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用户2454839644341


除了遗传因素,一般来说,糖尿病的确是“吃”出来的!因此,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增加运动量,比吃什么保健品都强!年轻时或许没什么感觉,但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明白了。


春意86719159


我身边的亲身经历: 我老公的舅舅以前在工地干活,口渴就喝红茶饮料,喝了一个多月感觉不舒服就查出来糖尿病。这个是吃出来的,还有很多是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熬夜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一开始熬夜会导致阴虚火旺,渐渐的严重了就会形成糖尿病。糖尿病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口渴,中医上把它叫做消渴症。


勤求古训


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一点也没错,但不够全面。糖尿病近些年来发病率越来越高,即便人们想预防也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因此就想要知道糖尿病形成的根本原因。糖尿病不简单,四大因素是诱因

首先,精神因素

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都比较大,长时间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会引起一系列胰岛素对抗激素分泌,导致身体内的血糖范围出现波动。中医上也有介绍,如果一个人的情绪不调,就会导致郁而化火,这样会消耗人的气血,会让身体越来越消瘦。

其次,遗传原因

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在父母双方直系亲属中都有糖尿病患者,那么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概率将达到百分之五;如果父母当中只有一个人患糖尿病,那么子二代患糖尿病的概率会相对低一些。糖尿病属于隔代遗传,并不会直接反应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三是,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的感染也会导致糖尿病发生,比如肠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心肌炎等等都会伤害胰岛细胞,破坏人的免疫系统,导致胰岛细胞的功能出现问题,并导致糖尿病发生。

最后,饮食原因

二型糖尿病患者跟一个人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如果一个人长时间进行高脂肪以及高糖饮食习惯,身体容易出现肥胖的现象,导致脂肪长时间在细胞里积聚,降低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升高。就这个原因说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一点没错。

导致糖尿病出现的原因主要是上述这几个,在可以预防的范围之内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而对于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好治疗工作。

▲进行健康教育

教育的目的在于知识普及,不管做什么都应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详细认识糖尿病,才能有效做好预防工作,也可以让家人密切配合治疗,这样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的饮食原则首先就要做到摄入糖量的控制,不管是主食、副食还是食用油都需要严格把控。同时,大家还需要注意一天当中热量不能摄入太多,要荤素搭配合理才可以,平常生活中要将脂肪、蛋白质以及碳水化合物这几种物质均衡分配。

▲运动疗法

如果保持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而通过这一点可以帮助控制血糖,也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出现概率,不过运动一定要注意量,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针对情况比较严重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以选择口服降糖药以及注射胰岛素等方法。



瀚洋姐姐


糖尿病 ,美国人不叫糖尿病,叫缺三价铬病,他们还研究了,为什么美国本土人很少得糖尿病,而从日本中国移民过去的美国人却比较多人得这种病,可能与这两国人长期吃大米多有关,吃麦为主的美国人,很少得此病,也印进了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得此病的多。是不是麦含三价铬多,而大米不含三价铬或很少三价铬。中国医疗界,从来没有人去研究这个问题。


手机用户52103914249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不过也有限定条件,因为糖尿病除了饮食因素以外还有遗传因素,尤其是1型糖尿病,这里专家所说的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多指的是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诱因就是肥胖,而肥胖主要因素就是饮食上热量高的食物吃的过多,但是平时的运动过少,因此造成了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最容易造成2型糖尿病,当然除了饮食因素以外,一些疾病也容易诱发出糖尿病,比如糖尿病的孪生兄弟高血压,患高血压的人,更容易出现糖尿病,所以有高血压的人还要定期的检测血压。

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是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者是相对不足,那么食物消化完转化成糖原进入血液中,如果没有胰岛素去代谢转化,那么血糖就会更高。而这个时候如果吃的食物中盛唐指数高,热量高,转为的糖就会既快又高,那么血糖自然居高不下,而血糖高如果长期控制不当,会加速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到来,除了会增加高血压的风险以外,还会引发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心脏病等等,而血糖的控制主要是为了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到来。


所以为了更好的控制血糖以及预防糖尿病,平时的饮食就非常重要了,《柳叶刀》曾经发表过一项研究,通过正常减重,体重下降的越多,血糖的值控制的越低,但前提必须在专业的人士指导下,以免出现新的问题:

