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戰在防控一線的夫妻“戰士”

在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有這樣一句話非常流行:你所“待膩”的家,卻是有人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在抗擊疫情一線,有很多“夫妻兵”,他們放棄休息、捨棄小家、拋下年幼的孩子,全力投入抗擊疫情的戰鬥中,他們用自己的負重前行,守護著千千萬萬個小家的“歲月靜好”。

我們都是醫生,這就是我們的職責

“這些天,跟她說的最多的就是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田旭東是省中醫院脾胃病科主任,而同樣是醫生的妻子已經隨甘肅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在武漢奮戰十多天了。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結束了節前最後一天的所有工作,田旭東正準備回家過團圓年。此時,他接到了醫院的緊急通知:全體人員取消假期,正常上班。

經過迅速籌備,1月24日,省中醫院發熱門診正式開始接診。醫院所有科室主任、副主任排班,高年資醫師參加門急診工作,科室主任參加發熱門診工作。田旭東和科室其他三位同事組成了兩個班組。

“為了節約防護服,每個人排班都是12小時,進去時都發了紙尿褲。”田旭東說,加上交接班,通常大家一個班下來就得14個小時。

1月31日,田旭東第一次進入發熱門診。穿上全套的防護服連呼吸都困難,加之平時也不是在傳染病環境下工作的專業人員,這讓他倍感壓力。

2月1日早上9時,結束了一個大夜班後,田旭東想的最多的就是遠在武漢的妻子。“我們在這裡接發熱門診都壓力這麼大,更何況她在武漢已經堅守了這麼多天。”

田旭東的妻子薛媛是省腫瘤醫院院感科主任,由於組建支援武漢醫療隊需要各個專業相配合,她和省內其他3家醫院院感專家同時被抽調。

“我也是醫生,這就是我們的職責,我們沒有理由拒絕。”1月27日,聽到妻子第二天就要去武漢的消息後,田旭東知道他沒有理由不支持,但是作為家人,從那一刻起,他就開始為妻子擔心了。

沒有時間想別的,田旭東和妻子抓緊一切時間,討論過去之後如何做好防護,生怕漏掉任何一個細節,他要讓妻子迅速成為一個有專業防護能力的醫生。

1月28日清晨,田旭東先去送妻子出發,趕緊又返回醫院送同事們出征。那一刻,一股難過湧上心頭。

“她剛去就因為氣候不適應,咽痛、咳嗽,只能一邊吃藥一邊堅持工作。”田旭東更加擔心。作為首批支援武漢醫療隊院感組的一員,他們的工作就是要監督所有隊員防護措施是否到位,醫院感控流程是否合理。

“我這邊一切都挺好的,放心吧。”雖然每次通話,妻子總是這樣給田旭東寬心,但是他還是能感覺到妻子的疲倦。由於院感的責任感及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內心的壓力不言而喻。但他們的工作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田旭東為妻子感到驕傲。

為了不讓雙方老人擔心,從取消休假那天起,田旭東就和家人刻意保持距離,也不去父母家了。有時間他就給妻子發發信息,妻子也只有回到住地後才能給他回個信息,直到看到信息的那一刻才稍感放心。家人也不敢輕易聯繫薛媛,每天都是通過田旭東瞭解前線的情況。

“我知道她在武漢很苦、很拼,只想對她說保重,等你平安歸來。”田旭東說。

“武漢的叔叔阿姨生病了,爸爸去幫他們治病”

1月28日,甘肅省第一批支援武漢醫療隊出發馳援武漢。137人的隊伍裡面,就有張正銀,他是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一名男護士。

張正銀出發後,妻子王小茜對女兒說:“武漢的叔叔阿姨生病了,爸爸要去幫他們治病。”兩歲半的女兒像是聽懂了,拿著自己的小針筒,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給家裡的玩具打針、看病。

和丈夫一樣,王小茜也是一名護士,她在蘭大二院的新生兒重症監護室工作。

兩口子都是護士,而且都負責重症病人的護理,他倆平常的日子,忙起來都著不了家。“我們倆經常一個夜班、一個白班,雙休日、過年過節都很難同時休息,女兒全靠婆婆幫忙照顧。”

春節前,兩人和往常一樣忙碌。偶爾閒下來,看著電視裡、手機上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報道,他們很為武漢擔心。

“年前我們都特別忙,大年三十、大年初一,我倆都各自在單位上班。”王小茜說。

大年初二,夫妻倆同時下夜班,準備回家同家人團聚。走到半道,張正銀的電話響起:“張正銀,武漢需要支援,你願意報名參加嗎?”此刻王小茜早已明白愛人的決定,對張正銀說:“我支持你的決定,我陪你去醫院吧。”就這樣,兩人一起返回了醫院。

