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怎么做最好吃,在线等,特别急?

阳台园艺师


我觉得春天的荠菜当然是要包饺子吃喽!那个味道简直是太美味儿了!

上周末,我就带着孩子一块儿去野外挖荠菜,我们走了很长的路,终于在一片绿化带上找到了荠菜。

孩子看到荠菜很兴奋,虽然他(3岁半)第一次见到荠菜。我们一起挖了一大袋,拿回家洗了洗,焯一下水,再买一些五花肉,加一些香油、胡椒粉、红萝卜、葱花等剁碎,用来包饺子吃,味道特别不错!

家人都喜欢吃,孩子一个人就吃了十来个饺子,还一直说,饺子真好吃。





市井小民万万


荠菜包饺子吃最好吃。

荠菜可以开水烫一下,沾酱吃。

荠菜还可凉伴吃。

还可以包包子,做馅饼,馄饨吃……


玫瑰玫瑰366377388


有一种野菜堪称美味,就是荠菜。

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里写道:“三月三,荠菜花赛牡丹”。俗谓是日以荠菜花置灶上,则蚂蚁不上锅台。北京也偶有荠菜卖。市场上卖的是园子里种的,茎白叶大,颜色较野生者浅淡,无香气。农贸市场间有南方老太太挑了野生的来卖,则又过于细瘦,如一团乱发,制熟后强硬扎嘴。总不如南方野生的有味。

这倒让我想起家乡的野生荠菜。

荠菜是田野里一种很奇怪的植物,不论多么严寒,不论多么贫瘠,它都能生长,颜色紫中带绿,匍匐在田野里不仔细看甚至会忽视它的存在;用小铲挖的时候却又觉得它的根系很深,很粗,才能在北方漫长的冬季繁衍开花;清水一洗,瞬间就活了过来,放上几天都没事,端上餐桌,特殊的清新的荠菜味让人唇齿留香,想的不过就是这个味,那也是故乡的味道。

这样的美味,还有不一样的营养价值。

中国自古就采集野生荠菜食用,早在公元前300年采荠菜的记载。据说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现如今治病用荠菜没听说。倒是从现在营养学上可以找到依据。


【荠 (十字花科荠属植物),又名护生草、地菜、地米菜、菱闸菜等,十字花科,荠菜属,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田野、路边及庭园。以嫩叶供食。】



我们知道十字花科的植物像油菜、大白菜、西蓝花,各种甘蓝等,富含营养素和异硫氰酸盐等有益物质,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也推荐多选多食这样的蔬菜。

荠菜属于十字花科植物,当然也可多选多吃。


今天给大家推荐几种吃法

汪曾祺在《故乡的野菜》里还这样写道:“荠菜可包春卷,包圆子(汤团)。江南人用荠菜包馄饨,称为菜肉馄饨,亦称“大馄饨”。我记得上海就有专门的荠菜香菇馄钝,不过那种荠菜多是人工种植。


1.最传统吃法,荠菜和肉做馅,包饺子,做馄钝。

2.荠菜炒蛋。

荠菜洗净剁碎,加入蛋液搅拌后,油锅炒熟即可。还可以加虾皮或者香干,味道更好

3. 荠菜蛋饼

荠菜入热水焯下,捞起切碎;虾皮洗净,下油锅煸炒起锅,切碎;荠菜碎、虾皮碎,加入面粉中和面; 20分钟后,面团擀成等量小饼,入不粘锅双面煎熟即可。

4.荠菜养生粥

可以将焯熟荠菜切碎、加上肉末、大米粥做蔬菜咸粥,很暖胃。

5.荠菜还可以和冬笋、年糕片、肉丝等配在一起炒,味道也很不错。这些都是相当家常的吃法,不妨试一试。


我个人的习惯是,量小,野生的,就按传统,包饺子吃;要是量大,种植的,基本就像普通绿叶菜,随手拈来叶菜怎么做,它也可以。不过,荠菜真的是我的大爱,你吃过吗?不妨试试。



