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

沈西瑞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往往很簡單,抽出時間來陪陪他們,國慶假期能回家的就帶著他們出去逛一逛,看一看,子女兒孫陪在什麼,就能很開心!


大美楓林


什麼年齡段的人群算是老人?我認為七十歲以上吧?對於中國現在七十歲以上的老人越來越多,老有所需,老有所求,都是現實生活中人們最關心的話題,老人們是家庭的重點觀注對象,是社會優撫群體。有些單位都出臺了關愛老人們的優惠政策,免坐公交車,旅遊景點免費開放等等,但是,這些的好政策還是滿足不了老人們的需求,有的單身老人需要照顧。孤獨,寂寞導致老年人生活空虛,沒有安全感。身體健康,飲食方面需要有規律,所以,老人們的心理需求比啥都重要。首先家人不在一起居住的就要長溝通,常聯繫,不能忽視獨居的老人,給老人們生活和精神上的給予。

老了就要有健康的身體,多多參加社會活動,保證身體沒有問題,有時間到外面走走,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分享各地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文華,滿足心理需求的同時,更要在物質上給予扶持,吃、穿、戴,都要應時,不要到了需要的時候斷了檔次。

所以,給老年人有個和睦的家庭環境,鄰居關係融洽,互敬互愛,互相幫助,老年人就會感到溫暖和幸福。有核心的價值觀。家人們要掌握老年人心理,一般老年人都喜歡安靜,怕吵怕亂。老年人閱歷豐富,有自己喜歡做的事,且有自己的主張,我們也要給他們屬於自己的個人世界。生活有了保障,不能忽視文化生活,變化需求是適應生理變化和社會角色變化的一種心理現象.我們應幫助老年人應順應客觀現實,老年人離開工作崗位後,也希望能認真系統地學習,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


豐碩緣野


要滿足老人的心理需求,要先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是什麼。老人的心理需求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被需要的需求,另一種是被關心的需求。

針對第一種,也就是被需要的需求,可以讓老人“有事可做”。老人最害怕的,就是被人認為沒有用,所以他們總想做一些事證明自己還可以被需要,但是作為晚輩的我們,因為出於對老人的關心,往往不讓他們做,其實這樣的做法才是真正傷害老人的。

第二種是被關心的需求。大部分老人,尤其是那些失去了伴侶,孩子又不在身邊的老人,是需要被關心的,作為子女,應該經常回家陪伴老人,如果有條件,可以和老人一起居住,這樣能給老人很大的心理安慰。

瞭解了老人的心理需求之後,怎麼做也就明確了。希望每一位子女都能讓自己的父母安度晚年😊



吳卡卡心理諮詢


你把我養大,我陪你到老,當孩子哄,老人不圖吃喝,做到一點就是是孝,長回家看看,嘮嘮家長裡短就可,老人這就滿足了。


擁有你的天地


你好!在我們家裡大部分都會有一些老人的,怎麼樣才能滿足自己的老人的需求呢?首先老人老了,兒子兒女都已經長大了,兒子兒女在老人的心裡來說最重要的需求就是祝福兒子兒女都平平安安,家裡和睦幸福的家庭,兒子兒女成家立業,家裡不愁吃喝,在這些對老人老人家已經心滿意足了,也不用老人家再去擔心自己的兒子兒女了,他已經把孩子養大成人了,兒子也成家立業了,在老人心目中已經放心了,也沒別的願望可言了,還有其他的願望就是家庭健康平安,已經非常好了。


嘉家樂的日常生活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家中如果有長壽的老人,真是好幸福噢,老人猶如“定海神針”、是家人“主心骨“,家中的大小事情都可以跟老人商量一下,老人豐富的閱歷、廣博的見識、周全的思維,可以給家人們提出寶貴的建議。

