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初学毛笔字应练那种字体?

艺术领域


这是一个多年来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有人主张从楷书入手,有人主张从隶书入手,有人主张从魏碑入手,有人主张从篆书入手,各执己见,各有各的道理,但很少有人主张从行草书入手。

无论从哪个书体入手,都有写成功的先例,比如写从楷书入手的有田蕴章、田英章兄弟,尽管现在社会上对他俩的字争论很大,但既然能引起争论,说明还是有争论的道理的。天津的文化大贤龚望先生,书法有“龚隶”之称,入手写的是隶书,他教出来的弟子,也大多从隶书入手,大书家孙伯翔先生是从魏碑入手的,以篆书入手的当代书家中我还没有发现,但秦朝的李斯,肯定是从篆书入手的,因为那时还没有隶书。

八十年代中期,我曾就这个问题,当面请教过孙伯翔先生,孙先生的回答是:哪个书体都行,只要你喜欢,就可以临摹。

对孙先生的话,我个人一百个赞同,哪个书体都行,但是,尽量避开行草书,因为上手就写行草书,如果再没有一位高明的老师指导,很容易写“油滑”了。





魏墉WEIYONG


根据题主的描述,自己有一点点基础,写出来的字不至于看着很幼稚,问练什么字体好,能不能练习行书。

我觉得题主不要着急练习行书,还是从楷书开始练起,楷书的基础是必不可少的,是学习书法的必备技能,楷书写不好,写其他书体也很难写好。

这不是我随便说说的,我的不止一位老师都告诉过我,一定要把楷书练好。


我也曾遇到过好几位学习书法的朋友,他们都是随便写了写楷书就开始学行书了,结果学习行书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普遍的问题就是笔画发飘、造型不准,用笔不沉着。

他们也知道要按下去,可是就是做不到,因为之前没有经过这种训练,潜意识里就没有,只要精神一放松就写不好了。

所以,我就直接告诉他们别写行书了,回过头去写楷书、写写篆隶吧。

学行书的确很有趣,写出来还显得很高明,可是一定要有好的楷书的基础,没有楷书,就是空中楼阁。

你觉得呢?

同意的朋友麻烦赏个赞,随手关注一下啦。


不二斋


对于书法问题不敢回答,就说说自己写毛笔字的经历。

我的毛笔字写得不好,因为没有坚持写。像大多数的人一样,我学写毛笔字是从楷书学起的。上小学时有大楷课,写毛笔字,都是描红,我描的挺好的,每次都能得好多个红圈,写得好的老师都用红笔圈起来。描着描着就不想描了,就想自己写,到书店买来字帖,练习“永字八法”。那时候条件不好,就用作业本背面练字,再一个就是找熟人收集一些旧报纸,在报纸上练习。也是自己没有长性,觉得写毛笔字也没那么难,拿来就写,根本不懂这里边隐藏的奥妙和精髓。所以就停了下来,后来学国学、读《心经》,感觉到了古老文化的魅力所在,又拿起笔来抄写诗经,练习小楷,但因琐事太多,不能静下心来,没有坚持下来。如今自己那颗喜爱古老文化的心又蠢蠢欲动了,禁不住买了字帖、备了纸笔又开始写字了。

写字之前上网查了资料、又向毛笔字写得好的老师朋友进行时请教,得出如下结论,指导我的练字行动。第一,书法入门从字帖开始,选择字帖从一流水平开始。所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所以选帖应当取法乎上。选择一流的字帖,以期写出一流水平的好字。第二,不要什么帖都临,要择帖临之。第三,不要海量练字,要捡好字多练。第四,不要盲目地模仿,要练字的结构。第五,不要时断时续,要持之以恒。

最重要的是,初入书法,建议学欧体入门。因为欧体规律性强,比较容易上手。

欧体以“方圆兼施,以方为主,点画劲挺,笔力凝聚”著称,它是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创作的一种楷书字体。

“最不可忙 忙则失势;次不可缓,缓则骨痴;又不可瘦,瘦当枯形;复不可肥,肥即质浊。”此即为欧体。

初学入门,可以选择一些和现代人的字的风格比较接近的一些字帖,尤以古代留下来的经典名作为佳。推荐书法家有文征明、赵孟頫等。文征明的《琴赋》、赵孟頫的《洛神赋》。又王羲之的《兰亭序》,钟少京的《灵飞经》,王献之的《玉版十三行》。

书法是一种艺术形式,是国之瑰宝。它是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书法这一艺术形式越来越被大家重视,必将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爱清馨爱古诗词


