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型走向新高潮,"共享員工"會成就下一個風向標?

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加入共享經濟,比如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籃球,共享汽車等一系列共享產品,為人們生活帶來便利,也為企業帶來不少收益。企業也在想著法子去探索新型共享模式,共享員工"成為疫情下最天才的商業模式。

共享型走向新高潮,

共享

"共享員工"這個詞的來源想必大家都略知一二,在疫情之下,很多企業都受到了影響,尤其是在二月初的時候,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說賬上現金流扛不過 3 個月,在網絡引起了巨大的反響。而就在過後幾天,也就是 2 月 3 日,阿里旗下的盒馬鮮生正式宣佈 “跨界租走” 餐飲品牌雲海餚旗下近 500 名員工,這些員工將由盒馬培訓上崗,並負責相應勞動報酬。緊接著,盒馬又向其他餐飲企業發出了 “招工令”,一時間響應者眾。而這種跨企業的借調員工的方式,就被稱為”共享員工“。


共享型走向新高潮,

確實,目前來看共享員工的方案是正確的,本地企業可以調用其他企業的員工來解決暫時的人員不足,其他員工可以掙點錢來解決衣食住行,企業也可以緩解招人難的困窘,對雙方都有益處。一種新興的共享模式總會帶來質疑聲,結果往往如大家所見,共享單車剛出來時,至少有50多家公司開發了自己共享單車,但是結果大家也知道了,ofo單車面臨破產,摩拜單車賣給美團,青桔由騰訊系資金支持,哈羅單車由阿里系支撐著,50多家單車就剩下這幾家,其中ofo單車退押金還得等好久。其他共享類型也不過如此,共享充電寶曾經被王思聰說過能火他直播吃翔,由此可以看出做這些需要多少資本,不過現在共享充電寶活了下來幾個,高額的運營成本不得不讓他們提高價格來維持生存。我感覺共享充電寶可能到最後也會不歡而散,畢竟現在的手機充電器充電功率賊高,有些還支持反向充電,那我們還在充電寶幹什麼,多此一舉嗎?


共享型走向新高潮,


“共享員工”雖然短期內可以解決企業的現實需求,但也只是臨時的過渡措施。疫情過後,餐飲業人員需求量很大,為了維持正常運轉,企業之間的員工借調情況或許少之又少。“共享員工”雖然能合理調動人員資源,避免人才過剩,實現企業員工共贏,但在國內這樣的用工形式並不多見,只是特殊時期的人力資源調配方式。


共享型走向新高潮,


”共享員工"其實這種模式之前叫外派,也就是你與人力資源公司簽訂一份合同,人力資源公司會把你派遣到合作企業中需要員工的公司,然後你再跟這些公司簽訂合同,人力資源公司從中賺取差價。外派員工與正式員工的區別就不過多說了,反正福利待遇方面是有區別的,感興趣的可以去外包外派公司謀取一份工作體驗下。


共享型走向新高潮,


大家可以在文章底下留言,聊一聊自己心中的”共享員工“是什麼樣子的?如何才能做到付出一份工作的努力,讓價值達到雙倍甚至更多,同時為多家企業服務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