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糖尿病是怎么形成的?

馨馨136875136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因为血糖高啊.

看似很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可能完全逻辑颠倒,观念错误。

因为血糖高只是症状,不是原因。

针对症状(血糖高),而不针对背后的原因,这样是治不好糖尿病的,只会让病情越来越恶化。

那么,导致糖尿病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大部分人都知道,糖尿病是因为体内产生了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糖居高不下。

目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有很多降糖药,最常见的手段是注射胰岛素,这些药可以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然而,这种方法只是治疗了糖尿病的症状,并不能治病,疾病只会越来越恶化,因为

胰岛素抵抗(病因)不会有所改善呢

我们一直在说胰岛素抵抗,却很少有人了解它的真正成因,Jason 医生一直在强调:

导致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正是胰岛素自己(并不是高血糖)。

很多患者不改变饮食,依赖胰岛素降血糖,实际上可能会加重胰岛素抵抗,加重病情,而且,高胰岛素还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胰岛素水平高,才是真正的病因?

人们很早以前就发现,胰岛素抵抗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就会被诊断为糖尿病。

一个人体内产生胰岛素抵抗,但还没有达到糖尿病的程度,被称为糖尿病前期患者。

事实上,这种糖尿病前期患者,在我们生活里很常见,很多人认为,胰岛素抵抗是由肥胖,长期血糖高等引起。

然而,实际上,高胰岛素才是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胰岛素减少,能缓解胰岛素抵抗

第一个研究于今年7月发表在Obesity杂志上,研究将43名胰岛素抵抗的患者分为2组。

一组进行隔天断食法(alternate‐day fasting, ADF),就是将断食——不断食——断食——不断食……不断交替,每隔一天进行断食的饮食方式。

在断食日,他们只能摄入25%的热量,不需要断食的时候,每天摄入125%的热量。

图片来源:BBC纪录片《进食、断食与长寿》

另一组实行每日限食法(daily calorie restriction , CR),要求他们每天都摄入75%的热量。

对照组每天摄入100%的热量,整体比前2组多出25%的热量,3个组以各自的饮食方式坚持实行1年的时间。

整个研究进行下来,实行隔天断食法和每日限食法的人,摄入相同的总热量,与对照组相比,表现出相同的减重效果.

隔天断食法的受试者比其他2组,空腹血胰岛素水平更低,对胰岛素抵抗表现出更好的改善。

其他的指标,甘油三酯,血压,C反应蛋白等变化不大,虽然研究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差异。

但它明确表明了,虽然隔天断食法与每日限食法有相同的减肥效果,但前者能更有效降低空腹血胰岛素,缓解胰岛素抵抗。

可能我们的胰腺β细胞,不喜欢被频繁地拉去做高负荷的工作,真正导致胰岛素抵抗的元凶,可能并不是高血糖,而是持续较高的胰岛素。

→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在临床上,1-型糖尿病患者也经常发生胰岛素抵抗的问题。

按理说,1-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腺β细胞基本不会分泌胰岛素了,怎么还会产生胰岛素抵抗呢?

是因为血糖太高?还是因为注射大量外源胰岛素导致的呢?

今年8月份,同样是在Obesity杂志上,有一篇文章,为我们揭开了1-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原因。

研究者先假设,1-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是由注射的外源胰岛素导致,为了将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分开,研究采取了3个组(每组10人)的对比试验。

3个组分别为:

健康对照组 〔胰岛素正常,血糖正常〕

GCK-MODY组 〔胰岛素正常,血糖高〕

1-型糖尿病组 〔胰岛素高,血糖高〕

通过对照前两组,分析高血糖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通过对照后两组,分析高胰岛素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研究发现,他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血糖高,并没有引起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而正是高浓度的胰岛素产生了胰岛素抵抗。

表明医源性高胰岛素血症,是1-型糖尿病患者产生胰岛素抵抗的主要原因。

两个研究告诉我们,高胰岛素水平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如果要逆转或缓解胰岛素抵抗,光降血糖还不行,关键要降低体内胰岛素含量。

