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如何判断自己得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

宜糖健康


我是医者良言,是一名住院医师,专为普及医学知识造福人类健康,若想了解更多,请关注我,有疑问可留言,必回应!


如何判断自己得的是1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住院过,出院后看到被诊断为II型糖尿病,估计不少人都一头雾水吧,今天我来分享一下如何判断自己是I型糖尿病还是II型糖尿病。

1.从发病年龄判断:

I型糖尿病多见于30岁之前的病人,而II型糖尿病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

2.从体型判断:

I型糖尿病患者体型大多正常或偏瘦,而II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肥胖;

3.从发病原因判断:

I型糖尿病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绝对缺乏而致病,而II型糖尿病主要因为胰岛素受体对于胰岛素不敏感所致,大多II型糖尿病分泌胰岛素的能力是正常的;

4.从症状来判断:

I型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的症状多不典型;而II型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大多典型;

5.从死因判断:

I型糖尿病大多死于糖尿病肾病;而II型糖尿病大多死于心血管疾病;

6.从并发症判断:

I型糖尿病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而I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发生率相对低;

7.从起病速度判断:

I型糖尿病起病多比较急,而II型糖尿病起病多比较缓慢;

I型糖尿病主要原因是胰岛素绝对缺乏,因此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而II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受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不需要长期使用胰岛素。

最后小结:我们可以通过以上的方式判断自己是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如果出现矛盾时就通过哪些症状为主来判断。

以上是我对该问题的解答,纯属手打,实属不易,若觉得写的还可以就赏个赞呗,如有疑问可在下方留言……


医者良言


糖尿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从幼儿到老人,几乎覆盖了所有年龄阶段的人。糖尿病有多种类型,1型与2型只是其中之二。比较常见的是2型糖尿病,其次是1型糖尿病。那么,1型与2型糖尿病有何区别,如何判断自己属于哪一型糖尿病,接下来,医学莘将为您解析。

从发病年龄上来看,1型糖尿病多起病于幼儿、青少年等人群,少数成人也可发生;2型糖尿病多发生于成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少数可发生于青少年。所以,从年龄上,我们可以作一个初步判断,如果少年起病,多为1型糖尿病;如果中年起病,多为2型糖尿病。

从发病病因上来看,1型糖尿病多与遗传相关,由免疫介导,引起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细胞被破坏,导致胰岛素严重缺乏,不能降低血糖而引起;2型糖尿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但与不良生活习惯的关系最大,如长期摄入高热量食物、缺乏运动,体型肥胖等,也可以这么理解,2型糖尿病几乎就是吃出来的病。

从出现的症状来看,1型糖尿病由于绝对缺乏胰岛素,常常急性起病,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主要表现;2型糖尿病由于胰岛素相对缺乏,早期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后期可出现胰岛素分泌不足,故起病较缓,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少,极少数人由于血糖严重升高,也可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从临床检查上来鉴别,1型糖尿病胰岛素抗体长呈阳性,2型糖尿病胰岛素抗体为阴性。OGTT检查会发现1型糖尿病几乎没有或少量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有胰岛素分泌,甚至可高于正常。

在治疗上,1型糖尿病需要胰岛素才能降低血糖,2型糖尿病早期可通过控制饮食、运动、空腹药控制血糖,后期出现胰岛B细胞功能衰竭时,或口服降糖药效果欠佳,或有口服药禁忌症时,也需要胰岛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成人缓慢进展自身免疫性糖尿病,这种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但由于这种病人可分泌少量胰岛素,故病情进展缓慢,通常成年以后才发现,需注意鉴别。

综上,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如何鉴别,可通过发病年龄、症状表现作初步判断,确诊有赖于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查、OGTT等。

感谢大家的阅读!

