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曾幾何時,不再年輕的我們發現膝蓋不如從前“給力”了,爬個山、跑個步它就酸了、困了,甚至動不動又腫了、疼了。我們也會自嘲“老了,腿不行嘍”。

很多情況下這是由“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引起的,這個病又稱“骨關節炎”,是從英文Osteoarthritis直接翻譯過來的。

這其中有三層意思:

一、骨頭髮生了病變,出現了骨刺、骨硬化和囊變;

二、軟骨變薄、變毛糙,潤滑作用減弱,致使關節活動時不利索甚至疼痛;

三、炎症,即我們常說的滑膜炎,導致關節腫脹疼痛。

除了這三個主要病理改變,還常合併肌肉萎縮、關節囊攣縮、半月板撕裂等次要病變。示意圖如下: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什麼原因引起的呢?以往認為原因是磨損。

因為退行性關節炎一般多發生在老年人(一輩子走過的路比較長)、胖人(走路膝蓋負擔比較重)、腿不直(即X型腿或者O型腿可導致膝蓋內外側承受力量不均勻)、還有重體力勞動者(和胖人一樣膝蓋累壞了)。

但現在發現,除了磨損,炎症也起著重要的負面作用,例如,胖人不光膝蓋疼的幾率大,手關節疼痛的幾率也大,而手不負重、磨損也比較輕,原因即在於炎症。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發現同樣是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但表現卻極不一樣。

有的人關節間隙消失了,骨刺很大,可疼痛輕微甚至不疼;

有的人片子不重但疼痛卻非常重;

有的人只有走路時疼,可有的人一天到晚甚至睡覺也疼;

有的人上下樓疼,有的人走平道也疼。

同一種疾病,表現千差萬別,所以目前認為這是一種個體差異性(異質性)很高的疾病。


那麼,膝蓋疼,怎麼辦?

走路疼的人,簡單的休息即可見效;

而持續劇烈疼痛可能封閉治療後才能緩解;

胖人減輕5%的體重即可大大減輕疼痛;

腿不直的人做矯形手術讓腿變直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簡而言之,同樣是退行性關節炎,因為誘發因素、疾病本質不同,其臨床表現也會不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就是個體化治療的思路。

但個體化治療卻不是瞎治。出於各種原因部分醫生髮明瞭不少“新”的治療方法,甚至有“祖傳秘方專治骨刺”,未經科學研究證實的治療方法是不可靠的,個別患者或許症狀得到緩解,但真正起作用的環節卻不可得而知,隨機性很大、試驗性很大,或許你只淪為了一個試驗對象。


目前骨關節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減肥、調整生活方式、運動療法、免負荷支具、吃藥、打針、做手術等。這些都是被研究證明療效確切的方法,只要選擇得當,大部分人完全可以達到無痛狀態。根據證據,而不僅僅是經驗(經驗同樣至關重要)開展治療,這就是循證醫學的治療思路。

對於退行性關節炎這種高異質性的疾病

,一方面您要準確描述疼痛特徵以便醫生個體化分析,另一方面要求您的醫生掌握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對症下藥,才能獲得最佳療效。

至於如何把這些確切有效的治療方法落到實處,如,怎麼做好運動療法,生活方式該修正到什麼程度,我們稍後逐一詳細介紹。


治病最高的追求是標本兼治。“治標”指的是控制症狀,大名叫“對症治療”;而“治本”指的是去除病根,大名叫“對因治療”。


有些病可以“標本兼治”,而有些病卻只能“治標”,不能“治本”。能“治本”固然好,但即使治不了“本”,能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達到“治標”狀態,也就相當於治本了。


如何“標本兼治”


1、膝關節退行性關節炎的治標就是止疼。

您說的“涼辦”就是一種很好的辦法。

當您活動量過大,造成膝關節突然發熱腫脹疼痛的時候,馬上局部冷療,就是上佳選擇。(注意!並不是所用膝蓋疼都適用哦!)

止疼可有大學問,物理的、藥物的、心理的(姑且擱置,來日再表)。


2、膝蓋疼如何治本?

如前文所表,最主要的病根一是“磨損”,一是“發炎”。

所以治本的的方法就兩個,降低磨損,控制炎症。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

如果把人看成是一輛汽車的話,膝關節就是汽車的軸承。

相比私家車,出租車或者大貨車磨損更嚴重,所以報廢的也更早。

前者是行駛距離太長,後者是經常超載。那麼,如何減少磨損延期“報廢”呢?