老年人離退休後,最大的變化是就是“喪失”。老人們失去了光彩的容顏、曾經的社會地位、掙錢的能力;年齡越來越長,身體組織器官日漸老化,慢性病多發,伴隨機體功能的衰退,也帶來老人軀體的不便,如反應退緩等,一些疾病漸漸呈現。這時候多數老人的子女也成家獨立,空巢、孤獨感、失落、無所事事等經常光顧老人。生理變化、社會的變化、個性心理特徵、日常生活的習慣和瑣事等都影響著老年人的心理狀況。


我們要如何滿足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常回家看看,尊重和關愛老人情感需求。

老人退休後,生活的重心開始轉向家庭,家庭成了老人生活和精神寄託最主要的地方。環境的變化,生活圈子變小,與外界聯繫減少,漸漸脫離社會和之前的人際圈,老人內心會非常的不適應,不平靜。時間久了,可能會情緒低落,如果再得不到家人的尊重,就會產生一些悲觀情緒,不願出門,長期下去,則會引起抑鬱、情緒低沉,為各類疾病埋下禍根。

做為子女,我們時刻要把老人掛心間,常回家看看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盡心滿足老人渴望親情和友情,渴望溫暖和關懷、渴望子女陪伴和探望的心理需求。

子女回到父母家裡,要常與老人談談心、嘮嘮家常,講一些讓老人開心的事,講老人所關心的社會新聞;幫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在禮節上、細節上做到對老人發自內心的尊重。家人的關愛和尊重是幫助老年人戰勝孤獨的最好良方。在和老人攀談時,要多報喜少報憂,特別是對於患有心血管病、精神十分脆弱的老人,更應該如此。

我的父母都已經進入耄耋之年,他們已老得滿臉皺紋,背稍些駝,但身體還很健康,仍然很樂觀獨立地生活著,還那麼善解人意,掛念每個兒女。我每次回到孃家,一看到父母臉上掛滿著笑容,我就滿心的輕鬆和開心,一看到父母稍不舒服或面色不對,我就非常地緊張、擔心。我總是非常關注老人的記憶力,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我有時候也陪二老走出去遊玩兩天,一家人走出去特別開心,盡情滿足老人渴望親情的情感需求。

關心老人生活,理解和支持老人特殊心理需求。

老人能“老有所養,晚年幸福”除來社會的關心,兒女的照顧外,社會安定,財產保值增值、退休金髮放準時穩定、家庭成員和睦相處等都是影響老人心理的要素,兒女對老人方方面面的生活都要盡心關照到。

當代老人多不願意依靠子女,願意自己獨立,不願與子女同住,我們要理解他們獨立的需求。另外,不同處境的老年人還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如喪偶老人有再婚需求,這是合情合理的,“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子女對老人再好,也不能完全代替老伴兒的角色。子女們應支持老人的選擇。

認同老人,滿足他們追求自我實現的需求。

老年人有其自身的豐富閱歷和知識,渴望獲得自我成就,願意幫孩子照看下一代,或傳授給隔輩孩子更多生活經驗和知識,以獲得成就感;有的老人積極投身於公益事業,或上老年大學等, 他們有自己的志趣和愛好,有自己的朋友、老夥伴們,他們願意常在一起,談天說地,娛樂和參加健身活動,這些有益於他們的身心健康,讓他們享受生活的更高追求和獲得感;對此,子女們應該支持和提供方便。

( 珍愛“家中一寶”,尊重至寶 , 有父母的孩子像塊“寶”)


南枝向暖


老人最大的幸福也許就是每天可以享受“天倫之樂”。每個老人都是一座博物館,身上承載著太多歲月變遷,時光的痕跡。瞭解她的人生歷程,聽她講過去的事情。會知道她這一生最嚮往的最滿足的希望所在。這是屬於她內心價值的體現,心理的需求,為她滿足心願。

很多老人晚年窮困潦倒,但兒女眾多,卻各安天命不能陪伴在她身邊。一個幸福的老人的外物需求,大概就是充足的物質條件和用心的關愛。只有這樣,才能喚起她對人生的美麗的缺憾的反思和深沉的智慧。



梔醒11


人老了最怕是孤獨,總希望身邊有個作伴的人說說話,吃好吃壞僅次。然而現在老人最缺的就是少有人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