏,搞不好会激起民变的。

  2. 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第二个问题天启又问了人力分配,屯田兵需要怎么分配才能保持战斗力与种地的平衡。分配种田的人太多伤战斗力,分配种田的人太少又会使土地荒废。

  3. 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第三问训练,怎么训练才能让农闲时候都保持战士状态。

  4. 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第四问耕种,怎么耕种才能让军队里掌握农业生产技能。

  5. 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第五问职责,屯田兵如何守边疆才能限制敌酋进攻。

  6. 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第六问善后,设使屯田成功,又如何避免生产的粮食被卖给敌人。


总结起来吧,天启帝和袁崇焕间这通问答其实正好体现了两人的性格差异。袁崇焕属于典型的想了就做,相信直觉,不太擅长做计划,也不计较后果,这样的性格最终惹来了杀身之祸。而天启帝则属于想完再做的类型,比较重视计划推演,但是他的能力止于发现问题,自己也拿不出解决方案,总归还是对局势帮助有限。扯淡完毕。


历史吐槽机


传说天启皇帝在袁崇焕上的奏章中,问的六大问题,有否,没能查阅原件,无法作肯定性的回答,想来是有的,否则不会空穴来风。

不过袁崇焕上表的问题,实际上是提议天启在辽东,采取的六大措施。天启反要袁来回答,就错了,因为能采取这些措施的,只有皇帝。

袁崇焕提议的对辽东的六大措施,是正确的。因在辽东,仅汉民,就比满人多十倍以上,战略上能主要利用好当地的优势,组织起辽东的汉人,团结好其他民族,孤立满族,战术上以城为依凭,步步进逼,是完全可以迫服满人的。其实天启的六大问,字里行间,透露的问题,是怕辽东形成藩镇割据的问题,故袁崇焕也不可回答,回答了,就会被认为是野心问题。

袁崇焕的措施,实质是在辽东实行满清的军民一体化,在辽东要有独断之权,这点天启是看明白了。天启回问袁崇焕,袁崇焕也明白了,故不便作答。确有点高手过招。


安平144796971


天启皇帝朱由校给袁崇焕回复的奏折中,出现了六个问题:“但向后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这六个问题都是朱由校必须面对的。袁崇焕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就不一样了。后金多次进犯辽西走廊,破坏屯田,抢夺粮食,袁崇焕的这个想法极有可能是为后金进行了囤粮。以后的事实证明,朱由校的看法没有一点错误。


谨慎的萝卜


导语:

天启皇帝朱由校在我们的印象当中,那就是一个身体不是很好的木匠。因为干木匠活太用心,最后把自己给累死了。

据说当时治理国家的一直都是大太监魏忠贤,那么这是真相吗?有这么一段天启质问袁崇焕的六个问题,似乎表明天启皇帝不是个孬种。从这六个质问当中,我们看得出天启皇帝有自己的特殊主张,而且思想成熟程度,比袁崇焕更高。

01作何给授,使军民不相妨?作何分拨,使农战不偏废?

天启6年的时候,袁崇焕为了继续执掌军队,曾经依附于魏忠贤。所以这个时候他对魏忠贤,那是拍了不少马屁的。

六年春正月戊午,修《三朝要典》。丁卯,大清兵围宁远,总兵官满桂、宁前道参政袁崇焕固守。己巳,围解。二月乙亥,袁崇焕为佥都御史,专理军务,仍驻宁远。戊戌,以苏杭织造太监李实奏,逮前应天巡抚周起元,吏部主事周顺昌,左都御史高攀龙,谕德缪昌期,御史李应升、周宗建、黄尊素。---《明史》

可是在拍马屁的时候,袁崇焕似乎有些过分夸大了些。他向天启皇帝拍胸脯保证,只要他在关外实行屯田政策,再修筑城墙,保证后金的人马会乖乖投降。

这马屁拍下来以后,天启皇帝可就安耐不住了。按理说袁崇焕所说的话,那是好消息。无疑对大明来说太重要了。可是天启皇帝并没有那么乐观,他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质问袁崇焕,看看他肚子里到底有没有货。

  1. 这里提到的使得军民之间,不会互相伤害。其实就是一个比较客观的问题,天启皇帝希望袁崇焕给出的答案,到底该怎么做,才能处理好关外军民之间的关系问题。
  2. 如果在关外修城,势必要影响当地百姓的生活问题。而且又要在关外屯田,占据的是百姓的良田还是自己开垦荒田?这些都是比较客观的问题。
  3. 按照什么样的分配方式,才能使得农业生产和战斗力提升之间,得到一个平衡关系。屯田制度一般都是在某一个阶段的和平时期,才会进行。
  4. 因为这段时间不打仗,士兵们如果都让国家来养活,国家负担太沉重。
    而且士兵不打仗的时候,操练时间也相对缩短。所以屯田成了很好的办法,只不过天启那个时候是战时,后金军队随时都有可能打进来。

这个时候在关外屯田的话,是不是会影响到士兵的操练时间?如果士兵操练水平得不到提升,打仗的时候战败了,岂不是得不偿失?

02作何演练,使农隙皆兵?作何更番,使营伍皆农?

