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如果让赵云守荆州,会是怎样的结局?

尤凤燕


首先,我搞不懂为什么现在一大堆黑赵云的,《三国演义》固然拔高了赵云,但能在陈寿笔下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列传的,肯定不是一些对历史一知半解又不是专业研究的人所谓的平庸之辈。至于突然冒出的什么陈到,有些人以为这个将领被淹没在史籍中,但是陈到不出名不等于一些人自己研究一通就得出勇超赵云的结论,难道现在的人比生活在当年的蜀国的敌人陈寿更了解那段历史

赵云守荆州,一般是守得住。很简单,关羽之失,在于“攻”,如果是只是“守”,那关羽也不至于有大问题。换将赵云来守,以赵云谨慎的性格,东吴要偷袭还真不容易。而不靠偷袭,东吴也难于正面战场短时间致胜,当时吴蜀两国的主要敌人还是曹魏,一个处理不当就是两面夹攻,生存都有问题。

历史没有如果,关羽败亡,是蜀国转折点,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不羁之旅


不管是赵云还是魏延,守荆州都比关羽要强,赵云稳重,谨慎,大局观比关羽强多了,如果糜芳还是配合赵云,赵云起码不会威胁恐吓糜芳,糜芳也不会投降曹操,只要荆州还在,赵云完全可以凭借荆州的城防和粮草打持久战,耗死曹操和孙权,而且刘封,马超不会见死不救。在看两人带兵的情况,关羽一败,兵士逃的逃,投降的投降,返观赵云,以少打多,虽败,但士兵不逃不投降,与赵云共进退,最后赵云垫后掩护诸葛亮撤退,手下士兵,进退有序,愣是没给曹军任何机会发动攻击。一个拥有为自己死战的士兵的人很可怕,可以发挥出难以想象的战斗力。

再看魏延,魏延有谋略,更有奇谋,他作战变化比关羽强多了,能根据情况改变策略,而这点,关羽没办法和魏延比。而且魏延防守不错,霍峻死后,防守战魏延相比其他蜀汉将领要更强,而且一旦有危险,马超不敢说,刘封出兵可能性很大。

至于关羽,有几个人知道,刘备为什么让他守荆州吗?刘备入川前,关羽问费诗能给其何官职,而关羽也知道,这个时候的刘备给不了其官职,而刘备为了防止关羽入川与蜀汉当地士族发生矛盾,只能让关羽守荆州。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关羽作为刘备的重要将领,元老级别人物,更是刘备左膀右臂,其他人都可以不跟随刘备入川,但关羽肯定要跟随其左右,可偏偏就没让关羽入川。正常情况下,镇守荆州,魏延可以说是最合适的人选,或者说由魏延暂时镇守,等刘备稳定后,可以派关羽接替魏延,没有直接让关羽镇守的道理。


用户52157040082


如果换作赵云去守荆州,不敢说万无一失,起码不会输得那么难看。

关羽失荆州,不是因为关羽守不住,而是空城计没唱好。

关羽率三万之众,坐镇荆州,无论是曹操还是孙权,单独出兵就想吃掉关羽,基本是不可能。

如果魏吴联手,合力夹击,蜀汉坐视不管,那么关羽才可能失败。

除非出现这个局势,关羽基本不会失去荆州。

赵云也是有勇有谋的万人敌,同样的情况下,守住荆州,那也是木有一点问题的。

关羽之所以失去荆州,就是莫名其妙的发动了襄樊之战,把一座几乎是空城的荆州留给了东吴。

吕蒙白衣渡江,将计就计,骗过了关羽,才夺取了荆州。

从史料看,关羽既没有明确的受命,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攻击襄阳,居然就发动了襄樊之战。

就算再借给浑身是胆的赵子龙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

不是没胆量做,是不能这么做。

伟大的领袖、军事家毛主席评论《隆中对》时,认为诸葛亮的策略本身就是错误的。

我的理解就是,仅凭荆、益二州的实力,再分兵去进攻曹操是不能取胜的。

那么,在益州毫无动作的情况下,关羽仅凭一个荆州的力量,又如何能够战胜曹操哪?