張正銀是一名呼吸治療師,2018年,他還專門為此到北京中日友好醫院進修了半年。王小茜心裡知道,他正是武漢需要的人。

臨走前幾天,張正銀依然在科室裡上班,王小茜為他收拾了換洗的衣服,醫院為他準備了專業的裝備。

1月28日,張正銀隨醫療隊啟程了。

此後每一天,武漢成了王小茜和家人最關注的地方。

在武漢,張正銀和隊友們在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工作。他們每天四班倒,每班6小時。但每一班上班前,準備、穿隔離衣;下班後,交班、脫隔離衣,都要花費很多的時間,每一班,幾乎都得用8小時左右。

王小茜說,他只要有時間每天都會給我們打電話。在電話裡,他只說一切都好,其他的細節,就什麼都不說了。

王小茜深知,在武漢的工作肯定很辛苦,但是愛人怕家人擔心,所以打來電話只報平安。王小茜很放心愛人,“他在工作中應變能力很強,這一點我倒是不擔心。”

張正銀去了武漢,王小茜這邊上班一天都沒耽擱。新生兒重症監護室,面對的都是父母不能陪護、60天以下的孩子。王小茜上一班,需要12小時。這期間,給孩子們做治療、餵奶粉、換尿不溼,幾乎沒有坐下來的時間。遇到離開父母哭鬧的孩子,還得抽空抱一抱。每一班上下來,都是筋疲力盡。

回到家裡,還得抓緊時間陪陪自己的孩子,彌補工作忙碌的遺憾。

前幾天,她所在的蘭大二院組建了兒科醫療隊,如果武漢需要,他們將會第一時間支援武漢。就像愛人當時一樣,王小茜也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其實我們都一樣,根本就沒有多想什麼。只是覺得,武漢那邊會需要我們,這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責任。”說到這些,王小茜輕柔的聲音裡,透著堅定。

“堅守,就是最大的支持”

在肅南縣文化旅遊系統,有這麼一對裕固族夫婦,他們用平凡的堅守,詮釋著普通幹部對當地疫情防控工作的支持。

2月7日下午的肅南縣城,依舊不時吹來寒風,這裡的天氣似乎讓人還沒感覺到春的氣息,行進中可以看到大小燈籠在路邊搖曳,但街上行人稀少,多數商鋪仍在歇業中,這很難與熱鬧的春節掛上鉤。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街道上多了一些防控疫情的條幅,車載大喇叭不時播放著防疫期間的群眾須知。

在城中心繁華地段的裕興社區樓宇間,一名青年裹著棉大衣,在社區出入口盯著每一位“陌生人”,他叫張志鵬,是肅南縣民族歌舞團的一名裕固族幹部,今年34歲。今年1月31日,縣文旅局領導在微信群中發了個通知,希望系統內各支部自行聯繫社區,開展志願服務工作。張志鵬報了名,第二天他就出現在裕興社區的出入口登記點,開始了“蹲守”工作。

“最怕有些人不理解,勸不住,有時候還脾氣大。”張志鵬說,剛開始幾天,社區的個別老人觀念陳舊,經常不遵守防疫要求,要麼不戴口罩,要麼沒事遛彎,意識不到疫情的複雜性和嚴重性,只有苦口婆心、不停地給他們解釋。張志鵬說,隨著縣上聯防聯控措施的推進,現在局面好多了,大家基本都有防護意識,人、車進門主動登記,也沒有亂串門的現象。

“我已經在這裡‘蹲’了六天了,只要在一時,就要負起責任。”張志鵬說,這些天來,基本很少回家。“有點過意不去的是,大過年的,娃沒人陪伴,大多時候一個人在家。”

原來,張志鵬的妻子賀霞,也忙碌在防控一線。作為縣文旅局的一名裕固族幹部,她和5名同事輪流在單位值班,主要是查看全縣文化、旅遊場所是否按要求關停,各部門聯絡等。由於兩人都在一線值班,家裡沒人照看6歲的女兒,張志鵬從遠在60公里外的牧區老家,把父母接來臨時照看女兒。張志鵬說,今年2月2日是女兒的生日,他們兩口子都忙,也沒買上生日蛋糕,最後在家裡自己做了一個蛋糕,湊合了一下。女兒給爸爸媽媽提意見:“這個不像蛋糕!”

縣文旅局的同事說,賀霞是個幹工作很認真的人,但話少。賀霞說,他和張志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乾的都是很“小”的事,不值得一提。

在全民抗擊疫情的當下,誰說哪個事“小”呢?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李欣瑤 秦娜 李滿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