药物确实可以降糖,但是,没有降低胰岛素水平的能力,只要控制糖摄入,胰岛素水平才能下来。

→高胰岛素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

胰腺癌很难被发现,往往在晚期才被诊断出来,这使它成为最致命的癌症之一,而且随着肥胖的增加,这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在增加。

人们发现,肥胖和早期2-型糖尿病会增加胰腺癌风险,但其背后的因果关系一直是个谜。

早在2005年,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个研究↓,在综合各种因素分析以后,发现高胰岛素与胰腺癌呈明显的正相关

在所有参与者中,胰岛素浓度最高的病人比最低的患胰腺癌的风险高出2倍。

继这个相关性研究之后,最近,2019年8月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发表在CELL的一项研究又发现,高胰岛素与胰腺癌之间的重要关系↓。

研究人员通过降低小鼠(易患胰腺癌的)的胰岛素水平,发现低浓度的胰岛素能使小鼠降低患病风险。

这也证明了高浓度的胰岛素,是产生胰腺癌的重要因素。

目前,高胰岛素血症已经越来越普遍,有大量的肥胖成人体内都存在这种情况。

我们把目光都放在血糖上,治疗手段都是针对血糖,而真正的罪魁祸首胰岛素却被大部分人忽略。

这个发现意义重大,它能帮我们看清肥胖、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联,为早期发现并预防胰腺癌提供了科学依据。


其实不只是糖尿病,现代西方医学针对很多疾病,都只是发明药物,针对症状,而不是治疗疾病。

最终结果是,病情越来越恶化,病人掏了很多医疗费,却在不断地加重自己的病情。

糖尿病的原因不是高血糖,而是胰岛素水平太高,这是一个看似很简单的道理,但是大部分人都搞错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饶,或者说不理解

实际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甚至是一个非常颠覆性的理论。

高胰岛素,这纷纷扰扰的万病之源,而它却掩人耳目,将罪责嫁祸于血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贼喊抓贼』的意味。

无奈,现在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被称为万能神药,用他来控制血糖(症状),实际上可能加重病情(胰岛素抵抗),等待病人的结果是各种并发症。

对于那些每天吃糖(米面糖)的人来说,胰岛素确实救了他们的命,让他们多活了几年,但是,他们同时也失去了一个逆转疾病的机会。

只是用药物来控制血糖,而不控制糖的摄入,这就像是在下雪天扫雪,如果雪不停,地上的雪是扫不完的。

生活中常见的很多疾病,比如,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一些癌症等,看上去不一样,其实可能是互通的,实际上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巨大

怎么做才有效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少吃或者不吃糖(低碳饮食),不刺激血糖,不刺激胰岛素分泌,胰岛素水平自然会下降。

当然,还可以尝试其他方法,比如说今天分享的第一个研究,可以尝试隔天断食法,这种做法执行起来会有些难度,一开始不适应低碳,可能有低血糖的风险。

当然,断食并不是完全的不吃不喝,完全可以根据身体的反应,可以适当补充点能量。

其实道理也简单,只要减少进餐次数,减少升糖指数,不让胰岛素分泌太多,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无风不会起浪,最重要的,还是要少吃点米面糖。

最后温馨提示

我并没有建议正在用药的人,停掉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如果你没有改变饮食结构,你需要继续用药,高血糖风险很大。

如果你尝试低碳饮食,可以慢慢减少药物,最后甚至可以停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公众号回复胰岛素、糖尿病,获取更多科普文章。


瘦龙健康


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等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和/或胰岛素作用不足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表现,可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衰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显著上升,已成为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癌症之后的第四号杀手。而2010年我国的研究也显示我国20岁以上人群中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也已经分别达到9.7%和15.5%。因此糖尿病已成为世界及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并发症,导致肾、眼等部位的病变,并且糖尿病患者合并大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风险也显著增高。

