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為什麼樓市在2020年進入寒冬期?剛需買房要了解這些

在不久之前,有媒體也透露出了一個樓市的消息:隨著全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降溫的趨勢,估計在2020年的時候,全國商品樓房住宅,很可能會供大於求,在文中有提到易居研究員王若辰的個人預測,目前情況是,全國商品樓房住宅供求比2017年以後逐漸增大,在2019年的時候,就已經接近出現了供求平衡,在2020年很可能會供大於求,樓市的市場即將面臨著,要執行調整的壓力。


為什麼樓市在2020年進入寒冬期?剛需買房要了解這些


樓市的高溫行情不好
可是,樓市的高溫行情並沒有一直延續下去,在2019年底的時候,全國出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就公佈出來了。 調控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如果不是真實的住房需求,那就是被限購的,從成交量來看,住房購買力下降較快,尤其是像一些三四線小城市,因為此前棚改貨幣化下的購房需求讓樓市庫存迅速消耗,可是隨著政策接近尾聲或者結束,樓市的市場很快就恢復到原狀,房子的流動性瞬間被凍結,新房市場的購買力也大打折扣,成交量減少了,一些地方出現了有價無市的冰冷的局面。

為什麼樓市在2020年進入寒冬期?剛需買房要了解這些


這樣的情況 ,不只是出現在小城市,就連青島這樣的新一線城市,從各部門所統計的數據來看,2019年平均最低的跌幅都有10%以上,還有說20%的。 剛需買房要拋棄一個永遠正確的觀點房價一定會跌。 這讓我們想起了馬雲曾說的未來房價如蔥預言,專家預言,未來房價至少要跌去30%。希望房價能夠儘快迴歸到合理水平,現在大家關心的是。2020年如果是買了房,是幸運的,仍然是又挑選對了呢?
有限的首付買到滿意的房子
其實從購買力風險來說,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因為物價的上漲,也不一定能買到同樣的商品。 根據社科院的數據報告顯示,2019年的房價收入比就已經超過了臨界值,達到了9.3,也就是說一個家庭不吃不喝,也要10年的時間,才能購買一套房子。 在買房的第一道門檻那就是首付,正常情況之下,一般都要幾十萬,這就讓很多購房人,嚇一大跳了,特別是對於許多的剛需來說,要留在主城區是十分困難的,現在最實際的購房需求還是是用有限的首付買到滿意的房子。
炒房者被政策限制?

另外,跟著炒房需求被政策抑制,住房市場的供需就會產生顯然變化,我們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積已經離得近40平米,但我們的房子仍舊在不斷建,住房供大於求的狀況就會越來越顯然。 馬雲對未來房子的判斷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未來每對年輕人要養8個老人,特別是剛畢業沒幾年的年輕人。 或許有人會問,在邢臺這種沒有什麼人口紅利的城市,投資買房以後誰來當“接盤俠”? 著名企業家曹德旺說:“現在投資買房的投機房客,你將來的房子是有錢人賣給有錢人,請問能賣出去嗎。 住房按照這種趨向成長,馬雲的預言很有可能成為實際。


為什麼樓市在2020年進入寒冬期?剛需買房要了解這些


調控房價目的是給剛需族機會
目前, 國家對這些現狀,也已經是看在眼裡,和樓市的調控一樣,調控的政策從2018年開始慢慢取消或者減少,即使對於那些經濟基礎好,人口流入持續的一二線大城市影響不大,可是對於嚴重依賴這個政策的三四線城市來的樓市來說,面對著購房需求透支的壓力,市場調整在所難免,在一城一策作用下,雖然短期看不到大幅下跌,可從中長期看,誰也無法意料,何時能處於迴歸的狀態。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口流出城市,住房供應過多城市,真有可能呈現一棟棟無人居住的水泥森林,房價如蔥、如大白菜的年代就確實來到了。
很多的 炒房客"談房色變"是對他們最好的寫照,可是這樣的擔心,不只是發生在炒房客身上,所有的一個買了房並在還房貸的剛需也在擔心,房子如果賣不出去就是庫存,在大規模的限購限貸政策之下,度日如年說是真實的;他們就是炒房客。

為什麼樓市在2020年進入寒冬期?剛需買房要了解這些


與此同時,眼光敏銳的開發商早有一些動作,就像李嘉誠這幾年無在內地拿一塊地,陸續的動作那就是賣賣賣,然而曾經的商業地產老大王健林早就頒佈發表離開了房地產,不再做一平米地產開發。另外一方面,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一明確的房地產市場定位,還是要注意風險,買房還是可行的,而建立一個龐大、完善的住房租賃市場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由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