关羽犯了战略性的错误,不仅没有攻下襄樊,反而丢掉了荆州。

关羽也不会傻到这个地步,去犯如此低级的错误。

这里,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关羽要杀身成仁。

关羽一直认为刘备是仁德的主公,一心要匡扶汉室。

为此,关羽才忠心耿耿的追随刘备。无论曹操如何挽留,关羽都不为之所动。

刘备与曹操汉中对峙,曹操撤军,刘备取得了汉中,随即自封汉中王。

这令关羽大失所望。

关羽的忠义,不便对刘备说三道四,只能拿老黄忠撒气,贬斥一下黄忠而已。

曹操刚刚撤回洛阳,关羽就发动了襄樊之战,搞得曹操几乎要迁都。

看一下时间就清楚了。

汉中之战是从217年发起,到219年五月结束;

襄樊之战是从219年七月发起,本年十二月结束。

关羽发起襄樊战役的时候,刘备忙着进位汉中王。

两次战役相差两个月,这已经失去了军事斗争的基本常识。

襄樊这么大的战役,既没有战役计划,也没有援兵,又没有后勤保障。

这个仗如何去打?

关羽是忠义两全,但在面临忠义取舍时,只能是尽忠而舍弃信义。

忠孝节义,忠孝不能两全时,尚且舍孝尽忠,何况是信义。

整天抱着《春秋》看大义的关羽,自然知晓何为忠,何为义。

之所以守信义,是因为刘备要尽忠。

一旦刘备暴露了称帝之心,那就是汉贼,不管你姓啥,关羽都不能容忍。

如果让关羽去讨伐刘备,显然是不可能,只能拿曹操出气了。

这恐怕是襄樊之战发动的真正原因,也是关羽得不到救援的根本原因所在。

尽管关羽对荆州也做了安排,其实在他的心里,能不能守得住荆州,已经没有多少意义。

孤注一掷,拼死一搏,听天由命吧。

这恐怕是荆州之失最大的可能。

换作赵云,恐怕这是这个结果。

这也可能是赵云得不到重用的原因吧。


豹眼看历史


赵云肯定可以守住。

并不是说赵云的军事才能和武艺要高于关羽,而是说,如果赵云驻守荆州,孙吴方面就没有袭取荆州的机会。


其实,荆州之失,从最根本上找原因,还得怪刘备。

公元219年,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曹刘孙三大集团发生了很多重要的事情。

刘备收得益州后,继续扩张,北进汉中。阵斩曹军重将夏侯渊,张郃临危被推举为主帅,严防死守,双方僵持。

曹操率主力来援,双方激战。

经过数月的激烈格杀,刘备集团取得了胜利,曹操率主力撤退,刘备将汉中地区纳入囊中。

取得汉中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将防御重任交给了后起之秀魏延,回到成都。


但是,对于刘备来说,汉中地区从此就高枕无忧了吗?当然不是,曹操并没有走远,他还在长安呢。

而前期的战斗给刘备集团造成的消耗是惊人的巨大,“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后方的诸葛亮绞尽脑汁,尽一切努力为刘备的战斗提供了有效的后勤支援。

但曹操一日不离开,刘备就一天难以安眠。虽然让魏延镇守汉中,但刘备仍然是提心吊胆的。

汉中这片地区是不允许丢失的。刘备进位汉中王,就明明白白地宣布,这块地方是绝不能再丢失了。刚当上汉中王,再丢了汉中,你让刘备情何以堪?

