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今早,朋友圈炸了。湖北省新增14840例新冠肺炎,這個可怕的數據,讓很多人覺得難以置信。

是的,太嚇人了,但這個嚇人的數據,反倒讓人安心,因為它離誠實、真實、透明、公開,更進了一步。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數據的激增是因為湖北省將臨床診斷病例數,納入了確診病例數。也就是說,診斷標準變了,而不是一夜之間,真的增加了這麼多新病人。

什麼叫臨床診斷病例?就是經過臨床症狀、流行病學史分析,以及CT影像等綜合診斷,可以歸入NCP的病例。

但因為之前,核酸檢測陽性是唯一的確診標準,這部分病人只能算臨床診斷病例。

而早在2月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王辰接受白巖松採訪,就說核酸對於已確診病人的陽性率只在30%—50%之間。

這麼低的陽性率,核酸檢測為什麼一直作為確診手段?也許正如鍾南山院士所言,面對任何新病毒,科學研究不可避免面臨一個不斷打臉的過程。

昨天,大家還在嘲笑專家說話不靠譜,因為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首席科學家曾光稱,疫情的下降拐點已經出現,但上升的拐點也出現了。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如今一琢磨,蓋子下面的真實數據,專家應該早就心裡有數,但蓋子一天不掀開,下降的拐點就可能遙遙無期,而蓋子一掀開,從數據方面看,上升的拐點就出現了。

只有上升的拐點出現,下降的拐點才可期。話有點繞,大家用心理解一下。

今天,蓋子終於揭開了。今天,也是封城二十多天來,我感覺最舒心的一天。

舒心,不是開心。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面對這樣一場大的災難,都不可能有開心這種感覺,短暫的自我心理療愈,只能是苦中作樂、暫時麻痺。

舒心,是黑暗中摸索的人,終於看到了一絲光亮;是行將窒息的人,終於捕捉到了一絲新鮮的空氣。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對於這場發生在我身邊的疫情,我崇尚真實的小角度報道,什麼最真實?普通人的生活最真實。

所以我還是說說普通人,為什麼窒息,為什麼恐懼,為什麼要為今天這個嚇人的真數據,而感到鼓舞。

風暴中心普通市民的恐懼,一小半來自於病毒本身;一多半,來自於我們親眼所見,與官方數據之間,那個可怕而又寂靜的神秘真空地帶。這段曠無人煙的地帶,隨著封城時間的推移,隨著我們身邊,患病者與求助者的增加,而變得愈發詭異。

人類之所以恐懼,不是害怕最壞的結果,而是害怕未知的結果。

對於新冠病毒,有一些共識大家是認可的。

首先,它與很多傳染病病毒一樣,可以預防,也能通過很多產品進行消殺。

其次,它是一種自限性傳染病,自身免疫力好的人,經歷一個病程後,可以自愈。

第三,它傳播性強,致死率不高。大多數死亡病例是自身患有慢性疾病。

第四,在臨床上,至今沒有使用激素,也就是說,這個病治好就治好了,不會像SARS那樣,留下嚴重的後遺症。

這些公開、透明,能用科學解釋的東西,即使有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說感染人數遠超預期,也終究能夠讓人安心——有病治病,是常識。

真正讓人恐懼的,是不知道蓋子下面捂的是什麼,也不知道這個蓋子捂到什麼時候是個頭。

我跟武漢的朋友,幾乎每天私信交流各自居住的小區有多少確診病例,有多少發熱隔離。

對於外省人來說,一個確診病例,一個死亡病例,一則求助信息,只是網上的某一個人,對我們來說,卻可能是朋友的舅舅,親戚的同事,業務夥伴的大學同學。

在這種民間心照不宣的信息交流中,恐懼感一日比一日強烈。

大家通過各自小區的情況,其實很容易推演出周邊大概的情況。這種推演,因為沒有一個清晰有力的聲音去確認,難免在各種猜測中,蒙上越來越多恐懼的色彩。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鍾南山說疑似病例居家隔離危險性極大。但至少在2月12號之前,還有高度疑似病例選擇居家隔離。

什麼叫高度疑似?一個真實案例是一家三口,症狀一樣,但母親核酸檢測是陽性,已經確診,丈夫與兒子CT檢查雙肺感染,核酸檢測一直是陰性。母親在排隊進方艙醫院,丈夫與兒子沒確診,就沒有資格,社區建議他們去酒店隔離。

得知隔離酒店既沒有醫療設備也沒有醫護人員,酒店樓梯口堆滿了生活垃圾時,他們決定呆在家裡。

這無論對他們自己,還是周圍人來說,都存在巨大的危險。

我為什麼說今天這個巨增的數字反倒讓人安心?說明至少有很大一部分這樣的病例,被歸入了確診。只有確診,他們才有資格入院接受良好的治療,才能享受國家的各種優惠政策。

因此,這個巨大的確診數字,對於不那麼瞭解情況的網友來說,是驚嚇,但對於這個數字下,每一個活生生的個體,甚至可以說是喜訊。

我一個朋友的舅舅,年前就“白肺”了,因為一直沒確診,就一直住不了院,她每天愁眉不展。終於有一天,她在群裡說,舅舅確診了,所有人都為她感到高興。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不會設想有哪一個時刻,人們會如此期待自己或者親人被確診。

在醫院病床極度緊張的情況下,只有確診,才有住院的資格;資源要留給最需要的人,無可厚非。問題是確診的標尺,高一點或者低一點,數字多一點,或者少一點,落到每一個與之相關的個人與家庭身上,是天與地的差別。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艾小羊:嚇人的真數據終於來了,反倒讓人安心

人類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個體承受苦難的能力,遠遠超過書本所寫與我們自己的想象。

無論多壞的結果,只要它是真實的,你總能想辦法去面對、去反擊、去接納;真正讓人害怕的,是虛妄的安慰,是噤若寒蟬的沉默,是千言萬語之下的不可說。

加繆的《鼠疫》裡有這樣一段話:“我還是應該告訴您: 這一切與英雄主義無關,而是誠摯的問題。這種理念也許會惹人發笑,但是同鼠疫做鬥爭,唯一的方式就是誠實。”

對於誠實,有很多種解讀。今天公佈的這個嚇人的真數據,在我看來,就是一種清晰的誠實。它讓在猜疑中苦熬的人們,聽到了一聲清晰的春雷。

願一切快點好起來吧。我想打扮得美美的出去浪;我想上班、出差;想吃火鍋,想約三五個朋友,喝點小酒;我想過平淡無聊的小日子;想出去的時候,就能出去走走,就是幸福啊!

關於本文

● 作者:艾小羊。複雜人生的解局人,品質生活的上癮者,專治各種不高興。代表作:《活成自己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