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場倒逼(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很多人把當下疫情與非典時期相比,但從經濟角度,當下中國與2003年有著明顯不同:


首先是個好消息,2003年時,中國的經濟體量較小,只有1.4萬億美金;而2019年,中國經濟總量高達14萬億美金。這是10倍的差距。

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場倒逼(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也有不好的消息。2003年,中國正處在加入WTO之後的市場紅利期,正面向世界開啟改革開放的全新篇章,再加上因為美國911事件,需要與中國攜手反恐,所以當時美國對中國也是非常寬容的,中國的外貿佔經濟總量的比例,從2001年的7%,用了2年時間,到2003年就已高達30%。

但今天與2003年完全不同。當下,逆全球化已成為世界的主流,而且,中美貿易摩擦仍在不斷進行中,有這樣一組數據:

2019年,中國對外出口增長了0.5%,而對美國出口下降了12.5%。

所以,相比非典期間,中國現階段的對外經濟是比較被動的。

中國的內部經濟,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2003年非典時期,中國正處於房地產週期、庫存週期等產能週期的上升期,並且擁有巨大的人口紅利,財政、貨幣政策的空間也比較大,整體處於蓬勃向上的狀態。所以,8個月的非典困難期,對經濟影響相對較小。

與2003年相比,當下中國第三產業佔比已經高達53.9%,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高達57.8%,高出2003年22.4個百分點。

所以,新型冠狀病毒對消費和製造業都形成了巨大的障礙。

究竟大到什麼程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判斷:

第一個狀態是,如果鍾南山先生預計準確,疫情被有效控制,在15天左右較短的時間結束,那麼對經濟的衝擊,主要是在第一季度,大概會放緩到4%-4.5%左右,後面幾個季度會恢復到5.8%—6%左右,全年可以維持在5.4%左右。

第二個狀態是,如果疫情沒有那麼樂觀,蔓延到第二季度,到了6月份,在高溫的幫助下,病毒消失。(非典就是在高溫下,突然消失的)在國家有力的調控下,通過大家的努力,後期增速,也會維持在5.5%-6%之間。

但是我還是非常同意陳薇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的判斷:

我們要做最好的努力,但是做最壞的打算。

從最壞的角度看,考慮到病毒的潛伏期較長、傳染性較強,一旦復工後,再次出現了擴散和傳播,或者是一些地方的防控不到位,疫情的延長時間超出了預期,蔓延到第3季度,那麼中國經濟的增速可能會降至5%左右。


此次疫情對所有企業都是一場倒逼(做最好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