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景生物——體外診斷後起之秀,股價大漲背後有哪些隱憂?

大家好,我是格菲大師兄查理,專注於上市公司和行業的深度研究,我們格菲一共有7位師兄妹,他們各有所長,歡迎關注。

今天查理要為大家解析的是——熱景生物,這是查理為大家分析的第60家公司。

熱景生物——體外診斷後起之秀,股價大漲背後有哪些隱憂?

近期受新型肺炎影響,檢測試劑廠商股價一路走高,這其中也包括在科創板上市的熱景生物,由於熱景生物近期估計漲幅較大,查理在此給大家進行一下簡要的分析,希望朋友們能注意一下投資中的風險。

一、公司的生意模式有一定缺陷

熱景生物經營模式為從上游採購原材料進行加工,通過經銷和直銷的方式將產品出售給下游醫院檢驗科或者第三方檢測機構。

原材料供應方面:熱景生物目前原材料均為向上遊採購,且公司目前的上轉發光產品的核心技術為軍科院微生物所授權使用。許可期限至2030年7月31日,熱景生物每年需要按照上轉發光試劑銷售收入規模的2%計算支付專利許可費。

熱景生物——體外診斷後起之秀,股價大漲背後有哪些隱憂?

銷售模式方面:熱景生物主要通過經銷商模式為主,直銷佔比較小。經銷模式不需要企業搭建銷售團隊,通過已有良好銷售渠道的經銷商可以實現產品的快速銷售,同時經銷模式企業回款週期較短,有利於企業保持良好的現金流。

在銷售策略上,熱景生物採用儀器與試劑為封閉式配套銷售的方式。目前體外診斷行業有單獨銷售儀器及試劑的方式,也有儀器和試劑捆綁銷售的方式。在生化診斷領域,目前以開放式模式為主(即儀器和試劑可以是不同生產商提供),在免疫診斷領域,特別是化學發光診斷領域,主要採用封閉式模式(即儀器與設備為同一生產商提供)。

一般來說,封閉式模式適用於對檢測精度要求高的領域。由於不同的企業技術有一定差異性,採用封閉式模式有利於提高檢測結果精度,保證檢測數據的可回溯性。

封閉式模式下,只要企業投放的儀器在下游得到應用,就能保證後續試劑銷售的可持續性(相當於用檢測儀器佔位,然後帶動試劑銷售)。

二、競爭優勢

1.上轉發光技術具有一定先進性

公司的上轉發光技術(本質是免疫診斷中的時間分辨熒光法)率先將稀土元素所構成的上轉發光材料(UCP)應用於臨床及生物安全領域。上轉發光技術靈敏度高、可定量,示蹤物穩定性高,檢測結果可追溯,而且對檢測環境要求不高(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上轉發光技術的核心專利來自於軍科院微生物所授權使用)。

2.獨家特色產品——肝癌三聯檢

公司的肝癌三聯檢(AFP/AFP-L3%/DCP)作為“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持下的研發成果,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目前該技術僅有日本和光純耀和熱景生物已經實現),有利於提高我國早期肝癌診斷的水平,“C2000+肝癌三聯檢”實現了肝癌早診的高通量檢測,是我國肝癌檢測領域具有重要價值的技術平臺。

熱景生物——體外診斷後起之秀,股價大漲背後有哪些隱憂?

體外診斷行業由於涉及診斷的病種非常多,很難有單一的企業能夠做到診斷病種的全覆蓋,而且不同的病種診斷涉及的技術會有一定差異性,因此大型體外診斷公司均為依靠某種技術起家,待公司取得資金和渠道優勢後,通過併購的方式擴大自身的經營範圍。

在這種格局下,體外診斷公司會形成頭部與長尾效應並存的格局。大型體外診斷公司可以通過資金和渠道優勢不斷拓展自身的經營範圍,由於渠道的通用性,通過併購能帶來良好的協同作用。而具有自身特色的小型體外診斷公司可以依靠自身產品的獨特性在市場生存,但是如果想進一步拓展其他已有診斷技術在終端的應用,會遇到大型體外診斷廠商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小型體外診斷公司的發展空間就受到了極大限制。

因此,我們認為熱景生物現有的診斷技術(特別是其獨有的肝癌早診三聯檢診斷試劑)尚有一定發展空間,而且隨著公司化學發光技術的成熟,化學發光技術也可用於其POCT產品,進一步拓展化學發光產品的應用範圍,但是想發展成為行業內的龍頭公司,難度會非常大。

三、未來佈局

1.上轉發光試劑方面:

公司用於炎症感染領域的澱粉樣蛋白 A(SAA)、C 反應蛋白(CRP)目前在註冊申請階段;澱粉樣蛋白 A+C 反應蛋白(SAA+CRP)二聯卡檢測試劑已進入註冊檢驗階段。

2.儀器方面:

2018年底,公司推出大型全自動化學發光平臺 C2000,實現加樣、混勻、孵育、分離清洗、檢測、結果計算、出具報告等全自動功能,能夠實現多項目同機檢測,60個樣本位,每小時可獲得150個檢測結果。

熱景生物——體外診斷後起之秀,股價大漲背後有哪些隱憂?

3.化學發光試劑方面:

公司目前已獲得化學發光診斷試劑產品註冊證書31項,為進一步豐富公司試劑產品線,公司目前註冊中及在研產品超過 40 項。

格菲科創板研究院注:

從熱景生物的收入變化以及最新的研發動態來看,公司對化學發光技術高度重視,期望能在化學發光領域獲得一席之地,這一方面需要公司不斷增加化學光技術診斷試劑的類型,另一方面也需要公司提供高質量和高性價比的產品以進行國產替代。

在國家醫保控費環境下,優秀的國產體外診斷商有同國外企業同臺競爭的機遇,隨著DRGs(按病種付費)政策的推出,醫院將更加青睞能夠提供相同服務和技術,但是價格更具優勢的國產品牌。

但是目前國產化學發光巨頭如安圖生物、邁瑞醫療等憑藉資金、產品和渠道優勢已經不斷跑馬圈地,並開始搶佔國外傳統化學發光巨頭的市場份額,我們認為未來化學發光產品的競爭會加劇;而POCT領域的萬孚生物和基蛋生物憑藉先發優勢也已經搶佔了相關渠道,後入者如果沒有技術優勢和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很難搶佔更大的市場。熱景生物作為後來者,在資金、技術和渠道方面均不佔優勢,未來成為行業龍頭公司的難度會非常大。以公司目前的市值來看,投資價值不大。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明天查理將為其他公司的分析,不見不散喲!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