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如果給中國歷史上的暴君做一個排行榜,隋煬帝楊廣一定位於榜單的前列。歷朝歷代不論是王侯將相,還是平民百姓,對於隋煬帝的評價都是荒淫無道,昏庸至極。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隋煬帝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試想如果沒有大運河,沒有科舉制,中國也許是另外一種模樣。那麼,為什麼世人提到隋煬帝,只記得他的“過”,很少記得他的“功”呢?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隋煬帝楊廣

弒兄奪權

我們現在看到的關於隋煬帝的相關內容,絕大部分是出自《隋書》或改編的小說評書。按照慣例,前朝的史書由本朝編撰,《隋書》是唐太宗時期魏徵負責主編的,唐太宗李世民是標準的“隋黑”,不僅僅是針對隋煬帝,即使是“二聖”隋文帝楊堅和獨孤伽羅皇后,李世民也有意誇大他們的過失。其中,李世民對於伽羅皇后廢楊勇而立楊廣始終耿耿於懷,並將此事作為伽羅皇后一生最大的錯誤。但其實楊勇被廢,在我看來,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隋黑頭子”李世民

眾所周知,楊廣本不是太子,當初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立的太子是長子楊勇。《隋書》載,“勇頗好學”,且“性寬仁和厚”,從這方面來看,如果楊勇當了皇帝,至少不會是暴君。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楊勇也不會是一個明君。楊勇的老師李綱曾評價楊勇:“器非上品,性是常人。”相比於楊廣“聰明多智,廣學博聞”,如果以立賢而不是立長的標準,楊廣至少在當時要比楊勇更加合適,所以楊廣對於楊勇被立為太子自然不服氣。而且,當楊勇在得知伽羅皇后有想要廢太子的意思時,僅僅是“憂懼”,然後“計無所出”,不得不說楊勇此人完全沒有城府。關於太子之位的爭奪,我們在電視劇中見到的也不少,尤其是康熙時的九子奪嫡,各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極為精彩。像楊勇這種毫無心機毫無城府之人,哪裡是當皇帝的料?即使楊勇當了皇帝,他絕對掌控不了朝中大臣,一旦有人有篡位之心,楊勇只能是聽天由命,而絕無反抗之力。所以就算沒有隋煬帝,有楊勇當皇帝的隋朝也極有可能兩世而亡。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楊廣弒兄奪位,李世民同樣是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死了自己的兄長才當了皇帝。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懷疑,楊勇在《隋書》中的某些仁厚,有誇大的成分,也是為了襯托楊廣弒兄的狠毒和李世民自己奪權的合理。只有這樣的描寫,才會讓世人對李世民的奪權表示情有可原,甚至會同情他的迫不得已。

蕭後誤國

隋煬帝最讓人詬病的一點,或許就是在小說評書中描述的他寵信皇后蕭美娘。按照小說《隋唐演義》中的描寫,蕭美娘直到五十多歲,仍然“無限抑揚婉轉、丰韻關情處”。靠著這樣的美色,隋煬帝對心狠手辣的蕭皇后言聽計從,並在她的引導下一步步走向滅亡。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但是,以上這些僅僅是小說,且《隋唐演義》成書於清代,在小說流行的時期,需要一些吸引眼球的內容來獲取讀者。而正史《隋書》中的記載,蕭皇后知書達理,溫婉聰慧,面對隋煬帝的暴政,蕭皇后雖因懼怕不敢直言,但仍多次委婉勸諫。後來隋亡,蕭皇后流落東突厥,到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滅東突厥,迎回蕭皇后,並以禮待之。能讓一生“隋黑”唐太宗李世民以禮相待的隋朝皇后,怎可能是如同小說中所述的蛇蠍美人?我這裡不否認隋煬帝的好色,但是僅以此一點就認定是隋煬帝亡國的主要原因,實在說不過去。不要把任何過錯怪在女人的身上。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大興土木、連年征戰

隋煬帝登基時,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成為“千古一帝”,為了達到這個目標,他一刻也沒閒著。推行科舉,營建東都,開鑿運河,三徵高句麗,隋煬帝的這些功績,如果一個個單獨拿出來看,都是造福人民、造福後世的偉大功績。但是怕就怕所有的這些堆在一起。首先,科舉制的推行,自然是對平民更加有利。隨著科舉制在全國推行,越來越多有學識有才幹的底層人民有機會進入仕途,參與國家政策的決策和執行。在此之前,中國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注重的是門第。隋煬帝的科舉制這麼一搞,讓很多原本沒什麼才幹但是出身好的名貴都失了業,這自然會引起貴族們的不滿。當初隋文帝建立隋朝,正是靠著名門貴族的支持才站穩腳跟,隋煬帝這一手,相當於動了自己的根基,一時引得不少朝中重臣的不滿。但是楊廣一向殘暴,用個人的威力壓住了眾人,但是這已經為之後其眾叛親離埋下了伏筆。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清代科舉大金榜

營建東都和開鑿運河,不論從政治還是經濟上,都對當時和後世具有深遠影響,這兩項舉措甚至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隋煬帝急於完成自己“千古一帝”的偉業,將這兩項工程同時進行,前前後後耗費民工幾十萬人。煬帝又對工程的期限要求極為嚴苛,民工只能是日夜工作,還沒有加班費,自然多有抱怨。我承認隋煬帝搞的這兩個工程確實很有遠見,對子孫後代和中國社會都有積極影響,但是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背景下,人民的基本生活都難以保證,又怎麼能夠讓人民有高度的思想覺悟,舍小家為大家呢?社會生產力的落後,決定了人民缺少愛國情結和奉獻社會的覺悟,也決定了隋煬帝此舉當時不但不會被百姓感謝,還會引起不小的民憤。隋煬帝也因此失了民心。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至於三徵高句麗,戰爭不論在哪個年代,對人民都只有傷害。隋煬帝徵高句麗的原因,固然有擴張國土的目的,但是遼東地區被佔,出兵收復國土是每個皇帝都會願意在自己的功勞簿上添加的內容。還是如上文所說,人民在基本生活無法保證的前提下,戰爭的爆發只會給本就困難的生活雪上加霜,百姓只看到打仗就要增加賦稅,才不會去管什麼國家主權,領土完整。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這樣一套連招搞下來,“千古一帝”隋煬帝徹底失去了主動,一時起義頻繁,征討者甚多。假如楊廣能夠把這些事情一件一件安排好,每做好一件事,緩個三四五六七八年,或許他的豐功偉績真能被後世代代傳承,隋朝也不會兩世而亡,畢竟楊廣有此等遠見,史書記載甚至可以看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能和楊廣比也相差甚遠,然而事實卻是唐人用一個“煬”字評價了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偽)。所以,有句話說的是很有道理的:“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暴君“洗白”計劃:隋煬帝楊廣的傲慢與世人的偏見

蒙曼老師曾經評價過楊廣:“隋煬帝是個絕對的個人英雄主義者,這種個人英雄主義,表現在他對於自身建功立業的狂熱追求上。”傲慢的隋煬帝楊廣有著一顆建功立業的心,他看到的是整個國家和社會的未來,他的高瞻遠矚甚至在中國曆代帝王中都很少有人能夠匹敵。但也正是他的傲慢矇蔽了他的雙眼,葬送了整個帝國,也讓後世對於他的評價永遠多了一份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