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在三家分晋的过程中,魏国占据了山西西南部的河东地区,这里土壤肥沃,开垦便利,使魏国有了相对发达的农业基础。魏文侯时代的李悝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并且建立了一支以武卒制为基础的强大武装力量,为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战国初期

到了魏惠王时代,魏国国力蒸蒸日上,魏惠王对内迁都大梁,加强了对东部国土的控制,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对外团结三晋,联合韩国与赵国对其他诸侯作战,东齐、西秦、南楚先后在三晋联军的打击下吃到败战。魏国成为了诸侯的霸主,甚至率领东方各国讨伐秦国,一度把秦国逼到了亡国的境地。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影视剧中的魏惠王

然而魏惠王的霸业并没有持续太久,在他执政的后期,魏国迅速走向了了衰落。作为战国时代最先强大的诸侯国,魏国不仅没有趁热打铁在彻底崛起,反而日益沦为最弱小的诸侯国,这一切都和魏惠王的各项措施有着密切的联系。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领土分散的魏国

首先,相比其他诸侯国,魏国有一个天然的劣势。

凭借着发达的农业基础,以及最早进行封建化改革和军事改革,魏国迅速走向强大。然而魏国也有一个先天的不足,那就是国土东西分散,无法集中防御。要想将国土连接,就必须对韩国开刀。如果不对韩国动手,一旦形势有变,东西很难相互支援。尽管魏国早期非常注意外交,联合韩,赵团结对外,但是国土分散毕竟还是制约了魏国的进一步发展。而且魏国东临齐国,西临秦国,南有楚国,虽然是个合纵连横的好地方,但是也是个四战之地,地理位置糟糕。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魏国合纵灭秦

其次,魏国一系列的策略失误,穷兵黩武,四面受敌。

最先强大起来的魏国本来拥有一手好牌,如果外交措施得当,完全有机会进一步强大。对于当时的魏国来说,最大的机遇就是集中力量向西灭掉秦国,然后以关中为根据地兼并列国。事实上魏国也一度是这么做的,不过合纵伐秦,却是半途而废。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变法图强的秦国

对秦国的战争,是在魏国的一手主导下进行的,魏国确实一度将秦国逼到了亡国的境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伐秦半途而废,这无疑是魏国军史上最大的败笔。两国交锋要么打死打残,打的他俯首称臣,要么就不要打,否则他一旦恢复过来,第一个想灭掉的就是你。秦国在一片废墟中,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商鞅变法,很快就恢复过来。而在秦国强大之后,矛头第一个就对准了魏国,魏秦边境战火从此不断。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影视剧中的商君

霸业小成之后,魏国迅速调整了外交策略,把矛头对准了“自己人”赵国,同为三晋的赵国从前是一心一意的跟着魏国的,对小弟的侵略绝对是失败的策略。赵国被迫与齐国走到了一起,而齐国选择了围魏救赵,在桂陵对魏国取得了军事胜利。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围魏救赵

对赵国的行动没有得逞之后,魏国又开始针对韩国,韩国一直以来也是听命于魏国的,是个真诚的小弟,可惜魏国的兵锋再次指向了盟国。韩国也被逼到了齐国的一边,齐国又一次出兵大梁,围魏救韩,在马陵之战中再次重创魏国。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马陵之战

战国七雄里,像魏国这样,东西南北的邻国全都得罪光了的国家是不多的,而军事上接二连三的失利,不仅严重消耗的魏国的力量,也使魏国霸主的地位逐渐丧失。到了魏惠王后期,随着秦国和齐国的日益强盛,魏国霸业迅速结束。不但如此,连原先积累下来的各种优势也迅速丧失,很快就成为了最为弱小的诸侯国之一。

魏惠王因何结束了短暂的霸业

穷兵黩武的魏惠王

总的来说,魏国的迅速强盛和霸业的迅速衰败,有自身地理位置的先天缺陷,更有对外策略的失误。魏国的短暂崛起于衰退很好的验证了一个道理,“国虽大,好战必亡”,再强的国家,如果不讲究外交,一味地穷兵黩武,那么等待他的只会是失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