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岳飞死于情商低,你怎么认为呢?

风停雾染在人间


要从岳飞一生的志向说起,洗刷靖康之耻,收复汴京迎回二圣。下面我慢慢为你剖析高育良的理解。

1 二圣指谁?靖康之耻是什么?公元1126~1127年,金人攻入北宋首都汴京,俘虏了宋微宗和宋钦宗父子和皇室大量皇室成员,此次事件就是靖康之耻。二圣就是被俘虏走的宋钦宗和他老子太上皇宋微宗。

2赵构是怎么当上皇帝的,赵高和宋钦宗是兄弟,金人把宋钦宗这一脉都俘虏了,唯独赵构当时外派出去了,所以他是当时的第一顺位继承人。赵构在继承皇位有没有和金人有肮脏的勾当坑他的哥哥和老子就不得而知了,也就是说赵构本来是没机会染指皇位的,轮也不会轮到他,这个皇位得来有点尴尬。

3大宋开国以来的传统,重文轻武,对武将是很忌惮的,赵匡胤当年就是兵变得来的天下。岳飞手握重兵,严于律己,军法森严,深得民心,而且岳飞还很有文化!同朝为官的名将韩世忠,刘光世等人,都有过贪赃枉法,圈地占田等恶行,恰恰越是有欲望私心的人越是容易被掌控,所以像岳飞这种不贪财,不贪色,不贪恋权势而且有抱负有本事有文化的人是很难被掌控的。

4根据以三两点分析,你是赵构,为了权力皇位,你真的希望岳飞救回你被金人俘虏的哥哥和父亲?就算岳飞不打金人,日后做大,同样会对赵构构成威胁。如果你是岳飞难道你没有分析利弊关系?所以说岳飞“情商低”。


歷历时空


这样的认知太过于偏颇。

岳飞能文能武,武能立马沙场还我河山,文能知音少弦断谁人听。文武全才,怎么会情商低?

岳飞出身在河南,宋室南迁,岳飞的父老乡亲都沦落敌手,变成亡国奴,最为血性男儿怎么能不去解救。更何况岳飞是马革裹尸是最高的荣誉,怎么能不去讨伐失地。

而秦桧南京人,王氏嘉兴人,怎么能理解?

有人说岳飞立主渡江迎帝,甚至要迎回二圣,不顾及宋高宗的感受,拜托,连宋高宗自己都没有说我们就定都杭州了,杭州只是临时居住在此,这里是临安。

作为武将,军命不可违,可是最后成了政治操盘的牺牲品。



山河秀色


有人说岳飞死于情商低,首先说明我的观点,我非常不赞同

岳飞小的时候沉默寡言,但喜欢冰法和武艺,他的师傅死后岳飞每逢初一和十五都会去祭奠师傅,能说岳飞情商低吗?

当时宋朝天下危亡,二帝被俘,北宋灭亡,赵构躲到海上才幸免一难,这时候河北招兵,岳飞告诉母亲自己的心意后,岳母非常支持,并用针在其身上刻下“精忠报国”。从军后的岳飞英勇善战屡立战功,直至创建岳家,军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有人说岳飞情商低,应该说的是他非要进攻金国,迎回二主,因为迎回二主后影响了赵构的利益,所以大家从这点都说岳飞情商低。你为什么会说岳飞情商低,应为岳飞没有领会皇帝的心思,最后被处死。如果大家从这方面理解就是错误的。死对于久经沙场的岳飞来说真的一点都不可怕。

岳飞的母亲从小就给他刺了精忠报国几个字。这是他的生命意义所在。为了这个目标牺牲生命,是求仁得仁。如果违逆了这个目标,即便在世上多活几年,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信仰的人跟没有信仰的人,对生命的理解是不同的。

没有信仰的人,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揣测岳飞,揣摩那些英雄,的确会觉得他们情商低。但是,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来说,会觉得那些没有信仰的人活得太苟且,空有长度而没有质量,并不觉得他们有多幸福。

这是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凡夫俗子觉得活着才算成功,而对有些人来说,有尊严,很体面的死去也是一种成功。

