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在讲究科学养娃的今天,很多家长都信奉不吼不叫养孩子,却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孩子很多坏毛病,让人头疼不已。

其实,不吼不叫养孩子,这样的观点一点都没有错,错的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掌握好这个度,给孩子过多的自由,反而让孩子慢慢地成了人们嘴里的“熊孩子”。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孩子的教育中,“度”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多了就容易溺爱,养成孩子各种坏毛病;少了,却容易陷入紧张的亲子关系中,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像仇人一样。

那么要如何掌握好孩子教育中的“度”,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呢?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3-6岁,一定要性格培养到位。而所谓性格培养,就是给孩子立规矩。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为什么非得要给孩子立规矩呢?为什么非得要那么早给孩子立规矩呢?李玫瑾教授在节目中也有详细的阐述,特别是为什么要那么早给孩子立规矩。

1、立规矩的一个痛苦的过程,稍微晚一点立,孩子就会反抗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开始有了更多的自我意识,也更知道哪些行为对自己来说是最舒服的,最好的,虽然这些行为有可能并不是我们成人或者传统意义上认为是正确的。

孩子在6岁之前,对父母还会非常的依恋,只要父母亲自带孩子,亲自养孩子,不管我们说什么,到最后,他都会顺从我们。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2、3-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进入幼儿园,从在家和父母亲人一对一交换食物和玩具开始慢慢地转变,寻找情趣相同的小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一两个小朋友玩到和很多小朋友相处,孩子自己会经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这种交往智能是天生的,但效果好坏却和孩子性格有关。

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遵守人际交往中的规矩,那么他的身边就会围绕着不少小伙伴,帮助他更好、更快地适应集体生活。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3、言传不如身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3-6岁这个阶段里,给孩子立规矩时,父母一定要做好榜样,毕竟言传不如身教。

在一项对孩子进行的“最不喜欢妈妈哪一点”的调查结果中,98%的孩子都不喜欢妈妈唠唠叨叨、喋喋不休。

给孩子立规矩,这一点也非常重要。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在这个年龄段,父母的陪伴和教导是不可缺少的,要想立规矩,第一种方式就是父母自己树立“好榜样”。因为小孩子有一个“模仿”的天性,他们喜欢模仿身边亲近人的言行举止。所以在生活当中,很多细节的事情千万不要忽略,父母应该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来教导小孩,这样小孩也会耳濡目染,变得更懂事。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这种爱放在心里就好,不要让它更多地表现在行为和言语中,成为溺爱。

李玫瑾教授说:“在研究犯罪的时候最怕的一种人就是能力不高,还不能吃苦,还不能受委屈。”这样的人没有人能够救,救不了他还会生气,还会埋怨别人,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他!

李玫瑾教授告诉全天下的父母,再不给孩子立规矩,一切都来不及了


给孩子立规矩就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自律、吃苦耐劳的人,让他能够更好地面对自己的人生,毕竟我们再爱孩子,也不可能一辈子陪伴着他。

【今日话题】你给孩子立规矩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