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劉邦與劉備,你敢說自己開始理解他們麼?

少年時讀史,對於敗在劉邦手下的楚霸王項羽,我們是無比同情的。

這麼一個勇武直率的青年,怎麼就會敗在劉邦那個無賴的手下呢?

就是文藝中年李清照,在腹誹南宋君臣的不作為,在隱恨丈夫趙明誠的不戰而逃時,也曾感慨: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現在想來,我們對於項羽的同情,是有一些熱血青年的代入感的。

對於劉邦與劉備,你敢說自己開始理解他們麼?

熱血時代


那個勇武善戰,力擋強敵,死不低頭的霸王,不正是熱血無敵的我們的青年時代?

但是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敗?怎麼會敗在那個流氓手裡?

我們試圖在歷史的蛛絲馬跡中找尋答案。

許多人都說項羽太魯莽,太過於自以為是,太過於驕傲,乃至太過於不恤手下……

分析到這裡,我們對於人生的感悟也處於自省階段。

但若是冷靜剖析起這位熱血青年的對手,那個“流氓”劉邦的成功之處,如果你的理解不僅僅在於時勢造英雄這個階段,那麼,你是否承認技不如人?

前段時間看過那段雞湯:

人到中年,你終會承認:自己也不過是個普通人,一生也是碌碌無為。

所以,你可能會終將徹悟:

劉邦的成功,並不是庸人的成功。

大漢帝國的建立,不僅僅是時勢的造就,更有劉邦個人的魄力。

對於劉邦與劉備,你敢說自己開始理解他們麼?


為何曹參、蕭何沒有牽頭?為何張良不自立為主?為何韓信被賺進宮?

是的,劉邦在鄉間,本是個無賴,吃白食,偷人家的女人。吃白食吃出了境界,還賺回了個老婆。他偷人家的女人,還讓人家倒貼給他飯食。

他還混了個基層公務員——泗水亭長。

許多人分析,當年曹參、蕭何也參與起事,之所以沒有當頭,是因為他們家境優越,留有後路。

似乎劉邦一窮二白,光腳的不怕穿鞋的。

但仔細看,劉邦此時也有家有業,甚至是脫離了他的農民階層,難道他起事就是山窮水盡時的奮力一搏?

不全然是。

有時候,魄力就在那分毫之間。

而曹參蕭何有謀、張良有識,卻都沒有走到劉邦這個位置,怪誰?讀書人總願意誇大同類的功勞。常常講沒有張良,哪有劉邦。但事實上,謀士有謀士的侷限,他們的認知層面大多在於輔助。

出一計當然厲害,但誰來主導?

再論韓信,當初也是鄉間吃白食的人。粗一看似乎和劉邦很像,仔細瞧來卻又有所區別,劉邦可沒有混到要鑽別人胯下的程度,這麼一看,韓信似乎人緣一般。至於後頭,欲反不反,反受其亂,被呂后賺進宮去,了卻身前身後名。

劉邦的確光棍。

危急關頭,他把兒女都踢下車,只為保證自己能快速逃離。

他不喜歡口若懸河的讀書人,把他們的帽子當作溺器,公然侮辱。但讀書人還是找上門來。

找上門來,可以,拿出能說服我的理由來,可以用。這是劉邦的實用主義。他雖然討厭讀書人,但他喜歡人才,張良就是個榜樣。

劉邦雖然光棍,但他的東西可以共享,也許是緣於他自身技能本不突出的因素。自己的成就,托賴於兄弟們的幫扶,所以,分出去也是應有之義。

反觀項羽,不肯過江東,是不是有一些保全面子的內在呼喊?如果他像劉邦一樣不要臉,能否東山再起?是不是項羽覺得自己天下無敵,所以東西也不願意分給別人,導致單騎逃至烏江?這是不是兩人命運迥然的因素之一呢?

比來比去,也許我們還會自我安慰:項羽雖敗,尊嚴尚在,熱血未冷,死後有名。如果我們這麼想,是不是就表明,我們的心尚還年輕?

而如果承認劉邦的無賴和光棍,是活下去的理由,是成年人的妥協。是不是表明,我們已經褪去激情?抑或是不再相信,個人的能力並非無敵,抑或是說,我們已是無可推託的中年人?

你願意承認哪一點呢?

對於劉邦與劉備,你敢說自己開始理解他們麼?


四百年後的東漢之末,劉邦的有位身份曖昧的後人劉備橫空出世。

這位在羅貫中筆下無比仁義,還愛哭鼻子的“劉皇叔”曾經讓我們無比鄙棄:啥本事沒有,就知道打宗室旗子,還在孫吳那裡哭,哭得荊州……

時光慢慢流逝,居然看到一些同情與理解劉備的說法了——其實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與這些說法契合了。

為什麼?

因為你發現,白手起家的劉備太不容易了。

同時代的孫堅,其家族世代在吳地作官,年少即為縣吏。

同時代的曹操,出生宦官世家,父為太尉,也是官二代。

只有劉備,窮家破業,織草鞋編草蓆賣,乃至他成名後還經常被人翻出這段歷史。

人們說幸好有亂世,劉備得到了機會。

對於劉邦與劉備,你敢說自己開始理解他們麼?


但我們有了些人生閱歷後會明白,即使有機會,也不是人人都抓得住的。君不見當年下海潮時,也不是所有人都敢去搏一搏的。

是的,劉備帶著“匡扶漢室‘的目標出發了。人們又說他打著”皇叔“旗號撈政治資本,但我們不妨寬容些,靜下來看一看,劉備是在什麼時候被冠以”皇叔“稱呼的?那還是在他建立了一些功勞後,得到了陛見的機會,才讓漢獻帝順水推舟的。

是的,為了得到和大佬對話的機會,劉備也是拼了命的。

之後他東奔西走,今天你家,明天他家,一個草根創業的艱辛躍然紙上。

我們只看到孫堅拉起軍隊,曹操聯起隊伍,沒看到劉備私下裡為人為錢為糧草發愁。——打仗爭地盤,不僅僅靠巧計,沒有實力,一切都是冒險。人家失一地,如斷一指,你戰戰兢兢。失一地如喪家之犬。

所以劉備姿勢難看,要哭。

所以劉備著急,為自己”髀裡生肉“,”亦不覺潸然流涕“。

對於劉邦與劉備,你敢說自己開始理解他們麼?


當你奮勇拼搏,前途無望,你是不是有那麼一瞬間,理解了這位”劉皇叔“呢?

而今常用的句式是:當年讀不懂XX,讀懂已是中年人。

這話,在劉邦與劉備身上,能用麼?

不怕暴露我們的年齡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