我年轻的时候也觉得岳飞有点迂。现在我更多是理解。我以前想战争年代我如果被抓,我多半会叛变,现在我觉得自己没准也可以视死如归一把。

对历史上的这些大英雄,如果站在更高的层次去理解,不仅不觉得他们可怜,可悲,反而觉得他们有一些值得羡慕的地方。侯亮平讲,岳飞未必不知道赵构的心思。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岳飞知道,但是,他还是不愿意违逆自己的志向。他死的有尊严,很体面,为后世所敬仰。他能够超越死亡,战胜死亡的恐惧,这种精神力量是大英雄特有的,也是凡夫俗子难以理解,难以企及的。所以作为凡夫俗子的我们,不妨给英雄们多一些敬仰,少一些嘲笑。




shadow背影


大家好,我是吃瓜群众。
我来回答:有人说,岳飞死于情商低,你怎么认为呢?

个人认为岳飞情商很高,岳飞之死与情商无关。


1、岳飞干涉政务,是情商低的取死之道?错!

岳飞为什么干涉政务,要求赵构册立太子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金国曾经出过歪主意,要将虏过去的两帝的子侄作为傀儡皇帝,金国的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在质疑赵构这个帝位的合理性!那么这也体现了岳飞高情商的地方,他是承认赵构的帝王位置是合理的,这也就是岳飞要求赵构册立太子的原因。他是拐了一个弯,向着赵构表忠心,告诉赵构,我只是认你一个皇帝,其他的都不认,因为只有皇帝才能册立太子;

2、岳飞直捣黄龙迎接两帝是情商低?错!

岳飞曾经上个一个札子,其中写道:


异时迎还太上皇帝、宁德皇后梓宫,奉邀天眷归国,使宗庙再安,万姓同欢,陛下高枕无北顾忧,臣之志愿毕矣。

他为什么要北伐,就是为了解除赵构的后顾之忧,是对赵构表示忠心;另外迎接二圣就是顺手而为,而且他在这个札子中用了一个词“梓宫”,什么叫梓宫?就是皇上的棺材,换而言之,哪两个皇帝已经死翘翘了,还用什么抢赵构的位置。总不能从坟墓里面爬出来抢位置吧?

3、岳飞拥兵自重是情商低的取死之道?错

其实岳飞对于赵构的命令基本上的是千依百顺的,你说班师我就班师,你看那个所谓的十二道金牌,如果岳飞真的狠狠心可以完全不理会这十二道金牌,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嘛!但是岳飞还是乖乖的带着大部队跑回去;另外岳飞也曾经屡次要求自解兵权,一个拥兵自重的人,怎么可能老是这样要求呢?甚至在岳飞入狱的前一个月,岳飞的兵权基本上已经被解除了,这也说明了岳飞不可能拥兵自重。


总结一句:个人不认为岳飞是一个情商低的人


围观历史的吃瓜群众


无论是战功还是私德,岳飞都被后世所称道。但总有一种声音,认为岳飞为人太过刚直,情商很低,所以才招致后来的祸患。果真如此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速览一下他的履历。

岳飞出身底层,20岁入战场,30出头便成了都督一方的建节大将,38岁升任枢密副使。10多年的时间,他就从基层登临金字塔尖。若只论战功,韩世忠、刘錡也不稍逊,但他们的升迁速度却远不及岳飞。

事实上,岳飞一路走来,在战场上拿实力说话,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也自有一套章法,让同僚、下属甚至皇帝都对自己青睐有加,说他是情商高的交际能手,委实不过分。

控制情绪,化矛盾于无形

情绪左右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很多时候,矛盾和纷争的发生往往是因为没有管理好情绪。岳飞不仅能严格律己、谦谨自持,而且是管理情绪的一把好手,总能在一场干戈到来之前释放最大的善意,化其为玉帛。

公元1134年,岳飞率军北伐,收复襄阳六郡,朝廷诏令刘光世为后援。可是,仗都打完了,刘光世才磨磨蹭蹭率兵赶到。然而,岳飞在向皇帝上书请功时却主动要求先犒赏刘光世的部队。这等好事是刘光世没有料到的,当然十分受用。

