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手机银行都是电子化自助存款,无纸质证明,一旦被病毒清除数据,如何证明存款?

杯中饮日月


很简单的道理。

比如你今天做了一件坏事,在如今摄像头和网络如此发达的场景下,你基本上是逃无可逃。不仅摄像头能抓拍到你,你用的APP,你的在线支付,都能暴露你的行踪,都能证明就是你干的。

这就是大数据。

大数据的加持下,数据无处不在,备份无处不在,从任何一个场景都能还原出原始数据。

病毒能清除一份数据,但很难清除两份、十份数据。


互联网活化石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目前手机银行以及网银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相较于以往到银行网点办理业务,有回单,有凭证资料,目前的手机银行办理业务都是无纸化的,所以有的人就会担心,一旦遇到病毒,该如何办?

自身的手机中病毒

如果是你的手机中病毒,即使是你的手机被格式化了,那么你的存款信息也无需担心,因为银行的系统里仍然有你的存款记录,格式化的只是你的手机,而不是银行的系统,你换一台手机,重新登录银行的APP里,仍然可以查询得到你的存款信息。


银行的系统病毒

如果说是银行的系统中病毒被格式化了吗?首先一点,银行的核心系统是没有与外部联网的,使用的是局域网;再者银行的营业电脑,是禁止读取U盘信息也禁止拷贝,所以说银行的核心系统要中病毒,几率微乎其微,大家这么多年来,有听过银行系统中病毒的案例吗?显然没有。此外,对于任何有可能存在的情况,银行都是有相应的预案的,以本题为例,无论哪一家银行,对于重要的核心数据,都会有备份,而且不仅仅备份一份;一旦一个数据库被冲毁,银行可以启用备份的数据进行系统恢复,你的存款数据,照样不会丢失。

总结

无论是你的手机中病毒还是银行的系统中病毒,对于你个人存款信息而言,都不会有影响,其实你能想到的情况,银行基本上都有相应的预案,所以根本不担心资金的安全。


鲤行者


这个真不用担心,任何事物存在都是有原因的,你能想到的风险,如果没有妥善的应对措施是不会出现的。

虽然你用手机银行办理业务,自助存款,但并不代表你的存款信息和数据储存在手机里,手机里存的只是你的登录信息,真正的数据信息是储存在银行系统中的,打个比方,假如你的纸质存单丢了,你如何证明存款呢?拿着身份证去银行查询,办理挂失,重新补开一张存单,说明信息并不在纸质存单上,假设你的手机丢了,难道手机银行办理的存款还需要把手机找回来才能办理?显然不是,一样要通过银行系统。

有人也许会问,那银行的数据丢失了怎么办?这个也不必担心。现在大一点的银行在全国各地有多个数据备份中心,小银行也至少有两个数据中心,还有比较完备的数据恢复系统,系统数据一旦出现问题,立即会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恢复。

有些人会担心如果手机丢了,钱是不是就容易丢,所以会排斥办理手机银行。但其实,要想通过手机银行把钱转走,至少需要三个验证步骤,第一个就是手机登录密码,现在不是密码就是指纹登录或者扫脸登录,即使手机被人捡走理论上也登不进去,再一个是手机验证码,这个如果手机被人捡到意味着别人能获取,因为验证码会发送到手机上,最后一关是银行卡密码,这个别人应该也不知道,所以,三个验证步骤,至少有两个是别人无法获取的,很难被人转走。

所以,电子银行还是比较安全的,如果你了解运行机制,就不会有这种担心了。


鑫财经


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的大范围普及,各项服务也从传统的实体转战到了线上,大幅度提高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比如话费充值、水电费缴纳、网上购物,以及日益获得居民青睐的网上理财。


现在公司发放工资,基本都是直接打款至我们的银行卡账户,我们可以用于即时消费,当然也可以选择把多余的资金进行理财,比如配置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比如存入余额宝,再比如买入一些基金类理财产品。


我们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非常简单、轻松地完成一系列的理财动作。但是,其中的安全性隐患也开始越发突出:假如银行的用户数据被黑客攻击、假如某理财平台的系统更新时发生异常,导致部分资料丢失。。。那么后果将会是非常可怕和严重的!

