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復興的希望嗎?

老鍾易學中醫講堂


中醫能否復興,主要看兩個方面。

第一個方面,是看中醫學者們是否能把握住中醫基礎知識中的關鍵點。

第二個方面,是看廣大人民群眾對中醫是否認可,支持,比如,一個牛皮癬病人,我可能會讓病人吃一天感冒藥,可能病人就會出現反感、不支持等現象。

我們先說第一個方面,中醫知識的關鍵核心所在其實就是陰陽,然而我們有很多中醫學者卻不知陰陽為何物,就像太極陰陽圖一樣,很多人覺得六十四卦很深奧,學不會、看不懂,讓我來說就是很簡單,不管它有千卦萬卦,其實就是陰陽,比如說,白天屬於陽,晚上屬於陰,白天12點屬陽,夜間12點屬陰,這些都是大家公認的道理,就是公理!沒有爭議的,如果問早上6點和晚上6點是屬陰屬陽,這個肯定是有點爭議,有爭議,就暫不討論,然後把一天24小時平均分成8份,這就變成了八卦,八卦再細分,就得到了64卦,每一卦其實就是隻表示裡面的陰陽盛衰。再看五行,金木水火土,實際上就是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個方位又分別代表著陰陽含量盛衰的多少,皇帝內經中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就是說治病必須先把陰陽判定準確,其它的都可以先放一放,只要陰陽判定準確,就能確保一定有效,比如,這次的新冠病毒,冬季發病,肺病也是寒冷冬春季多發,寒、冬這些信息代表的是陰,就是陰多了,從溫度上來說就是低於人體需要的最低氣溫了,受寒著涼了,我們還知道,防寒保暖就能有效預防肺病發生機率,防寒保暖就是陽,所以,我們在用藥的時候,溫熱藥要多一些,只要這個大方向不錯就一定有效,什麼是溫熱藥?我怎麼知道它是不是溫熱藥?很簡單,比如溫熱藥的代表:麻黃,麻黃為什麼是熱性藥?因為麻黃能發汗,正常人只有特別熱的時候才會出汗,我就沒聽說過一個正常人光著身子在冰天雪地裡還能大汗淋漓,麻黃能發汗,說明一定是熱性藥,有人又說了,感冒人發著高燒,你還用熱性的麻黃,就是火上澆油,我說,錯了,錯了,感冒是熱在皮膚,寒在骨髓,病人誤觸寒涼發病,身上又特別怕冷,身上也沒寒,所以一定是個寒證,必須用熱性藥麻黃,用多少合適?先儘量不用藥,做好防寒保暖,多喝熱水,曬太陽,活動,住南方向陽暖和的房間,聽勁爆的音樂,跳舞……直到出汗為止,如果還不出汗,先少量服用含麻黃鹼藥物,如麻黃湯、風寒感冒顆粒、白加黑等,服藥後20分鐘會出汗,如不汗,繼續服藥,直到出汗為止,然而這樣做並不利於中醫的發展,因為你給病人定好了方向,病人痊癒了,卻沒有吃一粒藥,中醫收入生存問題怎麼辦?所以說,資金雄厚的中醫都不是好中醫,真正的好中醫因為窮卻有出不了名,老百姓反倒要傾家蕩產尋求醫藥,豈不知世上最好的東西往往是免費的。中醫之聖張仲景很清楚這個道理,在他的著作裡,你看他的正方,青龍湯、白虎湯、玄武湯,哪個不是寓意直指方向方位,而且中醫叫“開方”,不叫開藥,但為了生存,張仲景只能開藥,為什麼開藥中醫就能生存?因為神秘感,目前還沒有人能夠把一種植物藥中所有的物質、成分研究清楚,所以說中藥很神秘,把脈也是一個道理,神秘,中醫說望聞問切,把脈是最沒用的,但前三個不是醫生的人也都會,就切最神秘,於是乎演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中醫藥大學裡,把脈這堂課老師是比較為難的,但學生愛聽啊,等學生當了醫生,醫生對把脈是比較為難的,但病人喜歡啊,有人說,我把脈很準,哪裡是什麼把脈準啊,不把我一樣說的準。