为了减轻汉中战区的巨大压力,刘备需要从另外一个方向对曹操集团施加压力。这就有了关羽的北进襄樊。


在刘备收取益州和汉中的这段时间内,做为独当一面镇守荆州的大将关羽是非常难受的,他比较尴尬。

征服益州,关羽是个旁观者。张飞“溯江而上”、黄忠“每先登阵”、魏延“数有功”,赵云“从征有功”,新归附的马超也逼降成都。大家都立有功劳,甚至连那个毛头小子刘封也“所在战克”。

大家都是因功晋封,关羽也晋升了,但他只是个旁观者。

汉中之战,张飞大破张郃,黄忠阵斩夏侯渊,赵云袭曹军粮草,刘封攻取上庸,魏延也屡建功劳,马超还利用自己的身份,扶保刘备进位汉中王,大家都有功劳。

关羽晋升为前将军,但他又是个旁观者。

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张飞受任为巴西太守,他有巴西;连魏延被任命为汉中太守,也有汉中。

张飞治下的巴西👇️

但关羽呢,他的职位是襄阳太守。

人家巴西太守张飞要视察巴西,随时都能去,汉中太守魏延也能视察自己的地盘。

襄阳太守关羽要想视察襄阳,去曹仁的办公室去领取护照?

按照关羽的性格,能忍?所以,这段时间,关羽的精神变得非常敏感。一会儿要与马超比武,一会儿又“誓不与老卒同列”,把矛头指向黄忠。

刘备进位汉中王,关羽受封“前将军,假节钺”,让关羽拥有了战区部队的指挥权。这个意味很明显:让关羽出征。


那么,大家现在明白了,刘备让关羽出征襄樊,主要有以下几个目的:

1.遥保汉中,从另一个方向上牵制曹操的军力;

2.为关羽的晋升“前将军”收取令人信服的功劳;

3.落实关羽“襄阳太守”的职位。

那么,再来说说关羽为什么会失荆州。其实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兵力不足。

关羽北进襄樊,曹操难受,更难受的是孙权。

孙吴集团自孙策死后,战略方针是“北防南进”,对北方以防御为主,向南扩展开拓。这与他们所处的地理形势和自身的军力特点有关。

北防是重点是“以江河为险”,充分利用优势水军和江河天险。

但关羽在荆州多年,他也训练出了一批水军,技战术水平不在东吴之下。在这个方向上,与东吴平分长江之险,对东吴构成巨大威胁。

如果关羽再将襄樊纳入,就能从江、汉两条水路上对东吴构成威胁。

这孙权能忍吗?肯定不行。

所以,关羽北征襄樊,实际上不但严重威胁了曹操,更严重威胁了孙权。针对这种情况,无论愿意不愿意,曹操和孙权都必须要形成事实上的联手来对付关羽。

以关羽的军事才能,完全能够看到这一点,但他兵力不足,无法在保证在北征襄樊的情况下,还能对东吴方向做到防御严备。

关羽采取的办法是什么呢?他是“打曹吓孙”。向北,集中兵力进攻襄樊;向东,不断地威慑和恫吓。

关羽严辞拒绝了孙权的联姻要求,还恫吓孙权派来的使者,表示如果孙权不配合他的攻势,取得胜利后就要给他们点颜色看看。水淹七军后,关羽又大张旗鼓地将战俘船载运回,以吓唬孙权方面。


对于关羽来说,时间紧迫,他必须在唬住孙权的这段时间内攻下襄樊,完成即定的战略目标。

但同样,孙权这边时间更紧迫,必须在关羽取胜回军之前,攻取荆州地区,消除这个大患。

于是,奇袭荆州开始了。在与时间赛跑的竞争中,孙吴集团走到了前面,关羽败亡。

那为什么如果赵云镇守荆州就不会丢失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上文中刘备集团北进襄樊的几个理由都不存在了。

1.赵云守荆州,关羽进西川、守汉中,汉中方向上就不惧曹操的军事压力,完全守得住;

2.不需要考虑赵云的晋升和与之相配的功劳;