糖尿病可分为1型、2型、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四类,其中最常见的一类是2型糖尿病。糖尿病诊断标准为:有糖尿病症状,空腹血糖≥7.0 mmol/l,或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11.1 mmol/l,或随机血糖≥11.1 mmol/l。在无明确高血糖症状时,应通过重复检测来证实。需要指出的是,在确诊糖尿病时,需要参考的是静脉血糖值,而非快速血糖仪所测得的指血血糖值。

糖尿病前期是介于糖尿病和正常血糖之间的一种状态,是糖尿病的预警信号。具体说就是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小时血糖在7.8mmol/L到11.1mmol/L之间(即糖耐量低减),或空腹血糖在6.1mmol/L到7.0mmol/L之间(即空腹血糖受损)的状态。已经属于糖尿病前期的患者会有很高的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并且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显著提高,如高血压、冠心病等。但同时,处于糖尿病前期的人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如改变饮食习惯和增加体育锻炼来防止发展为糖尿病。处于糖尿病前期的部分人群甚至可以使血糖水平恢复正常。

若确诊是糖尿病前期,应该积极采取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具体有:(1)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少食饮料、薯条等高热量的食物,控制油类、肉类及主食摄入量,多食青菜。(2)适量运动,根据个体的耐受能力逐渐增加活动量。(3)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等。(4)注意监测血糖情况,定期复查糖耐量试验。若饮食、运动干预无效,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显示,糖尿病前期者通过及时、合理的饮食、运动等干预措施,部分患者可以推迟或避免糖尿病的发生。


内分泌杨金奎教授


如今糖尿病越来越普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口味要更鲜美,做工要更精细,味道要符合大众的口味,正是因为要顺应大家的胃口,更多的商品做得更加精细,更多食物更加油腻高脂多糖,更多的食物用油炸、烧烤、爆炒等很多人更喜欢的烹饪方式,然而这样的后果却是导致了更多的生活慢性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原因是综合而复杂的,一般如果祖辈父辈有糖尿病,儿女患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幅升高,这类人群一定要注意平时控制饮食,良好自己的饮食习惯,尽量清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高油高脂高糖食物过分摄入。另外保持好情绪、改善生活环境、做好个人卫生(病毒入侵也是可能导致糖尿病的),改善饮食习惯对于预防糖尿病都有重要意义。

高油高脂的饮食让人肥胖,而肥胖引起多种疾病,例如最常见的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脂在血管壁囤积脂肪,阻塞血管,从而又有了高血糖,包括油腻高脂的食物也大多富含胆固醇,尿酸,久而久之又有了高胆固醇或者高尿酸。肥胖也是会诱发糖尿病的,身体代谢游离脂肪变得更积极,不仅影响整体激素的分泌,同时也降低了葡萄糖代谢,给胰岛素增加了负担;另外,高糖食物(包括果糖、葡萄糖、碳水化合物)过量摄入也是会诱发糖尿病的,高糖食物会让胰岛素过于积极,增加胰岛负荷,也可能降低胰岛素的敏感度,从而诱发糖尿病;另外,大量三高人群由于日常工作忙,生活习惯不良等原因普遍缺乏运动,无法消耗多余的葡萄糖、热量,日常饮食由于压力大、情绪差等原因又容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多种原因加起来,生活慢性疾病(包括糖尿病)越来越普遍,甚至越来越年轻化。


王旭峰营养师


要说糖尿病的病因至今仍不能完全解释清楚,还是很复杂的,既有遗传因素又有环境因素的作用。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因也不尽相同,即使在同一类型中也存在着异质性。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通过血循环到达身体各个组织器官中的靶细胞,并且与特异性受体相结合,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在细胞内参与物质代谢,在这个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异常都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在糖尿病的自然进程中,不论是哪种病因作用,都会经历几个阶段:从最初发生糖尿病相关的病理生理改变,比如自身免疫抗体阳性、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等等,虽然经历了很长时间,但糖耐量仍然可能是正常的。慢慢随着病情进展岀现糖调节受损(IGR),包括空腹血糖调解受损(IFG)和糖耐量减低(IGT),这两种情况可能分别存在,也可能同时存在。IGR代表了正常葡萄糖稳态和糖尿病高血糖之间的中间代谢状态,随着这种异常代谢状态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导致糖尿病发生。


所以一旦发现血糖出现异常一定要尽早干预,避免病情继续发展。

原创作者 冯丽 主任医师 临床营养医师擅长孕产妇、婴幼儿、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等特殊人群饮食营养。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痛风、骨质疏松、肥胖等慢病人群营养治疗。


营养百事通


据有关调查显示,中国糖尿病患者现已达到1.14亿,位居世界第一!

