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洛陽市重點民生實事工作方案!


2020年洛陽市重點民生實事工作方案!

  市委、市政府決定,2020年繼續從全市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集中辦好關係群眾切身利益的重點民生實事,努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一、聚力脫貧攻堅


  1.緊盯脫貧目標,實現全市剩餘貧困村和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以省下達任務為準)

  牽頭單位:市扶貧辦

  責任單位:相關縣(市、區)政府


  2.鞏固脫貧成果,落實產業、就業等政策,確保已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4000元,穩定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牽頭單位:市扶貧辦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3.繼續為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購買醫療再保險,最大限度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負擔。

  牽頭單位:市扶貧辦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改善生態環境

  

  4.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深入推進大氣汙染防治攻堅,加快“四大結構”調整、強化工業深度治理、柴油車汙染防治及“三散”治理,依法科學治理大氣汙染,完成省下達的大氣汙染防治工作任務,全市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5%(不高於58微克∕立方米)。

  牽頭單位:市汙染防治攻堅辦

  責任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發展改革委、公安局、生態環境局、住房城鄉建設局、交通運輸局、城市管理局、農村農業局、商務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5.加大鄉鎮汙水處理廠(站)建設力度,全年新建、改擴建汙水處理廠(站)40個,實現達標穩定運行。動態消除入河排汙口。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生態環境局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各縣(市、區)政府


  6.新投用新能源公交車123輛,城市區出租車1000輛、進入中心城區的燃油班線客運車137輛、4.5噸以下燃油物流車336輛更換為新能源車。城市區新增網絡預約出租汽車及更新出租汽車全部使用新能源車輛。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商務局

  責任單位:市郵政管理局,各城市區政府


  7.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系統,年底前中心城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2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400萬噸,利用率超過50%。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責任單位:各城市區政府


  8.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百村示範、千村整治”工程。(以省下達任務為準)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三、推進就業創業


  9.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政策,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返鄉人員就業工作,確保全市新增城鎮就業9.6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0.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全年開展企業職工、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業重點群體、退役軍人等職業技能培訓30萬人次。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市政府國資委、教育局、工業和信息化局、民政局、司法局、商務局、住房城鄉建設局、城市管理局、應急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農業農村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交通運輸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財政局、退役軍人事務局、扶貧辦、郵政管理局、總工會、團市委、婦聯、殘聯,各縣(市、區)政府


  11.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全年辦理創業擔保貸款15億元,做到應貸盡貸。

  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四、提升教育水平


  12.中心城區新建、改擴建義務教育學校8所(新建6所、改擴建2所)。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相關城市區政府


  13.新增公辦幼兒園50所,增加學位8000個,年底前全市公辦幼兒學位佔比達到50%。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4.改善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辦學條件,提升辦學水平,新建、改擴建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98所(新建6所、改擴建92所),實現每個鄉鎮有1所標準化寄宿制中心小學,每3萬人有1所寄宿制初中。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5.招聘特崗教師600名,培養農村全科教師免費師範生230名,緩解農村學校教師不足和結構性矛盾問題。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16.加快建設農村教師週轉宿舍。著力提升農村教師工作生活待遇,改善農村教師生活條件,在全市開展農村教師週轉宿舍建設工作,新建500套農村教師週轉宿舍,2020年底前完工或交付使用。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政府


  17.創建國家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35所,學生人數達到3.2萬人。


  牽頭單位:市教育局、體育局

  責任單位:相關縣(市、區)政府


  五、建設健康洛陽


  18.完成偃師市、孟津縣、洛寧縣、汝陽縣和欒川縣等5個縣(市)人民醫院提質升級,鞏固5縣(市)人民醫院二級甲等醫院建設成果,提升常見病、多發病和較為複雜疑難危重疾病的診療水平。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市醫療保障局、財政局


  19.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公共醫療服務水平。河南省第二兒童醫院(洛陽市兒童醫院)、市中醫院伊濱醫院、伊濱醫院年底前完成一期工程的50%,開工建設洛陽市公共衛生中心(萬安山醫院)、第三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伊濱經開區管委會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城市區政府


  20.完善婦女“兩癌”篩查、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機制。繼續對農村適齡婦女、納入城市低保範圍的適齡婦女免費開展一次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將陰道鏡檢查對象傳染病四項檢查納入免費項目,全年完成篩查8.538萬人。繼續免費開展預防出生缺陷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對篩查出的高風險孕婦進行免費產前診斷。

