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大明王朝,是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朝代。明朝始创于明太祖朱元璋,最后在崇祯帝朱由检手中灭亡,明朝一共历经了276年,这276年间,有过16位皇帝。虽然明朝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同时还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可惜封建制度存在的弊端,明朝最终还是走向了灭亡,也是由于众多方面的原因所导致。

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虽然明朝的皇帝大多在史书中的评价都不高,仔细分析明朝这16位皇帝,可以说每一个都是人才。譬如说:一生只爱一个女人的朱祐樘,热爱嬉游玩乐的朱厚照,痴迷炼丹的道士皇帝朱厚熜,不上朝的皇帝朱翊钧,再到木匠皇帝朱由校等等。

历史上对于明朝皇帝的评价众说风云,其中最具有争议的皇帝,不是诛杀开国功臣的朱元璋更不是削藩的朱允炆,宵衣旰食依然亡国的崇祯,而是明成祖朱棣。朱棣这个人说起来也是令人奇怪,明明朱棣有着雄才大略,但是朱棣的性情却是十分的残暴。朱棣在位期间,几年的时间同样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许多政策对当时明朝的文化上,在经济上,甚至在外交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

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朱棣在上位之后都做了哪些贡献呢?

第一点贡献:朱棣迁都北平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封为燕王,位于北平,朱棣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是因为发动了靖难之役,谋朝篡位,从朱允炆手中夺得皇权,但是他却做出了不少辉煌的成就。朱棣在位期间,一开始不久是迁都北平,到了后来,哪怕是现在的中国,也都是延续了朱棣的政治策略,已北京为首都,迁都一事也影响了之后中国的政治格局。

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根据《明太宗实录》里记载:“上兼备文武大才而度量恢廓,任贤使能各适其当,英杰之士乐为之用,下至厮卒,咸归心焉;至于武事,悉精而熟,老将皆自以为不及,料敌制胜明见万里,号令严明信赏必罚,由是威震朔漠,虏人不敢近塞;时出,访囗民疾苦,劳来抚循,百姓爱戴,而力行节俭,故国内无事、上下咸和,年谷屡丰,商旅野宿道不拾遗,人无争讼,规摹宏远焉。太祖常曰:‘异日安国家,必燕王也!’”看的出朱元璋也是赞赏朱棣的。

第二点贡献:朱棣修订了《永乐大典》

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修订《永乐大典》可以说是朱棣的功绩之一,编纂之时朱棣曾言:“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在永乐3年时候,朱棣组织了正总裁、副总裁、纂修、催纂、编写、看样、誉写、教授和办事官吏共2180余人参与大典的编制,其中誊录占去了一千三百多人,纂修占去了七百四十一人,而监修、总裁等负责人则有四十多名。用了四年的时间,《永乐大典》修订完毕,全书共计22877卷,另加目录60卷,装订为11095册,约三亿七千万字。

《永乐大典》可以一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为我们留下了文化遗产,是文明的瑰宝。

第三点贡献:朱棣五征漠北

对于很多帝王来说,开疆辟土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明史》中记载“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说的是明朝大军横扫漠北大地,朱棣五次亲自征战沙场,追击元朝残余势力,成功的打击了漠北残余势力,朱棣的这一行动,使得明朝北部边境威胁得以缓解。

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第四大贡献:命令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朱棣在位期间的宫廷太监,世称“三保太监”,郑和曾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行程达到十万公里,到过东南亚、中亚等30多个国家,这是空前的事情,从来没有一个人像郑和一样,行程这么远,郑和下西洋,带回来了“明月之珠,鸦鹘之石,沉南速龙之香,麟狮孔翠之奇,楼脑薇露之珍,珊瑚瑶琨之美。”,发展了海外贸易,当时也有传言说是为了寻找朱允炆的下落,不管是什么下西洋促进了外交。

明朝争议最大的皇帝,不是建文、崇祯,此人具备“大帝”的实力

朱棣曾颁布了一道圣旨,写着:我朝国势之尊,超迈前古,其驭北虏西番南岛西洋诸夷,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可见朱棣对明朝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