3.不需要落实赵云的虚职。

有时候事情就这么神。就如同下棋,并不是说你的落子越强越好,而是合适不合适才决定成败与输赢。


馋嘴肥猫铲史官


其实赵云也守不住,我发表一下个人看法。

曹刘孙打到后期其实拼的就是国力,我们单个分折一下当时三方的实力。首先曹操,拥有八个州再加一部分扬州和一部分荆州,马超己平,虽失汉中,但汉中钱粮人口都被曹迁出,可谓实力强大。孙权拥有扬州大部,交州全境及荆州七分之三,曹不精水战,与刘备盟友关系,总体安全。刘备最差自入川三年取蜀,又起举国之力与曹相持汉中年余,国力疲惫,关羽独守荆州三郡,(在取川途中,荆州被孙权要走二个,五郡变三郡,因曹军压境不得不给之)又数次增援川中作战,面对强大的曹操己是强弩之末,数次大败曹军,逼曹欲迁都,威震江东,不得不背盟,偷袭后方,集二国之力败关羽。细数古今名将到此水平的能有几人。

其时那时的关羽已经不是将了,而是一方诸候(忠于刘备)。有绝对生杀任免的封疆大史,这是赵云所不具备的。以三郡之力正面迎对曹孙大军(曹仁文聘鲁肃吕蒙均驻大军)还能支援刘备,进攻曹操,三国名将众多,有谁有此能力,拉出周瑜,陆逊,张辽,司马…以小博大的有哪个,这就是关羽封神称帝的实力所在。


用户6241800037


历史没有假如,过往不可重演。但你非要假设一下,也未尝不可。

如果赵云守卫荆州,守住守不住暂且不谈,关羽肯定是能多活几年,不至于有败走麦城的惨烈。

历史上赵云并不比关羽强多少,如果派赵云守荆州,可能守得住。但有一点需要强调一下,荆州的丢失并非关羽无能,主要是关羽离开了荆州带兵去攻打襄樊了。

当时荆州兵力短缺,再加上刘备的二舅哥糜芳无能,荆州直接是糜芳和傅士仁拱手送出去的。

虽然关羽是荆州守将,但当东吴打来的时候关羽和主要兵力都在襄樊。如果荆州的丢失关羽有责任,只能是领导责任,选错了留守将领。

如果是赵云守荆州,我想如果赵云出兵外地,荆州肯定也得丢失。因为让赵云守荆州,如果短暂离开,留守将领也得是糜芳和傅士仁。


如果赵云不出兵外地或许荆州不至于丢失。假设一下,赵云守荆州,我估计他不会带兵去攻打襄樊。毕竟赵云和关羽能力不同,想法也不同。

当然,关羽出兵攻打襄樊,是征得了刘备同意的,并不是他私自的行动。


猫爷历史观


三国时代,如果蜀国派赵云守荆州,能够守住吗?这个问题都能提出来,显然是题主受三国演义影响太深。如果,对真实的历史多了解一些,估计答案自己就能找到。题主建议派赵云代替关羽守荆州,言下之意显然是认为赵云比关羽更能胜任这个职位。那么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从战略层面上讲。刘备是三国蜀汉集团的主帅,市井小贩一步步最大到一方诸侯,个人能力绝对当当的,绝非小说中那个只会哭哭啼啼,只会炒作出身的政治投机者。在乱世中求生存,并不断发展,没有一套识人用人的绝招是不可能的。这方面,刘备恰恰是高手,甚至不下于曹操。文有诸葛亮、法正、庞统,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都是刘备从基层发掘出来的。对于没有真才实学的马谡,刘备也是一眼就看出,提前给诸葛打预防针。可见其识人用人能力之强。因此,派谁守荆州,这么大的人事安排,刘备不可能不深思熟虑,也绝不可能凭一时喜好来定。所以关羽守荆州绝对是听他全面考量的最佳选择。