<strong>


去银行进行存款,起码还能拿到存款的凭证,即便信息数据丢失,只需要还持有凭证,这笔钱就丢不了,即便是状告到法院,胜诉的概率也很大。

<strong>

但是,现在互联网理财,没有纸质化的凭证,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这个问题的出现呢?如何让我们的资产获得更好的保障呢?

<strong>


(1)保留电子交易凭证。一般购买基金、配置定期存款,支付完成后都会有一个电子凭证,可以截屏保留在自己的相册中以防万一。

<strong>

(2)保留账单资金浮动记录。不论是银行app,还是支付宝、理财通平台都具有【账单】功能,记录我们的每一笔收入和开支,在配置理财产品后保留相应的开支截图,在发生意外后也可以作为有力的证明。

<strong>

(3)保留资金周转记录以便提供交叉验证。我们的资金往往是在不同银行卡、金融支付平台流转的,保留相应的周转记录,届时也能作为辅佐的证明。




总结

银行、支付宝、理财通这些大机构安全系数都是非常高的,用户的资料都是经过严格的加密保护,不论是风控能力还是信息安全的防护都有着自己一套成熟的系统。毕竟银行业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这些基础还是具备的。


不过,多一分警惕和防范还是有必要的,毕竟我们赚钱也是不容易的,万一倒霉的事真发生在我们头上,那就真的很悲催了。凡是留一手,准没错。

<strong>


浮云财经观


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可以签发资产证书。如果你有大量的资金,你可以申请签发资产证书。二是保存交易信息。电子账户将提供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您保留了相关交易信息,可以作为凭证。例如,如果您在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保存存入银行的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没有资金,即使您忘记自己取钱,银行也应提供相应的交易信息;第三,交叉验证,我们投资其他金融产品,通常通过银行转账,而转账记录是一种很好的交叉验证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截图、记账等等。但是,一般来说,只要在每次交易后检查结果,就不必仔细保存所有数据。


莉莉说科技


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我们的银行资产是否安全;第二:怎么做才能保障我们的资产更安全。基于银行和我们自身两个方面,我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来加深认识。


首先,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出现数据安全问题,导致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因此也是绝对不允许出现问题的。

其次,银行对于保障客户资金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也是有一系列保护措施的。

银行管理流程中涉及到:风险管理、运行环境管理、运营维护管理、灾难恢复管理、监督管理等,能够提供事前监测、事中监控、事后恢复等多角度的安全保障。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一点,即便是再安全的防护,也可能存在潜在的风险。而采取更安全的方式、更先进的技术,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

比如当前,不管是我们政府还是科技企业,都在不断的推进区块链技术,而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去中心化、密码学、共识等特点,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是一个非常安全的信息存储方式。

最后,我们还应该认识到一点,保障资金安全除了做固定的存储之外,我们还可以适当的选择一些稳定性的投资。至于具体的投资板块,应该因人而异,尽量选择你所擅长的领域,能够规避风险的领域。


展合智慧生活


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可以签发资产证书。如果你有大量的资金,你可以申请签发资产证书。二是保存交易信息。电子账户将提供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您保留了相关交易信息,可以作为凭证。例如,如果您在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保存存入银行的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没有资金,即使您忘记自己取钱,银行也应提供相应的交易信息;第三,交叉验证,我们投资其他金融产品,通常通过银行转账,而转账记录是一种很好的交叉验证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截图、记账等等。但是,一般来说,只要在每次交易后检查结果,就不必仔细保存所有数据。


朝明科技


记得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货币电子化后,关于用户资金的证明确实有必要进行明确,虽然并不一定是因为病毒或者数据修改的问题。

安全不只是技术还有心理因素

现在,随着网络和货币电子化的发展,纸质的存单已经非常少,甚至一些互联网银行,根本就不存在纸质的存单。这让很多传统的用户感到一丝担忧:自己手里只有一张不能自己读取的银行卡,甚至连卡都没有,只是一个账户和密码,如何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呢?

