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災難讓“透支消費”現了形,我們該反思什麼?

在當今消費主義盛行的大環境下,超前消費成為一種趨勢,花明天的錢,享受今天的生活,而超前消費的主題則是年輕人。

超前消費分大額和小額兩種。大額指的是貸款買房、買車等行為;小額指的是分期買部手機等行為。

合理利用資金、支付手段便捷、金融產品多樣、年輕人樂於嚐鮮的心理等原因,造就了超前消費的行為。但是,不適度的超前消費可能會造成購買商品過剩,高槓杆,甚至是更

一場災難讓“透支消費”現了形,我們該反思什麼?

可怕後果。

不能否認的是,超前消費是一把雙刃劍,我們要在肯定它好處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它可能會給社會帶來的不利影響。正如投資有成功也有失敗一樣,信貸消費同樣也有風險如果控制不當的話,會對社會的思想和經濟方面都帶來不良影響。超前消費會刺激人們對物質的追求。過度追求物質享受也使得社會上的拜金主義思想日益嚴重,公眾的價值觀人生觀極度扭曲,甚至會產生極具破壞性的享樂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浪費文化。

一場災難讓“透支消費”現了形,我們該反思什麼?


物質的豐盈和精神的貧乏一旦聯手,不可避免會讓一些年輕人陷入慾望的深淵。少數大學生為了“超前消費”,不惜向校園網絡借貸伸手,讓自己和家庭身陷債務的泥沼。那種不能在消費慾望和消費能力之間保持平衡的學生痛快了一時,卻要遭受長久的痛苦,消費能給人帶來快感甚至成就感,但盲目、無節制的“想花就花”會讓年輕人“傷不起”。

經濟方面如果城市中的這種“負翁”缺乏有效的制度規範和約束,一切只會走向預期的反面;經濟發展的穩定會受到影響,擴大內需的背後是銀行裡氾濫成災的呆賬壞賬,還可能為社會埋伏下許多“失控”的危險:一方面,它會對借貸方的財產構成侵害,產生社會信用危機;另一方面,也會影響負債人的信譽。

一場災難讓“透支消費”現了形,我們該反思什麼?


一個多元的時代,必然會有多元的消費文化。“想花就花”關鍵在於量力而行。有樹立正確的財富觀、消費觀,我們的物質家園和精神家園才會更有生機與活力。

相信這次疫情過後,很多中國的年輕人也會進行深刻反思,平日裡過高的消費在風險來臨時,會讓自己變得多麼的不堪一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