作者:蔡建霞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主管护师 //大连营养学会理事


营养百事通


春天来了,荠菜也该进入家庭厨房了,其营养自不必说,单就做法有多种。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几种做法。

一,最常见的也是最原始的做法:荠菜汤。把荠菜去根洗净,勺内入油,葱姜蒜爆锅,炝汤入盐,入荠菜',入鸡精炖十分钟左右即可。也可加些土豆条。

二,包饺子,其做法和正常家庭包饺子的程序相同。

三,荠菜猪肉丸子汤,其做法是,将猪里脊肉剁馅入姜葱,盐,淀粉,花椒水挍匀。勺内入油,葱姜蒜爆锅,炝汤,猪肉丸子约五分钟后待丸子漂起后,将洗净的荠菜入锅,入生抽,盐,胡椒粉三分钟,出锅。


洗耳翁1



玛丽艺术影视媒体


题主你好,因为前两天我刚去挖的荠菜,所以我也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哈,我住在东北,我们这里还是很冷的,我看有不少地方的荠菜叶子都很大了,鲜绿鲜绿的,我们这边的荠菜才刚刚露出绿色的小芽,我们自己自打我从小,就是挖地里的荠菜回家洗干净了用开水煮好,然后炒点鸡蛋酱蘸酱吃,也经常和土豆一起炒着吃,里面放点大酱炒味道特别好,等到清明节过后,绿色的荠菜叶子才能长大,这时候我们再去采一些叶子回家用开水焯水后放点猪肉馅,把荠菜叶剁碎包饺子吃或者包包子吃,非常的鲜美,小时候经常吃的,但是现在的苞米地里已经很少了,轻易是找不到荠菜的,地里因为农民打药,就连荠菜都补长了,想吃的话确实挺费劲的,不好找,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就关注我吧,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指导,谢谢大家。






绿江味道


我还是去年才开始吃荠菜的,我们这边很少有这个东西,去年跟朋友一起回家,农村河边长满了荠菜,我们几个人一个小时就挖了两麻袋,收获满满回来做包子。

荠菜摘干净,开水焯烫后放入冷水中2个小时(山野菜最好焯烫后都用凉水泡一段时间再食用),猪肉切成肉泥,猪肥肉下锅煸成猪油,泡好的荠菜切碎,加猪肉泥,猪油,切点葱花调成包子馅,然后就有了我们美味的大包子,话说这包子用农村大锅蒸出来和我家的蒸锅蒸出来就是两个味,果然人生还是需要一些柴火味才舒坦。





Sophia麦斯威尔


早春二月(农历),万物复苏,草木生发,最近今日头条的小视频,有很多是挖野菜的,令我非常羡慕且心动。

前几天,我和老公去郊外挖野菜,挖得不多,晚上择洗干净,焯水,凉拔,第二天中午我就做成了美味的饺子。只吃一次不过瘾,昨天我又叫上老公,带着外孙去郊外挖野菜。老公说:“上次挖的荠菜也没见你吃,怎么又去挖?”我被他气笑了:“我们惊蛰那天吃的饺子就是荠菜馅的。”老公尴尬地说:“没有吃出来!”

在公交车站等车的时候,遇到几个同是去郊外挖野菜的妇女,正好我们结伴。我告诉她们近处没有,要去得远一点,她们都同意。

到了较远的农村的小麦地里,大家赶紧行动起来,都低头挖野菜,一个多小时,就挖满几袋子,带着满满的收获,开心返回。

荠菜好吃叶难择,我用了十几个小时才把三袋子荠菜和面条菜择干净,洗完,开水焯过泡入凉水,去苦味。

午餐我做了荠菜手擀面,终于吃上了我日思夜想的美味。

记得我怀女儿那年,馋了一冬天的野菜,终于等到春天,老公挖会一把荠菜,我迫不及待地收拾干净,做了汤面条,和同为孕妇的我的一个朋友,一人一碗,大口解馋,没有用凉水泡过的荠菜发苦,我只吃了几口就放下了……

