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隨著復工時間推遲,有多少人的焦慮感越來越大?

星姐微生活


最近負能量爆棚。在家遭嫌棄。年紀越大越焦慮。朋友越來越少。遠嫁的,工作的,不在一個地方了。慢慢地和很多朋友越來越少聯繫。最近心情特別不好,就快抑鬱的樣子。覺得自己負能量太重,不適合向任何人傾訴。其實沒人真的幫得了我,唯有靠我自己去殺出一條生路。很難過。慢慢發現,自己就是個底層裡的普通人,而且能力很差勁,性格很內向也很膽小,敏感多疑易受傷。活著好累。有時處於低谷期時,像我這種抗壓能力特別差的人是很容易覺得連呼吸都難受的,尤其深夜失眠的時候覺得自己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人,覺得自己不管再努力也無藥可救了


小二1997


我說一下個人的觀點和想法。現在正值疫情期間,國家倡導在家待著,儘量不要出去走動。所以目前復工的公司比較少,即使有些公司已經復工了,但是來的人也比較少。有個朋友在東莞上班的,他們公司10號就開工了。到今天為止,70多個人的廠,到的人數就十來個。她抱怨到一個人要頂3~4個人的活。所以從這裡看,復工時間關係到的人方方面面都有。

疫情期間隨著復工的推遲,會產生焦慮感的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復工的推遲,開廠的老闆焦慮感會越來越大。老闆開了一個廠在那裡,有很多成本存在的。廠房要交租,工人要發工資,一些稅務的東西都要交。這個是成本的困擾。還有一個是訂單的完成情況,只要人還沒到位,那訂單就沒人來做,這樣會影響到交單的時間,緊接著可能就會影響到和客戶的長期合作。有些老闆的設備是租賃的,遲遲不開工,那租賃的設備也得給錢。這個成本也會讓老闆越來越焦慮。

第二,復工的推遲,未開工的員工會越來越焦慮。現在很多人都是月光族,或者家庭壓力很大,房貸,車貸等等都在等著那份工資來支付。如果遲遲不復工,即使能領工資,也可能就領個基本工資。那這樣的情況下,一個月能撐下去,那兩個月呢?這個壓力會讓員工越來越焦慮。還有一些貸款的人,也會相當焦慮。沒有收入,就沒辦法還貸款。隨著就是徵信出現問題。

第三,復工的推遲,一些個體戶,開店的老闆會相當焦慮。例如我們現在所處在的工業區。因為復工的推遲,到現在工業區的人流都還沒多少。店開在這裡,是要交店租,水電,等等。沒有人來,就沒有收入。另外,還有一個問題,沒有人過來買東西的話,很多老闆店鋪備的貨就沒辦法出去。有些貨是有保質期的,到期沒有賣出去,就會虧損。所以這幾天店鋪群裡很多老闆在甩貨,降低價格,問有沒人接手貨物。因為這個復工的推遲,老闆們也越來越焦慮。

第四,復工的推遲,會感覺焦慮的還有我們的園丁~學校的老師們。每個學期的內容差不多都是固定的。本來寒假時間不長,所以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也不多。但是遲遲不上學,學生可能在學習上就懈怠下來。到時候上學了,不少學生因為習慣問題,會跟不上學習。要知道小孩子現在很容易受到影響,有句話說得好:學好三年,學壞三天。所以老師們也會相當焦慮。而更焦慮的還有家長,每天看著小孩看電視,玩電子產品,頭就疼。管嚴了,會反叛,管鬆了,每天看到這樣無休止的玩,就心裡超級不爽。所以家長們也是超級焦慮的。

第五,復工的推遲,會影響到民生情況。物流不暢通,貨品不齊全,等等,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平民百姓。

所以復工的推遲,影響到方方面面的人。估計感受不到焦慮的,就是那些有錢人和無憂無慮的孩子們了。


大音若希356


感覺90後的,都沒啥焦慮的,一直推遲一直爽的感覺,我個人沒啥焦慮的,我本人邵陽的,現在公司不讓過去,說等通知,通知你來上班就上,沒通知就繼續休息。

人在鄉下,吃喝又不愁,一點也不慌,家裡有雞鴨,有自己種的菜 ,還有個小池塘撈魚吃。唯一給我的感覺就是太無聊了,村裡不讓串門,我23號從深圳回來,過年那會拜年,村裡都不讓拜年,從回來到現在,人都胖十斤了.....天天吃完飯就玩電腦,反覆循環....



