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短篇小說《月牙兒》被人稱作:“老舍從筆尖上滴出的血和淚,愛與恨的結晶

”。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如果說《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是老舍筆下被人推崇的經典,那麼《月牙兒》就是那個作者珍愛的篇章,也是很多看過小說的讀者永遠的“意難平”。

該書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方式,以主人公韓月容的視角和“我”的訴說方式,描繪了舊時代相依為命的母女兩面對命運掙扎、徘徊,最後一步步淪為暗娼的故事。該小說後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話劇。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本文將採用文本情感分析法,著重對全文中出現的11次“月牙兒”進行文本分析,結合其出現的背景,探析其表達的情感態度,從而分析老舍在這部小說中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1.文本情感分析:“月牙兒”11次出現,9次暗示人物消極情感,僅有2次積極

《月牙兒》中最大的特點就是文中反覆出現的“月牙兒”三個字,搞清楚這三個字每次出現的情景、要表達的情感態度對於我們分析正本小說的人物塑造和藝術特點有著重要意義。

而近幾年隨著互聯網興起的文本情感分析法,就是一個很好的挖掘文本情感態度的方法。

文本情感分析,又稱意見挖掘、傾向性分析等。簡單而言,是對帶有情感色彩的主觀性文本進行分析、處理、歸納和推理的過程。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1)文本粒度級別和抽取方法

按照該方法處理文本的粒度不同,情感分析大致可分為詞語級、句子級、篇章級三個研究層次,結合本文研究目標以及老舍在該小說中的語言特點,本文采用的是句子級的粒度。

在抽取文本時,本文使用“微信讀書”軟件中的搜索功能,在《月牙兒》小說文本中以“月牙兒”三個字為關鍵詞,初篩出的文本又經過人工核實,即去除了沒有實際意義的句子,最後選定了11次“月牙兒”的出現作為樣本。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2)文本分析結果

在具體分析過程中,本文借鑑色彩心理學等學科知識,將對月牙兒的冷色描寫、眼淚、苦、不敢等詞彙定義為消極態度的象徵,將溫柔、希望等詞語定義為積極象徵。

而對於“未見到”這樣的詞,根據上下文進行了判別,一次是母親改嫁後,“我三四年沒見到月牙兒”,結合上下文,繼父對我不錯,因此將這裡判定為積極態度;而另一次是我被抓到收容所後,“多年未見它”代表的是一種淒涼,因此判定為消極態度。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最後的分析結果如上表所示,從中可見,“月牙兒”在文中出現11次,其中9次為消極,2次為積極。這其中能看出很多玄妙:

  • 從消極和積極的嚴重失衡,可以看出這個故事是個悲情的故事:我自幼喪父,母親與我相依為命,面對生活的窘迫,我們想過很多辦法,然而母親在兩次改嫁後均被拋棄,被迫淪為暗娼。我一開始並不認同母親的活法,我希望自己自食其力,也曾一次次嘗試找事情做,然而換來的無非是伺候一個人到伺候很多人的區別,我也淪落得如母親一樣,最後還染病被抓。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 從兩次“積極”態度出現的時間點,可以看出主人公曾有過堅持和希望:一次是繼父對自己好的日子,年幼的我不再去看月牙兒,以為自此就過上了溫飽的生活;一次是我打算從學校裡出去找事情做時,我看著月牙兒,覺得它是希望的象徵,認定我一定可以找到事情做來養活自己。然而僅有的2次“積極”最終也破滅了。
  • 從第10次和第11次月牙兒出現的間隔之久可以看出,月牙兒是我的情感依託。我開始淪落後便再也沒看到月牙兒,這期間發生了很多事,從做了別人情婦到離開,從找了女招待的工作準備自食其力卻不願賣笑而被辭退,從看透人間模樣開始淪為暗娼,直到最後被抓,我才又看到月牙兒。不是說這麼多年月牙兒不出現了,是在我變得不再是“我”之後,我便也沒了這個依託。

以此分析結果為依託,本文將在下面的篇幅中重點分析本文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2.人物塑造方式分析:景情一線+心理描寫+本位平視

《月牙兒》是一部典型的人物小說,它以人物命運為線索作縱向時間線的鋪敘,讓讀者讀起來有一種一氣呵成之感,此外卻又不乏深刻性和感染力,可見作者的人物塑造是非常成功的。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strong>(1)景情一線:用月牙兒貫穿人物命運

“月牙兒”在文中反覆出現,形成了一條與人物命運並行的貫穿線,貫穿了人物的命運起伏。

不論是父親去世、母女上墳還是當鋪遭遇、母親改嫁,不論是暫住學校、開始琢磨生計還是被騙失身、囚入鐵窗,月牙兒就像一個象徵物,始終陪伴著主人公的左右。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其一,它是故事場景和情感發展的有機組成部分。