因此,學中醫,要先把陰陽學好,要養成用陰陽辯證的習慣,再難的問題,都要先把它納入陰陽中去分析研究,陰陽只要判定對了,就能保證一定有效。


基礎知識關鍵點


中醫能否復興,我不敢預測。但中醫的方法在人們生活中確治癒了很多病。我的老鄉告訴我:他的孩子左眼上長了個麥粒腫,去看了中醫。醫生說,左眼長麥粒腫就把紅線綁在右手中指根部;右眼長了,就綁在左手中指根部,不要太緊就行。鄰居回來照著做,5天就徹底好了。

鄰居的妻子肩膀疼,大夏天還要穿棉夾襖或在單衣裡面肩膀位置上縫上棉墊子(類似墊肩)。去很多醫院看過,拍了多次片子,又做了兩次小針刀。兩萬左右的錢花了也沒見效。後來去看中醫。醫生給她做兩個療程針灸和拔罐,又讓她甩胳膊,現在已徹底好了,家務活又幹的歡了。

有人得了腎結石,吃了中醫配的藥,配合著蹦跳,石頭打下來了。

有人感冒了,中醫拿幹針在手指上紮了兩下好了。

有女子不懷孕,看了個老中醫,喝了幾副老醫生熬好的中藥,竟懷上孩子了。

腿斷了,中醫用自己的方法接骨、貼膏藥、綁竹夾板,照樣治好,不遜西醫。

類似這樣的例子很多。當然一箇中醫新手,未必有這麼全的醫術。老中醫醫術高明者較全面。術業有專攻,在這個中醫醫生這裡沒治好,不代表所有中醫都治不好,更不要否定整個中醫醫學。有些奇怪的病中醫在探討、臨床試驗。西醫遇到疑難病症同樣要花一定的時間去研究。中醫西醫各有特長,不能武斷地說中醫就沒前途,也不能說復興無望。今天一些人的部分醫療常識還是中醫留下的,做為生活常識已基本普及,沒人去追究是中醫還是西醫了。例如受冷感冒了,有人就熬碗薑湯喝下,蒙上被子睡一覺好了。

所以中醫的根基較深,群眾基礎較厚實,妄圖用西醫全部替代中醫不現實。中醫復興全看群眾基礎,患者的理念。


甜蜜909


中醫滅,中華文化滅,中國必滅!所以,無論怎樣打壓中醫,中醫都會越挫越勇越挫越強,中醫的興衰關乎國運,中醫永遠不會滅!


老幹部130557288


我覺得很難。西醫主要依靠儀器設備給出診斷,對醫生的要求較低,便於推廣。中醫不靠儀器,主要靠人來診斷,對人的要求很高。就拿診脈來說,目前沒有任何一款醫療器械可以代替人手來診脈,而且沒有若干年的經驗積累,診脈的技巧很難學會。而且開藥方的難度,比西醫難多了。西醫對於同樣的病症開同樣的藥就可以了,而且西藥的用量早就寫在說明書上了,病人只要按照說明書吃就可以。中藥則不同,一個藥方可能有十幾味草藥,即使是同一病證,開出的藥方也不完全相同,針對不同的病人需要對藥方中草藥進行增減。中醫要比西醫難學,學起來耗時也長,想要經驗的積累,對人的要求較高,需要有很高的悟性。現代社會節奏越來越快,人心也越來越浮躁,人都想著快速賺錢,真正能靜下來學中醫的人少之又少。每六個人中必有一個是人傑,只有學中醫人的基數大了,出的中醫人傑才會多。所以中醫的困難在於人才,缺少人才,想要復興很難。



