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關於鄉愁一首詩,雖名氣不大,卻道盡情思,讓人感同身受

思念是一種會呼吸的痛,如今外出務工求學已經非常普遍,背井離鄉一去就是三五個寒冬。雖然現在已經有了電話和視頻通話,但是有的時候一個在他鄉,那種思念還是會湧上心頭。

唐代關於鄉愁一首詩,雖名氣不大,卻道盡情思,讓人感同身受

其實古人和我們一樣,很多時候也會身不由己,遠走他鄉,當時的交通更加不便利,通訊手段也不發達,每一次離開都不知道是否還能回來。離別基本上成了一種普遍的體驗。當時的古人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呢,只能把自己的情緒寄託於古詩中,這就導致了我國曆史上流傳下來了很多這方面的詩歌。

而談到詩歌,我們誰也沒辦法繞過唐詩宋詞,唐代的詩歌是我國詩歌歷史上的一個巔峰期。因此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唐代詩人韋應物的《聞雁》:

唐代關於鄉愁一首詩,雖名氣不大,卻道盡情思,讓人感同身受

《聞雁》

故園渺何處?

歸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

高齋聞雁來。

唐代關於鄉愁一首詩,雖名氣不大,卻道盡情思,讓人感同身受

這首詩寥寥數語只描繪了些最簡單的意向,非常的精煉。這首詩中的"故園""渺""歸思""雁"等關鍵詞體現了詩人濃濃的鄉愁情感。古代詩歌中秋雨,大雁都是有特殊含義的,他們往往象徵著鄉愁,其實在這些詩人眼裡,這些事物已經成為了鄉愁的代名詞,如果你讀得夠多,就能發現這個問題。其實這些事物哪有什麼感情,不過是詩人們強加給他的罷了,後來大家都這麼覺得,這些事物也就成了一種共識。能夠從這些事物中感受到作者想要傳達的感情,這是唐詩的重點。文字只是載體,而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才是讓他珍貴的地方。

這首詩沒有多少的內容描述的場景也很單一,就是在一場秋雨之中作者開始思念家鄉,而鳥叫雨聲彷彿都成為了故鄉傳來的問候。這個時候自然就把下著的雨,和傳來的鳥叫聲看作了一種信號,勾起了作者思念的感情。這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現象空間,也更容易讓讀者帶入其中,去思考自己的傷感的事情。畢竟對於古代的人來說,秋天意味著一年已經過去了一半離開家鄉也已經很久了,在越來越冷的秋雨,以及南飛的大雁上,作者自然而然想到了自己的家鄉,以及這濃濃的鄉愁。

唐代關於鄉愁一首詩,雖名氣不大,卻道盡情思,讓人感同身受

自古以來,鄉愁都是文人墨客筆下永恆的話題。其實我們的哀愁也是如此,無論是對家鄉的思念,對未來工作的迷茫,又或者是摯愛的離開,我們總是感慨萬千可話到了嘴邊又說不出來,伴隨著秋雨消散在夜空中,又可能被晚上的鳥叫給喚醒。或許今天的我們回家已經不像詩人那麼困難,但是我們的哀愁是共同的,你有不同但是感受相同,也許沒有人能夠聽見你的聲音,但是至少在讀到這首小詩的時候,你可以知道在唐朝由一位詩人也和你一樣,在這場秋天的雨裡,獨自承擔著這份哀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