其中脑卒中、冠心病患者达1100万!

79.4%的人45岁以后就会得糖尿病!

每12秒中国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死亡!

每年因糖尿病死亡人数高达300万!

中国早已超越印度成为名符其实的糖尿病第一大国,一场空前盛大的“甜蜜危机”正在向我们袭来!解决糖尿病健康危机迫在眉睫。

一、糖尿病到底是什么?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

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

糖尿病很可怕,并发症更可怕

糖尿病带给我们的并不只是一个血糖指数高低的问题,还有一个接一个可怕并发症的出现,对健康的掠夺,对生命的啃噬……

二、糖尿病并发症。

1.视网膜病变

眼底微小血管病变可导致微血管瘤、棉絮状白斑、出血、硬性渗出、新生血管、纤维化、视网膜脱离等,使视力发生障碍,最终导致失明。失明患者中有30%是由于糖尿病眼底病变引起的!

2.糖尿病肾病

肾脏微血管病变会导致蛋白尿、肾功能损伤,可让糖尿病患者因尿毒症而死亡。尿毒症患者中40%是由于糖尿病肾病引起的!

3.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严重者需要截肢,截肢率高达40%!

4.神经病变

糖尿病性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套、袜套样的四肢末端感觉异常,患者感觉痛苦万分!

如果对糖尿病病情不加以控制,那么,这将会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必经之路:最终走向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糖尿病是现代疾病中的第二杀手!对人体危害仅次于癌症!

三、给高血糖患者的建议

1、要少量多餐

糖友一定要控制饮食,坚持少量多餐!

①少量,可以让这顿饭以后的血糖不太高

②多餐,下顿饭前没饿的时候就开始吃东西

2、得了糖尿病也能吃水果

很多人患病后不敢碰水果,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比较低,可以适当吃。如香蕉含糖为20%。

所以糖尿病患者在血糖已获控制后并不是一概排斥水果。

3、运动是最省钱的降糖方法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坚持运动,以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为主,结合肌力力量训练,这样可以更好地达到降糖效果。

4、早晨测血糖最准

糖尿病患者一般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8时取血。

5、血糖按时查,并发症也得年年查

除了按时测血糖,也得按时(至少一年)查一次有无轻微的并发症,因为往往等到并发症症状明显就晚了。

四、高血糖患者的饮食建议。

高血糖患者可以多吃紫菜、生菜和芋头。

紫菜富含紫菜多糖、胡萝卜素、维生素等。高血糖的人可以在饭前吃紫菜,这有助于降低血糖。

生菜含糖分和脂肪较少,含有胰岛素激活剂,延缓了食物在肠道的消化和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控制血糖。

芋头中的镁、锌和粘蛋白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胆固醇,而且含有低热量。当你因肥胖而不得不限制饮食时,你可以选择吃芋头。

忠告:美食固然重要,但身体更重要,身体健康才是首要问题,不要贪图一时之快,害了自己的身体,害了自己的家庭。


老护士谈健康


糖尿病,简单的来说,就是指血糖高于正常范围。血糖则是指血中的葡萄糖。健康人群中,由于血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保持平衡,所以,血糖水平相当恒定,维持在3.89~6.11号mmol/L。也就是说,当血液中葡萄糖的来源和去路的平衡被打破时,机体的血糖含量将发生变化,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于正常范围。

既然糖尿病是由于血糖来源和去路的平衡被打破所造成的,那么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有哪些呢?