其二从关羽本人来看,也是镇守荆州的合适之选。只古胜败论英雄,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人生惨淡收场,但并不能抹杀他一生的功劳。纵观刘备集团发展壮大的里程,关羽一直都是二号人物。如果刘备要分兵行动,关羽从来都是自领一军单独行动的不二人选!这一点上张飞、赵云等其他武将从来都没有挑战关羽的可能。公元208年刘备离开樊城,遣关羽引水军会师江陵;刘备在抢占荆南四郡时,命关羽驻守襄阳,驻兵江北。在这些比较重要的战役中,都是派关羽独自征战一方,不是派张飞,更不是赵云。可见关羽的能力是不可替代的。

其三,赵云本不是把守一方的人物。赵云功夫高强,能力出众,但不适合独自领兵把守一方。赵云自跟随刘备起就不是当做一方帅才在用,而是牙将!什么是牙将?就是保镖,卫戍部队指挥官!刘备曾经称赞他“子龙一身是胆也”!陈寿更是这样评价“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所以,赵云的特长不在于领兵打仗,要打也是特种战,奇袭战。所以演义中经常看到赵云被安排炸降,偷袭等任务。你见过派保镖去当部队司命的吗?所以,回到题主所问,如果派赵云去镇守荆州,恐怕结果会比关羽的更差。




周周说古今


赵云、张飞、魏延等人守荆州都比不上关羽——你觉得你比刘备更会用人?

五虎将里只有关羽是守荆州的最合适人物。

刘备从陶谦手上接过徐州后,率军迎战袁术,让张飞守下邳,结果因为张飞要杀原陶谦部下曹豹,曹豹为自保投靠吕布,导致吕布夺取刘备的徐州,刘备回军回来争夺时,由军溃,想要夺取广陵又被袁术击败,最后不得不在吕布的庇护下在小沛停留。

由于张飞和曹豹争议导致丢失徐州事件,此后刘备就再也不用张飞作为镇守后方的大将,都是用关羽。

刘备在小沛时,派遣关羽去收下邳;曹操从吕布手上夺取了徐州、袁术死后,刘备又从曹操手中夺取了徐州,刘备还是让关羽镇守下邳。虽然刘备小沛战败后,关羽在下邳投降曹操,但为刘备保留家属和实力,让刘备在袁绍阵营时还有说话的分量,也为刘备离开袁绍而南下投靠刘表提供资本:

“驻月馀日,所失亡士卒稍稍来集。”

刘备对张飞就是作为攻城略地的将军使用,这也是刘备为什么用魏延守汉中而不用张飞的原因。

刘备用关羽守荆州、用魏延守汉中的原因,就在于关羽 和魏延一样:都是有谋略、善待士卒。

《张飞传》:

“羽善待卒伍而骄於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魏延传》:

“延既善养士卒,勇猛过人,又性矜高,当时皆避下之。”

魏延其实就是关羽的翻版。

赵云对于刘备而言,更多是作为护卫角色

刘备入蜀,赵云和张飞都在荆州防守。刘备只是用黄忠、魏延等新人在蜀中作战。直到刘备围攻成都,一时间无法让刘璋投降时,刘备才不得不让诸葛亮、张飞、赵云三人率军入蜀,攻占依旧效忠刘璋的巴蜀郡县。

如果刘备快速平定蜀中,刘备不会调张飞和赵云入蜀。

黄忠太老,况且黄忠也是以勇将,难以担任镇守大将。马超虽然可以,但马超原本是诸侯,声望又在西凉,刘备未必真心信任马超,不可能把荆州这个重地交给马超。

魏延本身就镇守汉中,作用和关羽不相上下,没有调动的必要。

事实上,五虎大将,刘备只有赵云可以调用:关羽、魏延都在合适岗位上;黄忠老了,即便调动,也无济于事,很快就去世;马超是刘备夺取雍凉之地的备用;张飞在巴西防备曹魏从雍州进攻巴蜀。