天启皇帝还质问袁崇焕,他希望知道袁崇焕到底有什么排兵演练的办法,使得农忙和农闲的时候,都能够有充足的军事力量保证关外的安全。

这个问题非常尖锐,因为农闲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粮食还在生长当中,士兵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去管理农田。

  • 所以士兵在这个时候可以得到充足的训练,能够上战场的士兵也是最多的时候。这个时候明朝是不用担心关外问题的。
  • 可怕的是农忙的时候,那么多粮食需要收获,这可不是一两天一两百个人就能解决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的投入。
  • 如果这在这个时候,后金的人马打来了,你袁崇焕是不是真的还有办法去解决?如果没有很好的排兵布阵的演练方法,天启似乎会对这件事比较迟疑。

天启皇帝还提出了一个问题,袁崇焕你该做怎样的替换工作,使得军队里的士兵都能够参与到务农的事务当中来呢?

屯田不是一两个士兵的事情,而是整个军队的大事。按照道理来说,身在关外的士兵都要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来。

可是又不能一窝蜂全都去种麦子,整个粮食的生产过程是比较繁杂的。需要翻地、播种、浇水、除虫、收割、去壳、装袋、运输等等一系列过程。

夏四月丁酉,下前侍郎王之寀镇抚司狱,死狱中。五月己巳,监生陆万龄请建魏忠贤生祠于太学旁,祀礼如孔子,许之。丙子,大清兵围锦州。癸巳,攻宁远。六月庚子,锦州围解。秋七月乙丑朔,帝不豫。丙寅,罢袁崇焕。---《明史》

这些过程都需要派遣士兵前去完成,那么这些士兵该怎么轮流去做这些事情,才能保证关外的士兵,都能够参与进来呢?

这是天启皇帝在考验袁崇焕是否有把控全局的能力。如果连关外士兵屯田的方针都拿不出来,那就更加别指望他能够实行好这一制度了。

03作何疆理,足以限戎马?作何收保,不致资盗粮?

天启皇帝的问题并没有结束,他希望知道,袁崇焕可以做怎样的划分,可以限制战争的范围。这里的理解可以有多种多样,在我看来,天启皇帝是想知道,袁崇焕对屯田和边防是如何划分的。

  1. 如果后金军队能够直接将屯田的范围,纳入战争范围,那么屯田在很大程度上可就失败了,甚至是在为对手在做嫁衣裳。
  2. 所以划分好屯田区和作战区,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也就是说,前线作战的划分,什么地方是底线。敌人绝对不能冲破这层底线,否则屯田的成果将付之一炬。
  3. 在粮食到了收成的时候,袁崇焕又该怎么安置粮仓位置和实行粮食管理的办法,使得这些粮食,不会走漏到对手那边,以此资助对手呢?

这个问题其实问道了袁崇焕的心眼里,在后期我们会发现,袁崇焕的一项罪名里,就有资助对手粮食的罪名。

先是,八月中,我太祖高皇帝晏驾,崇焕遣使吊,且以觇虚实。我太宗文皇帝遣使报之,崇焕欲议和,以书附使者还报。我大清兵将讨朝鲜,欲因此阻其兵,得一意南下。七年正月,再遣使答之,遂大兴兵渡鸭绿江南讨。朝议以崇焕、之臣不相能,召之臣还,罢经略不设,以关内外尽属崇焕,与镇守中官应坤、用并便宜从事。崇焕锐意恢复,乃乘大军之出,遣将缮锦州、中左、大凌三城,而再使使持书议和。---《明史》

当时袁崇焕将粮食卖给了蒙古人,蒙古人转而又卖给了后金。所以这相当于是资助了对手。为此袁崇焕的政敌们,以此将袁崇焕彻底打垮。

而这个时候天启所提的问题,十分实在,如果袁崇焕真的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屯粮的问题,那这些粮食可能会成为关外的隐患所在。

总结:既然天启皇帝那么牛?他为什么还救不了明朝?

按照这一回复来看,天启皇帝哪里是一个荒唐的皇帝呢?这六条实实在在的质问,将屯田修成可能遇到的问题,几乎都提了出来。

如果袁崇焕没有相应的解决办法,那么就说明袁崇焕没有去关外带兵的能力,至少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就开始吹牛,是个不脚踏实地的人。

天启皇帝希望袁崇焕能够脚踏实地地好好考虑好这些问题以后,再想其他的事情。从这儿可以看得出,天启皇帝看不上袁崇焕。

那么天启皇帝怎么就救不了明朝呢?因为天启皇帝只能看得到问题,却也没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所谓纸上谈兵,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知道你这件事这么做肯定不对,但是我也没有好办法去处理。

不要随意夸大一个人,也不要随意贬谪一个人。这个人在历史上之所以是这么个形象,必然是有原因的。有过分推崇的,有故意抹黑的,我们需要结合现实去看待这些人的特性才对。

《明史》

《明实录》


江湖小晓生


至于多少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袁崇焕是不是真谋反。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我们根本没有辩识的能力,人云亦云罢了。


香随风飘


这个也不算是反问,常规问题。下属提议要如何如何,请求支持和同意实行,领导需要把细节搞清楚,亦即检查可行性,你需要把具体措施拿出来,不能泛泛而谈。天启的几个问题,都是询问具体措施,拿不出来,自然不同意。

这与当今有些创业者拿策划书骗投资是差不多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