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北师大全球院师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

在2020年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一大批为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战士,他们不惧危险,逆流而上,为抗击疫情贡献了巨大力量。在这群勇敢的"逆行者"中,从来不缺乏

北京师范大学师生的身影。校园里,北师大人辛勤奉献,坚守在校园疫情防控岗位一线,为北师大师生和员工的平安保驾护航;校园外,也有北师大人俯首默默付出,日夜奋战在北京疫情防控科研一线,为全国疫情防控献计献策。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全球院田怀玉副教授受邀成为世界卫生组织外部专家,同时被聘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分析专家。疫情期间,他带领课题组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相关工作受到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与批复。

北师大全球院师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

田怀玉副教授

北师大全球院师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

北师大全球院师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

北师大全球院师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

田怀玉实验室分析报告被世界卫生组织采用

田怀玉实验室与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0年1月初建立联合攻关团队,在最短时间内建立了北京市新冠肺炎传播风险预测预警技术平台,对此次疫情特征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定量评估防控管制对于疫情进一步传播的作用,协助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形成报告每日向市政府汇报,支持决策,对医疗资源、支援物资的调配提供重要理论支持。每天形成报告辅助研判、有力支持了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在2个多月的工作中,课题组成员全情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实验室成员具体工作:

李一丹: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二硕士,研究方向为流行病学和生态建模。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空间传播特征分析工作,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的空间特征建模分析,以及相关方法结果部分文本撰写工作。

刘永红: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二硕士,研究方向为传染病空间流行病学。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空间传播特征分析工作,主要负责各省市病例数据收集,分析结果验证,以及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工作。

李冰莹:北京师范大学保送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生物信息学。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空间传播特征分析工作,主要负责各省市病例数据收集、整理和更新工作。

杨淇淇: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三硕士,研究方向为传染病空间流行病学,病毒进化和传播动态。在此次疫情分析工作中,整理了初步的基因组分析结果,为导师向北京市应急专家组报告提供数据支持;梳理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理论研究方法和文献,规划后续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疫情流行和防控的理论研究;并翻译新冠肺炎相关文献和科普文章,发表在微信公众号和微博上。

汪犇: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研一硕士,研究方向为深度学习与空间分析。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空间传播特征分析工作,主要负责各省市病例数据收集,分析结果验证,以及分析结果的可视化工作。

北师大全球院师生参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分析及研判工作!

田怀玉实验室成员:杨淇淇,童鑫,于静,李一丹,刘永红,汪犇,李冰莹

除田怀玉实验室全体成员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现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员陈斌,也全力参与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空间传播特征分析工作,主要负责新冠肺炎的空间特征建模分析。

疫情面前,北师大人始终秉承"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理念,坚守在各个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岗位,饮水思源,以所学奉献祖国,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奋战,是最光荣的"逆行者",向你们致敬!

关注"北京师范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更多关于北师大的最新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