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弱的後主李煜是如何被趙匡胤一步步逼反的


導讀:李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被後人評為"中國第一詞帝"。李煜的一生本不想繼承皇位,但是歷史的抉擇卻不是他能決定的,南唐的命運最後也在他任弱的性格里選擇了它最終的走向——滅亡。


仁弱的後主李煜是如何被趙匡胤一步步逼反的

南唐後主李煜


  • 生而不凡

李煜,出生於公元937年的七夕節,父親是南唐中主李璟。李煜從小便是大多數父母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既恭敬仁孝又善於書畫,因為他豐額駢齒,一目重瞳,所以才遭到了長兄太子李弘冀的猜忌。要知道古代只有帝王才能擁有那樣不凡的長相,為了避免兄弟相殘,李煜醉心於書畫之中,還給自己取了"鍾隱""鍾峰隱者"這樣的號,用來表明自己無心皇位。

歐陽修《新五代史》卷六十二:煜字重光,初名從嘉,景第六子也。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

李煜的長相和才情註定他不能抽身遠離廟堂而寄情書畫,生在帝王家就算你沒有爭雄之心,也會被逼著走這條路,這就是李煜生在帝王家的命。

  • 繼位為帝

都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對皇位心心念唸的太子李弘冀還沒當上皇帝,便早早病逝了,而無心皇位的李煜,在他死後卻被李璟立為了皇太子。戰亂的年代從來都不缺將軍,但是缺少創作書畫的才子。李弘冀的死,讓本來寄情書畫的李煜再也沒有了選擇。建隆二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為帝。

陸游《南唐書》卷三:六月,元宗殂,太子嗣立於金陵,更名煜。居喪哀毀,幾不勝,赦境內。


仁弱的後主李煜是如何被趙匡胤一步步逼反的

北宋建立後的南唐疆域


  • 南唐國情

其實早在李璟時期南唐國力就開始衰退,壽州一戰後周世宗柴榮御駕親征,南唐軍隊一潰千里,在萬般無奈之下李璟只好向柴榮請降,盡獻江北之地。之後李璟又去國號,遷都,改稱江南國主。李煜繼位後,趙匡胤已代周建宋,於是他便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宋朝貢,趙匡胤此時還沒有騰出手來收拾李煜,所以便派人前往南唐弔祭李璟,順帶恭賀李煜繼位。

李煜知道現在的南唐絕對不是北宋的對手,他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一個上馬提刀,搭弓射箭的雄主,所以李煜對於南唐國情和自己的定位很準確,對宋朝一直表現的很恭敬,這也是趙匡胤不得不逼反李煜的原因。

  • 逼反李煜

隨著後蜀和南漢的相繼被滅,趙匡胤終於可以騰出手來收拾南唐,對於趙匡胤來說機會終於來了。但南唐後主李煜一直對北宋表示恭敬,為了逼反李煜,趙匡胤開始了自己籌劃的陰謀。開寶四年(971年)十月,趙匡胤滅南漢屯兵漢陽,李煜極為恐慌,像父親一樣去國號,自稱江南國主。之後他派其弟李從善入宋朝貢,順便上奏罷除詔書不直呼其名字的禮遇,結果趙匡胤同意了他的建議。但卻扣下了鄭王李從善,李煜多次請求釋放李從善均遭到北宋拒絕。

陸游《南唐書》卷三:甲戌歲秋,國主上表求從善歸國,不許。太祖遣閣門使梁迥來,使從客言曰:"天子今冬燒柴祭天,國主宜往助祭。"國主不答。九月,復遣知制誥李穆為國信使,持詔來曰:"朕將以仲冬有事圜丘,思與卿同閱犧牲。"且諭以將出師,宜早入朝之意。國主辭以疾,且曰:"臣事大朝,冀全宗祀。不意如是,今有死而已。"

作為一個帝王能夠做到如此,其一,是李煜骨子裡軟弱,面對強大的宋朝,不知道該如何應對。其二,面對一個能征善戰的帝王——趙匡胤,南唐上下無計可施,可悲可嘆,偌大一個國家的命運只能是聽天由命。


仁弱的後主李煜是如何被趙匡胤一步步逼反的

北宋滅亡南唐示意圖


  • 國破人亡

開寶七年(974男),趙匡胤以祭天為由召李煜入京,李煜知道趙匡胤打得是什麼主意,便託病推辭。李煜要是來了趙匡胤到可以少廢一些周折就可以滅亡南唐,但是李煜拒絕了奉詔,其實也在意料之中。但是其實不管李煜奉不奉詔,趙匡胤都幾經拿住了李煜。得知消息的趙匡胤立刻派潁州團練使曹翰出兵江陵,同時命宣徽南院使曹彬隨後出師,水陸並進。

李煜真的被趙匡胤給逼怒了,索性徹底和北宋幹了起來,為了能有個共同對抗北宋的盟友,李煜拉攏了吳越王,向他講述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吳越王卻不看好李煜,向趙匡胤投了誠,發兵攻打南唐。開寶八年(975年)六月,北宋與吳越會師,進發潤州,留後劉澄投降。看到如此緊急的情況,洪州節度使朱令贇發兵十五萬救援南唐,卻因天氣問題導致全軍覆沒。李煜看沒有了指望,便派徐鉉入宋請降,徐鉉跟趙匡胤說,"江南對北宋都很恭敬,國主只是因為生病才沒有入朝朝見,絕不敢抗詔呀!"趙匡胤則霸氣的說,

"不須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可許他人鼾睡。"

宋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太祖開寶八年》:"上怒,因按劍謂鉉曰:'不須多言,江南亦有何罪,但天下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乎!'鉉皇恐而退。

由此可以看出,統一華夏是趙匡胤的目標,南唐滅亡只是早晚的事。

後來南唐被滅,李煜也被迫遷往開封,最後淒涼去世,而趙匡胤那句"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則流傳千年。

結語:李煜,在歷史上是亡國之君,但是如果在盛世之時,說不定也是一個好皇帝。也正是因為亡國之君的李煜所經歷的那些事情和度過的那些歲月,才留下了流傳千古的詞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