公元1132年,岳飞讨伐曹成时,弟弟岳翻被敌方悍将杨再兴杀害。之后,杨再兴投降岳飞,岳飞摒弃私仇,叮嘱他要以杀敌立功为第一。

杨再兴感念岳飞大恩,舍生忘死,最后在与金人战斗时中箭无数,奋战而亡。

岳飞初入战场时,也曾因为年轻气盛,和当时的领导王彦因为用兵问题产生矛盾,之后擅自领兵出走。几年之后,岳飞凭借战功声名日隆,官职也已经远超王彦,他却主动和王彦和解。王彦率军途径岳飞驻地,岳飞提前派人相约见面,王彦许诺,但是舟船经过岸边,却没有停船。岳飞看着舟船通过,感叹了很久才离去。

洞察人心,见微而知著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虽然岳飞能够做到自控,尽量避免矛盾发生,但是最难控制的是他人的情绪和想法。所以,战场上的岳飞兵行奇谋、奋力拼杀就可以了,但是到了朝堂上还需要察言观色,洞察人心。

岳飞在各位大将中年龄最小,虽然战功显赫,但他知道韩世忠、张俊等人心中不服,于是委曲求全甘居人下。他幕僚中年轻气盛的官员都看不过去了,劝他不要过分谦让。岳飞毫不在意,时常给各位“前辈”写信问候。平叛杨幺后,岳飞特意送了韩世忠、张俊每人一艘大战船示好。

包容度高,上下皆友朋

岳飞从基层迅速崛起,年纪轻职位高,很容易遭到来自各方的责难。但是岳飞不仅做到了谨言慎行、温和恭谨,而且包容性特别强,和文臣武将、上级下属都形成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抗金战场上,岳飞主战立场坚定,坚决北伐,誓要“直捣黄龙”。但宰相赵鼎在抗金问题上持中保守,两人关于北伐意见相左,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岳飞和赵鼎的私交。之后,在立储问题上,岳飞僭越进言。惹得宋高宗心中不爽。赵鼎虽然也不满岳飞一个武将做了他文官要做的事,但是为了保全岳飞,费尽心力为岳飞开脱。

南宋的武将大员大都恃兵而骄,互相之间矛盾不少。但对岳飞却大都另眼相待。义军李宝前来归附,韩世忠把他留在军中,然而这个李宝却痛哭流涕地非要追随岳飞。韩世忠写信给岳飞说了这件事。岳飞回信说:“

都是为了国家,何必要分彼此?”韩世忠由此十分佩服。

吴玠和岳飞算是同龄人,在关陕战场上也屡创佳绩,素来心高气傲,但是唯独愿意和岳飞交好。他听说岳飞身边没有姬妾侍奉,便“好心”送了一个美女给岳飞。岳飞辞谢说:“皇上早起晚睡,日夜忧虑,现在哪是大将享受安乐的时候?”吴玠虽然自己沉迷声色,听到岳飞的话非但没觉得打自己的脸,反而对岳飞更加敬服。

岳飞不仅和同僚关系处理得当,而且对故人、属下都有情有义。张所对岳飞有知遇之恩,张所死后,岳飞感戴他以前的恩德,帮助他抚育儿子张宗本,之后又奏请朝廷授其官职。

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朝廷为表彰其战功,赐他官爵,他总是辞谢说:“这是全军将士出力的结果,我有什么功劳?

善营形象,收获好口碑

得到文武、上下的欣赏对岳飞来说尚不算难,最难的是来自大boss宋高宗的肯定。

绍兴七年(1137年),一次入朝觐见中,高宗问岳飞有没有得到良马。这个看起来只需要回答是或否的问题,我们来听听岳飞是怎么说的。

岳飞说:“我有两匹马,每天吃掉几斗草料豆子,饮掉一斛泉水,但如果不是精料洁水便不吃不饮。这两匹马披挂鞍甲奔驰,开始时跑得并不快,等到百里之后才开始奋起加速,自午时到酉时,还可以再跑二百里。卸下鞍甲依然气不喘汗不流,好像没事一样。它们能吃能喝但又不乱吃滥饮,力量充足而不逞一时之速,是致远之才。不幸的是它们都死了。我现在所乘坐的马匹,每天吃的草料不过几升,然而吃不择食,饮不挑水,缰绳还没有拿好,便踊跃急奔,才跑了一百里,便力尽而喘汗交加,好像要倒毙的样子。它吃喝不多容易得到满足,喜好逞能卖弄而力量容易枯竭,是驽钝之材。

