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伤不下“医线”他硬是把结石“蹦”了出来……

映象网讯(记者 燕子丹 通讯员 马腾飞)1月29日大年初五上午,正在周口市传染病医院参与救治确诊患者的农工党党员、周口市中心医院RICU监护室主治医师凌耿飞结束24小时值班,正准备洗澡时,突然感觉右边腹部疼痛。去卫生间小便发现是血尿,根据症状当时自我初步诊断是输尿管结石。凌耿飞心里想,“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倒下,特别是不能被这样的小毛病打倒”。匆匆洗澡后,他赶紧大量补水,然后忍着疼出一身汗的痛苦开始用劲跳,就这样喝水、蹦跳、尿血了一个白天。第二天,尿频尿急的情况依然存在…第三天,情况还是没有缓解…

凌耿飞就抽空回到本院做了一个泌尿系超声检查,确定是一个6mmx2mm的结石,已经掉到输尿管末端。没时间等正式检查报告,他就去买了盒扩张输尿管的药,吃了一粒,继续喝水、蹦跳……最终,硬是把这个困扰他三天的石头硬是给“蹦”了出来。返回“战场”后,至今没有离开过患者。

和患者在一起

此次疫情发生前,35岁的凌耿飞正在郸城县人民医院进行帮扶工作。周口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后,他被医院紧急召回,并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救治第一梯队的成员,于1月21日进驻周口市第五人民医院,参与救治确诊患者。

转运传染病重症患者是一项很大的挑战,对急救车、转运人员、转运环境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特别考验随车医生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第一例是2月2日转运的,患者存在呼吸衰竭、明显喘息状态。还好,两个小时的转运安全顺畅。”凌耿飞回忆,“第二例要凶险的多。这是2月3日从县医院转诊上来的一个重症患者,年龄大,血糖高,既往有慢性肺病基础和慢性心脏病基础,还曾经做过心脏冠脉搭桥手术,身体基础条件太差,治疗难度极大。2月4日晚,患者生命体征出现不稳定,血氧饱和度下降到60%,经向医院领导汇报同意并经专家会诊后决定给予患者有创操作,为下一步救治争取了时间和机会。2月5日,我们决定将其转送至上级医院。考虑到在救护车上要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应对可能发生的危急情况,我们在负压救护车上配备了储氧面罩、便携式有创呼吸机,提前安装好插管用的喉镜和管子,做好了充足准备。因为护目镜里起雾影响视线,转运的两个小时里,真的很紧张,担心患者的安危,我的眼睛睁得很大,流着泪盯着监护仪,时不时叫醒患者,询问感受,最终顺利将患者送至上级医院。”

像消防员一样勇当‘逆行者’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上一线没有让凌耿飞害怕,反而让他觉得荣幸和骄傲。一位亲戚担忧的问道:“你们医院就你一个医生吗?。”凌耿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我们医院有很多能够胜任的医生,但把我列入第一梯队,说明医院对我工作的肯定,我应该骄傲。第二,我是呼吸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病毒主要针对的就是呼吸系统,我的专业最对口,我义不容辞。第三,我是一名年轻的男性,冲锋陷阵理当奋不顾身。”

当看到很多医务人员可以申请前去支援武汉的新闻时,凌耿飞立刻就在科室微信群里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并被批准成为第二梯队成员。“我的工作目前在很多人眼里是危险的,但能像消防员一样被称为‘逆行者’,我真的很自豪。”凌耿飞发自肺腑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