如小說一開始,作者就寫道:“是的,我又看見月牙兒了,帶著點寒氣的一鉤兒淺金。多少次了,我看見跟現在這個月牙兒一樣的月牙兒;多少次了。它帶著種種不同的感情,種種不同的景物,當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記憶中的碧雲上斜掛著。它喚醒了我的記憶,像一陣晚風吹破一朵欲睡的花。”

月牙兒像是一個記憶的閥門,打開了“我”的回憶,而寒氣、淺金等詞為我們描寫了一個冷冰冰的月牙兒,為全書奠定了悲慼的情感基調。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其二,它是人物命運發展的暗示和指向。

比如:“多麼湊巧呢,離開我們那間小屋的時候,天上又掛著月牙。這次的月牙比哪一回都清楚,都可怕;我是要離開這住慣了的小屋了。”

這段描寫出現在母親改嫁時,它暗示了這次改嫁並不是一條幸福之路。

再如“月兒忽然被雲掩住,我想起來自己。我失去那個月牙兒,也失去了自己。”

這段話出現在“我”被男子所騙,獻身於他,“我”失去了月牙兒,指向了主人公的命運由此開始走下坡路。

可見,“月牙兒”不僅是景,也是情。景情合一貫穿始終,是老舍塑造人物的第一大特點。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strong>(2)心理描寫:用心路歷程刻畫人物遭遇

從“我”追求和堅持自我——被人所騙順水推舟做人情婦——堅守底線再次掙扎——徹底墮落,老舍在書中對每一個過程都進行了大段地心裡直白,從中我們看出了主人公的掙扎,從而讓整個人物更加真實,更激起了讀者的同理心。

這其中第一人稱的使用,使得小說在進行心理描寫時不受限制,暢快淋漓,且作者在寫作時注重在“我”的不同年齡用相應的語言進行敘述。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十歲前,“我”以一個孩子的眼光觀察世界,理解大人,因此心理描寫也很孩子氣。

比如去當鋪沒當到錢,媽媽出來找哭泣的我,當我拉著媽媽的手:“我忘了一切的苦處,連餓也忘了,只要有媽媽這隻熱手拉著我就好。”

比如自己和母親活不下去了,母親開始什麼也不幹盤算出路,我當時想:“我知道媽媽要想主意了,我知道。她常把衣裳推到一邊,愣著。她和自己說話。她想什麼主意呢?我可是猜不著。”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十歲之後,我的性格趨向成熟,內心充滿矛盾痛苦,心理描寫彰顯了一副俗氣的無奈。

比如我開始做暗娼後,我想:“錢比人厲害一些,人若是獸,錢就是獸的膽子。”

比如母親回來找我後,我想:“她養著我的時候,她得那樣;現在輪到我養著她了,我得那樣!女人的職業是世襲的,是專門的!”

就這樣,作者把“我”在與命運搏鬥中的憧憬、失望、痛苦等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不但讓人物更加鮮活立體,也讓整個故事更具感染力。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strong>(3)本位平視:用時代座標反襯人物悲苦

小說並不侷限在單純寫“我”,作者還為我們描繪了當時的黑暗社會。第一人稱的描述給了我們一個本位平視的視角,讓我們在讀小說時,彷彿置身其中。

所謂本位平視,就是以人物自己的軌跡為觀察位置,與書中的社會進行近距離的平等對話。

除了大篇幅敘述的母親與“我”的命運,作者還寫到了“我”讀書時的同學,她們不愁溫飽,因而每天幻想著浪漫的愛情,與我截然不同。

“她們似乎還都做夢呢。她們都打扮得很好,像鋪子裡的貨物。她們的眼溜著年輕的男人,心裡好像作著愛情的詩。我笑她們。是的,我必定得原諒她們,她們有飯吃,吃飽了當然只好想愛情,男女彼此織成了網,互相捕捉;有錢的,網大一些,捉住幾個,然後從容地選擇一個。我沒有錢,我連個結網的屋角都找不到。我得直接地捉人,或是被捉,我比她們明白一些,實際一些。”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還寫到了騙自己的那個男人的老婆——小磁人。

她咬上了嘴唇,她有公婆,孃家還有父母,她沒有自由,她甚至於羨慕我,我沒有人管著。還有人羨慕我,我真要笑了!我有自由,笑話!她有飯吃,我有自由;她沒自由,我沒飯吃,我倆都是女人。

一句都是女人道盡了當時婦女的地位之低下和處境之心酸。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像這樣的刻畫其實很多,老舍用對整個社會的現狀作為時代座標,使得人物命運的每一步轉折都有原因可循,使得人物情感的每一次變化都有跡象預兆。

時代為大、個人為小,放到這個座標下塑造人物,更好得反襯了人物的悲苦。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藝術特點:象徵主義VS現實主義,詩話語言VS直白傾訴

