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的這首七言絕句命題廣大,寫春著眼於整個江南。我們知道在沒有空中視角的情況下,描繪江南風光必然要加以想象,可知杜牧寫這首詩時採用的是虛實相生之法。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首先來看首句,我想杜牧當時所處的位置應該是在山丘之上,周圍草木蔥蘢,繁花似錦。黃鶯啼叫悅耳動聽,時而飛起,時而枝頭跳躍。此句明豔流動,直切主題。用“綠”指代“草木之葉”,用“紅”指代“草木之華”,用“鶯啼”賦予動態生機。最讓人叫好的是“千里”二字。正常情況下,眼前之景,杜牧那怕視力再好,看不過十里之遙。“千里”不僅呼應了“題目”的“江南”二字,還蘊涵了想象,以點及面,境界全開。實中有虛,咫尺千里,大江南的美好風光瞬間展現。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次句的“水村”、“山郭”、“酒旗”既屬實景,又屬虛景。首句重在自然風光塑造,這次句重在人文景緻描繪。流水繞村走郭(城),酒旗處處飄搖,詩中沒有言及的行人自然也來往如梭。眼前的人文景緻隨著首句自然風光的放大而放大,這樣整個江南春日的美景和繁華就全面鋪陳開來。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第三句作者把讀者從江南的美景和繁華中帶入歷史記憶,由眼前寺廟聯想到南朝。南朝(宋、齊、梁、陳)曾偏安江南,比較崇佛,尤其是梁武帝蕭洐在位時期,建立了非常多的寺廟。“四百八十寺”雖然是虛指,但也側面說明了二三百年後杜牧所處時代佛寺依舊存在不少。此句的目的是什麼呢?試想一下如果此處沒有轉入歷史,江南雖美好,但是不是缺少點底蘊和內涵?

近體詩謀篇講究“起、承、轉、合”,所謂一轉一深,杜牧作為七絕的聖手,自然深知轉折的妙處。在此緊要轉折處,加入歷史的回憶,一下子讓江南除了美好還有厚重。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第四句作者完美地結尾。江南的春天自然少不了濛濛煙雨,不過此處的煙雨可能不是眼前的景象(由首句和此句可感知),而是由江南春天往日印象聯想到。尾句把讀者虛實交錯的想象和視野帶到眼前畫面之外,使讀者置身於虛無的樓臺煙雨之中,重構想象和思索。

尾句不僅承接了上句,還照應了題目,把江南顯著的“煙雨”特色點明。

杜牧《江南春》鑑賞,訴說一個不一樣的江南

這首七言絕句既向讀者展現了江南春天綺麗、迷幻的自然風光和特有的人文景象,還寓深意於歷史喟嘆中,借寺廟的興哀暗示著朝代的更替和社會風氣的變化。杜牧不愧是晚唐的七絕大師,由此篇即可看出一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