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看到“病毒感染”,有人就会说了:2003年的非典、至今仍未攻克的艾滋病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不是所有病毒感染都如此可怕,甚至比细菌感染等其他感染更可怕?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其实未必。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引发致命危机,只是严重与否还得看具体情况,不能一概而论,比如:鼠疫、霍乱就属于细菌感染,不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也高。

那么,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该如何预防、治疗?

1,病毒感染会传染,但也能自愈

1,什么是病毒感染?

病毒有以下三个特征

◆ 组成一切生物的最小单位叫做细胞,而病毒却比细胞还要小,小到很多人都认为它不是生物;

◆ 它的结构也很简单,只是一个有蛋白质外壳包裹的遗传物质,所以也容易发生变异;

◆ 它可以利用宿主细胞系统进行自我复制,疯狂生长,也能通过体液接触(唾液、咳嗽、喷嚏等)、性接触、昆虫叮、受污染食物等方式传播,却无法独立生长、复制。

所以,人类在与其抗争中,现在要么依靠疫苗提前预防,要么依赖于自愈,药物治愈的情况较少。就像此次新冠肺炎,目前也并没有特效药,治愈者大都靠自身的免疫系统。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但要明确的是:并不是所有病毒都会引发致病或致命危机。

2,病毒会对人体造成怎样的影响

病毒进入人体后大概会有三种结果

【1】无法适应人体的温度或环境而亡。

【2】被人体的免疫系统干掉。

【3】通过变异躲过免疫系统:有些病毒会悄悄躲着,伺机而动;有些则会攻击人体组织,导致感染,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病毒感染会对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主要与病毒攻击力的强弱和人体自身免疫力的强弱有关。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2,细菌感染:可用抗生素

细菌结构复杂,是原核单细胞生物,有独立的生命活动能力,通过细胞分裂和定植存活,一般生活在营养丰富,富氧或缺氧的地方。

1,细菌有好有坏

细菌与病毒不同。一方面,它是很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等,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及一些代谢产物所致;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等,都与细菌有关。

2,有的能传染,有的不能

在细菌感染中,有属于传染病的,像结核杆菌、志贺菌、伤寒沙门菌、霍乱弧菌、布氏杆菌、脑膜炎双球菌等;也有不属于传染病的,比如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等。

3,能用药对抗

细菌侵入人体后是否引起感染,与人的防御、免疫功能,细菌的毒力及数量有关。但在治疗细菌感染诱发的疾病时,主要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治疗,尽可能将病原菌彻底杀灭。

此外,有需要时也得正确处理局部病灶,比如及早清除一些化脓性病灶,减少感染。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注意事项】: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抗生素是细菌的“天敌”,但若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疗,可能造成细菌耐药,甚至变成连抗生素都难以对付的“超级细菌”,导致无药可救!

因此,千万要分清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以避免抗生素的滥用!

3,如何区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

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在临床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及时辨别、诊断治疗也尤为重要。

1,临床表现

细菌感染

细菌性感染,化脓性感染较多,比如出现扁桃体发炎、鼻窦发炎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同时,还可能伴有浓性黄痰、黄涕。

另外,对于局部皮肤的红肿热痛,如果排除自身免疫和肿瘤等因素,也多为是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病毒感染

一般情况下,每一种病毒感染都会有呼吸系统表现,像嗓子疼、咳嗽等,但一般没有咳浓性痰;若是出现全身皮疹;黄疸;肝、脾、淋巴结肿大时,大多也是病毒性感染。

但临床表现只能作为参考,想要进一步确诊还需进行专业的检查,比如常见的血常规检查。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包括有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其中能作为区分依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白细胞计数

一般来说,病毒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降低,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升高。

病毒感染机体后,病毒或损伤细胞释放出的毒性物质可引起炎性浸润,这类细胞虽能被吞噬,却无法杀灭,能在细胞内生长复制,使得白细胞死亡,计数下降,比如水痘、麻疹等。

当致病细菌侵入机体后,机体会做出保护性的自卫反应。吞噬细胞会入血并向感染部位移行集中,以此来和细菌作战,致白细胞升高。

②白细胞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一般,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多提示细菌感染;淋巴细胞比率升高,则多提示病毒感染。

此外,还可以参考超敏C反应蛋白数值(数值升高代表细菌感染;降低则可能为病毒感染。);降钙素原(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等数值升高;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时一般指数不会升高)。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不管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其实都是对健康人体的一种打击,那保卫健康,我们该如何尽可能地避免感染呢?

4,降低感染风险

不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都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除了做好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防范措施,提高人体免疫力是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1,平衡肠道微生态系统,提高免疫力

除了规律饮食、均衡营养、适度运动等,保护肠道健康、平衡肠道微生态系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力。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70%的免疫球蛋白IgA在肠道;95%以上的感染性疾病与消化道有关。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此次新冠肺炎,李兰娟院士也曾指出,一些危重病人并非死于病毒感染,而可能是死于继发性细菌感染。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于减少继发性细菌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在治疗措施方面也有明确提到“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比细菌感染更可怕?原来都和这个因素有关

正常情况下,肠道中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保持着动态平衡,维护肠道内的微生态系统;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疾病等因素,肠道中的有益菌会减少,致病菌会逐渐增加,导致肠道微环境失调,甚至引发各种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