高宗称赞岳飞回答得好,说:“你今天的议论比以往大有进步。”之后任命他为太尉,接着又任命他为宣抚使兼营田大使。高宗又晓谕其部将说:

“听飞号令,如朕亲行。

会打仗、会做人、还会回答问题,这样的岳飞你说情商有多高!甚至在遭遇职场危机的时刻,他的情商表现也并未失分。岳飞在一天之内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返回朝中后,岳飞主动提出解甲归隐,准备闲居庐山。宋金和议时,被任命为枢密副使的岳飞又坚决请求交还兵权。对于一个志在收复中原的将领而言,此时的急流勇退无疑是他高情商的选择。


LUYUAN影视剪辑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世代种地为生,父亲名叫岳和,慷慨好施,宁愿自己节衣缩食,也要留出有限的粮食接济饥寒交迫的人。有人耕地时候把他家的地侵占了,岳和二话没说把地送给了他。有人借了他的钱,他也从来不去讨要。

岳飞出生的时候,有一只大鸟仿佛鸿鹄,旋绕在他家屋顶上空,所以岳和给岳飞起了这个名字,希望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鸿鹄之志翱翔云中。不要像自己一样种一辈子地一事无成。可见岳和祖上肯定也贵过,所以有此家教。

所以岳家将里面将岳飞说成是大鹏转世。看过西游记的都知道,大鹏皈依佛门之后是盘旋在如来头上的护法神。

岳飞刚满月,家里遭水灾,母亲抱着他坐在瓮中,大浪把岳飞母子冲到了岸上毫发无伤,人们觉着这孩子命真大,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岳飞从小有志向气节,沉默寡言,虽然穷但是喜欢学习,深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尤其喜欢读春秋和孙子。由于家里特别穷,买不起蜡烛,于是白天出去捡柴禾回家,晚上点了柴禾读书,通宵达旦,不睡觉。生有神力,还没到二十岁就能挽三百石的弓,张八石的弩。

岳飞的老师名叫周同,据说是卢俊义和武松的师父,还教过射死晁盖的史文恭,岳飞是其关门弟子。周同的绝活是箭术,可以左右开弓,岳飞都学到了。周同死后,岳飞每月的初一十五都去坟头祭拜。岳和看了很高兴,说道,如果你那一天为国所用,也一定会死在一个义字上。

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家贫 ,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

岳飞的武功有了,但还不懂阵法。抗金宗泽说,你的勇武才艺,古代良将比不过,可惜你只喜欢野战,这不是万全之计。于是又要教给他阵图。但是岳飞不学。岳飞说,打仗就要随机应变,摆阵作战太被动,不是好战法。宗泽说,你说的对。

泽曰:“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因授以阵图。飞曰:“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泽是其言。

岳飞有一次与金兵战于太行山,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还有一次驻军竹芦渡,与敌相持,选精锐三百伏前山下,令各以薪刍交缚两束,夜半,爇四端而举之。金人疑援兵至,惊溃。敌军五十万压境,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飞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其中还有好多战例不叙,总之岳飞大多数都是身先士卒以弱胜强的战法。他的军队中他就是战神,就是军魂,有他则胜,没他则败。

后来岳飞的名望动达天听,赵构亲笔手书“精忠岳飞”四字,制旗以赐之。可见精忠二字是赵构赐给他的。至于岳母是不是在他少年时就在他背上刺过精忠报国四个字,待考。岳飞母亲去世,岳飞给母亲丁忧,赵构多次下诏夺忧起复。岳飞多次上表请求居丧期满复出不许,只好听从诏令。毕竟忠孝忠孝,忠字当头,孝在其次。

赵构对岳飞也特别信任,曾经下令道:“听飞号令,如朕亲行。”但是蜜月期也仅止于此。当时秦桧党国,主和派占了上风,岳飞的志向没法实现,于是辞职回家给母亲守孝,赵构多次让他还职,岳飞力辞不就。赵构让钦差大臣在岳飞母亲的墓旁也搭了一座草庐,请不回来岳飞你们也不要回来了。六天之后岳飞来朝廷请罪,赵构温言安慰。