如果说合适的安排,刘备应该调赵云镇守公安或者长沙,协助关羽防守荆州。但荆州的丢失,不在于没有大将防守,而在于兵力不足。

孙权为什么可以轻松夺取刘备长沙三郡等荆州土地?原因就在于三郡兵力不足:

刘备入蜀带走一部分;诸葛亮、张飞、赵云入蜀时带走一部分;关羽为攻打樊城又基本上带走荆州部队。

荆州各地基本没有可以防守的兵力,这就是吕蒙为什么可以轻松夺取荆州、各地守将不是投降就是逃跑而不坚守的原因——没有人防守。


每天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历史哨声


俗话讲:“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想要知道“如果赵云代替关羽镇守荆州,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很简单,进行比较。

以《三国志·关羽传》、《资治通鉴》的记载,看看关羽镇守荆州期间的所作所为:

  1. 刘备平定益州后,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又被封为平西将军、督临沮,心中颇为不喜,便想回成都与其一较高下。此时,关羽已有53岁,按照这个年纪来说,应该非常稳重才对。与马超以较高下,同镇守荆州这么大的事情相比,孰轻孰重,好似有点分轻的味道。若非诸葛亮回信劝慰,说马超只不过是个一勇之夫,也就和张飞差不多,所以还是不及你的“绝伦逸群”也。关羽得书后还非常高兴,并将诸葛亮的来信拿给在坐的客人看,岂不有点小孩子的心性。

  2. 孙权遣诸葛瑾为使,到荆州为其子求取关羽之女为妻。结果,关羽竟然对诸葛瑾等人进行辱骂,并且还说“虎子焉能嫁犬女”。此举既将诸葛瑾等使者得罪,他们自然也不会为关羽说好话;又将孙权气得不轻,孙权岂不想着报复。可以说,当时的关羽已完全将 “联吴抗曹”的国策弃之脑后,明显的自大+执行力差。


  3. 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公安守将傅士仁,素来因为关羽瞧不起他们而心中生怨。很显然,他和部属间的关系非常不和谐。

  4. 但是,他的班子阵容却是非常的强大:有关平、赵累、马良、廖化、伊籍、王甫、潘浚等。

陈寿评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意思是说,关羽被世人称为万人敌,是当世的勇猛虎将。关羽为报恩曾在曹操帐下效劳过(陈寿是想说关羽懂得知恩图报,还是想说他有事二主的嫌疑?),有一国的名士风范。但是,关羽性格刚愎自用,又恃才自傲,因此有了后面的失败结局,也就非常的正常了。

以《三国志·赵云传》、《资治通鉴》的记载,看看赵云跟随刘备、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1. 保护刘备从长板坡逃至当阳桥附近的安全地带,接着又杀进曹军之中,将幼主刘禅和主母甘夫人救出。想想一个大将又要于敌军中冲杀,又要保护两个懦弱妇孺,其艰难度可想而知,其勇猛应该不比关羽差多少吧。

  2. 刘备平定益州后,欲将成都附近百姓的田地和宅院赏赐给有功之臣。但是赵云劝谏道:“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不宜夺之以私所爱也。”可见其既有大局之观,更有爱民之心,相比之关羽因马超一己之私愿,便想弃荆州镇守重任于不顾,孰轻孰重,不言自明。

  3.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之时,以赵云、邓芝率偏师出箕谷,以为疑兵,吸引曹真的主力大军,为诸葛亮稳定新取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以及继续攻打祁山争取时间。由于街亭马谡的防御失败,最终导致北伐大军只能败退。赵云、邓芝却能以数千兵马,面对数万曹魏大军的进攻,从容撤退,损失极小。也就是说,赵云到了老年的时候,头脑依旧非常的清醒,不似53岁关羽的所作所为。


  4. 在统兵方面,赵云自跟随刘备以来,就算退败,也从无军队溃散的现象发生。但是,关羽作战,败退时经常发生军队溃散,过后需要重新聚拢。

陈寿评价: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腾之徒欤?

