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為了選育適宜太原地區推廣種植的番茄優良品種,引導農民科學栽培,加快新品種推廣速度,為今後推薦主導品種提供科學依據,促進農業增產增效和農民增收脫貧,2017年太原市種子站在婁煩縣旭強養殖專業合作社進行大棚番茄新品種示範種植1.34 hm2。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一、項目實施內容

1.項目建設方案

該示範項目由合作社安排2間大棚進行棚內新品試驗示範,每間大棚種植1個新品種,每個品種0.67 hm2,大棚內共計示範新品種番茄1.34 hm2,通過示範項目實施,推廣最適宜婁煩縣種植的大棚番茄新品種和栽培新技術。將大棚番茄種植與大田生產栽培進行對比試驗,推廣大棚番茄與大田生產相結合的番茄種植新模式,實現大棚番茄提早10~15 d上市。大田番茄陸續上市,加快了合作社休閒觀光農業發展與大棚番茄和大田番茄生產相結合的模式,延長了農作物新鮮產品供應時間。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根據當地番茄生長氣候條件,結合番茄市場需求量,本次示範所引進的番茄品種以中晚熟為主,採用株行距為40 cmx50 cm,每0.067 hm2留苗在 2 200~2400株,採用機械起壟栽培技術和滴灌技術,全部以農家肥作為底肥,適當少追肥或不施用無機肥。病蟲害防治以黃板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要形式,減少或不使用化學藥劑。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1.2 項目的記載、觀察、測產、總結

在品種的生長不同時期開展觀察記載等活動,加強新品種與配套栽培技術的研究,做到良法良種相配套,達到展示、宣傳、引領的作用,做好測產、考種、總結等工作。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二、主要栽培管理技術

2.1 品種選擇

番茄是喜溫類蔬菜,品種宜選耐熱、抗病性好、高產豐收的中晚熟品種,

生育期可達6~10個月,新品種的番茄植株高大。定植後70~80 d採收,果皮較厚,色澤鮮亮(亮紅色),汁甜醇美,具有極其優良儲運性能。根據婁煩縣的種植條件,選擇適宜的大棚番茄品種紅冠8號種植。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2 整地定植

2.2.1 精心整地

番茄生長的快,結果性也好,精細整地是獲得高產豐收的前提條件。選擇土壤肥沃、澆灌方便、保水保肥的大棚栽種。深翻土壤40 cm左右,創造良好的根際環境,促進根系發育,使植株體有充足的養分供應源。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2.2 施肥作畦

番茄屬高水肥作物,一般施腐熟的有機肥(農家肥)3 000~5 000 kg/0.067 hm2作基肥,施足底肥,有機肥隨著土壤的深翻而翻入土中。作畦寬度根據栽培要求或棚的大小而定,在畦中央開深10 cm左右的溝,施入(NH4)2HPO4 30~50 kg/0.067 hm2。在中、後期因地制宜0.067 hm2追施鉀肥等20 kg。(0.067 hm2栽苗2 200~2 400株)。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2.3 適時定植

4月20日—30日為統一定植期,定植水澆足,5日後二次澆水。當培育的秧苗有五葉一心時可以定植到大棚土壤,定植時土壤要求保持溼潤,乾溼適度,土壤太乾,應當在定植前3 d左右澆水(早春定植時應早灌水,以保證地溫合適)。育苗應選擇無鹽漬化的土壤,床土應整平,穴深與苗一般高低即可,搭土也一般與苗齊平即可,將苗上薄薄的覆一層熟土也行。如果選擇鋪地膜定植,則需將膜上的洞用熟土封嚴。定植完馬上澆足定植水,水量正好即可,定植後4~5 d,澆一次緩苗水。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3 定植後管理

2.3.1 溫度控制

緩苗前,地溫要高,白天的溫度一般以28℃左右為宜,不需放風。緩苗後,應適當降低溫度,較緩苗前略低3℃左右,一般白天25℃左右,夜間15℃左右。保持較大的晝夜溫差,可防止秧苗徙長,有利於培育壯苗,結果期溫度較緩苗後略高,一般白天25℃,達26℃以上開始放風,20℃關閉風口。後半夜應控制在10℃~13℃,地溫不低於15℃為宜,因此,定值前1周應對秧苗進行低溫鍛鍊,有利於快速地適應大棚種植晝夜溫差大的環境。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3.2 水肥管理