但是赵构的战略意图只是守住江南一隅,与岳飞的恢复中原分歧甚大。于是岳飞对赵构很失望,一次见到皇太子,大喜,跟人说:“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最近大火的电视剧说岳飞死在情商低,其实也并非全属谬论。比如这句话是岳飞这个身份的人该说的吗。

金兀术大军前来,带着王牌军拐子马。啥叫拐子马,就是水浒传里面的连环马,人马皆重铠,贯以韦索,三人为联。岳飞也有对付的方法,不过不是钩镰枪,而是地躺刀。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拐子马相连,一马仆,二马不能行,官军奋击,遂大败之。兀术大恸曰:“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

由此可见岳飞不愧战神称号。临敌应变,不拘泥兵书战策。也不知道有没有写过一本武穆遗书。按说岳飞不是个喜欢研究战争理论的人。

岳飞有此一战,军心大振,中原人民看到光复有望,纷纷背叛金人,各地潜伏的豪杰并起,金军中也有好多伪军将领秘密投诚,要求反正。各地武装都打着岳飞的旗号,愿意听从岳飞号令。飞大喜,语其下曰:“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

其实此时中原还没有恢复,离黄龙府还差的远呐。岳飞以前的口号是收复中原,现在立马就要直捣黄龙了,这个步子是不是迈的有点大啊。不过这只是岳飞的私人志向,并非汇报赵构的官方说法。可是此举震惊朝野,在秦桧主和派的坚持下,赵构一日发十二金字牌,令飞班师。飞愤惋泣下,东向再拜曰:“十年之力,废于一旦。”

岳飞班师回朝,中原人民遮马恸哭,诉曰:“我等戴香盆、运粮草以迎官军,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辈无噍类矣。”飞亦悲泣,取诏示之曰:“吾不得擅留。”哭声震野,飞留五日以待其徙,从而南者如市,亟奏以汉上六郡闲田处之。

从此王师再无收复中原的机会。陆游临死写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只可惜这得等到一百多年之后朱元璋的出现了。

但是中原的宋奸也不少。金兀术准备班师回黄龙府,有个书生拉住了他的马:“太子毋走,岳少保且退矣。”兀术曰:“岳少保以五百骑破吾十万,京城日夜望其来,何谓可守?”生曰:“自古未有权臣在内,而大将能立功于外者,岳少保且不免,况欲成功乎?”兀术悟,遂留。飞既归,所得州县,旋复失之。

岳飞回朝,力请解兵柄,不许,自庐入觐,帝问之,飞拜谢而已。

此时岳飞对赵构和南宋的主和政权已经彻底失望了。其实他最希望的,就是带着老婆孩子回家种地,像他的父亲一样平凡过一生。可惜天不遂人愿。之后岳飞的打仗其实是消极的。成了一名救火队长,火灭之后就按兵不动,等待下一步的命令。赵构对岳飞此时的情商高很满意,赐札,以飞小心恭谨、不专进退为得体。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金兀术跟秦桧写信:“必杀飞,始可和。”秦桧也觉着岳飞是自己主和大业的最大障碍,于是诬告岳飞和金人勾结,图谋不轨。岳飞听闻风声,屡次请求朝廷罢免自己兵权,于是赵构让他充万寿观使、奉朝请。万寿观使是个名誉职务,没有实权,就是每天上班签到领工资。其实此时的岳飞已经成了虎落平阳。可以说对秦桧和赵构都没有什么威胁了。

但是秦桧不死心,一心要搞掉岳飞。所以最后跪在了岳飞墓前。我就奇怪那些秦桧后人有啥脸面让自己这位无耻之尤的祖宗站起来。哪来的底气。此时的赵构并不想杀岳飞,因为留着有用,以后还得救火呐。金人真要打过来,靠你秦桧顶毛用啊。

于是秦桧让人诬告岳飞谋反,把岳飞父子下狱,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裂裳以背,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案子审了两个月一无所获,到了年底,秦桧构陷了一些所谓证据,手书小纸付狱,即报飞死,时年三十九。儿子岳云弃市。籍家赀,徙家岭南。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古行生


不对,一个敢为国家利益为重,去挑战赵构威严的人,你觉得岳飞的情商会低吗?每个人的理念都不一样,赵构和岳飞就是最好的例子。

赵构想要偏安一隅,自己享乐才会和金国求和,他不顾百姓于水火就是自私;岳飞抗金不同意求和,以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为根本,这是大义。