这个问题应该是:初学毛笔书法,大的方面,真、草、隶、篆中应该练习什么字体为佳?先说答案,练真书为佳。小的方面,在真书中,又应该练习哪些字体为佳?这个回答,很多人会喜欧者言欧,喜颜者说颜,但能不能提供一大类的字体供来初学呢,怎么就是非欧即颜,非柳即赵呢?而且这些答案,都必须有原因,才有说服力。

这个问题,谁答的好呢?鄙人绝不敢妄自尊大,还是请我的老师来回答,那就是《书法精论》的著者丁文隽先生。丁先生著书上是繁体文言,还是由【书法世界之我的解释】为你翻译解释。就书体而言,初学者应该从楷书练起为佳,原因有三:

(1)从用途上说,楷书、行书用的地方最多。楷书结构严整,点画分明,公文传抄,学生答卷,都是很适用的,练起来对工作学习都有直接的影响和帮助。行书比楷书写起来快些,只是在工整度稍微逊色一点,但写个书信,留个便条,都是很实用的。所以楷行二体,人人宜习,但行书是从楷书中来,是楷书的快写,必须先通过学楷书来构建行书的骨力与气格。

(2)楷书的笔画样式很丰富,篆隶的笔画随着字体的演进,都融进了楷书,方笔圆笔都有,永字八法里提到的八类笔画都全了,先练习楷书,才能熟练各种运笔方法。运笔方法熟练了,方笔圆笔听话了,遣笔转笔随心了,然后向上可学习篆书、隶书,向下可学习行书、草书,自然可以操纵自如,无往不适。

(3)楷书的结构,有中正、匀称、连贯、参差、飞动五大要素,五个要素所占的比例都差不多,而篆隶行草各体则是对这五大要素占比各有偏向。如果能先精于楷书,再减少飞动、参差的占比,增加中正、匀称的占比,则就接近了隶书、篆书;减少中正、匀称的占比,增加飞动、参差的占比,则就接近了行书、草书。楷书就好像左右逢缘,进可攻,退可守,再没有比先练楷书更划算的啦!

然而,楷书中又细分各体,各体各代也不一样,各体各家也不相同,究竟从何入手学起呢?楷书,汉魏时期开始萌其芽,两晋时期开始树其干,在六朝时始开其花,隋唐时开始结果。唐朝以后,楷书才不再变,所以学楷书必在李唐之前的各体中寻求。李唐以后,属于唐人画字,只可用来观摩,不能用来取法。汉魏时代的楷书,形体还有完成形成,可以不学。晋朝楷书遗迹,流传至今的,只有小字而无大字,初学不很合适。这样,掐头去尾,可供初学临摹的,只有六朝隋唐这一段时期。六朝碑版,运笔或者纯方,或者纯圆,方圆明显,比起唐人的方圆并用、融合无痕,更容易入手。但话说回来,初学结构,又应追求平正,而六朝碑版多半过于奇古,斜画紧结,初学者学了以后,容易走向不伦不类的丑怪。唐人楷书,结构虽然平正,但又过于拘谨,初学者学了以后,容易流入呆板凝滞。所以,主张尊魏(拓拔氏建魏,统指六朝)卑唐,或主张尊唐卑魏的,都是偏激的见识,要两者结合起来看。

折中而论,总起来看,六朝楷书中结构较为平正者,如方笔的《魏灵藏》、《张猛龙》、《始兴王》,圆笔的《郑文公》、《般若经》,方圆并用的《刁惠公》、《敬使君》、《崔敬邕》;唐朝楷书中结构较为纵逸者,如褚遂良的《圣教序》、颜真卿的《大麻姑》、殷令名的《裴镜民》、徐浩的《不空和尚》,以及隋朝楷书中的《龙藏寺》、《苏孝慈》,学之无弊,初学的都可取为范本,从这些书体开始练起为佳。

丁文隽先生的建议,虽然可能与时下各位的见地略有不同,但确实是高论,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看问题的角度另辟蹊径,观点意见引人深思和借鉴。一家之谈,仅供参考。


书法世界之我的解释


其实初学毛笔字,从楷书,隶书入手比较适合,这些字体都是静态的,比较直观,便于识别(没有牵丝引带,错落跌宕,墨法多变的讲究),一则实用,工整,美观,符合大众审美情趣。二来可以掌握汉字结构,笔法章法及控笔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学习楷书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颜、柳、欧、赵”外,也可以临摹二王,钟繇,赵孟頫,文征明等写意性强,工整漂亮之类的小楷法帖,还可以从魏碑入手,如《张猛龙》、《张黑女》等这些都是魏碑的经典,能把它们学好,也是很有味道的。隶书可选用《礼器碑》、《乙瑛碑》、《史晨碑》、《曹全碑》、《张迁碑》等汉隶名碑。在初学阶段,学习书法不可贪多,不可见异思迁,频繁更换字帖,否则贪多嚼不烂,最后搞成四不像。一定要选一家自己喜欢的字帖,从一点一画一字去学,循序渐进,临帖没有速成,更没有捷径,唯一的方法就是认真临帖。只要方法正确,心诚力到,持续努力一、二年也可能会写的像模像样,小有成就。

下图是我学习隶书的习作......


