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看你的車高速跑120km/h,你的發動機轉速是多少?轉速越低的車越好嗎?

你的週週呀


就一般情況來說,一臺汽車如果行駛速度穩定在120公里左右,當然是發動機的轉速越低就越省油,當然發動機的變速箱肯定讓其高於怠速。

但是為什麼有些車發動機的轉速在1200,而有些車在2500甚至3000呢?這裡要涉及到發動機的扭力,及功率。功率越大,發動機的扭力越大,轉速就越低。廠家會把行駛速度,功率,轉速,與變速箱匹配在一個省油的參數上,取得一個均衡。

但是,車的重量不同,油耗肯定就不一樣。發動機的水平不一樣,油耗也就不一樣了。

就我個人來說,我第1臺轎車跑到120公里的時候,發動機轉速在3500轉,百公里油耗6.7升。現在這臺SUV,跑到120公里的時速,發動機轉速約1600轉,百公里油耗約6.2升。


千藝果果


一般來說的話,跑高速的時候,車輛的發動機轉速越低,說明這款車的動力水平越好,動力儲備越豐富,因為發動機轉速和動力輸出是有直接關係的。在一定範圍內,轉速越高,發動機輸出的動力越強。

比如一臺搭載2.0T發動機的車型,在跑高速的時候,發動機的轉速肯定要比一臺搭載1.2T發動機的車子更低,也就是發動機馬力越大的車子,在跑高速的時候,發動機的轉速就會越低。除此之外,高速行駛的時候,發動機的轉速還跟變速箱的檔位有關,檔位越多,那麼相同馬力的車子的發動機轉速也會越低。

雖然不能說轉速越低車子就越好,但是轉速低確實有不少好處,比如發動機的油耗會明顯降低,並且發動機的噪音也會比較小,這也是為什麼排量和馬力比較大的車子比一些小排量和小馬力車子更適合跑高速的原因之一。

比較常見的搭載1.5L和1.6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車子在車速12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轉速接近3000轉。搭載1.4T和1.5T發動機的車子,車速在12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轉速在2000到2500轉左右。搭載2.0T發動機的車子,車速在120公里每小時的時候,轉速就在2000轉左右或者2000轉以內了。


一文一車


我是塵觀,我來聊一聊。

隨著國內經濟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也要提高不少,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買上自己心愛的小汽車了。那在買車的時候,大家都會考慮到汽車質量、性價比、性能、發動機等等方面,畢竟買車不是一時的,是為了能夠長久陪伴在自己身邊。一輛汽車最為核心的部件就是發動機,而發動機好壞能夠決定車主的用車感受和日後的用車維護。不過,現在買車的大多數都為年輕人,對於汽車的追求從性價比變成了時尚炫酷,那些內在的東西都已經改變了。不懂車的他們第一選擇的就是外觀,其次就是內飾了,對於發動機都不會仔細瞭解。

那年輕人應該怎麼辨別,發動機質量好壞呢?其實,結果是可以從日常用車感受到的,你要是不信的話,可以找個時間到高速公路去測試。將車速提到120km/h,那這個時候檔位差不多在已經到最高檔了。這裡也不排除一些6速、7速、8速變速箱的,原理也是一樣的。而這時就可以通過發動機轉速來判斷髮動機的好壞了,因為數據是不會說謊的。所以,對於那些抱有疑問的車主,可以去測試一下。

可能有的人會提問了,為什麼只有在120Km/h的時候才能夠測試呢?為什麼不能夠跑150Km/h甚至更高進行測試呢?那這個問題是有點愚蠢的,國內高速公路的限速標準為120km/h,要是你想跑這麼快進行測試,那就到專業的賽車道去。因此想要看一看自己愛車發動機的好壞,只能是從高速上的120km/h車速是的發動機轉速了,這也是一個相對準確的數據。高速跑120km/h,你的發動機轉速是多少,你有沒有留意過?

不同汽車的發動機都不一樣,在起步和加速方面都會不同,轉速當然也會不一樣了,這就跟發動機的好壞與變速箱有很大關係。可以由此得出,轉速越低的車,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就很大。發動機轉速低的車輛,在起步的時候就會很流暢,不會出現卡頓可前突的現象。按照小編的JEEP自由俠來說,在高速跑120碼的時候,發動機轉速差不多在2600轉左右,這樣的數據還是可以接受的。

那大家在高速跑120km/h的時候,發動機轉速是多少呢?如果轉速偏低的話,那就是一輛好車了。


塵觀


走高速定速120拍了一次,別克新君威豪華版,滿載情況,不噴不吹,不是託



婜沵莪圉湢6778543


跑120km/h時發動機轉速高低直接取決於傳動系統,和變速箱最高擋位變速比和差速器減速比有關係。而這一切又取決於車輛的動力條件。一般來說除了CVT變速箱外轉速越低車輛性能越好。

上圖是一個手動變速箱的結構示意圖,下面那根軸連著發動機,它上面的齒輪叫做主動齒輪。上面那根軸連著車輪,它上面的齒輪叫做從動齒輪。可以看到一檔是小齒輪帶動大齒輪,這種組合減速程度最大,扭矩放大倍數更多。具體表現為一檔扭矩大但是跑不快。到了二檔可以看到主動齒輪變大,從動齒輪變小,雖然整體還是小齒輪驅動大齒輪,但是齒輪直徑差已經減小。這種組合減速程度比一檔小,扭矩放大倍數也比一檔低,具體表現就是同樣轉速下二檔車速更快,但是扭矩小於一檔。