1.控制总能量的摄入,确保一个健康合理的体重,尤其是要预防腹型肥胖。

2.多吃新鲜的蔬菜,每天500g,种类越多越好,既可控体重,又可降血糖,最好每餐都有。

3.主食粗细搭配,少吃薯类,但是土豆放凉以后是可以吃的。

4.畜禽肉要选择精瘦肉,每天1两左右。

5.海产品,尤其是鱼肉,每天1两左右。

6.每天100g左右的豆制品。

8.足量饮水每天1500~1700ml,千万不要喝饮料或者咖啡饮料。纯咖啡也要少喝。

9.戒烟限酒。

10.不吃甜食,以及购买包装食品的时候一定主要添加的甜味剂,以及各类糖醇,低聚糖可以,其余的都不行。

11.每天适量的运动最好达到1小时,但是要选择舒适的鞋子,保护好足部。


心理营养师程伟华


糖尿病是一种以血糖增高为特征的常见代谢性疾病,典型症状为多饮,多食,多尿,或有消瘦。医学上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其中原发性占绝大多数,原发性糖尿病常分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其发病特点为起病急,多见于青少年,发疠与遗传密切相关,胰岛细胞抗体为阳性,必需依赖胰岛素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特点为起病慢,多见于中年人,肥胖者,与遗传无关,胰岛细胞抗体阴性,临床最为常见。


中医按摩朱师傅



1 根据研究,人类的历史大约1000万年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换句话说,人类过着以肉食为主食的生活,在那个时代,糖尿病是不可能出现的。仅仅在大约1万年前,人类进入农业文明之后,才开始了以谷物为主要食物时期,饮食的这种变化人类的身体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研究表明,人类迄今为止基因的改变仅仅0.02%;


2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之中,绝大多数时间是处于饥饿或者半饥饿的状态!因此,为了生存,人类必定练就了一种能力,那就是在偶然吃饱的时候尽可能的将它们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身体的细胞之中,以备不时之需,没有这种能力或者这种能力的缺乏往往意味着自然淘汰。另一方面,人类由于长期的饥饿状态,使得人们的基因对于吃得过饱如何消耗还没有做好准备;


3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糖尿病的发生与人类摄取过多的糖及淀粉类的食物关系密切,因为这类食物的摄取必然导致血胰岛素的升高,恰恰是胰岛素的升高导致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的增加!其结局就是糖尿病的发生;


4 近100年来,人工生产的食物如果葡糖浆、反式脂肪酸等的日益增多,增加了身体慢性炎症的风险,也提高了糖尿病发生的概率。


总之,糖尿病的形成是多方面因素的共同结果,但饮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欢迎关注我的头条江苏省肿瘤医院李枫。



谢谢大家。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本身就是个伪命题,试问是怎么吃出来的呢?是吃多了还是吃少了,是吃肥了还是吃廋了。

糖尿病是一个内分泌紊乱的疾病,也就是说,你的胰脏所分泌的胰岛素不够了,或者是你的胰脏所分泌的胰岛素够是够了,但不起作用了,也就是胰岛素抵抗。

糖尿病是吃出来的只是一个方面,如,长期大鱼大肉,大吃大喝,大量酗酒。

吃饭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破坏了胰腺的分泌周期,最后导致内分泌紊乱。

过度疲劳,心情沉重,过度惊吓,都可以患上糖尿病。

据目前为止还没有对糖尿病的起因有一准确的定义。

所以说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一切平稳过度,饮食规律,有肉有菜,不偏不倚,避免大喜大悲,大起大落。


张庆华1399836894


肯定正确。不只是糖尿病,还有肠胃和肥胖等,都有可能吃出病来。过去老人们说:吃五谷,生百病。所以我们在吃的这方面,一定要注意,不能乱吃。


昌满庄园


不要把因果关系弄颠倒了。糖尿病是代谢性的疾病,正常人在胰岛素的作用下,可以保证体内血糖的平衡,血糖高时胰岛素可以将糖转化为糖元储存起来,血糖低的时候又能将糖释放出来。而糖尿病患者要么缺乏胰岛素,要么胰岛素工作状态不理想,导致体内血糖失衡。糖尿病的原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究竟怎么导致的、最终的病理是怎样的,医学界还没有一个确定的说法。曾经有个医院偶尔发现,在做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居然正常了,由此开创了外科手术治疗糖尿病的先例,但这是一种经验型的、有创的治疗,不能算是正规疗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