雨晴斋


写的一手好好字是必须步骤,并且代表着一个人的气质,尤其是练字非常重要,但从什么时候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初学毛笔的人士,应该注意,选择字体很重要,所以这也让大家都很关心,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要重视。那么,初学毛笔字练什么字体?

初学毛笔字练什么字体

从字体上讲,有人主张从隶书或魏碑开始,认为学习隶书和魏碑对训练基本功有利。当然从学习魏碑开始未尝不可,因为它已经属于楷书范畴了。

如果从隶书开始练习,只从掌握隶书体出发自然是可以的,但如果从隶书开始掌握结构、笔法的基本功力,成为掌握各体的基础来说,不如从楷书开始,从目前初学者看,大多从学楷书开始,篆、隶、楷、行、草五体,楷书结构的排列正好是中间阶段。

初学者怎样拿毛笔

先学握笔,原则上讲,艺术创造要发自内心,所以怎样舒适就怎样拿,但初学者很难找到合适的拿笔姿势,一些比较奇葩的拿笔姿势都是大师们。普通人应该用食指和拇指先捏住毛笔在,注意把笔放在食指的第一指节,食指的第一指节与拇指一起捏住毛笔,这是握笔成型的基础,可能只借助这两根手指还并不能拿稳。

写一手好字使人们的希望,因为这样可以代表一个人的修养,自然大家都很注意日常的生活,如果有所不适更是要重视。想要学习毛笔字修身养性,也是很不错的选择,尤其是初学者更是要注意,有所不适,更是要注重起来,不容小看,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蝶恋侗乡


  1. 初学毛笔书法从楷书字体练习最好。这是多年以来,学习书法总结的经验。所谓楷书就是字体的楷模,自己端正秀丽,间架结构分明。无论是少年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应该从楷书学起,如同小孩子学走路一样。小孩子学走路,先学站立站稳,再学习走路和跑步及其他动作。峰源老师从事书法教学工作多年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抛开教育部的铭文只是不说,先从中国的文字发展史谈起。有的人认为应该先从篆书学起,在学隶书后学楷书。旅游时说,沿着书法艺术的演变发展过程,从发展变化中体会笔法,并说,这和汉字的发展历史是一致的。还有的说从篆书学起就是先练中锋用笔,使初学者碧梨稳健之笔沉稳。我认为发展史虽是篆书在先其他在后,按照这个理论,我们应该先从文字符号和甲骨文学起在学篆书……吗?那我们就走了弯路了。因为古人已经给我们创造了学好书法的道路。特别是我们现在的少儿学书法,不应该去走历史的弯路,应该从楷书学起。特别是少儿学习书法更应该从楷书开始学。这是根据客观实际,结合少年儿童的年龄,智力,生活学习的环境特点,对事物的理解,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字体的实用性和感受程度等因素来决定的。楷书体形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再者说我们的小学生语文书,一至六年级的课文都是鱼,楷书出现的正好,和我们的学习是同步。
  2. 从字体上讲,楷书是汉字最成熟的字体。体型方正,法度严谨。有规有矩,笔法起收完备、清晰,风格多样,流派众多,精彩纷呈,可供我们选择的范本很多,我们国家有着四大楷的之说,欧阳柳赵书体就可以让我们很好的学习书法当代书法家田英章田蕴章的楷书版本也很多,唐代的碑帖已经构成了我国楷书的一大渊薮。
  3. 从少儿学书法的角度讲,少儿对事物的理解及接受能力,也决定了最后的选择。大家都知道行书和草书都是以楷书为本体的,如果对楷书的节奏掌握不好,学习汉字书法要从草书入手,就如同刚出生的小孩学站立一样,不会站立怎么会走呢?一开始就龙飞凤舞劲儿用到平时的其他作业当中就会造成了,没有站稳就要走路跑路一样。不会站立的孩子就跑步,就会闹一个头破血流,一无事成的结果。少年儿童随着身体和生理机构的发育,对事物的接触和感召能力要提高,与新生事物充满好奇心理,他们善于模仿,对写好字也有着强烈的欲望。孩子们如果喜欢学习书法,送他到专门的培训机构,应该本着对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程度为前提,有目的的选择和要求培训老师为其选择合适的书体,别让孩子对学习的东西感到困惑或模糊,无法对号入座,形成思想障碍,这样反而产生压力,其信心将会丧失,因此在书体上选择楷书是最合适的。
  4. 楷书的实用性也决定了我们初学书法者的选择是主要书体。我们在平时书面交流时,书信来往,大部分都是使用行楷书体进行交流的。这也是我们练习书法,从楷书学习至关重要的地方。因为楷书是大家最容易接受的,用的最多的书体。在练好楷书的基础上再学习行书,逐步过渡到草书。

