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好醫生"免費送口罩"涉嫌虛假宣傳 一場公益緣何變成了"2億收入"

ID:BMR2004

疫情下風頭正盛的在線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攤上事”了。

據瞭解,今年來在線醫療股票表現強勁。截至2月14日,平安好醫生今年以來漲幅達30.52%。與此同時,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平臺開啟線上義診、“免費領口罩”等活動,訪問量與下載量猛增,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

不過,在此情況下,平安好醫生卻陷入了“口罩營銷風波”。其推行的“免費領口罩”活動被指虛假宣傳,實際到手口罩與宣傳型號不同,而物流費及領劵抵減售價環節也備受質疑。在“以口罩營銷”的質疑下,平安好醫生緊隨其後發佈的財報也遭受質疑。

《商學院》記者就是否存在虛假宣傳、是否存在通過物流差價低價拉新、領口罩活動中的領券抵扣環節是否為公司帶來2億元賬面收入等問題,致電平安好醫生相關負責人,並通過郵件和短信發送採訪函,截止發稿均未得到回覆。記者向平安好醫生官方郵箱發去的採訪函至截稿亦未回覆。

陷“口罩風波”

作為互聯網醫療平臺,平安好醫生在疫情期間開啟線上以義診,並開展“免費領口罩”活動,迅速吸引大量用戶。值得注意的是,在急速增長的訪問量及下載量下,平安好醫生卻陷入“口罩風波”。

據瞭解,1月22日,平安好醫生官方微博稱啟動“免費送口罩”專項活動,“即日起,用戶可登陸平安好醫生APP免費領取口罩。”同時,在武漢、北京、廣州、上海、深圳、杭州、成都等全國11個重點城市,平安好醫生還會通過當地合作藥店免費為市民發放口罩,首批發放的口罩超過1000萬隻。

平安好醫生

平安好醫生

不過,在平安好醫生的微博評論區,有大量用戶訴稱平安好醫生以次充好,其收到的口罩並非宣傳圖所示的3M或是其他品牌N95口罩,而是N90口罩、一次性口罩、棉紗口罩,有的甚至表示收到的是空袋子。

平安好醫生

參與此次領口罩活動的顧文(化名)也沒有領到宣傳中的KN95口罩。顧文告訴《商學院》記者,平安好醫生官方軟件發佈免費領3M或霍尼韋爾等品牌KN95口罩的宣傳廣告,“但最後收到的貨卻不是KN95口罩而是N90口罩,防護標準有很大差異。”

顧文還指出,平安好醫生的“免費領口罩活動”實際上並不是免費,下載平安好醫生軟件後領取時才發現需要付18元快遞費,原本平時單價不到10元的KN95現在要18元,最後到手的還是市面上均價不到3塊錢的N90口罩。

據瞭解,顧文在聚投訴平臺指出,平安好醫生涉嫌虛假宣傳,要求賠償10個3M公司或霍尼韋爾的正規3M口罩10個。不過,現在顧文只希望平安好醫生能夠補發一個正規3M口罩,“但是這個也沒有得到回覆,算是不了了之。”

低價拉新、粉飾財報等質疑不斷

在此次免費領口罩活動中,由於領口罩需要下載、註冊APP,參加活動後收到的口罩卻與宣傳不符,不少用戶質疑平安好醫生進行“口罩營銷”、發“國難財”。

無論如何,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APP熱度不小。2月11日,平安好醫生集團主席及執行董事王濤在業績發佈會上指出,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平臺累計訪問人次達11.1億,APP新註冊用戶量增長10倍,APP新增用戶日均問診量是平時的9倍。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量“虛假宣傳”的質疑下,平安好醫生還被指利用物流差低價拉新、通過領券抵扣的方式帶來2億元賬面收入。

柒財智庫高級研究員畢研廣指出,在平安好醫生的“送口罩”活動中,承擔物流配送費用與消費者自己出錢買口罩,從結果上看並沒有什麼區別。反而從價格上看,相當於消費者需要為單隻口罩需要支付10元~18元,高於市場價格。

而企業的物流合作費用往往低於用戶個人,所以平安好醫生平臺可能通過TO B 的物流配送價格,能夠賺取用戶的物流差價進而彌補口罩成本。

除此之外,用戶領取口罩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領券抵扣售價的環節,此時實際操作頁面顯示口罩售價為20元。

畢研廣認為,從企業財務角度上看,該流程會將該活動的口罩銷售計入營收。巧合的是,平安好醫生的財報正是在“免費領口罩”活動之後披露,也就是說,這場以公益為名的“送口罩”活動,可能會使平安好醫生獲得2億元的賬面收入。

平安好醫生

“疫情之下有不少平臺藉著著領用口罩等各種名頭,進行營銷。這些營銷往往要求用戶下載APP、註冊個人信息,但是在下載註冊之後,有的領到的口罩與宣傳不符,有的遲遲不到貨,有的甚至根本領不到口罩。這種披著公益的外衣藉機推廣營銷、獲取用戶信息的行為,應當引起重視並重點打擊。”畢研廣指出。

年內虧損7億元,營收依賴平安集團

“免費領口罩”活動是否真的為平安好醫生美化了財務數據?《商學院》記者通過電話、短信、郵件等方式向平安好醫生方面進行求證,截止發稿並未得到回覆。不過《商學院》記者注意到,2月11日,平安好醫生披露了其2019年的財務數據。在這份“成績單”上,平安好醫生年內虧損達7.47億元。

平安好醫生

財報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止,平安好醫生營收50.65億元,同比增長51.8%;毛利為11.71億元,同比增長28.5%。此外,平安好醫生年內虧損收窄,但依然虧損7.47億元。據瞭解,2018年平安好醫生虧損9.13億元。

與持續虧損相對應的是平安好醫生的高額獲客成本。2018年、2019年,平安好醫生的銷售及營銷費用均超過12億元。其中,2018年該數據為12.38億元,到2019年同比減少2.6%,但依舊高達12.06億元。

在持續虧損與高額獲客成本之外,平安好醫生還被指高度依賴平安集團。財報顯示,2019年,平安好醫生五大客戶分別為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銀行、平安健康險、平安普惠。而這五大“平安系”客戶貢獻的收入佔總收入的39.7%,其中最大客戶佔總收入的27.1%。

關聯交易方面,平安好醫生與平安集團的聯繫更加密切。2019年平安好醫生為平安壽險、平安產險、平安健康險、平安銀行、平安養老險、平安不動產、平安信託等關聯方提供產品及服務。其中,平安壽險的關聯交易金額(包括在合同負債及收入內)最大,為14.38億元,同比增長92.87%。其次為平安產險,關聯交易金額(包括在合同負債及收入內)為4.13億元,同比增長28.83%。

依賴平安集團,平安好醫生已經擁有不小的流量支持。但在疫情之下,平安集團的支持以及在線醫療概念股的揚起,能否抵消這次“翻車”的“公益營銷”帶來的不利影響,還要拭目以待。

對此,《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