夏目與貓咪老師


這次疫情把我原本的計劃都打亂了,本來準備年後去面試,因為這件事耽擱了,自己的積蓄花的花也快完了。學校通知不得實習,要待在家裡,看著家裡年事已高的老人,總想著多賺錢,可家人為了你的健康又不使得你去,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結束。最近只能在網上接單補貼家用。以前是期望著放假,現在是渴望著上班,實習前的焦慮更重了。


啊海影視剪輯


我也是這個情況,我老婆和我的單位一再推遲復工時間,我們開始也很焦慮,但通過一些方法,我們有效克服了焦慮。在這種特殊時期,不光是無聊帶個我們以焦慮,明天早上出來的疫情數據跟讓我們大家感到無比焦慮。我們必須有效地疏導這些焦慮,否則對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效果,而且會影響到我們及家人的關係、身體健康等。現將我們使用的辦法與你分享分享,希望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接受焦慮。

在這樣一個前所未有的長假及空前嚴重的疫情面前,人的焦慮是完全正常的。要知道這種情況下焦慮人人有,差別只在於焦慮程度及處理方式不同。我和妻子在開始階段也很焦慮,後來想想這種情況下焦慮也實屬正常。我們接受了這一點,後來的我們兩的焦慮對我們的生活就明顯減少了。當然,如果有些人在平時就有比較嚴重的焦慮情況,這類人要特別注意進行焦慮疏導,否則會導致焦慮症狀變嚴重。

減少焦慮

那麼發生焦慮以後除了接受焦慮,我們還能做什麼呢?

畢竟我們光光接受焦慮並不能減少焦慮。我和我愛人注意做了以下的一些事情:

1、減少關於疫情信息的輸入。

要知道我們普通老百姓一天到晚去瀏覽、收看疫情發展的信息,對疫情的走向起不來什麼太大的作用,只會加劇自己的焦慮。多利用這些時間去看看書,做做家務,陪孩子玩玩,看看自己喜愛的電影或電視劇,多看看娛樂頻道的節目等。簡而言之要減少對疫情的關注。這方面的減少焦慮非常有效。

2、通過各種手段加強與親朋好友的聯繫溝通。

這並不是說大家要去拜訪親朋好友。而是使用電話、微信等手段,經常聯繫,聊聊工作、生活、孩子教育、親戚朋友的近況等東西,當然這中間要減少關於疫情的討論,否則越討論越焦慮。我和妻子現在每天與親戚朋友或同時經常電話或微信聯繫,聊聊家常和工作,焦慮心情基本沒有了。

3、加強鍛鍊。

對於我和妻子來講,鍛鍊是最好的減少焦慮的辦法。我們倆每天在家做瑜伽,跳繩,跟著KEEP做身體鍛鍊,或者繞著房間慢跑幾公里,出一身汗。鍛鍊產生的多巴胺是焦慮的剋星。

4、正常的作息。

雖然沒有上班,但我們還是要維持正常的作息時間。正常的起床和睡眠時間,是保證我們身體健康的前提,也是避免焦慮的必要條件。儘量與上班期間一樣的作息。

5、保持生活儀式感

雖然在家辦公後休息,也要保持良好的狀態。比如不要從早到晚一直睡衣在身,灰頭土臉。還是要正常著裝,女孩子要化妝,男孩子要刮鬍子。如果在家工作,也要全心投入,這樣可能有效的投入工作狀態,減少焦慮。

以上是我和我愛人在超長假期中克服焦慮的一些辦法,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如果你有其他更好的辦法減少焦慮,還有與我分享和討論。


日常生活工作小妙招


焦慮肯定會有的。

但是要學會自我調整,好的心態不止現在有用,以後也一樣。

就像看電影斷網了一樣,在此期間可以去幹其他的,比如思考電影的內容和寫個影評啥的。

生活也一樣,思考一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可以從小處著手。總結一下過去,從各個方面都可以。