欢迎大家关注医学莘,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注: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及版权,请联系删除。文内容仅作为健康科普,不作为医疗建议或意见,不具备医疗指导条件。


医学莘


得了血糖高,很多人关心自己得的是哪一种类型的糖尿病,其实也是关心自己的治疗方案。因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不一样,治疗方案也不同。

1型糖尿病是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约占糖尿病患者的5%,大多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发病。目前认为1型糖尿病的病因是在遗传易感性的基础上,由于环境因素,可能包括病毒感染,引发机体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导致胰岛B细胞的损伤和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发病比较急,三多一少症状比较明显,许多患者以酮症酸中毒昏迷急症入院。需要终身胰岛素治疗。我国虽然属于低发病区,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1糖尿病患者的绝对数不少于100万。

2型糖尿病是由于遗传、生活方式等原因导致胰岛素相对缺乏,引起血糖升高,一般成人发病。进展比较慢,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在查体时或出现并发症就诊时发现。直系亲属中可有糖尿病。口服药物治疗有效,但在疾病发展过程中也会用到胰岛素。在我国大约95%的病人为2型糖尿病。

可见,简单区分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可以对照上述情况。

但由于近年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检验技术的进步,儿童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在老人中也发现了部分1型糖尿病患者。所以进一步的检查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区分,也为用药作参考。

通常要进行胰岛功能的检查和胰岛素相关抗体的测定,这种情况要到医院由医生来进行。




孙医生讲糖


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了,因为我们身边的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糖尿病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很多人发现血糖高其实已经很多年,是无意中体检发现的。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其它类型的继发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很大,如果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我们一提到糖尿病就会想到它的经典症状,就是严重高血糖时出现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吃、多饮、多尿、体重降低),多见于1型糖尿病。还有其它症状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说了这么多那么1型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到底有哪些区别了?需要做哪些检查?

1型糖尿病的发病与HLA抗原有关,1型糖尿病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可能阳性,2型糖尿病则与之无关;1型糖尿病体内可检出GAD抗体(谷氨酸脱羧酶抗体)等特异性抗体,2型糖尿病抗体阴性;

1型糖尿病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因此需要终身使用外来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则不需要胰岛素维持生命;

1型糖尿病往往发病较急,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2型糖尿病则不然。

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轻,大多<30岁,起病突然,多饮多尿多食消瘦症状明显,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为首发症状,单用口服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发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起病隐袭,早期无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显者需做糖耐量试验才能确诊。

现在我们知道需要做哪些检查了?

1.血糖

是诊断糖尿病的惟一标准。有明显“三多一少”症状者,只要一次异常血糖值即可诊断。无症状者诊断糖尿病需要两次异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2.尿糖

常为阳性。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时尿糖阳性。当然尿糖测定不作为诊断标准。

3.尿酮体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尿酮体阳性。

4.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

可反映取血前2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糖尿病治疗时经常会侧这个指标。

5.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岛素正常或增高,随着病情的发展,胰岛功能逐渐减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

6.免疫指标

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和谷氨酸脱羧酶(GAD)抗体是1型糖尿病体液免疫异常的三项重要指标,其中以GAD抗体阳性率高,持续时间长,对1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大。

7.基因检测,通过易感基因可以检查患糖尿病的风险,对于一些有家族史的人或者生活习惯不好的人可以做这个检查,提前预防。

糖尿病诊断很简单: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即可诊断;无症状者需空腹血糖≥7.0mmol/L和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才达到诊断标准。诊断后可根据检查和临床表现来做糖尿病的分型。


健康浩声音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是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这两种疾病的特点都是血糖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如何通过检查来确诊糖尿病类型呢?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指出,目前诊断1型糖尿病主要根据临床特点,主要特点有:1、发病年龄通常小于30岁;2、起病迅速,很多糖尿病患者是由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入院而被发现1型糖尿病;3、中度至重度的临床症状,如明显口渴、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4、患者体型消瘦,1型糖尿病患者中很少有肥胖者,而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者多为肥胖者;5、1型糖尿病患者常会出现尿酮或酮症酸中毒;6、空腹或餐后的血清C肽浓度明显降低或缺失。C肽可反映机体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对糖尿病患者的分型和低血糖症的鉴别有指导意义,C肽和胰岛素均为胰岛素原产生,胰岛素原产生一分子的胰岛素,就会产生一分子的C肽,因此可以通过测定C肽水平来评价患者的胰岛功能。

C肽也可以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分型,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的C肽水平会下降,2型糖尿病的C肽水平不变。

