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小時候看《西遊記》的時候,就瞭解了佛祖釋迦摩尼悟道成佛,普度眾生的故事。相傳釋迦摩尼原名喬達摩·悉達多,生於公元前565年農曆四月初八,是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王淨飯王之子。這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太子自幼過著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博學多才,卻厭倦了世間的爭鬥,29歲時出家雲遊。起初他認為需要苦行才能悟道,就在森林裡苦修了6年,非但沒成功還身心俱疲。他渡過尼連禪河(Niranjana River,恆河的支流),洗去身上的汙垢,來到菩提伽耶,喝了牧羊女施捨的粥才恢復體力,就來到一棵大菩提樹下打坐,冥想足足七七四十九天,在一個月圓之夜悟得了“四諦”的真理,成為佛陀。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諦”就是佛經中的“真理”,“四諦”指的是苦、集、滅、道。從此菩提伽耶就成了世界佛教四大聖地之一,其餘三個為釋迦摩尼的誕生地尼泊爾的藍毗尼園(Lumbini)、他第一次宣講佛法的印度鹿野苑(Sarnath)和涅槃地拘屍那羅(Kushinagar)。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記載過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Bodh Gaya)又稱為“菩提道場”,位於印度比哈爾南部伽耶市近郊10公里處。這裡不僅僅是佛教聖地,還是“聖雄”甘地發起無暴力運動的地方,更是印度最偉大的“阿育王”的成長之地。公元前324年,印度北部的孔雀王朝建立,阿育王是第三代國王,“登基之路”不甚光彩,足足殺掉了99名兄弟姐妹才坐穩了寶座,晚年放下屠刀,大力推動佛教的發展,其統治時期是古印度空前強盛的時代,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次大陸。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菩提伽耶在印度的位置

不過,菩提伽耶比起貧民區好不到哪裡,即便是有足夠的心理準備,當地的汙染、乞丐和貧窮依然令我感到震驚。路上過牛過馬是常事,城區過於擁堵,喇叭聲不斷,難道這佛教聖地就不考慮一下噪音汙染會令佛祖厭煩嗎?然而一走進景區內,頓覺外面的嘈雜混亂和這裡分明是兩個世界,遠遠地便望見了菩提伽耶的地標性高塔——52米高的摩訶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它又名“大菩提寺”、“大覺塔”,其前身可以追溯至阿育王來此朝聖時建造的佛塔,公元5-6世紀重建。此後數百年間印度北部陷入戰亂,佛教的沒落和異教入侵也使菩提伽耶不復往日的風采。到了公元13世紀,成吉思汗後裔率領的莫臥兒軍隊入侵印度,寺廟也被毀壞,14世紀緬甸國王出資再次重建,不久又遭遇嚴重的洪水,被泥沙埋沒長達數百年。直到19世紀70年代,這塊土地上的主人變成了英國人,英國人亞歷山大·康寧漢姆(Alexander·Cunningham)率領的考古隊和緬甸、孟加拉佛教徒一起將寺廟修復,從此才得以重見天日。2002年,摩訶菩提寺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是印度次大陸(即喜馬拉雅山以南亞歐大陸的南延部分)現存年代最久遠的全部為磚石結構的佛教寺廟之一。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畢竟印度現在很多人信奉的都是印度教,他們對神樹佛塔沒有太大的興趣,但這並不影響印度人“區別對待”,對於印度本地人僅收取10盧比(約合人民幣1元),而外國遊客就翻了數倍。入內必須經過嚴格的安檢,相機可以帶入,但手機不能帶,必須要脫鞋,在門口都有免費存放的地方,不必擔心丟失,有專人看管,在這裡很安全。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入口處在佛寺的東邊,一條長長的參道通往下沉式的佛塔。前方立有牌坊石柱,約為公元5世紀所建。石柱上雕刻有精美的蓮花紋,還有獅子作獅吼狀,象徵著佛陀法音宣流、威震四方。參道兩旁林立各種佛塔遺蹟,雕刻有精緻的小佛像和佛經,年代最近的雕刻於19世紀。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我來此的時候,恰逢佛教大會,許多信徒不遠萬里來到這裡朝聖。對於他們來說,菩提伽耶有著無比吸引人的魅力,佛塔也因他們的到來更顯神聖。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摩訶菩提寺由硬質砂岩建造,延續了2世紀的佛塔造型,底層為邊長15米的正方形,向上逐漸收縮,共有9層,頂部立一銅製螺旋形圓頂,頂端貼的金箔由泰國國王捐贈。底層四角各有4座與主塔形制相仿的小塔,5座塔都呈金字塔造型。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走到佛塔前,信徒們紛紛跪拜行大禮。寺內大殿正中供奉著佛像,原本由青黑巖雕刻,後由中國西藏出資鍍金,工作人員正在為佛像披上一件橙黃色的大袍。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可惜的是,古印度人推崇“記憶式學習”,不鼓勵任何形式的書寫記錄,所以就沒有任何文字性的東西能夠確定佛像的具體雕刻年代和供奉人,也就流傳著種種不同版本的故事。其中一個版本是一位老婦人自稱見過釋迦摩尼,就讓自己的兒子尋找一尊與佛祖一樣的雕像,於是兒子就請印度最有名的藝術家雕刻了一尊佛像,就是今天看到的這尊。當時老婦人驚呼:除了不會說話外,與佛陀毫無差別!

