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導語

拜占庭帝國

(公元395-1453年),又稱東羅馬帝國,是歐洲歷史上最為悠久的君主制國家。中世紀的拜占庭帝國疆域遼闊、經濟實力雄厚。都城君士坦丁堡扼亞歐之咽喉、居東西商路要道,著名的“絲綢之路”和海上的“香料之路”也都彙集於帝國境內的各個港口。地理位置的優異加上海外貿易的發展,使得拜占庭帝國一時無比繁榮。

然而這樣耀眼的財富勢必惹人眼紅。拜占庭帝國自建立之日起就面對著多方面敵人的進攻,歐洲各部原始部族、新興的阿拉伯民族甚至還有亞洲的遊牧民族。在這樣長期的鬥爭中,一個有效的軍事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古典時期,拜占庭帝國在地方上實行的是嚴格的軍政分離行省制度。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這樣的行省制度顯得效率過低且陳舊無力,拜占庭需要一種新的地方制度來加強軍事以抵禦外族入侵。在這樣的形勢下,軍區制度應運而生。

<strong>軍區制度的建立促進了拜占庭帝國的繁榮,維護了社會的穩定。但是也帶來許多後患,為後來拜占庭的覆滅埋下了伏筆。接下來本文將從軍區制度的興起和發展運用說起,討論下它是如何影響拜占庭帝國的興衰的。

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一、軍區制度的起源和內涵

公元610年,拜占庭帝國新的皇帝希拉剋略即位。那時的帝國依舊面臨著異族入侵,舉國不寧的局面。帝國的北部有斯拉夫人和阿瓦爾人入侵巴爾幹地區。帝國的東方,波斯大軍已經成功奪取安條克、耶路撒冷,拜占庭的宗教信仰受到沉重打擊。公元615年,波斯向小亞細亞進軍,這一下直接就威脅到了拜占庭帝國的中心地區。此時由於多年的戰爭,國家的經濟與財政消耗殆盡,資源已經枯竭。再到公元619年,原本富庶的埃及行省淪陷,都城君士坦丁堡的糧食供應都面臨著威脅。

長期的征戰以及戰爭所導致的人口遷移使得帝國的稅收、兵源都難以保障,很多地區都成了荒蕪、沒有人煙的空地。面對帝國這樣的困境,希拉剋略毫不猶豫地進行改革,對於他來說,自己的任務就是使拜占庭帝國逐步軍事化,重新建立社會秩序,調整中央政府機構,加強軍隊建設。由此,軍區制登上歷史舞臺。

軍區制(Theme),希臘語原意為“駐軍”。

軍區制的內涵就是:將地方政權納入將軍們的控制下,實行軍政合權的管理方式,以保證地方政府隨時有能力組織和召集軍隊應付隨時可能出現的戰爭威脅。帝國政府按照軍區、軍分區、師、團等軍隊編制劃分原有的行政區,以各級官兵的服役級別在將士中間分割軍事份地,土地上的收入則作為軍餉和一切軍需物資的來源,打仗的時候帝國則會發放一部分津貼作為出征將士的補助。

事實上,軍區制是一種世襲的軍人領地制度。和平時期的拜占庭各個軍區的士兵耕耘著劃分給自己的土地,自己自足。一旦戰爭來臨,他們便會化身為正規軍,參與保衛土地、保衛家園的鬥爭。

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二、軍區制度的發展運用

面對波斯人的入侵,為了有效保護帝國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的領地,希拉剋略下令在小亞細亞和敘利亞的戰爭前沿地區建立以駐軍為統治核心的軍事特區。不久以後,這種制度便在拜占庭帝國的歐洲部分得到推行。

一開始,希拉剋略先組建了亞美尼亞軍區、東方軍區、奧普希金軍區和海上軍區。但後來為了限制軍區的勢力,原本僅有的這四個軍區又被拆分為多個軍區。例如奧普希金軍區就因為多次參與叛亂而被拆分為三個軍區。此外,隨著馬其頓王朝前期與中期的領土擴張,為了更有效的控制新得到的土地,拜占庭人也在新開拓的領土上組建了新的軍區,和原有的軍區相比,這些新生的軍區要小得多。

此時其他軍區的一些部隊可能會脫離原本的軍區,加入新的軍區併成為新軍區的軍隊核心(如利奧六世組建察拉西安軍區時抽調了布克爾拉里軍區的三個軍團,亞美尼亞軍區的兩個軍團,一個完整的騎兵軍團和卡帕多西亞軍區的一個軍團)。還有一些軍區通過在邊界搭建堡壘(稱Kleisourai,意為“山路”)擴張土地,這些人被稱為akritai,即“邊界人”的貴族,他們就把這裡當作自己的城堡,過類似封建君主的生活。這些軍區土地擁有者的後代通常住在邊界地區,時刻補充著邊境的守備力量。

每個軍區的部隊都被編為兩到三個turmai或merai,再細分為moirai或dhoungoi(注:turmai、merai、moirai、dhoungoi均指騎兵或者步兵部隊的組織形式),每個都下轄幾個軍團。伊本·科爾達巴在845年的著述寫到,較大的軍區(轄一萬人)有兩個turmai,分別由五個一千人的軍團所構成。每個軍團再分為五個200人隊,被稱為pentarchiai,由kometes指揮。每個pentarchia包括五個四十人隊,由kontarhin(可能是指kentarchai或pentekontarchai,而“四十人隊”則指長期不滿編的allaghia或hekatontarchia)指揮。(注:kontarhin、kentarchai、pentekontarchai、allaghia、hekatontarchia分別指不同形式的軍區指揮官)