7、1型糖尿病由于是自身免疫系统出现了异常,因此会出现自身免疫标识,如谷氨酸脱羧酶抗体、胰岛细胞抗体、人胰岛细胞原2抗体等。


糖尿病之友


可以到医院做个C肽检查,以确定你是1型糖尿病还是二型糖尿病。

C肽释放实验正常参考值:

轻度。空腹血糖和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在3~5摩尔每升,如果超过5摩尔。应排除感冒,感染,情绪波动,劳累等因素,胰岛素分泌正常或不足,c肽释放在正常范围。

中度。空腹血糖和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在5~10摩尔,胰岛素释放在餐后1小时,2小时低于正常值三分之一,c肽释放在正常范围或轻度低下。

重度。空腹血糖和餐后3小时血糖值差在10摩尔以下,胰岛素释放在餐后1小时2小时低于正常值三分之二和四点均低,c肽释放低下,c肽释放在正常范围或不足可诊断为二型糖尿病。


玻璃樽190601


糖尿病分为一型和二型


人体里面有个细胞 叫胰岛 糖尿病是因为胰岛损伤 吃进去的糖无法供给身体其他器官导致血糖升高


一型糖尿病是胰岛全部坏死 无法把糖供给其他细胞 所以也叫胰岛素依赖性 必须长期吃药或者打针(打胰岛素,当然胰岛素也分好多种类 得咨询医生根据自己的病情用药)


二型糖尿病是胰岛功能部分坏死 可以选择性用药 1.可以先运动+控制饮食降血糖 2.运动+控制饮食+降糖药 .3.运动+控制饮食降血糖+胰岛素 的步凑来治疗


用心选之许仙素问


糖尿病是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又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B细胞被破坏,继而出现胰岛素的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主要是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一定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在了解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区别之后,我们再来看看临床中又是靠哪些实验室检查来区分二者的:

1.糖代谢异常程度的检测

(1)尿糖的测定 尿里面有糖为糖尿病诊断的主要证据,但是尿里面没糖也不能否定糖尿病。

(2)血糖的测定和糖耐量的检测 血糖升高是糖尿病最重要的诊断证据,同时也是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和血糖控制情况的反应指标。但对于一些血糖处于临界值的病人,不能诊断糖尿病可血糖又高于正常血糖的就需要做糖耐量试验来判断病人病情的程度。

(3)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蛋白测定 血糖测定只能反应瞬时的血糖情况,而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患者近8-12周平均血糖的波动情况,但不能反应过去这段时间是否发生过低血糖情况。糖化血浆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道理一样,反应的是病人近2-3周的平均血糖情况。

以上这些检测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然而并没有什么特异性。

2.胰岛B细胞功能的测定

胰岛素释放情况的检测和C肽释放实验 这两个试验对区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有一定的价值。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明显低于2型糖尿病患者或几乎没有血清胰岛素的释放。而2型糖尿病患者只是相对于正常人而言,血清胰岛素的释放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或血清胰岛素抵抗明显,胰岛素释放并没有绝对的减少。

因此,区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检查,我们可以从胰岛B细胞功能的测定来入手。

本期答主:赵治国 医学硕士


杏花岛


(糖尿病分型标准)1,一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IDDM):①起病急骤,有一定遗传倾向。②血浆胰岛素水平低于正常,必须依赖胰岛素治疗。③多在幼年或青少年期发病。④诱因常为病毒感染,少数为自身免疫反应(如早期胰岛细胞抗体一ⅠCA阳性),有些病例在第xⅠ染色体上HLA抗原阳性率可有变化。2,二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NⅠDDM):①起病常隐袭。②血浆胰岛素水平往往正常,或在正常上下,饮食和口服降糖药常能控制,不依赖胰岛素治疗,不易发生酮症。③多发病于40岁以后,常常无(或很少)糖尿病症状。④诱因常为肥胖,ⅠCA(一),与HLA关系不大。


仁济仁爱888


1型糖尿病大多数为四十岁以下发病,二十岁以下的青少年及儿童绝大多数为1型,及少数例外。

2型糖尿病多为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中年人患1型糖尿病很少。

然后就是看看能不能分泌胰岛素,1型天生不能,完全依赖外源胰岛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