<strong>(1)象徵主義與現實主義的完美結合

月牙兒作為命運起伏和主人公區情緒的象徵,這其實是一種象徵主義的寫法。

象徵主義西方文學藝術流派之一,19世紀後半葉興起於法國。認為現實世界虛幻而痛苦,要求通過象徵、暗示等,以恍惚迷離的意象為中介來溝通現實與複雜的內心世界。

在這部小說中,月牙兒無疑是那個溝通的橋樑,一來溝通了主人公面臨的現實和掙扎的內心,二來溝通了讀者和小說世界,其中關於月牙兒的描寫,如“那可怕的月亮放著一點光,彷彿在涼風裡顫動”,乍看上去說的是月亮,實則是通過象徵來暗示主人公心裡對未知旅程的害怕。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一般來說,象徵主義的作品是朦朧的,很少會和現實主義產生關聯。但老舍卻做到了兩者的完美結合。

現實主義也是一種文學藝術的創作方法和思潮。它要求按照現實生活本來的面貌,選擇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現象,作具體的、如實的藝術描繪,真實地典型地再現社會生活。

《月牙兒》全篇都在以“我”的口吻敘述當時社會的真實情況,任誰也不會懷疑其現實主義屬性,因此也無需我贅言。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我要強調的是作者現實主義寫法的一個細節——遵循事實邏輯,即每次月牙兒的出現都不是憑空構造。

“幼兒見新月,呼作月牙兒。”

所謂月牙兒,就是每月今晚的五六點鐘到斷黑的七八點鐘之間。

  • 小說中,父親在彌留之際出現了月牙兒,一個月後母親帶“我”上墳,母親哭到暮色沉沉時揹著我回去,我自然又看到了月牙兒。
  • 又如母親再嫁,那個年代寡婦再嫁是不體面的,見不得青天白日,因此按規矩要在太陽落山後起轎,所以我又看到了月牙兒。

這些細節都是老舍對客觀規律的尊重,也是小說現實主義寫法的體現。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strong>(2)詩化語言與直白傾訴的交相輝映

有個朋友讀完這個小說後說:“人物命運悲苦,但在作者的詩意描寫下竟然在悲苦上添了一層慼慼然的色彩,使這種悲苦顯得縹緲朦朧,讓人心裡悶悶的!”

他的這個感覺我也有,我想這應該就是<strong>詩化語言與直白傾訴的交相輝映的結果。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詩化的語言,指的是文中那些散文化的詩意表達,如我畢業後不能再留在學校,興致勃勃想要去社會上找工作時,作者這樣描寫:

院中有點小風,帶著南邊的花香,把柳條的影子吹到牆角有光的地方來,又吹到無光的地方去;光不強,影兒不重,風微微地吹,都是溫柔,什麼都有點睡意,可又要輕軟地活動著。月牙下邊,柳梢上面,有一對星兒好像微笑的仙女的眼,逗著那歪歪的月牙和那輕擺的柳枝。牆那邊有棵什麼樹,開滿了白花,月的微光把這團雪照成一半兒白亮,一半兒略帶點灰影,顯出難以想到的純淨。

描寫完這個美好的夜晚後,作者轉筆就是一句“我”的直白傾訴:“這個月牙是希望的開始,我心裡說。”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我對社會和自我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後,打算重走媽媽的老路,一段發狂的直白撲面而來:

我想我要玩玩,浪漫。啊,我錯了。我還是不大明白世故。男人並不像我想的那麼容易勾引。我要勾引文明一些的人,要至多隻賠上一兩個吻。哈哈,人家不上那個當,人家要初次見面便得到便宜。

傾訴過後是一段詩意的思考:“死假如可怕,那隻因為活著是可愛的。我決不是怕死的痛苦,我的痛苦久已勝過了死。”

書中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詩意的語言加上直白的訴說更為我們描繪了一箇舊時代受過教育的女性之掙扎——她的心中有禮義廉恥,有高山流水,但現實卻只能讓她拋棄一切,歸入塵埃。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後記

《月牙兒》是我中學時代就喜歡的小說,但那時只感懷於人物命運的悲苦,如今以文本情感分析法進行分析後,卻對塑造人物的作者更加欽佩。

老舍一生著書無數,不乏經典,更不乏受人追捧的名典,但《月牙兒》卻似乎是最打動我的那一本。非如此大力氣寫此文,也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關注到老舍的寫作功底和價值。

若哪位讀者看了有所用,也斷吾之欣慰。


以文本情感分析法淺析老舍《月牙兒》的人物塑造方式和藝術特點


我是一粒紐扣,A面編織格局、裝點生命,B面解開困惑,縫合人生。愛閱讀、愛寫作、愛攝影、愛生命。願用一生追求生命的質感,期待與你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