  牽頭單位:市婦聯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21.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完成150個村衛生室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完成基層醫療機構的管理人員、衛生技術人員業務技能培訓2000名。城市區二級以上醫療機構選派120名醫師,對口支援9家縣級醫院和40家中心衛生院,實現縣人民醫院及中心鄉鎮衛生院對口支援全覆蓋。充分發揮遠程醫療優勢,提升9個縣(市)134個鄉鎮衛生院、2674個村衛生室的遠程醫療應用水平,實現鄉村全覆蓋。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22.推進身份證、社保卡、電子健康卡就醫“一卡通”改革,實現預約掛號、繳費、查詢等醫療服務一卡(碼)通用,年底前覆蓋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開展急救培訓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活動,培訓2萬名掌握基本急救技能人員,普及急救知識,提高民眾自救、互救能力。

  牽頭單位:市衛生健康委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六、建設宜居城市


  23.實施國土綠化,全年完成造林綠化37.9萬畝。綠化美化村莊300個,村莊綠化覆蓋率達到30%以上。

  牽頭單位:市林業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24.中心城區新建城市樂道300公里。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局、林業局、水利局、體育局,相關城市區政府


  25.中心城區新建小遊園42處,年底前綠地率達到37.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2.5平方米。開工建設9處溼地公園。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水利局

  責任單位:各城市區政府


  26.開展老舊小區改造提質。對縣(市、區)建成區範圍內,建成於2000年以前、失養失修失管嚴重、市政配套設施不完善、社會服務設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願強烈、具備改造條件的住宅小區進行改造,全年完成改造不少於32421戶。試點選擇39個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完成城市區207個老舊小區智慧安防建設,中心城區老舊小區智慧安防覆蓋率達到50%。改善老舊小區消防安全狀況,試點建設20個微型消防站,推廣安裝1萬個感煙火災探測報警裝置及配套聲光報警裝置,解決初期火災探測及報警問題。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公安局、市委政法委、消防救援支隊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27.試點推廣小區智慧物業管理20個,提升物業管理水平。依據物業服務標準,在中心城區100個物業項目中推行星級服務。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責任單位:各城市區政府


  28.鞏固農貿市場改造成果,推行正規化、標準化管理,中心城區創建15個“星級”農貿市場。完成西工小街步行街、東關大街步行街改造提升並投入運營。完成澗西區谷水農產品批發市場等4個市場疏解外遷。

  牽頭單位:市商務局

  責任單位:各城市區政府


  29.新建、改造城市區道路供熱管網10公里,新建、改造換熱站10座,中心城區新增集中供熱面積200萬平方米以上,供熱率達到90%。完成偃師“引熱入洛”伊濱區段管網8公里、新安“引熱入洛”管網30公里敷設工程,啟動實施伊川“引熱入洛”工程。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熱力公司、新區熱力公司、高新熱力公司


  30.加快公廁建設。新建公廁100座(中心城區新建公廁50座,全市新建旅遊公廁50座)。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31.持續做好農村電網建設。持續提高農村電網安全可靠供電能力,提升供電服務水平。完成200個配電臺區改造升級,解決50個村1萬戶供電質量不高問題。

  牽頭單位:洛陽供電公司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32.開放13處7.2萬平方米人防工程為群眾避暑納涼場所,惠及群眾40萬人次。

  牽頭單位:市人防辦

  責任單位:各城市區政府


  七、關愛弱勢群體


  33.提高困難群眾、退休人員生活保障水平。從2020年1月1日起,將城鄉低保對象月人均財政補助水平分別由不低於274元、166元提高到不低於286元、178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發展改革委、統計局、財政局、扶貧辦,社保中心,各縣(市、區)政府


  34.做好城鄉居民“米袋子”“菜籃子”保障工作。加強重要民生商品市場調節,做好穩價保供工作,落實好睏難群眾基本生活價格補貼聯動機制。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商務局、市場監督管理局、財政局、民政局、統計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各縣(市、區)政府


  35.全年完成3513戶建檔立卡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改善殘疾人出行條件。提高貧困重度失能殘疾人託養中心入住率,年底前達到70%以上。

  牽頭單位:市殘聯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36.繼續實施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對具有洛陽市戶籍或居住證、符合康復條件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開展康復救助,全年救助1058人,基本實現有需求殘疾兒童應助盡助。

  牽頭單位:市殘聯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民政局、教育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衛生健康委、審計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醫療保障局、扶貧辦、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37.完善城鎮困難職工救助體系,實現全市在檔城鎮困難職工家庭幫扶全覆蓋。免費對全市在檔城鎮困難職工進行一次健康體檢。

  牽頭單位:市總工會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38.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新建、改擴建社區養老服務中心(樂養居)50個,新建農村老年幸福院200個,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市級養老信息平臺和5個城市區平臺全部建成。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39.將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基本生活保障。從2020年起,按照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每人每月不低於950元補貼,做到“應保盡保”。