陈寿将黄忠、赵云比作西汉开国大将灌婴、滕公夏侯婴,评价可不是一般的高。

据《史记》记载:灌婴曾随刘邦南征北战,屡立战功,因功被封为颍阴侯。刘邦死后,他又和周勃一起诛灭吕氏,保住了刘氏的江山。之后,又于周勃后接任丞相,直到病死任上。同时,滕公夏侯婴和灌婴在《史记》中同传,同样军功显赫,被封汝阴侯,食邑六千九百户,后迎立代王为孝文皇帝,任职太仆,直到病逝。

由此可见,岂不是说赵云文武皆能。同时,他的性格又较为沉稳平和,因此死后被追谥“顺平侯”。

仅由陈寿对两人的评价,我们就不难看出,赵云、关羽二人孰优孰劣。

赵云镇守荆州分析

  1. 以赵云的性格,群众基础非常好,团队凝聚力应该更强,很不容易发生上下离心的现象。如:刘封、糜芳、傅士仁、孟达叛变之事。

  2. 以赵云的大局观,自然清楚如何处理好与孙权的关系。从他劝谏刘备东征的理念就不难看出,他是和诸葛亮的想法是一致的,即:结盟孙权,先伐魏、后灭吴。

  3. 魏延和关羽的性格比较相似,从诸葛亮对魏延的态度不难看出,他和关羽之间的关系并不好。所以,向以思维缜密著称的诸葛亮,也很难生出主动为关羽着想的念头来。但是,赵云就不一样了,以二人经常配合作战的情形来看,关系应该不错,只要诸葛亮能适当多考虑下荆州的安危,也会减少魏吴联盟相攻的风险。


据《三国志》记载: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之所以曹魏和孙吴能够成功结盟,并袭取关羽,只因司马懿、蒋济猜到孙权绝对不愿意看关羽变强变大。同理,如果曹仁主动攻打镇守荆州的赵云,就算赵云不敌,孙权也同样不想看到曹仁吞并荆州,自然也会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结果,荆州还是掌握在赵云的手中。

所以,如果赵云镇守荆州,绝对可保荆州不失。


祥子谈历史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刘备在荆州的地盘是交给关羽来守卫的,关羽作为蜀汉集团唯一的名将,不仅军事才能一流,而且武力不俗,号称“万人敌”,可即使如此,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期间,仍然大意失了荆州,还最终身死城破。

关羽丢失荆州的原因就是东吴的背盟偷袭,如果没有东吴的背盟偷袭,以关羽的能力,是不可能会丢失荆州三郡的,更不可能会被东吴俘虏杀害。

但不管怎么说,孙权对荆州的野心一直都存在,关羽丢失荆州的主要原因有一般人难以想像到的客观原因,就连刘备和诸葛亮也没有想到孙权会如此背盟偷袭,当然也不排除关羽本人的大意。

关羽丢失荆州还有关羽本人性格特点的主观原因,就是因为关羽的傲气,一幅天下皆鼠辈唯我一人是英雄的傲气,关羽在荆州镇守期间,不仅拒绝了孙权的政治联姻请求,而且对东吴将领大多看不起,就算是孙权,也不在关羽眼中。最终导致了孙权不顾一切地撕毁盟约背后捅刀。

如果让赵云来守荆州,结局会如何呢?