至于说岳飞的死,我觉得和情商不情商的没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利”字。

撇开赵构和秦桧不谈,还有很多人也参与到了岳飞冤案当中,这其中有岳家军里的部将,有宋朝武将、文官等。

举几个例子:

比如岳家军的前军副统帅王俊,他是第一个跳出来诬告岳飞谋反的,他把一份诬告状交给了王贵。

王贵也是岳家军的人,他是鄂州驻扎御前军都统制。后来王贵又把这份诬告状教给了朝廷,然后才有了朝廷给岳飞列的四大罪状。

那他们作为岳家军的人,为什么要背叛岳飞呢?就是为了利益,当然发生这种情况也无可厚非,毕竟在皇帝和将军之间要选一个的话,正常人肯定会选皇帝。

再比如和岳飞同为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他是一开始就站到了秦桧这一边,一直在排挤韩世忠,后来才转头去诬陷岳飞的,为什么呢?因为岳飞帮了韩世忠。

岳飞也是被张俊诬告之后,才被抓进大理寺监狱的。

那张俊为什么要帮赵构和秦桧呢?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排挤韩世忠和岳飞,这样他才能独揽军权,这也是为了一个“利”字。

连和岳飞一样同为武将的人都这样,更别说文官那中唯利是图的人了。

岳飞有句名言: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所以,在那样的朝廷中,岳飞根本没有胜算,是必输的一方。但是这一点岳飞会不知道吗?既然知道那他为什么还要和赵构作对硬要抗金呢?

赵构为己,岳飞为国。

这就是岳飞能流芳百世的原因,不像赵构、秦桧一样遗臭万年。


史匠


千百年来提起岳飞便是忠勇正义的化身。而每个人也都叹息于岳飞的下场,有人认为岳飞有勇无谋,不懂得政治,权势太重,给皇帝造成了威胁。所以就推断岳飞的政治情商极低,难道真的是这样吗?

岳飞字鹏举,1103年出生于相州汤阴县。史书记载说,岳飞出生那天“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意思就是说,有一大鸟冲破了屋顶,然后飞走了。所以岳飞的父母就给它起名为飞,字鹏举。尽管岳飞的出身极其平凡,但岳飞从小就展示了与众不同的表现。不仅天生神力,而且还四书五经样样精通。1122年宋朝联金灭辽,岳飞被迫参军,中途由于父丧而回家守孝。之后由于家中无人,和自己的满腔爱国之情,再次投军。然而这次他却跟了一个比较弱的军队,很快被金军打散。接下来岳飞第三次从军,岳飞的母亲在他背上刻下了尽忠报国四字,开始了一生戎马。

期间,岳飞曾枪挑小梁王。这年,朝廷进行武举考试,岳飞感觉到,这正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时机。如果高中不仅光宗耀祖,还能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于是他和牛皋、王贵、汤怀、彰显四人一同应考。在这次的考试中,有一名叫柴桂考生。他是柴世宗的嫡系世孙,人称小梁王。由于祖上显贵,家中有权又有势,并且自身也文武略懂。再加上早已打点了主考的各位考官,在这些主考官中只有宗泽是爱国爱民的忠臣。也就是说,这次的武状元已经内定为他了。等到考试这天,岳飞和小梁王柴桂很快的脱颖而出,进行最终比试。岳飞和小梁王被叫入殿中,两人先比文试,岳飞挥墨即就,给小梁王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仓促之间小梁王把刀论写成了理论,然后又左涂右改得稀里糊涂交了卷子。

接下来比武试,先比射箭。主考官张邦昌故意将岳飞的靶子后移了200米,此时只见岳飞不慌不忙连射九箭,把把从靶心穿过。接下来又进行马上比试。由于碍于身份,小梁王乃是皇亲贵胄,自己只是区区一介平民,怎能敢伤他一分一毫,所以就只能处处招架,并不还手。之后岳飞跑到监考台,要求立下生死状。主考张邦昌见岳飞并无还手之力,就答应了。此时的岳飞,心中没有了顾虑。两马相遇,岳飞一枪刺中了小梁王的胸脯挑了起来,当即毙命,全场高呼喝彩。然而张邦昌等几位奸臣却傻了眼。立刻下令把岳飞抓了起来,要岳飞偿命。宗泽看到此情一心保护岳飞。此时的考场已经乱了套,只见牛皋拿着双板斧冲进校场,将校场正中的大旗杆砍倒,其他几位兄弟也陆续蹦了出来,群众们也沸沸扬扬的讨论着。张邦昌见这种情形,难以杀了岳飞,便命人给岳飞松绑。然后岳飞及其兄弟们骑马逃出校场。从此岳飞武状元枪挑小梁王的佳话就被人们争相称颂。