血糖的来源主要有:(1)食物经消化吸收入血的葡萄糖和其他单糖。这是血糖的主要来源;(2)肝糖原分解释放的葡萄糖,这是空腹时血糖的主要来源;(3)由非糖物质转变而来。禁食超过12小时的情况下,血糖主要由某些非糖物质转变而来,即糖异生作用。

血糖的去路主要有:(1)氧化供能,血糖的最主要的去路是通过氧化分解为各组织提供能量。(2)合成糖原;(3)转变成其他糖及糖衍生物,如核塘。、脱氧核糖、氨基酸等。(4)转变为非糖物质,如脂肪。非必需氨基酸等;(5)当血糖浓度超过肾糖阀(8.89~10.00mmol/L)时,由尿排出血糖。

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总结于图9-17〔1〕。



在打破血糖来源与去路的平衡中,胰岛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低血糖的激素,其分泌受血糖控制。血糖升高,立即引起胰岛素分泌;血糖降低分泌即减少。胰岛素通过抑制体内血糖来源以及促进血糖的去路来降低血糖的。一旦胰岛素因为某些原因而分泌不足或不能起作用时,将会引起血糖升高,进而发展为糖尿病。

造成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不起作用的原因有:(1)长期的暴饮暴食致使血糖的来源增加,而有限的胰岛素不能维持血糖平衡;(2)由于自身的卫生和体质等问题而导致自身免疫破坏了胰岛中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进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3)体内的胰岛素的分泌是足够的,但由于自身的卫生和体质等原因致使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了抵抗,体内足够的胰岛素不能进一步发生反应,也就起不到降血糖的作用,故血糖升高。

所以要想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须做到:(1)注意饮食,忌暴饮暴食;(2)注意自身卫生问题;(3)增强自身体质。如合理的锻炼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

〔1〕姚文兵,杨红,吴梧桐,等.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42.


手上的郁金香


目前糖尿病在医学上并无明确病因,但严寒天气、病毒、饮食习惯、年龄、肥胖、糖尿病家族史等多种因素都可能会诱发糖尿病。下面,“问上医”将为你详细介绍。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医学上至今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研究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征。糖尿病类型不同,发病因素也不同。

(1)I型糖尿病诱发因素

I型糖尿病的病发有多种诱导因素,I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从父母身上遗传到致病风险因素,但I型糖尿病的发病潜伏期有好多年,一些人甚至可能不会发病。以下因素可能会诱发I型糖尿病。

  • 严寒天气,I型糖尿病在冬天发病率更高,而且在严寒地区发病率较高。

  • 病毒,一些作用在普通人身上没什么反应的病毒,一旦作用于糖尿病潜伏患者,就会诱发I型糖尿病。

  • 早期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母乳喂养,较晚才开始吃固体食物的人,较少诱发I型糖尿病。

(2)II型糖尿病病因诱发因素

II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同时它的病发也是与环境有关的。II型糖尿病可能大多数是由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两者因素共同导致。

II型糖尿病的致病原因包括:

  • 年龄;

  • 肥胖;

  • 糖尿病家族史;

  • 妊娠期糖尿病史;

  • 葡萄糖耐量降低;

  • 缺乏运动和种族因素。

研究表明,女性肥胖症会导致较高的妊娠糖尿病风险,而有妊娠糖尿病的妇女在未来10-20年间有35%-60%的可能性患上II型糖尿病。


糖尿病引起的不适症状

如果患了糖尿病可能会引起以下一些不适症状:

  • 多饮多食多尿;

  • 体重减轻;

  • 易疲倦;

  • 视力模糊;

  • 四肢刺痛或麻木;

  • 皮肤干;

  • 伤口难以愈合;

  • 易患感染性疾病;

  • I型糖尿病患可能会突然发生恶心、呕吐、胃部疼痛或其他症状。


怎么预防糖尿病

  • 维持正常血糖水平;

  • 维持正常体重;

  • 维持血压健康;

  • 维持正常胆固醇水平;

  • 戒烟;

  • 多运动;

  •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小贴士:日常饮食要多样化,保持营养均衡,避免营养过剩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1. 饮食的不合理。暴饮暴食,经常大鱼大肉。