控水蹲苗,待果實長到核桃大小時澆第3水,此次要隨水上肥,重鉀肥和微量元素,促使果實及時膨大生長迅速,澆水後6 d左右鋤地鬆土提高地溫,中後期每澆1次水都要加施肥;中後期要及時整枝打叉,去掉下部失去功能的老葉片,及時防病治病。為防止大棚番茄生長期的各種生理性病害,應注意合理開放風口,調節大棚裡的溫度和溼度保持正常,避免偏施氮肥和鉀肥過量,澆灌適量。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3.3 中耕除草

在緩苗後應進行第1次中耕除草,靠近苗根處5~7 cm進行深耕除草,苗期除草2~3次,間隔10 d左右,近根處宜淺,遠根處略深。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3.4 綁蔓、植株調整

現在的大棚一般採用鐵絲吊線代替傳統插架,用繩子將番茄苗的第1果穗上部的莖綁在鐵架上(俗稱綁蔓),以後每隔2~3片葉綁一次,防止植株倒秧;及時去除多餘側枝和側芽,保留充足的養分供應整枝,減少不必要的養分消耗;綁架或繞秧,使其生長有序;剪除老化、黃化的葉片,保持秧苗通風透光良好;根據植株長勢進行掐尖打頂,阻止其生長;適時疏花疏果,改善光照條件,增加單果重,減少畸形果,提高番茄的產量和性能。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3.5 人工授粉

西紅柿屬自花授粉植物,受環境條件的影響較大,需進行人工授粉。及時授粉;第1序和第2序花加強人工輔助授粉,提倡用番茄授粉器授粉,每個棚安放1臺或蜜蜂、雄蜂授粉,保證及時授粉坐果,不建議用激素點花。提高受粉率可以採用震動花序的方法,前提是在每天棚內溼度較小的情況下,忌蘸花。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3.6 病蟲害防治

溫室大棚內主要病蟲害發生種類包括晚疫病、灰黴病、葉黴病、病毒病、白粉蝨、潛葉蠅、蚜蟲、棉鈴蟲、煙青蟲等。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確保番茄質量安全。

物理防治:誘殺,溫室大棚外安裝以頻振式殺蟲燈1臺/3 hm2;每個大棚內安放誘蟲黃板10~15張,以誘殺粉蝨、蚜蟲、潛葉蠅等害蟲成蟲。燻殺:番茄秧苗入棚前密閉棚室,用DDVP煙劑或其他殺蟲煙劑進行燻殺。阻隔:棚室的放風口用防蟲網封閉,孔徑為25~40目,幅寬1~1.2 m,覆蓋在放風口處,阻隔蚜蟲、潛葉蠅等害蟲的進入。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生物防治:選擇2%寧南黴素可溼性粉劑200~250倍液防治病毒病;1%武夷黴素水劑100~150倍液防治葉黴病、灰黴病、早疫病;Bt(IU/mg)乳劑200倍液、0.6%苦參鹼水劑1 000倍液防治棉鈴蟲和煙青蟲;1.8%阿維菌素乳油2 000倍液防治潛葉蠅、粉蝨等。

病蟲害以防為主,當出現病株後應及時進行清理,管理操作要規範,及時進行大棚溫度溼度的調節。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2.4 測土配方、適時收穫

大棚番茄示範棚全部採用測土配方、綠色防控技術、全膜雙壟溝播技術,做到良種良法相配套,技術跟蹤指導。大棚番茄受氣候環境的不同、大棚管理的差異、品種的不同都會影響採收期,早熟品種的採收期一般在45 d左右;中晚熟品種的採收期一般接近50~60 d。番茄採收上市一般在果實的轉色期。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三、 績效分析

3.1 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後,示範田每0.067 hm2產量5 000 kg,按市場最低價1.6元/kg計算,每0.067 hm2收入8 000元,共計收入16×104元,除去一切成本費用,可實現利潤6×104元,平均每0.067 hm2純收入3 000元,經濟效益十分明顯。帶動20農戶科學用種,示範田可平均增產10%以上。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3.2 社會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加快了太原市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和改善,帶動貧困戶進行反季節番茄生產和銷售,提高番茄附加值,促進貧困戶增收,為婁煩縣農民脫貧增收致富拓寬了產業發展渠道,項目實施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3.3 生態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實現種養加一體綠色循環發展,項目起到了積極的示範作用,為婁煩縣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脫貧致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大棚番茄新品種的栽培技術,個頭大又酸甜多汁,產量增加

以上就是此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廣大農業工作者,有一定幫助,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幫忙關注一下筆者以及轉發評論點贊!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