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線上生鮮“大放異彩”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日全國線上消費激增,尤其是生鮮類訂單量增長迅速。有分析認為,短期內暴漲的線上買菜需求,或為2019年慘遭洗牌的生鮮電商行業提供成長的機會。

網上買菜成了不少人的生活“標配”

為了減少出門帶來的風險,生鮮電商以及大型超市、外賣APP快速入局, 成為本次疫情中影響最為直接的領域之一。

朋友圈時不時會有人分享不同平臺APP“搶菜”攻略,“搶菜”不侷限於年輕人,一些中老年顧客也開始用APP買菜了。他們認為“這樣買菜能減少風險, 不浪費口罩”。

疫情之下,線上生鮮“大放異彩”

春節前後網購買菜時,經常遇到售罄、需要預約的情況,但近日各大平臺的供應相對充足多了。打開手機裡的幾個生鮮電商和外賣APP可以發現,美團和餓了麼等APP裡有不少大型商超,其蔬菜、水果品種也比較多。美團買菜在“附近”有10家菜市場營業,餓了麼有9家菜市場營業,京東到家有11家生鮮超市營業。

公開數據顯示,餓了麼在今年春節期間,北京地區外賣的買菜訂單量同比增長9倍,商超訂單也同比增長超2倍;盒馬過去一週多在廣州、深圳、成都等地訂貨量達到平時的5~10倍;每日優鮮除夕至正月初四期間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京東到家全平臺銷售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470%;美團也表示春節期間日均訂單量為節前的數倍,並呈現持續上漲。

渠道和運力成電商“大考”

在經歷了2019年行業的普遍虧損和“洗牌潮”,2020年這次風口來得有些突然。值得注意的是,訂單量激增也帶來了新的問題,此前不少生鮮平臺多次出現“暫不銷售”“售完”等狀態,配送效率也因人力、運輸等方面的影響出現了滯後。部分平臺設置凌晨搶菜等形式, 側面反映了當下供貨能力和配送能力暫不能完全匹配消費者的自由購買需求。

疫情之下,線上生鮮“大放異彩”

在疫情的大考下, 生鮮電商的運力能力承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擁有全產業鏈資源和全渠道資源的企業優勢將愈加凸顯。”“現在一些大的平臺也在發展生鮮業態,生鮮市場會呈現菜市場、超市和社區生鮮等多種業態共存的局面。”

要做到及時供應,平時必須加強相關的投入與積累。今年京東的做法讓不少顧客點贊。京東建立了涵蓋訂單處理、分揀配送等多個功能的“亞洲一號”物流中心,截至目前,京東物流在全國已經擁有25座亞洲一號智能倉庫群。在技術方面,京東研發了智能倉儲技術,用機器人替代人工分揀貨物。這種智能化的倉庫管理運用了大量自動化的設備, 效率比傳統倉庫提升1倍以上。

2月6日, 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智能配送機器人完成了疫情爆發後智能配送的第一單。據京東物流X事業部負責人介紹,京東物流自主研發的配送機器人不僅支援武漢, 京東物流還要將L4自動駕駛技術與套件對外開放,為其他機器人廠商提供技術支持和升級,讓更多廠商的配送機器人也實現無人跟隨下的L4級別自動駕駛。

疫情之下,線上生鮮“大放異彩”

危機也許是轉機

這一特殊時期,或將對當前互聯網用戶的消費需求和習慣造成新一輪改變。猶記2003年“非典”時期,阿里巴巴開始深入思考企業能夠為社會帶來怎樣的支持,而後快速確認了“網絡零售”為其未來發展方向。淘寶網迅速擊敗了當時在中國如日中天的美國互聯網巨頭eBay,成為行業翹楚。

歷史告訴企業, 困境當前應進行深度思考,去做問題的解決者、社會責任的承擔者、創新開拓的踐行者。目前,如何在此次非常時期調動綜合能力,保證供應鏈渠道、運力能力、價格平衡以及充足的人員調配等需求,是生鮮電商平臺能否突破此前瓶頸、釋放增長潛力的重要機會。

風口之下, 也是一次新的檢驗。危機或許也是轉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