龍行噠噠吆


外國只承認針灸,認為是一種物理療法,就是理療。

西醫為全球75億人服務,中醫呢?而中國是中西醫合用,西醫為主體。

今天,到達湖北的各省市醫療隊近3萬人,中醫呢?200多人,中間還帶著個西醫的重症醫學科。這個中醫團隊去了全部是輕症的方艙醫院。

各省市的醫療隊都是以整體接管一個或幾個病區的方式,開展工作。

而中醫專家沒有一個敢單獨接管一個病區,開展中醫治療。面對著呼吸困難、極度缺氧、神志模糊或不清、不能吃喝的病人怎麼辦?喝中藥?能喝進去嗎?針灸?刮痧?管用嗎?而這種病人僅在武漢就有5000多人!


樺嶺


我想說,世界上,依賴中醫治病的國家太多了。 無論是中醫的針灸,中藥, 推拿按摩,刮痧拔罐, 外國人是非常欣賞的。他們從不理解,到認識它接受它,感嘆中醫治病的優越性,療效快立竿見影。

中醫是三大國粹之一,且高手在民間。 祖國的中醫藥文化舉世無雙,中醫的發展已走向世界。


海闊天JQK


中醫中藥能治病,有它存在發展的必要。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也是中醫的發展史,從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藥王孫思邈,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等,無不彰顯中醫存在的價值!但世界潮流浩浩蕩蕩,如果中醫仍然不與時俱進,用現代科學知識和理論,改造自身的一些不足,加強西醫多學習,引進一些最先進的醫學理論與現代技術,特別是中藥生物提醇技術,使中醫現代化,並緊跟先進,大力提倡中西醫相結合,甘願充當助手,我想,在廣大中醫學者的不限努力及國家政策支持下,實現中醫的偉大復興是可能的。否則,仍然死抱天人合一、陰陽五行的循環理論,不恩進取,否定西醫科學性,那是不行的。現實是殘酷的,今天中醫與現代醫學約競爭,只不過才百年多一點,已經出現頹勢,幾乎不可收拾的地步了。人類社會事物的發展規律就是,從落後到先進,適者生存!違反規律,中醫只能走向衰落,甚至消亡,掩默在歷史的塵埃中。


彈道081


建議中醫像古文,詩詞,歌賦一樣作為傳統文化進行挖掘,傳承。同時,可以像太極拳一樣作為養生手段,與健身操,廣場舞一樣在民間推廣。也可以歸納到宗教信仰,可以自由信奉。這樣會有復興的希望。但是,嚴禁打著弘揚民族文化的幌子,拉大旗作虎皮,蒙人騙錢。特別是一些不法之徒,"大師",打著中醫的旗號,宣揚封建迷信,招搖撞騙。中醫作為文化瑰寶就是被一些"國師"給毀了。在此國難當頭,中醫要挺身而出,拿出醫治非冠的辦法,公佈實際效果(用數據說話而不是舉單獨的例子或者道聽途說無可查證。),固化醫治的流程,發揮治"未病"的特長,拿出預防非冠的方劑,果真,中醫即刻會進入復興的快車道。


cnqqqcn


說實話沒有一套又一套理論知識,

看到眾多不信不喜歡中草藥的人,

很開心高興,為什麼?

草藥降價了,百姓心順了。

說中醫沒用?錯!

那是自已不會用。

幾千年的傳承,老祖宗的智慧,沒用?

歷代帝王,富者的最愛,沒用?

只能說西醫有西醫優勢!

中醫有中醫不足!

各需所愛而己。


皖昆


中醫復興沒希望……。1.現在的中醫基本西化;2.文化傳承斷了,現在是白化文時代,文言文的醫書根本沒幾人看的懂特別是年青人。3.中醫傳承途經非常狹窄而保守基本靠家傳或師徒……4.中醫出師要通過常期的實線(臨床)與藥理結合才行。必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缺一不可。中醫要復興發展只有開放性的辦校培養中醫人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