您需要和您的醫生一起分析是什麼因素誘發了膝關節退變。通過專業人士的講授和指導,減少引起關節磨損的日常活動。例如是不是過量運動了(就像出租車跑多了),是不是勞動方式不對(小轎車去越野,傷車!),是不是飲食不當導致體重超標(超載了的汽車)等等。


6個動作保護膝關節,比護膝管用


這是目前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方面,但事實上運動療法堪稱退行性關節炎治療的基石。

堅持合理的運動,其止疼作用相當於口服止疼藥(卻沒有副作用)。

等等!運動療法,我每天一萬步,怎麼腿還越來越疼呢?

運動療法可不是走一萬步這麼簡單。

主要內容包括下肢肌肉力量訓練、耐力訓練和神經肌肉功能訓練

等。

記住,強有力的肌肉保護膝關節,比護膝要強100倍。


❶ 靠牆半蹲


背靠牆,雙腳雙膝與略寬於肩,腳尖向前稍向外打開,緩慢下蹲(膝尖不可以超過腳尖,否則會對髕骨軟骨、半月板都造成壓力)。重心放在兩腿之間,感覺像坐在一把椅子上。建議下蹲的角度多樣化,比如30°,45°,60°,但不建議超過90°,同時注意每個角度練習時遵循無痛原則。(角度指小反向腿延長線與大腿間夾角)。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每次保持至力竭,重複3~5次,次間休息半分鐘。能輕鬆完成某一角度訓練後可以進階到下一角度。也可在此角度增加負重,增加難度。


❷ 膝關節屈曲鍛鍊(藉助彈力帶)


坐位,膝蓋自然彎曲,雙腳離地,彈力帶一端固定,另一端固定於腳踝。緩慢用力將腿向後勾到最大角度,拉緊彈力帶。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每次拉緊彈力帶,保持10秒,放鬆10秒,重複10次為一組,2~3組/天。


❸ 叉步深蹲動作


兩腿前後呈開立,雙手叉腰,背部挺直略前傾,緩慢屈膝向使小腿與地面垂直,前並同時移動自己的重心至支撐腿,維持5秒,後恢復起始姿勢,依次重複,雙側退依次進行。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每側15次/組×2組,能輕鬆完成兩組訓練後可以考慮手部增加負重(啞鈴)來增加訓練強度。


❹ 臺階蹲起動作


選取10~15釐米臺階,一腳站於臺階上,另一角懸在空中,上身稍前傾,支撐腿緩慢屈膝使另一側腿整個腳掌輕接觸地面(不能踩實),停留1~2秒鐘後迅速伸直膝關節呈起始姿勢,稍作停頓再次重複動作。下落及抬起過程中上身要保持直立。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雙側退依次進行,每側15次/組×2組,呼氣時屈膝下落,吸氣時起身復原。能輕鬆完成兩組訓練後可以考慮手部增加負重(啞鈴)來增加訓練強度。


❺ 提踵墊腳動作


雙手指尖輕觸身前的椅子,緩慢踮起腳尖,維持5秒後再放鬆。在整個動作過程中,注意維持抬頭挺胸收腹提臀繃大腿的姿勢。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15次/組×2組,能輕鬆完成兩組訓練後可以考慮手部增加負重(啞鈴)來增加訓練強度。


❻ 股四頭肌牽拉放鬆運動


俯臥位,用一根繩子套在腳踝上,用手盡力回拉。還有其他三種牽拉方式見下圖。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上了年紀膝蓋疼,咋回事?

一般牽伸30秒休息30秒,2~3組即可。


小提醒

依訓練要求完成上述動作,一週進行3~4次訓練,適時增加阻力。以上訓練動作適合平素膝關節無明顯疼痛病史,又有一定運動愛好(如跑步、徒步、登山等)的朋友使用。如果存在膝關節疼痛建議諮詢醫生明確問題所在後遵醫囑進行練習。


關於作者:和煦一個90後的康復治療師,目前旗下矩陣,微信公眾號“康復你知道‘,百家號”康復你知道“,今日頭條,微博,美篇,累計閱讀量過千萬。2019年康復中國萬里行優秀媒體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