傳說畢竟是傳說,但這並不影響信徒們來此的虔誠之心。它是世界上僅存的三尊佛祖等身像之一(另外兩尊分別供奉在西藏大昭寺和小昭寺),據說是佛祖25歲時的形象,也有說法是35歲。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佛塔三面圍繞有60餘根高約2米的石欄楯(音“dùn”),最早由阿育王連同石塔一起修建,孔雀王朝之後的笈多王朝(Sunga Dynasty)又重新建造,有間柱、橫欄柱和圓形板,是早期印度藝術史的重要特色。這些圍欄西南面保存最為完好,立柱上刻有花卉、動物、人物、幾何圖案等浮雕,代表了佛陀一生的事蹟。在早期佛教中沒有佛像的製作,就採用這些象徵手法代表“誕生、涅槃”等。大部分的真品已經移至附近的菩提伽耶博物館陳列,目前只保留4根古老原柱。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佛塔四面的浮雕,以馬蹄形的拱門式樣所組成,呈直線形的排列從底朝上而漸小,使佛塔在整體視覺效果頗具均衡的美感,取材於早期佛教建築的石窟洞口形狀,代表了早期佛教的寺院。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長方形的基座裝飾著孔雀浮雕和笈多風格的佛像,孔雀代表著高貴與清淨,偶爾有女觀音像亂入,是19世紀後加上去的,遠道而來的信徒在此面壁打坐,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佛祖悟道的菩提樹(Bodhi Tree)就位於摩訶菩提寺後面,這棵樹枝繁葉茂,被一圈石欄圍了起來,亭亭如蓋,為打坐的信徒帶來陰涼。相傳釋迦牟尼就是在這菩提樹下的金剛座上成佛的,中國的法顯和玄奘法師也都曾來此朝拜。但遺憾的是,今天看到的菩提樹和石欄都是贗品。原本那棵樹在菩提伽耶被遺棄不久後就枯死了,幸運的是,孔雀王朝時期,佛教就從印度傳到了斯里蘭卡,被立為國教,阿育王的女兒僧迦密多把菩提樹的一根樹枝帶到了斯里蘭卡的都城栽種。從此,這棵菩提樹的分身就在斯里蘭卡生根發芽,生長了1000多年。19世紀末菩提伽耶重建時,就從斯里蘭卡的那棵菩提樹上取下一根樹枝回來栽種,真是千年輪一回啊!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菩提樹受到佛教徒敬仰,樹枝也曾多次代表佛陀被送往世界各地的佛寺供養,繁衍滋生。

樹下的紅砂石板金剛座就是釋迦摩尼大徹大悟的地方,由阿育王來此朝聖時安置,也是佛教徒心中“地球的肚臍”。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在菩提樹下,前來朝聖的僧侶席地打坐,放眼望去極有氣場。靜靜地坐在樹下,聆聽風吹樹葉的“沙沙”聲,即便是普通人,也會心無雜念。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摩訶菩提寺外擺滿了鮮花與水果,每一位虔誠的佛教徒都在此朝拜。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少不更事的小小萌娃,也學著大人們的樣子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有許多佛教徒在此繞塔,繞塔一定要向右(順時針)繞,佛經記載“乃至應墮阿鼻地獄者,若於此塔一禮拜、轉繞,彼等皆能得以解脫”。繞塔有無數功德,一定要繞七圈。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我並非佛教徒,在我的心中,佛教仍然屬於神聖的範疇,我也依然無法弄懂那些教義。但是,來到菩提伽耶這樣一處寧靜之地,親臨佛陀走過的這些足跡,任何人都會對釋迦摩尼這樣一位為了尋求真理放棄繁華富貴的人表達無限的崇敬和敬仰。其實人性就是這樣,為什麼一直得不到滿足,就是源於自己的慾望太多,醜陋的人性在“利益”面前輸得一敗塗地。很多時候遊客來到這裡,短暫地遠離繁華世界裡的車水馬龍,和信徒們一樣模彷彿祖靜思的模樣,也是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夠領悟。

釋迦摩尼悟道成佛之地,世界四大佛教聖地之一,今天已是旅遊勝地

====================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