公元9世紀末期時,拜占庭已經大約有25個軍區;到了10世紀的時候達到了29個;11世紀的時候拜占庭軍區的數量更是上升到了38個;最終帝國境內普遍建立軍區。

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三、軍區制度的影響

1,經濟方面

早期軍區制的應用有效地減輕了帝國政府的經濟負擔,起到了調和社會矛盾的作用。擁有屬於自己土地的農兵們每天辛勤勞作,自給自足,並且帝國的稅收很低,壓力不是很大,生活相對來說比較美滿。這樣平靜安穩的生活環境給當時拜占庭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之前的社會矛盾也有所緩解。

但是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大地產階級開始行動,軍區制明顯破壞了拜占庭帝國的經濟結構,導致了帝國經濟生活的全面衰退。在軍區制下,亦農亦兵的農兵階層是帝國經濟生活和軍事防禦力量的主體,但是他們一直處於被以軍事貴族為代表的大地產階級的領導與壓迫。頻繁的戰事、無情的自然災害、大地產階級的壓迫,這三座大山壓得普通的農兵階層喘不過氣。11世紀以後,拜占庭帝國的政策徹底向大地產階級傾斜,他們通過巧取豪奪等各種手段來得到農兵階層的土地。在戰亂頻繁、自然災害嚴重的年代,很多農兵階層為了獲得一份安全感,甚至主動把領地送給勢力大的地產階級來尋求庇佑。到了12世紀以後,原本的農兵階層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沒有了人身自由、只能被奴役的農奴。

隨之發生的,就是帝國稅源枯竭(大地產階級很看重自己的利益,總是偷稅漏稅),稅制破壞,國家經濟基礎發生了動搖。帕列奧列格王朝時期,帝國從農業徵收的賦稅收入逐年減少,在安德羅尼卡貨幣改革後,帝國的年收入只有100萬金幣,僅相當於拜占庭帝國鼎盛時的2.18%。

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2,政治方面

早期的軍區制把各個軍區劃分給大的軍事貴族,軍事貴族為了自己領土的利益自然會竭力打贏對外的戰爭。但是一旦戰爭結束,進入到和平時期,這種模式的隱患就會凸顯。

在軍區制下成長壯大起來的地方貴族勢力成了專制皇權的最危險的敵人,這也間接導致了帝國的分裂。由於拜占庭帝國的皇位繼承製不像東方國家那樣完善,所以拜占庭的宮廷鬥爭是十分頻繁的,流血事件常常出現。在軍區制廣泛推行後的7到11世紀,掌握軍權的大地產階級經常參與宮廷的鬥爭,從而激化了元老官僚貴族、教會貴族和軍事貴族的矛盾。

拜占庭帝國的歷史上,大地產階級福卡斯的叛亂成為了帝國中央集權瓦解的前兆。當時的拜占庭皇帝瓦西里二世為了鎮壓這次叛亂,被迫將自己的親妹妹安娜嫁給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以換得羅斯的援軍。當瓦西里二世辭世後,帝國宮廷成為了這些軍事貴族和官僚貴族權位相爭的舞臺,傳統的中央集權政治開始瓦解,帝國的政治逐漸走向黑暗的深淵。

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3,軍事方面

拜占庭對多年敵人波斯帝國和風頭正盛、所向無敵的新興阿拉伯帝國的勝利都要歸功於軍區制的推行。在軍區制下,農兵參加戰鬥,為的是保護自己的土地,所以他們作戰勇敢,戰鬥力很強。但是,一旦他們淪落為大地產階級的農奴,熱情就會大大下降。

隨著軍農階層的大批破產,帝國就這樣失去了可供隨時調用的常備軍,多出了大量怨聲載道的農奴。雖然這個時期有很多大地產階級組織了所謂的農奴兵,但是這些農奴兵的戰鬥力顯然遠遠不如當年擁有自己地產的農兵,因為他們明白他們保衛的是主人的利益。

不得已,拜占庭帝國開始啟用僱傭兵制度。當時拜占庭的僱傭兵來自歐洲的各個角落,有諾曼人、西班牙人、羅斯人等,有時還有阿拉伯人和一些亞洲的民族。大量使用僱傭兵導致已經走下坡路的帝國財政更加吃緊,沒辦法,帝國只能加重稅收,或者沒收一些大貴族和教會的財產。這一做法的後果就是,社會的矛盾開始激化,帝國更加混亂。

而且,這些僱傭兵極不可靠,他們完全是為了金錢而辦事,這也是帝國軍事上的一個隱患。公元1204年,當帝國都城君士坦丁堡處於危機之時,僱傭軍因其提高軍餉的要求未獲滿足而拒絕出戰。

成敗一“蕭何”,看軍區制度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影響

結語

拜占庭帝國有過無與倫比的輝煌,最終卻也走向衰亡,多種因素造成了這個結果。因長期多面受敵而採用的軍政合一的管理模式——“軍區制”,由於適應當時內外形勢發展的需要,曾經帶給帝國一時的強盛,但同時也埋下了深深的禍端。拜占庭統治者要通過推行軍區制來應付外敵的入侵,就勢必要依靠大地產階級,這也就為大地產階級勢力的壯大創造了條件。同時,隨著軍區制的演化及大地產階級對小農土地的兼併,帝國的經濟政治等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危機。再加上拜占庭宮廷一直以來內部混亂的繼承製度,內部紛爭一直沒有停過。帝國內外的矛盾使得帝國的國力迅速走向衰落。

終於,在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運動中,拜占庭國都君士坦丁堡被攻破,自此帝國國本喪失,再無復興之日,只能眼睜睜看著它走向滅亡。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