  2. 夜生活。现在城市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一大部分都是夜生活引起的。

  3. 好吃懒做。很多人都是能躺着不坐着,能坐着不站着,能站着不走着,不适当的锻炼身体也是引起疾病的原因。

  4. 遗传引起的。有的父母有糖尿病,下一代就有可能被遗传。

  5. 肥胖的人容易的糖尿病。

  6. 爱吃甜食的人。尤其是过度吃含糖量高的食品的人,也容易患糖尿病。

  7. 7

    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了,有时一个小小的感冒老不好,反反复复下去也容易得糖尿病。


薛定谔的电影


说起糖尿病大家都不陌生,生活在不断变好,但糖尿病患者也越来越多。糖尿病也不再是老年人的才会得的疾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查出患有糖尿病。那么,人是怎么得糖尿病的呢?

糖尿病顾名思义指的是尿中含有尿糖,目前一般指血液中血糖超过正常标准(空腹血糖超过6.1mmol/L)。当人体摄入食物后,在消化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单糖,被人体吸收入血形成血糖。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通过胰岛素的作用,促进血液中的血糖,转化为能量,或者进入到肝脏和肌肉细胞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因此血液中的血糖不会太高。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这些糖类就会在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的作用下使血糖升高,转化为能量,维持人体的正常代谢。

我们都知道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那么胰岛素为什么能够治疗糖尿病呢?这是因为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血糖转化为能量。当人体需要能量时,血液中的葡萄糖由于胰岛素不足无法转化为能量,供人体代谢,机体就会认为是血液中的血糖不足,从而分泌大量的升糖激素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同时使人产生饥饿感,进食大量食物,从而使体内的血糖升高。因此,当人体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的受体出现问题时,人体内就会出现高血糖状态,从而形成糖尿病。

最后,糖尿病的形成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遗传因素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减少糖尿病发病的诱因,从而远离糖尿病。

欢迎关注杏花岛,获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识。


杏花岛


糖尿病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一般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外感六淫等原因有关。

1.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体质特异,或素体阴虚,是引起消渴病的重要内在因素,尤以阴虚体质最易罹患。

2.饮食不节 长期过食甘美厚昧,辛辣香燥,嗜酒吸烟,损伤脾胃,致脾胃运化失职,使脾的运化功能损伤,胃中积滞,蕴热化燥,消谷耗液;长期饮食过量,营养过剩而致肥胖,胖人多痰,痰阻化热,耗损阴津,发为消渴。

3.情志失调 长期精神刺激,如恼怒、忧郁、紧张,肝气郁结,或劳心竭虑,思虑过度等,致郁久化火,火热内燔,消灼肺胃阴津而发为消渴。

4.劳欲过度 房室不节,纵欲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则更耗竭阴精,终致肾虚肺燥胃热俱现,发为消渴。

5.外感六淫 外感六淫,侵袭机体,机体寒热失调,化燥伤津,均可导致消渴病的发生。

消渴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尤以肾为关键,但又互相影响。如肺燥津伤,津液失于敷布,则脾胃不得濡养,肾精不得滋助;脾胃燥热偏盛,上可灼伤肺津,下可耗伤肾阴;肾阴不足则阴虚火旺,亦可上灼肺胃,终至肺燥胃热肾虚。

二、临床表现

糖尿病早期无症状,亦可出现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体熏减轻,神疲气弱等症状。中医学辨证分型表现如下:

1.肺热津伤型 烦渴多饮,尿频量多,口干舌燥,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2.胃热炽盛型 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3.中气亏虚型 精神不振,四肢乏力,口渴引饮,能食与便溏并见,或饮食减少,舌质淡,苔白而干,脉弱。

4.肾阴亏虚型 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腰膝酸软,乏力,皮肤干燥,瘙痒,舌红苔少,脉细数。

5.阴阳两虚型 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面容憔悴,耳轮干枯,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脘腹胀满,纳食不香,阳痿或月经不调,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空腹血糖是多少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1)一般空腹全血血糖为3.9~6.1mmol/L(70~110mg/dl),血浆血糖为3.9~6.9mmol/L(70~125mg/dl)。