  牽頭單位:市民政局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教育局、殘聯、衛生健康委、公安局,市中級人民法院,各縣(市、區)政府


  40.實施困難群體、弱勢群體法律援助,做到“應援盡援”。

  牽頭單位:市司法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八、豐富文體生活


  41.開展文化惠民。完成農村(社區)和重點項目工地公益電影放映任務3.5萬場。開展覆蓋全市鄉(鎮、街道)的文化惠民演出不少於450場。在城市區組織開展新時代紅色文藝輕騎兵“河洛歡歌”演出不少於300場。

  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委宣傳部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42.實現4A級以上景區5G全覆蓋。建成旅遊諮詢與投訴服務系統、旅遊年票線上辦理系統,實現重點4A級以上景區在線預訂、信息推送、智能導遊、智能監控全覆蓋。

  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

  責任單位:市文物局、文保集團、旅發集團,各縣(市、區)政府


  43.深入組織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組織開展市級以上群眾體育活動及比賽60次以上。

  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44.城市綠地遊園、社區(行政村)安裝或更新體育健身器材100處。

  牽頭單位:市體育局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45.推進“書香洛陽”建設,優化城市書房佈局,持續提升服務效能,新建城市書房35座,城市書房擁有量達到200座以上。改造提升600座行政村(社區)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圖書室。

  牽頭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市委宣傳部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46.開工建設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年底前完成總工程量的40%。新增孟津縣、伊川縣、宜陽縣、嵩縣等博物館10家以上,完成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洛陽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推動定鼎門遺址博物館等免費開放,實施洛陽博物館等主要博物館夜間開放,進一步提升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周邊服務配套設施,完善服務功能。全年舉辦(引進)臨時展覽30個以上。

  牽頭單位:市旅發集團、市文物局

  責任單位: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各縣(市、區)政府


  九、方便群眾出行


  47.暢通城市“微循環”,打通道北六路等17條斷頭路,改造提升建福路等18條道路和23條背街小巷。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責任單位:相關城市區政府


  48.建設濱河北路麗新路人行天橋等10座人行天橋(下穿通道)。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責任單位:相關城市區政府


  49.中心城區新建32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位9886個。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責任單位:各城市區政府


  50.中心城區公共停車場新建充電樁183個(交流充電樁137個,直流充電樁46個),為新能源車輛充電提供方便。

  牽頭單位:市城市管理局

  責任單位:相關城市區政府


  51.實施農村公路“百縣通村入組”工程。新建、改擴建農村公路350公里,實現300個自然村通硬化路,到2020年底全市20戶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達到85%以上。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扶貧辦、農業農村局、財政局,各縣(市、區)政府


  52.改造提升汝陽縣、宜陽縣、洛寧縣、嵩縣4個縣域汽車客運站。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責任單位:汝陽縣、宜陽縣、洛寧縣、嵩縣政府


  53.新開通公交線路10條(含微公交),優化公交線路15條,年底前中心城區公交站點覆蓋率達到95%。

  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十、優化營商環境


  54.紮實推進“放管服”改革,企業開辦時間由4個工作日壓縮至2個工作日以內。建設完善洛陽市政務服務事項辦理App系統(洛事辦),推行“掌上辦、指尖辦”,提升政務服務事項審批辦理便利化程度。

  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政務服務中心

  責任單位:市公安局、稅務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人民銀行洛陽市中心支行


  55.實施並聯審批,對建築工程施工許可審批時間92個工作日大幅壓縮,9大類審批時間最多73個工作日、最少30個工作日,實現“最多跑1次、最快30天”,營造全省最優營商環境。

  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責任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文物局、發展改革委


  56.不動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時間分別由7個、5個工作日壓縮至5個、3個工作日。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


  十一、構建平安洛陽


  57. “四官”(法官、警官、檢察官、司法服務官)進村(社區)擔任平安村官,提升群眾安全感。

  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58.建設1000個村(社區)社會心理服務站,為群眾提供專業、便利的心理服務。

  牽頭單位:市委政法委

  責任單位:各縣(市、區)政府


  59.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加大餐飲業環境衛生整治力度,全市餐飲業衛生消毒達標率100%,“明廚亮灶”覆蓋率達到70%以上,中小學校、醫院、養老機構、高速公路服務區等重點區域“明廚亮灶”高清監控裝置安裝率達到100%。抽樣檢驗食品藥品2.1萬批次,實現監管全覆蓋。

  牽頭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責任單位:市教育局、衛生健康委、民政局、交通運輸局,各縣(市、區)政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