峰源书艺


您好,我来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初学毛笔字只要不从草书入手都不算错!


篆隶真行草,为什么草书排在最后,因为草书是最难的!

有很多人喜欢从篆隶入手,这样基础会打的很好!练习笔画的厚重和灵动,为学习行书草书做好准备!


但大部分人喜欢从楷书入手,的确,楷书算是基础,打好基础学习其他的书体会事半功倍

从行书入手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没有篆隶楷的基础,会花费更长的时间!我就是从行书入手的,没写过楷书


不管什么书体,只要写毛笔字,以后都要慢慢接触,都要学到,都要涉猎!这点毫无疑问,所以只要喜欢,找一本自己的喜欢的字贴认真大量的临写就够了,不必拘泥于条条框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您

说的不对的地方请多包涵

我是喜欢书法和吉他的墨宝,谢谢


墨宝


初学毛笔字,建议还是从楷书练起吧。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楷书是书法的基础,打好基础,对你以后研习其它字体有帮助。

-1-

楷书字帖的选择。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供选择的书法字帖太多。楷书方面如魏晋的小楷:代表作钟繇的宣示表,二王的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等,法度深严的欧颜柳赵等。这些都是优秀的法帖,无论你选择哪一种,都利于你书法基础的牢固。

楷书字帖的临习。

选好字帖,下一步就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练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一步一步的练起。

练习的时候有很多窍门,可以买相关字帖的辅助教材,也可以通过网络搜寻相关教学视频,还可以请教周围爱好书法的朋友的或书法老师。

总之,打基础阶段,你要穷尽脑汁,一心一意的把每个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好好解决。

一步一个脚印,直至最后能较完整的写一幅作品才行。

-2-

广泛涉猎、揉和掺杂、互为补充。

书法五体如同宴席的五种菜品。

学习书法跟参加宴席一样,什么样的菜都动一下筷子,吃一点,尝一下。都吃完了,然后个人感觉对某种菜比较满意,就可以多吃点。

书法即是如此,中国的书法字帖那么多,字体好多种,为什么不广泛涉猎一下补充一下营养呢?楷写的差不多了,可以学一下行书,行书练的差不多了还可以再练习楷书。

书法没有对错,任何时候的一次下笔都有利于提高你手里毛笔的笔性。不要让毛笔闲着,不能让自己写字的手感生疏。孰能生巧,要不停的写一下去。

-3-

写字是一辈子的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写字是一辈子的事。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写不好字。如果你喜欢写字,请坚持下去,如果不喜欢,请放下你手中的笔。书法偏爱执着的人,请发自内心的尊重它。

品味历史,解读书法,我是堯堯1978.谢谢关注!


堯堯1978


頭條號 黃簡講書法 是由其學生佛山張張84代為管理,以下言論不代表黃簡先生言論


初學毛筆字,並不是說練什麼字體好,而是需要知道如何去用筆,識勢,裹束等。

用筆關鍵在哪裡?黃簡先生通過多年研究實踐,用筆關鍵在於搖腕,搖腕搖什麼?如何搖腕,黃簡先生在《黃簡講書法》系列課程中詳細的解釋了這些。

其中用筆包括九用,《玉堂禁經》中已經有說明,黃簡老師引經據典,通過視頻教學的方式講的通俗易懂。

其次,識勢,如何識勢,勢就是筆勢,一個字由一個或多個筆勢組成起來,這就是書寫的節奏。

最後,裹束,把筆勢裹束起來成為一個字,有的同學取勢不一樣,必然也會造成裹束不一樣。

等等這些關於書法的知識要點,在“黃簡講書法”有黃簡先生視頻教程,歡迎觀看,討論。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