按钮 42

(2)空腹全血血糖≥6.7mmol/L(120mg/dl)、血浆血糖≥7.8mmol/L(140mg/dl),2次重复测定可诊断为糖尿病。

按钮 4

(3)当空腹全血血糖在5.6mmol/L(100mg/dl)以上,血浆血糖在6.4mmol/L(115mg/dl)以上,应做糖耐量试验。

按钮 66

(4)当空腹全血血糖超过11.1mmol/L(200mg/dl)时,表示胰岛素分泌极少或缺乏。因此,空腹血糖显著增高时,不必进行其它检查,即可诊断为糖尿病。

餐后血糖正常值是多少?

(1)餐后1小时:血糖6.7-9.4mmol/L。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mg/dl)

按钮 90

按钮 52

(3)餐后3小时:第三小时后恢复正常,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要做妈妈了,孕妇血糖应为多少才是正常?

(1)孕妇空腹不超过5.1mmol/L

按钮 76

(2)孕妇餐后1小时:餐后1小时血糖值一般用于检测孕妇糖尿病检测中,权威数据表明孕妇餐后1小时不得超过10.0mmol/L才是血糖的正常水平

按钮 38

(3)孕妇餐后2小时:餐后正常血糖值一般规定不得超过11.1mmol/L,而孕妇餐后2小时正常血糖值规定不得超过8.5mmol/L。

糖尿病通常有哪些表现?

1.多尿:血糖过高,引起渗透性利尿,所以出现多尿症状。

2.多饮: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形成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4.体力和体重下降:身体不能很好的利用糖分,葡萄糖不能转变成能量,导致体力下降。进一步引起脂肪及蛋白质的分解,出现体重下降。

以上四条被称为三多一少。

糖尿病可以“去根”吗?

到目前为止,糖尿病仍无法根治。但是糖尿病是可以完全可以控制的,患者要保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坚持长期正规的治疗,过上健康有活力的生活。糖尿病的治疗目标是纠正代谢异常,消除症状,防治急、慢性并发症,防止长期高血糖引起的胰岛β细胞损伤,恢复正常体重及体力,维持正常社会活动。

糖尿病目前尚无根治的办法,但是糖尿病确实是可以预防的。对于容易患糖尿病的人,特别是有糖尿病家族史且体型肥胖的人群,应该定期检查血糖或者进行糖耐量试验。及时发现血糖的变化,及时治疗。改变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加强饮食控制,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少饮酒,不吸烟。

糖尿病有哪些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主要有: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低血糖等。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主要有: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大血管并发症如脑梗死、心脏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要做检查了,我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前注意:检查前一天不吃过于油腻、高蛋白的食物,避免大量饮酒。血液中的酒精成分会直接影响检验结果!体检前一天的晚八点以后,应禁食。

按钮 20

检查时要求:抽血时应放松心情,避免因恐惧造成血管的收缩、增加采血的困难。

已经诊断为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控制良好的人,每周一或二次测空腹,饭前,睡前血糖。

控制不好的人,每天测空腹,饭前,饭後和睡前血糖,并随时调整治疗。生病或剧烈运动时,要增加测试次数。

糖尿病患者做眼底检查重要吗?

糖尿病人一但有眼部自觉症状,往往已经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所以建议应在半年至一年检查一次眼底,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的微小血管。早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所以通过眼底检查就可以看出微血管的变化。

1、降糖过度

有些医生患者过度强调降糖达标,认为在正常范围内越低越好。可是,血糖降得过于严格,可能发生低血糖,严重的甚至致残致死。目前认为,老年人和合并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患者,不宜将血糖降得过低,也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增加低血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血糖高与饮食不节制有关,于是有些病人过度控制饮食,甚至不吃主食。这是错误的。首先,人体需要足够的热量供应;其次,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天然物质,进食过少反而不利于血糖控制;再次,进食过少还会造成营养不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