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學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激發更好的管理思維

“崔子弒齊君,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評述】崔子,是崔杼,齊國大夫。陳文子,是陳須無,齊國大夫。馬四匹為為一乘。違是去。猶,是相似。

陳文子不願與弒殺齊君的崔杼同流合汙,遠離齊國,保持了自己的清白無汙的名節。子曰:“清矣”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子曰:“清矣。”

子曰:“未知。焉得仁?”

可見,有有什麼樣的行動,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

種清得清,種仁得仁。

所以,人啊!想賺錢就不要做官,想做官就不要貪錢;想有權就不要做生意,想做生意就不要想著權;想做老闆就要讀管理,不想學管理就別想做老闆。……

傳習錄學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激發更好的管理思維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評述】季文子,魯國大夫,名行父,諡號文子。三思,想了再想。再,兩次思量。

三思後行,還是二思後行,都不是關鍵,關鍵在對於道理是否想清楚了沒。想清楚了,一思而行就可以了;沒有想清楚,多想幾次,也無濟於事。

是以,做人做事要想清楚了再行,才是正道。什麼是謹慎行事,這就是了。

傳習錄學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激發更好的管理思維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評述】

甯武子,衛國大夫,名俞,諡號武。

“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有人說這種思想消極避世,但我想說:自己何苦為難自己。

大家試想一下,生逢亂世,無權無位,能做什麼?

答:獨善其身。

再想想看,生逢盛世,又位高權重,能做什麼?

答:兼濟天下。

可見,所謂的良知(道),可以是兼濟天下,亦可以變成獨善其身。至於是獨善其身,還是兼濟天下,主要看:自己有能力做什麼?

“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所以,所謂的聰明人,就是能夠清楚自己該做什麼、能做什麼的人。

坦白說,不管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要如此。就好比馬,不能把千里馬,當普通馬來用;也不能把普通馬,當千里馬用。這一點如果沒有搞清楚,只能說一切錯誤都是自找的。“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愚者不及,智者過之。”無非此意。大家想想看,一個非運動員,用運動員標準去考核,這樣的行為聰明嗎?再想想看,一個運動員,用非運動的標準去衡量,這樣的行為難道不傻嗎?

靜下來想想,坦言說,人要想快樂的活著,就要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如此才能知道自己有能力做什麼?這樣就不會勉強自己,為難自己。知足常樂嗎!

傳習錄學堂: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激發更好的管理思維


子在陳曰:“歸與!歸與!吾黨之小子狂簡,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評述】

陳,陳國。黨,鄉黨。斐,有文采。狂,志向遠大。簡,經驗不足。裁,裁正。

孔子周遊列國,才能始終得不到施展。與此同時,孔子的弟子,雖然德行與孔子對比有所不足,但一個一個的受到重用。孔子見此,認為自己如果還想施展自己的政見,就是自己為難自己。因為孔子的時代,諸侯只想爭霸,根本不會啟用孔子,所以孔子若還想施展政見,就是徒增煩惱,自己為難自己。

做不到的事情,還做,就是自己為難自己。何必暱!再說了,兼濟天下是成功,獨善其身何嘗不是成功!孔子改作老師,成為萬世師表;陶淵明放棄仕途,改作文人,留下名篇,也是成功!孟母三遷的孟母,也是成功!……所以人啊,別用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為難自己

若真想成功,只要把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做好,也是可以成功。

孟母、文天祥、林則徐、雷鋒、邱少雲等等人的例子,不就是如此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