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大家好,我是格菲大師兄查理,專注於上市公司和行業的深度研究,我們格菲一共有7位師兄妹,他們各有所長,歡迎關注。

今天查理要為大家解析的是——中興通訊,這是查理為大家分析的第72家公司。

一、在地獄和天堂之間遊蕩的股價

中興通訊這家公司最近一年的股價表現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極端。

一年半之前,中興通訊因為被”製材“,疊加鉅額罰款,在A股走出了8個跌停板的走勢,股價從30元一度跌至11元。如下圖: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在經過底部的短暫震盪後,中興通訊的股價一路飆升,截至今日,股價已經創出55元的歷史新高,一年的時間,股價翻了整整5倍,哪怕你是在之前30元價格買入的,現在市值也增加了70%,遠遠跑贏大盤。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中興通訊的股價為何在“製材”之後仍然能如此牛氣沖天?中興通訊的股票到底還能不能買?是很多朋友關心的問題。

實話實說,查理只知道中興通訊為何這麼牛,但是不知道它還會不會繼續牛下去,甚至於它未來是不是還會受制於人,查理也不知道。

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回到半年之前,我可能還是不會買中興通訊,因為我真的不是很能看懂這個公司,投資股票看不懂的真心不建議朋友們參與,有的時候你覺得你看得懂的股票都能看錯了,更何況一支你一無所知的股票。

本來不打算寫中興通訊,因為大師兄不是很懂,但是很多粉絲朋友給我留言,讓我給分析一下,我也只能趕鴨子上架,研究了一下中興通訊的業務和目前5G的需求,給大家做一個後視鏡式的分析。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以下分析內容僅代表查理個人不太成熟的看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和意見,而且分析內容也僅僅是對中興通訊過去一年股價大漲的解釋,無法預判其未來股價走勢。

二、5G時代的受益者

其實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發展都得益於國內移動通信行業的快速發展。通信技術發展強大於美國,這也是美國在芯片領域的地位全球遙遙領先的重要原因,國內移動通信真正步入快車道是從3G時代開始的(09年),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目前已經處於國際領先位置。

由於國內通信行業並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更多的是國家層面為大眾提供的偏福利性服務,因此自上而下的推動力比較強,發展速度迅猛,目前國內通信基站數量全球地位,基站密度全球第二,光纖滲透率也高達9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華為和中興通訊為代表的國產通信設備商才發展壯大,並逐漸買入國際第一梯隊。

經過“製材”事件後,很多人對中興通訊產生了很大的誤解,基本都戴上了有色眼鏡看中興,認為中興是扶不起的阿斗。其實還真不是如此,在很多核心基帶芯片領域,中興確實並不具備自主研發能力,但實際上在這些領域,國內企業還真沒有能提供的,供應商基本以美國芯片公司為主,原因其實在上面也說過了,美國通信業務起步早,發展快,產業鏈分工明確,因此也能掌握多數核心技術,而國內起步相對較晚,發展速度又快,在很多領域自然相差得遠。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要知道中興通訊當年也是在眾多中興通信設備公司中廝殺出來的,目前全球無線通信設備供應商中位居前四(前四分別是華為、愛立信、諾基亞和中興)。

在這裡大師兄跟大家說一下為什麼中興通訊在5G建設中受益巨大。

首先先跟大家說一下中興通訊的下游客戶包括哪些。其實主要客戶是移動通信運營商(移動、聯通、電信)和企業型客戶。

我們再看這些客戶需要中興這種通信設備商提供什麼產品和服務。

其中移動運營商需要進行無線網絡建設、固定網絡建設,而在網絡建設過程中,從系統層級劃分還分為核心網、承載網、傳輸網和接入網,中興通訊在其中負責提供基站(大家平時看到的鐵塔就是基站的一種,俗稱宏基站)信號收發和處理單元(如RRU、BBU、AAU),固網的傳輸設備(如光傳輸設備、終端機頂盒等)。

中興通訊:正宗5G概念股,投資價值幾何?

在企業中主要提供IT基礎設施(如交換機、服務器、核心路由器等),系統集成和雲計算系統的建設。

隨著5G通信協議的升級,運營商的網絡建設也需要全面升級更替,包括後期企業的通信設備也面臨升級換代需求。由於國內存量市場規模較大,未來市場替換空間也更大,帶動設備的需求,因而傳導至上游帶動中興和華為的設備需求提升。

具體的各類設備需求情況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找,在這裡查理只做一個數據上的統計整合。

根據各大研究機構的計算,國內5G建設對各類設備(主要指基站設備、傳輸設備和核心網設備,不含光模塊和光纖,也不含鐵塔和機房等基建)的需求總額在1.2萬億元左右,由於高頻段的建設推進預計尚需時日,加上各運營商對建設節奏的把控,預計前期設備需求在6000億至8000億。

假設中興通訊國內市佔率能在20%到30%,則前期收入中位數在1600億元左右,平均至每年有400至600億元收入。考慮到公司還有海外業務,按照之前公司海外業務佔比測算,預計海外業務為國內一半,對應收入在200至300億元。再加上企業部分收入在100多億元,加上C端業務200億元左右,合計收入預計可達1200億元。

按照公司歷史淨利潤率水平來看,預計淨利潤最高不超過100億元,目前2500多億市值,查理認為並不低估。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啦,明天查理將為其他公司的分析,不見不散喲!

免責聲明:文中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個人意見,對任何一方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