请不要笑,如果你不担心,是因为你钱不够多,多到一定程度你也会担心。比如我一个朋友,在网上投资了很多钱,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意识到后,放弃了很多其他投资,把资金大量转回到银行里了。

虽然现在电子银行安全性足够高,数据存储也非常完善,但是,大部分用户是不了解银行的数据存储机制的,对银行的容灾系统更是所知甚少,担心是很正常的。用户的关切就是市场,因此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考虑。

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

记得前期曾经有一个案例,用户拿十年前的纸质存单到银行取款,被告知已经该存单以前挂失过,没有相关数据,取不出钱,但是银行又拿不出相关证据。于是用户凭存单把银行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银行照单赔偿用户本金和利息。且不说这个案例真实的原因,如果储户手里没有存单,肯定是打不赢这个官司的,因为他手里没有任何证据。

当然,这只是极少的个例,又处在货币电子化的进程之中,用户不必为此感到担心。我们只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就够了。保护自己资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您可以参考使用。

一是银行和资管机构是可以开资产证明的,大量资金的话,你可以申请开具资产证明;二是保存交易信息。电子账户都会提供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您保存了相关交易信息,是可以作为证明的。比如你保存了某年某月某日存入银行的电子交易记录,如果这笔钱没有了,银行要提供对应的交易信息,哪怕是您自己取了这笔钱忘记了;三是交叉验证,我们投资其他理财产品,一般会通过银行转账,转账记录是交叉验证的好方法。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截屏,记账等等。但是,一般说来没有必要这样仔细保存所有数据,只要在每次交易之后进行结果核对就可以了。

相信以后会有更加让人心悦诚服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资产,比如区块链技术。


互金直通车


银行和资产管理机构可以签发资产证书。如果你有大量的资金,你可以申请签发资产证书。二是保存交易信息。电子账户将提供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您保留了相关交易信息,可以作为凭证。例如,如果您在某一天、某一个月、某一年保存存入银行的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没有资金,即使您忘记自己取钱,银行也应提供相应的交易信息;第三,交叉验证,我们投资其他金融产品,通常通过银行转账,而转账记录是一种很好的交叉验证方法。当然,还有其他方法,比如截图、记账等等。但是,一般来说,只要在每次交易后检查结果,就不必仔细保存所有数据。


科技每日观察


记得以前回答过类似问题,货币电子化后,关于用户资金的证明确实有必要进行明确,虽然并不一定是因为病毒或者数据修改的问题。  安全不只是技术还有心理因素  现在,随着网络和货币电子化的发展,纸质的存单已经非常少,甚至一些互联网银行,根本就不存在纸质的存单。这让很多传统的用户感到一丝担忧:自己手里只有一张不能自己读取的银行卡,甚至连卡都没有,只是一个账户和密码,如何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呢?  请不要笑,如果你不担心,是因为你钱不够多,多到一定程度你也会担心。比如我一个朋友,在网上投资了很多钱,开始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来意识到后,放弃了很多其他投资,把资金大量转回到银行里了。  虽然现在电子银行安全性足够高,数据存储也非常完善,但是,大部分用户是不了解银行的数据存储机制的,对银行的容灾系统更是所知甚少,担心是很正常的。用户的关切就是市场,因此这个问题确实需要考虑。  学会简单的自我保护  记得前期曾经有一个案例,用户拿十年前的纸质存单到银行取款,被告知已经该存单以前挂失过,没有相关数据,取不出钱,但是银行又拿不出相关证据。于是用户凭存单把银行告上法庭,最后法院判决银行照单赔偿用户本金和利息。且不说这个案例真实的原因,如果储户手里没有存单,肯定是打不赢这个官司的,因为他手里没有任何证据。  当然,这只是极少的个例,又处在货币电子化的进程之中,用户不必为此感到担心。我们只是要学会保护自己就够了。保护自己资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您可以参考使用。  一是银行和资管机构是可以开资产证明的,大量资金的话,你可以申请开具资产证明;二是保存交易信息。电子账户都会提供电子交易记录,如果您保存了相关交易信息,是可以作为证明的。比如你保存了某年某月某日存入银行的电子交易记录,如果这笔钱没有了,银行要提供对应的交易信息,哪怕是您自己取了这笔钱忘记了;三是交叉验证,我们投资其他理财产品,一般会通过银行转账,转账记录是交叉验证的好方法。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方法,比如截屏,记账等等。但是,一般说来没有必要这样仔细保存所有数据,只要在每次交易之后进行结果核对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