岳飞从军以后,每战必捷,百战百胜。吸引了不少爱国人士。组成了岳家军。金人叹息道。撼江山易,撼岳家军难。而正当岳家军在前方有了收复中原的希望之时。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大军即刻班师回朝,岳飞去临安朝见。当岳飞收到如此荒唐的命令时。愤懑泣下说,十年之力,废于一旦。之后岳飞便被秘密处死于风波亭。

在当时,岳家军是倾整个南宋国力在供养。并且一开始岳飞便是主张战,宋高宗是主和。政见不合的根源早已埋下。而岳飞能够统御整个岳家军,使得有效且有力的打击金军。难道真的说明他的情商不够吗?只是因为他的政治思想与统治者的不合罢了。并且当时的岳家军已经脱离了赵构的控制,在任何时代统治者都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岳飞只是死于生错了时代。如果岳飞晚几年生在宋孝宗时代。还会有这样的惨案发生吗?






爱看电影的沐沐


岳飞要迎回二圣,向赵构问储,其意欲何为?岳飞割据湖北,总揽军、政、财及人事权,不允许中央插手,俨然半独立。其不听号令,不救友军,十二道金牌才能将其召回,即是明证。

岳飞被杀后,其地盘湖北由朝廷接管,岳家军由朝廷改编为国军,朝廷实力因此大为增强,势力直达西川,吓得本来准备在西川独立的吴氏兄弟也因此不敢造次。

此时,南宋在赵构与秦桧的励精图治下,百姓恢复生产,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对外贸易强劲,经济实力远超金国,此为抵抗金国的物质基础。

南宋国泰民安,反观金国境内,汉人不堪女真人压迫,纷纷起来反抗金国的统治,虽说未能动摇金国国本,但也使金军疲于奔命。

另外,金国西部有蒙古与西夏,亦为金国之大患,而南宋却可并力向北,以御金国。

岳飞对战金军时,并不是什么常胜将军,韩世忠与吴阶战绩皆在岳飞之上。金国也从未想过要趁岳飞被杀而南下侵宋,金国人又不是傻瓜。

淮河以南,在宋时水网密布,不适合骑兵作战,故以淮河为国界,也是金国军事力量的极限。

所以,岳飞被杀,并未给金国造成可趁之机,金国也就不可能趁岳飞被杀而进攻南宋。

《满江红》为后人所作,但岳飞确实文武双全。

赵构不杀岳飞,则湖北与四川必独立建国,则南宋岌岌可危。

岳飞不识时务,非要找死,可见情商不高。



当代曹植


个人认为岳飞的死情商低只能算是其中的一方面原因。

其一,政治原因,当时金军一路南下,打破汴京城,虏徽钦二帝而归,人心惶惶。高宗皇帝赵构一路南逃,在应天府仓皇登基,重用岳飞等武将不过是不得已而为之。待打退金兵,自然是要限制武将的权利,偏安一隅之心,暴露无遗!

其二,宋朝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为帝,之后杯酒释兵权,就是担心历史重演。所以,才行重文轻武的策略,終宋一朝,历代皇帝都对武将的权力进行严格限制,必将是武将领兵,文官监军,甚至有文官治军的现象!所以,打败金兵之后,高宗皇帝自然会限制岳飞的兵权!

其三,岳飞缺乏政治眼光,不懂圣心,更不懂讨好皇帝和当权派,心中只有精忠报国,只想直捣黄龙,迎回二圣,殊不知,二圣都是皇帝,迎回二圣,将高宗放于何处。何况搞不好关系只能让自己处处掣肘,更何况朝中又是小人当道,以至于自己壮志未酬身先死,壮志北伐终成空。

综上所述,岳飞之死情商低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时代的悲哀,更是个人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