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暴君隋煬帝葬身何方

  隋代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僅傳二世,前後計三十七年,加上文帝和煬帝又死於非命,因此陵墓的營建規模上遠遠不如秦漢陵寢那樣宏偉高大,卻乏漢、唐皇陵那種巍峨、壯觀的氣勢。而且,這座陵墓也不是安葬隋煬帝的真正目的,因為他死於亂世,身首異處。現在的陵墓是後人追建的,當年荒淫無度的陶煬帝究竟葬身何處,無人得知。


風流暴君隋煬帝葬身何方


  隋煬帝在世時,是一個極其風流的暴君。他講求吃、喝、玩、樂,喜功好大,且生性殘暴,經常耀威於周邊各國,誇富於臨近各族。每當提起隋煬帝的風流醜事與暴政,的確是罄竹難書。生前壞事幹盡,最終的命運也沒有好到哪裡去。

  煬帝楊廣,是隋文帝楊堅五子中最不爭氣的兒子。如果說隋文帝以節儉著稱,那末他的繼承者隋煬帝卻以揮霍浪費聞名。文帝是個聚錢高手,煬帝卻是個敗家子,隋文帝能虛心納諫,陶煬帝是獨夫當行,文帝能體恤民情,煬帝卻是殺人如麻的魔王。他是歷史上與桀、紂齊名的暴君,一上臺就違背父道,把隋文帝宵衣肝食積累的財富揮霍個淨光,最終把江山斷送。

  被立為太子的是楊廣的哥哥楊勇。然而楊廣自幼聰明有謀,相貌俊美,頗得楊堅和獨孤皇后的喜愛。楊廣素懷奪位之心,品行刁惡善辯,極力挑撥父皇與太子的關係,騙取信任,終於使文帝將太子楊勇廢棄,立楊廣為太子。後來楊堅臥病不久,太子楊廣就迫不及待地給自己的同黨楊素去信,謀劃繼位。但楊素的回信內容被隋文帝知道了。同時,文帝還聽說楊廣在宮裡要姦汙他的寵妾宣華夫人。於是,文帝決定馬上廢掉太子楊廣,召回廢太子楊勇,但是楊廣知道後怕醜事外揚,便於公元604年,乘隋文帝染病臥床之機,密令近臣人宮,將父皇暗殺。楊廣一箭雙鵰,既達到奪位之目的,又將醜聞掩蓋。

  隨後又殺掉親兄楊勇,自立為皇帝。

  隋煬帝從繼位的第一天起,就反其父道而行之,他"逞奢心,窮人慾”,憑藉自己的“天賦”和至高無上的皇權,無限止地行施暴政,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獨夫、民賊、浪子、暴君。

  他有一個獨夫獨欲的思想,即“敲剝天下之骨髓,離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樂。”在此思想指導下,他大興土木,連年出遊,窮兵験武,將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強攤在勞動人民身上。

  隋煬帝繼位的第二年,先把首都從長安遷至洛陽,然後徵發兒十萬人營建洛陽及其關防。同時,詔令有關官吏,把在大江以南、五嶺以北搜尋的奇材異石、嘉禾異草、珍禽奇獸等,都輸送到洛陽充實各園苑。又在洛陽西郊筑西苑,週二百里。

  苑裡有海,周十餘里。海中造三神山,高出水面百餘尺,臺觀殿閣,苑中滿布。海北有龍鱗渠,曲折流來注入海內。沿渠立十六院,院門臨渠,每院住四品夫人一人主院事。十六院想盡各種享樂的辦法,招引隋煬帝的到來。相傳,因煬帝擁有美人太多,每晚“忙”不過來,便生一計,臨晚即以抽籤的方式確定去某院過夜。“院主”們為招引皇帝來過夜,也千方百計地利用各種淫亂的辦法,以遂其願。

  有時,隋場帝還喜歡在月夜裡帶上騎馬的宮女數千人遊玩,且又不讓點燈,在馬上演奏《清夜遊曲》,絃歌込旦。另外,他還詔令開通濟渠等,自長安至江都,沿渠造離宮四十餘所,江都官尤為壯麗。運河修成後,他乘長達數十丈、高、寬數丈的龍舟三次暢遊江都,各種隨行船隊綿延二百餘里,沿路進貢大雖山珍海味,以及奇玩異寶,耗費無數財物。與此同時,他還向外宣揚聲威,誇耀隋朝的富有;三次進攻高麗,炫耀隋朝的武力,諸如此類。他憑藉陶文帝時期積累的巨螢財富和民力,得以無限制地施行暴政,幹盡風流醜事,成為可憎可恨的放蕩暴君。

  隋煬帝做事,從不聽人勸告,想到什麼就幹什麼,也從不考慮後果。他自認為天資才華比別人強,行事不會有欺。有一次他詩興大發,寫道:“我夢江南好,徵東亦偶然,但留顏色在,離別只今年/夢見江南好就開江下江南,偶爾想起徵東吞併高麗,就調動千軍萬馬過江東伐,無論別人怎樣規勸,他不但聽不進去,而且誰諫就殺誰。他曾對秘書虞世南說;“我生性不喜人諫。如果是大官,想進諫以求名,我更不能饒他;如果是卑賤I.?人,我還可以饒他,但決不讓他再有出頭之日。”

  為進諫規勸被殺的忠臣義士不計其數。就在農民起義的日子裡,他決定去江都遊玩。許多大臣勸他,今日形勢朝內不可一日無君,他不聽。建節尉任宗上書極諫,當天在朝堂被杖殺。

  出發時,奉信郎崔民象又上表諫阻,隋煬帝大怒,先剖其面,然後斬首。行到汜水,另一奉信郎王愛仁,又上表請他還京,他殺了王愛仁繼續南行。到梁都,有人攔路上書說:“你如真去江都,江山就不是你的了。”他又殺了攔路人。歷史上隋煬帝以獨夫聞名於世,他護短拒諫,暴虐殺賢,直至滅亡未改其劣性。

  隋末,由於煬帝的暴政,廣大農民不堪重負,背井離鄉,逃避徭役和兵役;有些不惜自殘肢體,還稱為“福手福足”。

  殘酷的暴政終於成為農民大起義的導火索。在農民軍的強大攻勢下,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利用揚州糧盡,衛士謀歸鄉里之機,於大業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煽動數萬人,攻進江都宮。隋煬帝改裝倉惶逃命,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兇狠、風流。

  績果,當他逃入玄武門附近時被叛兵活提,他目知性命難保,又怕殺頭碎屍,落得身首異處,故解巾帶自縊而亡,時年五十。

  大唐平江南之後,官府改葬煬帝於雷塘。不過,其墓葬卻怎麼也談不上具有皇陵的氣派,史書上有記載:“陵高六點七尺,週二、三畝許。”對於在歌舞、酒宴與美女中把江山斷送的隋煬帝來說,這樣的墓穴已經很對得起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