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0號病人”

“0號病人”是什麼?
在傳染病的傳播過程中,0號病人指的是在疫情傳播中第一個罹患傳染病,並且開始傳播病原的患者——因此“0號病人”也叫“初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中,找到“0號病人”有助於瞭解並且切段傳播途徑,控制傳染源。


一個經典的案例是傷寒瑪麗:傷寒瑪麗是美國發現的第一名無症狀傷寒桿菌帶菌者。她是一名生於愛爾蘭的美國移民,她在美國給富裕家庭做女傭,後轉行做廚師。在她被醫生髮現是傷寒的傳染源之前,她七年之間更換過7個工作地點,而這些工作地點的共同點是都有傷寒病暴發。當衛生部門經過一段波折最終把她隔離到一個小島後,傷寒的傳播才停止。
現代流行病學結合了分子生物學技術,在找尋“0號病人”時更增添了分子生物學的武器,可以通過對比從病人體內分離出的病原的進化,來判斷疾病是由誰傳給誰的。一個案例是英國的一個兒童照護中心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傳播,在6個月時間內,共有12名嬰兒被傳染了這個耐藥菌。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序列分析比對,最終鎖定一位工作人員。
我們總能找到“0號病人”嗎?
不是所有的傳染病都能夠找到“0號病人”的,也不是所有的傳染病暴發都能夠找到“0號病人”的。
上個世紀最著名的“0號病人”是基坦·杜加(Gaëtan Dugas,1953-1984),他曾被推斷為是把HIV病毒從非洲帶入北美的“0號病人”,也就是一度被推斷為是導致北美HIV病毒流行,傳播了好多人的罪魁禍首。但是實際上,2016年研究者對比美國大規模流行的HIV病毒株發現,早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HIV病毒已經由非洲傳入海地並且進入美國。所謂的“0號病人”,僅僅是普通的HIV病毒感染者之一,並非傳染源頭。這實際提示了我們,找尋“0號病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疾病的早期症狀不典型或者無法引起足夠注意(比如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HIV病毒就已經進入美國但是在八十年代艾滋病才被診斷),“0號病人”很容易就從醫療衛生系統的雷達下溜走了。

在大規模的疾病暴發中,找尋“0號病人”更加困難。2014年西非暴發埃博拉病毒,最終導致8000餘人死亡。研究人員鎖定了以為2013年12月不知因何原因染病去世的小男孩。但是其他流行病學家並不確定這個小孩就是“0號病人”,考慮到當地醫療衛生系統極為薄弱,很可能是其他人感染但是沒有得到診斷。
找尋“0號病人”總是有意義的嗎?
而在大規模的疾病暴發中,找尋“0號病人”也失去了實際意義。大規模的疾病暴發也就意味著流行病學家有很多的病例資料去觀察和分析疾病的傳播途徑,不需要非得找到“0號病人”;同時,大規模的疾病暴發也意味著僅僅是切斷來自“0號病人”的傳播是遠遠不夠的。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中,由於病毒感染後存在一定比例的輕症和無症狀患者,很難說出現在醫院求診並被診斷為“不明原因肺炎”的患者是0號病人,也很難說12月1號就出現症狀的病人是0號病人,因為我們尚不能排除0號病人在此之前已經在自己不知情的情況下,得了“感冒”已經自愈了。所以在這次疫情中尋找0號病人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而且如果0號病人不在12月發現的那四十多名病例中間,在武漢已經有上萬名感染者的情況下,即使有分子流行病學方法的幫助,找尋0號病人也無異於大海撈針。更關鍵的是,找尋0號病人在這個情況下是沒有意義的。

如同倫敦衛生與熱帶病學院的流行病學教授David Heymann所說:“找尋0號病人在有些情況下比如說病人還活著而且在傳播疾病的時候可能是很重要的,但是更多時候找尋0號病人是沒有意義的,比如說在大規模疾病暴發時候”


三問“0號病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