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撒播下生機盎然的文化種子,滋養我們的詩意人生

《中國詩詞大會》撒播下生機盎然的文化種子,滋養我們的詩意人生

引言

今年春節,團圓不易,離別更難,還有很多人為國家,舍小家,至今依然奮戰堅守在疫情防控一線。攻堅克難之時,我們更需要精神和鳴。在中央廣播電視總檯綜合頻道貫穿春節期間播出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中,有很多人和經典的詩句深深打動著我們,讓我們充滿力量!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要送給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以及千千萬萬站在他們身後默默堅守的人們,讓我們共同面對困難,一起奮勇前行!“德不孤,必有鄰”“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要感謝從四面八方馳援武漢的醫護人員,提供醫療和生活援助物資等的企業和個人,和在危難時刻出手相助的國際友人們……

正如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雜誌主編高昌所說:“《中國詩詞大會》沒有浮光躍金、鷗鷺翔集的表面風光,卻有著波瀾不驚、靜影沉璧的內在力量。”正是這樣的沉靜內斂,讓我們不斷在詩詞中收穫前進的動力。

滋養我們的詩意人生

——由《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所想到的

高 昌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五歲半的青島小孩王恆屹用稚氣的嗓音念著顏真卿的這兩句詩站在央視舞臺的中央,那沉穩自信的小表情、靈動機敏的大眼睛還有“絕地反擊”中“出口成詩”的聰明勁兒,立刻吸引了電視機前眾多溫暖的目光。這個小男孩是近日開播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的第一位選手。從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詩詞歷久彌新的巨大魅力,也看到了薪火相傳的美好未來。

《中国诗词大会》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驀然回首,“詩詞大會”已經陪著我們走過了五年的美好時光。一季接一季,甘蔗節節甜。從第一季一直追著看到第五季了,這個節目所喚起的文化共鳴,依然還是那麼熱烈而真摯。

記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一季播出的時候,曾有朋友用“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來表達自己的觀後感——這是把《中國詩詞大會》比作了清新脫俗的梅花。如今倘若讓我用詩句說一下對第五季的印象,我想到的則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檔節目經歷過五年的探索和奮進,從各類令人眼花繚亂的真人秀綜藝欄目的包圍中脫穎而出,就像“天然去雕飾”的萬頃風荷,亭亭玉立,搖曳多姿,婆娑萬朵,更加成熟也更加絢麗,確實已經蔚成氣象了。

《中国诗词大会》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五年回首,《中國詩詞大會》走出的武亦姝、雷海為、彭敏、陳更等等已經成為觀眾們耳熟能詳的明星式的焦點人物,而飛花令等等有趣味、有格調的比賽形式也很快被複制到大眾生活的各個角落,成為群眾文化領域裡的一個和諧熨帖的有機組成部分。

第五季選手涵蓋教師、工人、飛行員、空乘員、工程師、保安、出租車司機、個體戶、公務員等33 個行業,百人團中有年齡最長的90 歲高齡的“新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也有五歲半的幼童。這種跨年齡、跨職業、跨地域的全國詩詞總動員,其實本身就是對於傳統文化的一次大範圍的推廣和深層次的體驗,有著非同尋常的社會效應和時代意義。

可以說,《中國詩詞大會》在傳統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畫下了一筆彩虹般璀璨的絢麗亮色。相信時間越久,其積極價值就會越加鮮明。

《中国诗词大会》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選手也好,觀眾也好,相信通過節目所自我積累的美學感悟和古典學養,將更有益於他們今後豐富的人生歷練和詩意棲居。詩詞最好的打開程序不都是飛花令和“出口成詩”這樣競技遊戲色彩濃郁的電視場景;詩人也不都是白衣飄飄、峨冠博帶、對酒高歌、對花灑淚的奇特形象。體味詩詞之美,最重要的還是要通過文化的浸潤和感發,葆有和修持一顆晶瑩的詩心,從而使我們的人生更加豐富和鮮明,更加新鮮和亮麗。

《中國詩詞大會》沒有浮光躍金、鷗鷺翔集的表面風光,卻有著波瀾不驚、靜影沉璧的內在力量。這樣一檔沉靜內斂、素樸純淨的詩詞節目,能夠保持五年的觀眾熱度和節目競爭力、傳播力,而且一直延續著傳統文化的創造活力和蓬勃生機,確實令人刮目相看。

《中国诗词大会》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這裡有人間冷暖。聚集在《中國詩詞大會》的社會各界人士的詩詞故事,也把各種生活狀態中的共同熱愛在這裡真摯地傳達了出來。第二季選手、河北農民白茹雲的人生故事就很令人難忘。作為帶瘤生存的癌症患者,她樸實樂觀而又堅韌執著的人生態度,不正是“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真實寫照嗎?曾經榮獲兩季比賽亞軍的彭敏再次來到第五季的賽場,他這種積極進取、不計成敗、積極參與的奮鬥激情,不也同樣令人感動嗎?第五季選手中還有為目盲女兒圓夢的堅強母親翁志平、有回到家鄉大山裡教書育人的土家族語文老師張匯林、有開動車的淳樸的司機師傅秦鵬……他們每一個人的看似平凡而不凡的詩詞故事,匯合在一起,不也正是我們的中國故事中的壯麗篇章嗎?

這裡有家國情懷。“詩詞大會”在一次次激烈而生動的比賽環節,彰顯了鮮明的社會效應和美育功能。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要人誇顏色好,要留清氣滿乾坤”“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高遠的境界,誠摯的態度,秀雅的格調,清峻的風骨,給觀眾帶來的是靈魂深處的洗禮和激勵。一場詩詞大會就如同是一場寓教於樂的人生大課堂。一句句經典詩詞的主題引領,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地灑在人們心田。

《中国诗词大会》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這裡有歲月芬芳。《中國詩詞大會》以詩詞為媒,為普羅大眾搭建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詩意舞臺,也在詩詞知識的比拼、解讀之中帶動觀眾分享了傳統文化的久遠芬芳,讓大家共同體味中華詩詞的溫馨和浪漫、靈趣和哲思,回顧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和心靈細節,重溫那些古典詩心的深情躍動和激情澎湃。

這裡有怡情悅性。雖然娛樂不是“愚樂”,不是譁眾取寵地奔來跑去、遊東逛西和吃吃喝喝,而應該保持電視節目的基本美學品位和教育效能,但是同時也不能忽視應有的娛樂功能和休閒樂趣。五年以來,出現在詩詞大會上的“考試”題目越來越輕鬆風趣,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彩,舞美形式也融合了更多的現代科技因素。值得讚賞的是這檔節目不是端著教師爺的架子、板著高高在上的表情進行說教,而是親切平易地放下“高雅”包袱,把藏在書齋和圖書館裡的高冷範兒的中華詩詞,歡歡樂樂送進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中国诗词大会》撒播下生机盎然的文化种子,滋养我们的诗意人生

《中國詩詞大會》在我們的身邊訴說著悠悠歲月的抒情律動,也在我們的心裡傳遞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文化魅力。《中國詩詞大會》越來越深入尋常百姓家,不僅僅帶來怡情悅性的精神大餐,而且在我們的心底撒播下生機盎然的文化種子,滋養我們的詩意人生。這樣一檔有方向和層次、有力量和內涵、有趣味和格調的電視綜藝節目,確實值得點贊!

作者: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中華詩詞》雜誌主編 高昌

潘魯生:主旋律創作彰顯中國精神

康震: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