赵云与关羽相比,有其缺点,也有优点。赵云这个人,一生最大的优点就是为人正直、赤胆忠心,一心为百姓着想,不惜得罪权贵,当然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这也可以说是赵云的缺点,因为太正直的人都不够圆滑,容易得罪人。

但赵云这个人很有大局观,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的,如果赵云来守荆州,至少在大战略方面不犯关羽所犯的错,比如发动襄樊之战,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是为了想立功心切,如果没有襄樊之战,东吴就没有机会偷袭荆州,那么荆州就不会丢。

如果是赵云守荆州,大概率赵云是不会发动襄樊之战的,即使受刘备的命令发动襄樊之战,也不会像关羽那样受到吕蒙和陆逊的诓骗后,就把荆州所有的军队调往前线,而让后方兵力空虚,给了东吴可乘之机。

赵云有大局观还体现在能够顾全大局,比如刘备想发动夷陵之战时,满朝文臣不敢劝刘备,只有赵云敢劝谏,并以曹魏才是最大敌人为由劝谏刘备不要发动战争,赵云的劝谏实际上冒着被刘备责备的风险,但赵云的做法是正确的。

如果赵云守荆州,他肯定会处理好与东吴之间的盟约关系,而不会像关羽看不起东吴所有人,上至孙权,中至将领,下至普通士兵,关羽统统看不起,而赵云却明显不一样,赵云的人缘其实是很好的,做人也比较低调,如果赵云能处理好与东吴的人际关系及盟约关系,至少不会引起东吴将领一边倒的攻击。

关羽在襄樊之战期间,曾经抢过孙权储存在湘关的粮食,虽然双方是盟友,但关羽这个行为如果属实的话,明显就是一种破坏盟约的行为,关羽这是完全不把东吴放在眼里的表现,如果换到赵云身上,这事就不会发生。

关羽是名将,但其实赵云也不是太差,赵云名气确实不如关羽,但也算是有勇有谋的人物,尤其是赵云在汉水之战中的表现,以空城计大破曹军先锋大军,以少胜多,击败曹军,就连刘备听说后,也称赵云是“一身是胆”,这就说明了赵云很有胆识。

如果赵云守荆州,应该不会发生襄樊之战,即使有,也只是襄阳之战,赵云其实是一个很谨慎的人,比如桂阳太守赵范想将自已漂亮的寡嫂嫁给赵云,但赵云以赵范政治不可靠,隐晦地拒绝了赵范,说明赵云本身很谨慎。

如果刘备命令赵云发动战争,赵云肯定会率军攻打襄樊,但赵云不会像关羽那样,把战争扩大化,赵云会将战争固定在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比如不要跨过汉水,只在汉水南岸攻击魏国,汉水南岸只有襄阳战,所以赵云即使开战,也只会攻打襄阳城。

如果是这样,赵云没有扩大化战争,那么整个荆州局势相对来说没有关羽时那么糟糕,至少赵云的后方不会空虚,没有机会让东吴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即使东吴有意攻打荆州,也只能真刀真枪和赵云抢,那样的话,东吴并不一定能赢得战争,夺取荆州。

当年孙联5万联军,在周瑜的率领下,攻打曹仁数千兵力驻守的江陵城,转打一年之久,都没有攻打下来,东吴就算硬拼,也并没有把握在短期内拿下荆州,况且益州的刘备也不会坐以待命。

关羽丢失荆州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糜芳和傅士仁的投降,这里面也有关羽的原因,关羽因为糜芳和傅士仁工作存在问题,在口头上对糜芳和傅士仁进行了威胁和批评,还说等战争结束后要处罚他们,最终导致糜芳和傅士仁在吕蒙偷袭成功后投降了东吴,这个糜芳还是刘备的大舅哥呢,有这种关系都投降了敌人,你让刘备怎么想?

如果是赵云守荆州,肯定对糜芳、傅士仁没有这么严苛,至少不会威胁治他们的罪,可关羽干了这事,关羽失荆州,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是糜芳和傅士仁投降东吴,导致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导致整个荆州丢失。

既然赵云守荆州会避免关羽所犯的这些错误,尤其是赵云不会将所有荆州军全部派到襄樊前线,而在后方不设精税兵卒,所以赵云守荆州,荆州应该是能守住的,以赵云低调的性格和仅次于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的武力 水平来守护荆州,东吴想要夺取荆州,就非常难了,至少有赵云在一天,东吴就是偷不了荆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