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居家消毒安全第一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指明,病毒对

紫外线和热敏感,56℃ 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于是,市场上迅速掀起一股抢购热潮,医用酒精脱销了,紫外灯也买不到了,84消毒液成了抢手货。大家呆在家里的同时纷纷搞起了居家消毒工作。需要肯定的是,居家消毒对防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是非常有帮助的,尤其当家里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时更应该做好居家消毒工作。但需要提醒的是,我们在居家消毒的时候,一定要时刻把安全摆在第一位。

笔者所在医院的眼科最近几日就诊了多例紫外线灯灼伤眼睛的患者,网上也有喷洒医用酒精消毒不慎着火的报道。那么,在做好居家消毒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一、紫外线灯消毒:

紫外线灯是利用汞灯发出的紫外线,达到对周围环境、物体表面消毒灭菌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灯必须要正确使用,否则会对人体带来严重危害。

对皮肤的损害:

暴露在紫外线灯下,可引起皮肤红肿、疼痛、脱屑等改变。如果经常性照射,甚至会有患上皮肤癌的可能。

对眼睛的损害:紫外线灯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导致眼睛出现红肿、疼痛、流泪的现象。长期暴露,甚至会诱发白内障。

正确使用紫外灯:紫外线灯用于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米,照射时间30~60分钟;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有效距离25~60厘米,照射时间20~30分钟;消毒完毕后室内通风将紫外灯照射中产生的臭氧排出。在紫外灯消毒过程中,不要进入室内活动,避免不必要的照射。有条件的,可以选择具有远程遥控开关功能的紫外灯;没有遥控功能的,在开关时可以佩戴墨镜保护眼睛,打开后尽快离开房间。

二、医用酒精消毒:

医用酒精可用于皮肤消毒和物体表面消毒。在正确使用酒精消毒上也要避免下列误区。

正确浓度很重要:

很多人认为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这个观念其实是错误的。科学证实,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75%。

防火意识要加强:酒精易燃,可能引发火灾。因此,在家里存储、使用医用酒精时一定要注意防火。在使用时,要避开明火,清理周边易燃物品,切不可往空气中、物体表面大量喷洒酒精,最好采用擦拭的方法使用酒精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最后,我们看看万一着火了怎么办?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居家消毒安全第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居家消毒安全第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居家消毒安全第一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居家消毒安全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