做個未來的計劃,疫情總會過去的。在這期間其實是難得的空閒。正常上班是不會有這麼多時間的。


古建的魅力


病毒肆虐數日,疫情仍未緩釋。

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交通管制,越來越多的社區進行封閉管理,少出門不聚集作為普通人抗擊疫情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也讓越來越多的人囿於家中。

幾乎所有人的社交和外出活動都被主動失去,假期延長,復工推遲,每天清晨手機定時推送的全國疫情動態,病例增多,手機屏幕上的中國地圖,像滴上一點紅墨,從湖北省的座標,慢慢浸染開來。

在這場疫情阻擊戰中,隨著疫情蔓延的,還有各種各樣的敏感情緒,而這些情緒不光存在於抗擊一線的“戰士”心中,更在於千家萬戶,久居在家無所事事的我們身上。

有的人極度敏感,看到疫情動態,看到新聞報道,都會忍不住落淚。

有的人過度恐懼,體溫不停的測,甚至害怕暴露在空氣之下,認為病毒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還有的人甚至產生強迫症狀,高頻率的洗手消毒,害怕接觸一切可能攜帶病毒的東西,成天擔驚受怕,不停回想不斷排查。

還有的人會因此陷入各種矛盾,家中老人小孩不顧規勸頻繁外出,同一只口罩三番五次的戴。

同在屋簷下,有人過度小心,有人全然無所謂。所有種種,盡是焦慮。

久居在家不出門,又為何會感到焦慮?

當然,這種焦慮並不全來自於疫情,折射出更深層次的根本原因是來自於對“失控感”的恐懼。

英國著名心理學家弗里斯頓等人提出了“無法容忍不確定的程度”的概念,它被認為影響著“不確定”和“焦慮”之間的相互關係。

不確定性越大時,我們的焦慮程度就越高。

當我們面對的情形是未知、不確定或者是模糊不清的時候,這會帶給我們一種不在掌控之中的感覺,讓我們覺得不安全。而面對一種潛在的失控,或不安全,我們所感到的焦慮,其實是人潛意識中的恐懼,甚至是危及生存的恐懼。

疫情之下我們的狀態也是如此。

首先是病毒,儘管電視和網絡中鋪天蓋地的科普信息,但新型冠狀病毒對於大部分人來說,仍然是未知的、不確定的東西,以至於不少人會覺得打開窗,病毒便會隨著風飄進屋裡。

再則是疫情,實時更新圖文並茂的疫情動態依然無法讓人預測到真正的“拐點”,何時能鬆一口氣,城市何時恢復往日生機,何時能毫無顧忌的外出,這一切都是未知。

在這場危及我們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和我們生活片片面面都息息相關的疫情中,我們久居在家,長期“無所事事”的狀態使得對自我的失控感也越來越強,一些負面的焦慮情緒便自然而然的湧流而出。

除此之外,這種焦慮還來自於我們“心理防禦機制”的失效。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心理防禦”的概念,簡單說,是自我受到超我、本我和外部世界的壓力時,自我發展出的一種機能,即用一定方式調解、緩和衝突對自身的威脅,使現實允許,超我接受,本我滿足。

很多時候,我們大吃一頓,大吼一聲、大喝一宿,我們轉移注意力到其他事情上,為了不多想而讓自己陷入忙碌,這些,都是一種防禦方式。

而心理防禦方式失效,或許可以和失眠狀態做類比分析。

試想一下,一個人的晚上,關上手機,關上燈,夜深人靜一片漆黑,這個時候,我們沒有更多的方式去防禦,而不得不和自己的內心短兵相接,所有潛意識的不安、焦慮,所有負面的情緒從四處襲來。

不難發現,將這種失眠狀態放大,和如今疫情之下的我們,有頗多相似。

在平時,我們外出工作,各種社交活動,聚會購物,各種各樣行之有效的防禦方式大多發生在白天。

而如今,我們響應號召防控疫情,不得不“困足在家”,就像是防禦失效的黑夜。

如前所說,有些焦慮並不全來自於疫情,突如其來的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觸發了原本就存在於我們潛意識中的焦慮。

因為每個人個性不同,潛意識也有所不同,所以表現方式不一樣,就像前文所說,有的人恐懼,有的人敏感,有的人產生強迫症狀,這很容易理解。

而那些潛意識中的焦慮通常來自於以下幾方面:

1、對死亡的恐懼

死亡,直指生命的終點,存在主義認為,人一切焦慮都源於此。

而這場關乎每個人健康甚至是生死的疫情,剛好觸發了人們對於死亡的恐懼。

於是乎,很多人害怕被感染、害怕死亡,擔心疫情持續時間長、食物儲備不夠,搶購口罩、藥品等,甚至出現強迫性地洗手、強迫性地長時間刷疫情信息等。

還有的人將這種情緒轉變為憤怒,他們謾罵病患,惡語攻擊,甚至牴觸醫護人員和醫院。

某疾控中心自開通熱線以來,尤其是附近出現確診病例後,電話就沒停過,大都是附近居民打來要求公開患者的姓名和住址。

不僅如此,在鄭州一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在業主群中徵求業主意見,是否讓租住在小區內的兩名醫務人員進入。在南陽,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的護士下班回小區時,遭到物業阻攔。

這些現象層出不窮,在面對來自死亡的恐懼時,不少人做出了最自私的選擇。

2、對無聊的焦慮

無聊,這種體驗所有人都不會陌生,很多時候,甚至覺得這種狀態無關痛癢,無非就是無所事事的“該著”,有些人將這當作是難得的閒適,按常理來說,這種主觀性很強的心理狀態,似乎並不容易產生焦慮情緒。

但事實並非如此。

疫情發展至今,絲毫未見頹勢,大街小巷,開門營業的店鋪和企業依然鮮有,這意味著,絕大多數的人依然沒有開始工作。

開始的幾天,情況還好,而在這幾天,不少人開始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無聊和難受,甚至希望能早點復工。

這種現象不難解釋,工作本身作為一種防禦機制,它佔用了我們近乎一半的時間,而在工作中取得的價值感和歸屬感,可以極好的轉移和消化一些不良情緒。

相反,當無所事事時,無聊所帶來的無價值感便足夠引起人的焦慮。

心理學中對無聊的闡釋為,你的注意力和你的價值觀不符合時的一種心理體驗。

簡單的說,如今你不得不宅在家裡,你的注意力只能侷限於住宅,而你的價值觀認為,你應該去工作,去社交,在家裡玩手機看電視是沒有意義,那麼此時,你就會感到無聊。

叔本華在《人生的智慧》一書中所講,大多數人的人生就是在無聊與焦慮的循環中度過的。無法與自己的內心相處,只好靠外界的刺激去打發無聊,然後在無聊中焦慮。

這也就揭示了為什麼久居在家的我們,為什麼會感到焦慮。

我們從心底對無聊產生排斥,但又不得不處於無聊之中,於是坐立難安,滿心焦慮。

3、對孤獨的逃避

孤獨的具體處境有很多,心理學家歐文·亞隆將孤獨劃分成了三類:

其中第一類是“人際孤獨”,這種最為普遍,主要是指與他人的分離,無法外出的我們錯失了很多情感上的連接,平常同事朋友間的迎來送往在此時顯得尤其薄弱。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平常,在當今社會,這種孤獨感也普遍存在。

通訊錄中幾千人,沒有幾個可以在無聊時打電話的人。

疫情當前,只是將這種孤獨感無限放大,有的人學會接納和擁抱孤獨,構建起自己的精神世界,不管是“做涼皮”,還是“電飯鍋蛋糕”,總能找到新鮮的事情。而有的人卻深陷孤獨的漩渦,越懼怕,越想逃避,就越焦慮。

焦慮的本質,是對失控感的恐懼以及心理防禦的失效。那麼,在特殊時期,我們又該如何緩解焦慮呢?