而三檔兩個齒輪一樣大了,這時候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轉速相同,扭矩也不會放大了這被稱為直接檔。

到了四檔和五檔情況就變了,主動齒輪變大而從動齒輪變小,這種組合可以放大轉速但是扭矩減小。而且從四檔到五檔這種趨勢越明顯。具體表現為四檔和五檔行駛時速度更快,但是傳遞給車輪的扭矩越來越小。

由此可知最高檔位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的直徑差決定著相同時速下發動機轉速的高低。最高擋位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直徑差別越大,相同時速下最高擋位發動機轉速越低。但是這個直徑差不能太大,否則扭矩衰減厲害。因此這個比例是根據發動機動力水平設計的。發動機動力性越好那麼最高檔位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的直徑差別就能越大,這樣在最高檔位行駛時發動機轉速才能儘可能降低。車輛極速也能更高。

而動力水平好的車一般都是比較貴一點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以120的時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越低車輛性能越好。

有些配備了CVT變速箱的車動力也不算好但是高速巡航時發動機轉速反而比動力更好的車還低,這是CVT變速箱的特性決定的。CVT變速箱靠改變兩個錐輪的直徑來改變傳動比的,在已有的硬件基礎上可以實現很大範圍的傳動比改變,因此高速巡航時可以儘可能減小減速比從而降低發動機轉速。

而其他變速箱想要擴大傳動比範圍只能增加物理檔位,這必然會增加成本和變速箱體積重量,同時還會增加故障概率。所以這些變速箱都需要根據發動機匹配合適的傳動比範圍,也就有了高速行駛中轉速高低的差異。


愛車大家說


車輛的轉速與發動機的排量有直接關係,如果按120km/h計算,發動機排量越大,轉速越低,反之越高。

轉速高低與車子的動力有關,並不是轉速越低越好。如果120的速度發動機轉速不到2000轉,說明發動機的動力足,動力非常富裕,排量大,油耗也大,是否有必要完全取決於購車人的願望。

很多越野型車輛,動力大排量大,考慮野外的特點,道路差,甚至在沒有道路的情況下使用。這類型車子,小排量的車也無法實現野外使用的目的。

100馬力的車和200馬力的車有質的差別,發動機轉速完全不同。

我的回答不知道對題主有沒有幫助。


心意給力


雷克薩斯ES300h,120碼時大概在1500轉左右,高速400公里車上4個人,油耗在5.3。市區油耗在4.3



古董666


9AT別克新君威1.5T頂配,高速120公里/小時轉速不到2000,一般在1500多,快到200公里/小時的時候轉速3000左右(我朋友開飆過一次)。轉速越低油耗越低,以我新君威來說高速油耗保持在4.0~4.5升/百公里之間。


渝採風


前兩年,經常性在異地來回奔波,買了款現代小悅納專門長距離代步行駛,1.4L 6MT動力系統,對此深有感觸。悅納高速120km/h定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大約在3100rpm多點,車輛平均油耗不到4.5L/100km,最好的時候跑到過4.2L/100km。這款車發動機轉速是不是很低?但是車輛好嗎?只是省油罷了。

如果大家開過朗逸或軒逸這些車的手動擋,基本都是5MT,這些車輛在高速定速120km/h的時候,發動機轉速大約在3500rpm左右,難道朗逸、軒逸這種車型趕不上現代小悅納?這明顯是不可能的。

對於車輛來講,如果在定速行駛時,發動機和變速器都是剛性連接的,而發動機轉速和車輛速度之間的對應關係與變速器傳動比息息相關,變速器傳動比越大,發動機轉速越大,反之變速器傳動比越小,車輛發動機轉速也就越低。所以,高速定速跑120km/h,發動機轉速只能反映變速器傳動比的大小,並不能說明車輛哪個好,哪個不好。

現在的變速器有手動變速器和自動變速器。手動擋有5MT和6MT,自動擋有CVT、AT、DCT等,但如果車輛定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越低,只能說明這款車油耗比較經濟,車輛養成成本更低一些。

其中最為明顯的就是CVT變速器,變速器傳動比在一定範圍內連續變化,而在高速定速行駛時,CVT變速器傳動比可以設定的很小,發動機轉速自然就非常低,根據發動機油耗MAP圖,這也導致發動機燃油經濟性比較好一些。

另外,6MT車輛油耗也比5MT車輛省油;8AT、9AT變速器車輛油耗,也比6AT、5AT更加省油;7DCT變速器車輛油耗,比6DCT省油一些。

綜上可見,高速行駛時,發動機轉速大小並不能衡量車輛的具體性能,只是發動機轉速越低,車輛發動機噪音振動較小,車輛油耗比較經濟一些!


汽車概況


我的車是尼康系列的逍客,廣州花都產。2012年版。2014年購車。2.0自然吸氣。現在行程7萬公里。

在高速公路上我經常使用巡航定速120km/小時。1800轉。準備超車的時候我把巡航定速暫停,具備超車條件的時候,恢復巡航定速,轉速最高達到過5000。一般性超車轉速能到3000。

備註;我的車上只有我們夫妻二人。如果坐滿五個人,轉速應該更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