以后,每到春天,心就飞到田野里了,我喜欢挖野菜的过程,吹着田野的风,背上被太阳晒得暖暖的,走在小麦地里,闻着麦苗返青的味道,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特别是眼前看到一株鲜嫩的荠菜时,那种喜出望外的感觉,太美妙了。荠菜有群生性,只要找到一棵,周围就能发现很多,多到手都忙不过来。而提着满满的收获,回家就是一番料理。

荠菜的吃法很多:饺子、包子、菜盒子、馅饼,荠菜拌豆腐,炸素丸子,猪肉荠菜水晶丸子,煮荠菜汤面条,荠菜小米粥,蒸菜蟒等等。几年前,我们这里的电视台请我做美食节目,当时正值春天,我就做了这道最接地气的猪肉荠菜水晶丸子。

具体做法:荠菜洗干净,焯水,泡凉水10个小时,去苦味,挤干水分,与猪肉一起剁碎,加入淀粉、蛋清、盐、鸡精、淀粉、油搅拌均匀,挤成丸子放入淀粉中滚一下,下入开水锅里煮至飘起来,加少许盐、胡椒粉、葱油出锅。



升腾的海水




做法一,荠菜春卷儿。

准备食材:

荠菜,豆腐干,春卷皮,植物油,盐,鸡精,香油。

烹饪步骤:

  1. 荠菜买回来清洗干净,摘掉黄叶,锅里放入清水大火烧开,放入荠菜煮一分钟,用漏勺捞出晾干水分备用。
  2. 荠菜切成碎末,豆腐干切成小丁备用。
  3. 荠菜与豆腐干放在一起,加入香油,食盐,鸡精搅拌均匀。
  4. 把春卷皮平铺在面板上,放入调好的馅,从一头开始卷,两侧收口,卷好以后把口的部位加一点清水黏住。
  5. 锅里放入植物油,烧热至六成熟,把春卷沿着锅边送入油锅中。
  6. 小火慢炸,大概两分钟左右,用筷子不停地翻面,炸到两面金黄即可。
  7. 捞出控油,即可食用。


做法二,荠菜鸡蛋饼。

准备食材:

荠菜,鸡蛋,面粉,植物油,盐,鸡精。

烹饪步骤:

  1. 荠菜清洗干净,放入沸水中焯水一分钟,捞出以后控干水分,切成碎末备用。
  2. 荠菜里面放入面粉,少许盐,加入鸡精搅拌均匀。
  3. 然后倒入一个鸡蛋,搅拌一下。
  4. 准备平底锅烧热,刷上一层油,加热到六成熟,把荠菜面糊放入平底锅中,摊成圆形的面饼,小火慢煎。
  5. 煎好一面翻过来煎另一面,两面都煎至金黄色,取出以后切成三角形,摆盘即可食用。


做发三,凉拌荠菜。

准备食材:

荠菜,大蒜,鸡精,盐,香油。

烹饪步骤:

  1. 荠菜买回来,去掉黄叶,清洗干净,放入沸水中大火煮一分钟,用漏勺捞出晾干水分备用。
  2. 大蒜去皮用刀拍扁,让大蒜油与氧气充分接触,氧化一下,切成碎末备用。
  3. 荠菜放入碗中,倒入蒜末,鸡精,盐,香油,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凉拌荠菜吃的就是荠菜的原汁原味,没有过多的经过加工,这样做出来的味道非常纯正,非常好吃。以上就是我经常做到的荠菜的吃法,大家还有什么好的吃法,欢迎一起交流,共同提高厨艺!

我是一个为了孩子吃的健康而努力学做饭的宝妈,一个月前加入悟空问答,创造过单篇阅读量349万的成绩,积累粉丝2800人,感谢大家对铲子爱厨房的支持,每天在头条持续分享家常菜,面食,烘焙小吃的制作方法,喜欢做饭的朋友记得动动手指点下关注,球球妈感谢大家观看!

铲子爱厨房


谢谢。荠荠菜包饺子好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