1、處理恐懼情緒

(1)通過神經調節和干預

慢跑,瑜伽,這些在室內可以 做的運動,依然可以增加大腦的多巴胺和內啡肽,讓我們平靜、放鬆下來。而通過運動,大腦中積極情緒的迴路也會增多,幫助我們抵抗恐懼。

許多臨床試驗和研究顯示,正念對焦慮的干預作用尤其明顯。

所謂正念,即是有目的的、有意識的,關注、覺察當下的一切,而對當下的一切又都不作任何判斷、任何分析、任何反應,只是單純地覺察它、注意它。

類似於冥想,同樣強調的是覺察和意識。研究數據顯示,2周以上的正念,可以增加內心的平靜感與幸福感,改善人的睡眠質量,8周的正念,對人腦部的功能也有顯著的改變。

研究人員掃描正念前後,被試者的大腦發現,負責注意力和綜合情緒的皮層變厚,與焦慮、恐懼及心理壓力有關的杏仁核區腦灰質變薄了。

(2)接納自己的情緒

接納自己,從來都是說起來容易,而做起來卻非常困難。

與其說是接納自己的情緒,倒不如先接納自己對這種情緒的恐懼。

簡單的說,覺察負面情緒並適時傾訴,很大程度的心理疾病都來自於“憋著不說”。

2、重獲“控制感”,重建“心理防禦”

失控感引起恐懼,在這一層面上進行調整,也不失為良策。

(1)具體化

我們感到恐懼,我們恐懼的對象往往是模糊的、混沌的。

而具體化,則是將這個模糊的事物,描述得清晰可見。

N95、氣溶膠、ECMO、核酸檢測……突然襲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讓許多人努力地吸收著晦澀難懂的醫學專業詞彙,這其實是一種好的現象,人們都在試圖更全面的瞭解這些陌生的東西,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越瞭解,整個局面就越清晰,也更不容易對其產生恐懼。

(2)聚焦

一般焦慮的人,腦子裡塞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在一個時間會同時想很多事。當所有事情一起想,一起做的時候,常常會變得焦頭爛額。

這個時候,你需要對所有你想要做的事情,進行一個優先級的排序。先專注完成一件事,然後再做其他的。

我們在工作中,經常會遇到多任務處理的情況,同樣地,哪怕是在家裡,依然可以選定“優先級”,將自己的注意力聚焦在能夠完成的事情上,比如鍛鍊,充電,或者是追劇。

這也是對心理防禦方式的重建,不但會讓你有在完成任務時有一種成就感,正向激勵著自己,還能幫助緩解焦慮情緒。

破病毒,更需要破“心毒”,克疫病,更需要破“心病”!

特殊時期,我們不妨過的簡單一些,隔絕負面信息,小心照顧情緒,心懷感恩,理性且平和,若有餘力,也去照顧別人。

勤消毒,多洗手,少出門,不聚集,作為普通人,這是對病毒最有力的抗擊。

請滿懷希望,因為我們有一個足夠強大的國家!


農夫小鄺


疫情期間隨著復工時間的推移,我想,待在家裡特別著急的人一定是那些有房貸的,有車貸的,兜裡積蓄不充裕的,餐飲業打工的,家裡有病人需要花錢的等等這些人都是有實際情況的,都焦慮的盼著早日開工,都希望自己上班了,也就有一份安穩的工作,所以說這些人只有工作才會踏實,才會有一種安全感的。

說一句實話,每逢春節壓力大,作為這些人去來講,即便是過完春節就上班,他們也感覺到生活的壓力是重重而來。他們不會覺得輕鬆,只會覺得壓力太大,如果沒有錢的收入,真的不知道自己的生活怎麼繼續,所以說在這疫情期間開工復工的消息可能是不停的拖延。真的是這些人感覺到生活的重負太大了。

這些人的遭遇是值得同情和可憐的,這些人畢竟不是自身的原因,好吃懶做,而是自己這次真的遇到了天災嘛。所以說在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不行就管親屬借錢,一定要把房貸車貸這些涉及到銀行細雨的事兒完成。至於說有病看病啥的事情能聽一聽地先拖一拖,我想疫情遲早是要快結束了,到時候再去看病也可以,所以說有些事情想辦法解決問題才好,別上火,彆著急了。


伊春美食美客


焦慮是正常的,因為在家一天,意味著這一天錢只出不進,對於打工者來說這段時間肯定特別難熬,一邊想疫情在家自我隔離,一邊想趕緊出去打工掙錢養家。這種焦慮心情我特別理解。相比來說公職人員最不擔心,因為在家隔離工資照發,焦慮的只是打工者和做生意的人


零度熱情呀


生命健康最珍貴,一年不賺錢不會死,一旦被傳染兩星期結束你幾十年的歷程。餓肚子好還是病死好?焦慮殺毒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