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龍山太平山與貴州梵淨山、來鳳仙佛寺並稱武陵山區三大佛教場所。太平山的始建年代已不可考,有人說在東晉隆安年間(397~401)山上就有佛場,此說尚需考證。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太平山位於湖南省龍山縣,距龍山縣城8公里。我還是在來鳳一中上學時,學校組織去過一次,當年沒有車,走路去的。我對太平山的印象已比較模糊,只記得山勢極為陡峭,極險處攀爬時得手足並用,那時山上沒有太多的古蹟。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太平山雄奇險峻,其山頂終年雲纏霧繞,僅一條石徑小路可攀,路旁鐵鏈護欄,沿途設有三道山門。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山門兩側有一幅很有名的對聯:“登臨坐覽四面雲山無俗氣;到此靜觀八方彩色有常真”。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太平山佛寺在清嘉慶、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最為鼎盛,最盛時常住僧侶300餘人。(此圖來自網絡)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傳說太平山住持宏松禪師雲遊京城時,曾為光緒皇帝治好背花而受到封賞,回來後修建了藏經閣、觀音閣等,使太平山名揚天下。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二十年代初,章太炎在駐紮於湘鄂西的靖國軍中參贊軍務,曾到太平山一遊,對其大加讚賞,欣然命筆:“太平山層巒疊翠,林木蔥蘢,山峰險秀,殿閣凌雲,風景優美,不亞於廬山雁蕩”。當年章太炎在來鳳慶鳳山廟的牆壁上也寫了“思遠”二字,指責當時的靖國軍目光短淺,不思進取。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民國三十六年(1947),湘西著匪瞿伯階被收編,被任命為國民黨暫編第十師少將師長。1949年6月,瞿伯階病死於太平山。他死後其部隊歸他的侄子瞿波平指揮,瞿波平後來成為解放軍剿匪的主要對象。

太平山:武陵深處有名的佛教場所,正在舊貌換新顏

1997年,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先生親筆題寫“太平山”山名,使太平山蓬篳生輝。

亂世毀廟,盛世修廟。在太平盛世的今天,人們正在重建太平山佛寺。經過一百來年的沉寂之後,太平山即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佛教信眾和四方遊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